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初探

来源 :职业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ok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职院校的一些新兴学科专业开设“专业分析”课程是否有必要,或者说是否有意义?本文作者近三年在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尝试开设物流管理专业分析课,结果证明,在高职院校中的一些新兴学科中开设“专业分析”课程非常有意义。本文试图给出“专业分析”课程设置的内容与方法,对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与建议。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专业分析
  
  物流管理专业
  设置专业分析课的原因
  
  高职院校培养方向的特点高职院校不同于本科院校与职业技校,高职院校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的,全力培养专业技能,就是要求毕业生既要具备本专业的实际操作技能,又要具备中、初级管理技能。因此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要特别强调与企业相结合,设置课程要紧密围绕企业经营流程,紧跟企业的具体操作和业务管理流程。所以要求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对自己本专业的特点,本专业涉及的企业运营过程,本专业一些典型岗位的工作内容都要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物流管理专业自身的特点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涉及计算机信息处理、外语、物资采购、运输、配送、客户服务以及财务结算一体化的综合服务体系。物流管理不仅仅包含传统的制造业物流服务、航空、铁路、海运、公路运输服务,甚至还包括现代化快速零售业、快递业服务、进出口贸易通关等综合服务功能。因此物流管理不仅要涉及多项专业知识,还要求具备沟通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强烈的服务意识。
  近几年入学新生的特点近五年入学的高职院校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这些学生与过去多子女家庭的学生相比较,依赖性更强,独立性较差,心理比较脆弱。他们虽然学习的基础知识越来越多,但能力与综合素质不断下降。物流管理的部分专业要求学生动手能力强,知识面宽,能较好地与人沟通,当他们选择这些专业学习时,就会感觉难以适应,尤其是面对物流管理这种综合服务专业时,就会感到很茫然,毕业后很难尽快适应企业的需要。
  从以上三个方面的情况可以看出,针对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以及类似于物流管理这种新兴的、综合性知识结构的专业要求,如何培养出既能掌握物流企业一线操作技能,又能从事实际企业中、初级管理工作的人才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心。为此,我院从三年前增设了一门“专业分析”课程教学,从三年来的教学情况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物流管理专业“专业分析”课程的
  设置、内容、课时安排及授课方式
  
  专业介绍该部分主要是全面介绍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每一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学习方法、特点、要求等。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放在本专业必须要具备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专业技术能力以及专业技术拓展能力的培养方面。让学生了解除了专业学习外,还要向哪些方面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目的明确自我规划自己的能力培养方案,做到学习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全方位地锻炼自己与未来专业发展相匹配的能力。
  自我规划方法这部分内容是从物流企业思维方面进行指导,告诉学生如何尽早根据企业要求及特点来规划自己,从企业用人的视角分析当前大学生的优势与劣势。如何在三年的学业中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尽早纠正自己不良的行为习惯,规避劣势,锻造自己,培养良好健康的心态。该部分重点从企业化角度剖析当代高职大学生的行为习惯,介绍各类企业所希望的行为习惯及价值观。通过这部分的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未来的企业用人原则是什么,自己怎样才能与企业相融合,相匹配。
  物流企业相关岗位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对本专业就业的重点工作岗位进行分析。对物流管理专业来说,本课程选择了近三十多个物流企业常设置的工作岗位进行了分析。对岗位的工作内容、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要求以及这些岗位的考核方法及参考报酬等进行了详细介绍。设置本部分的学习内容是为了让学生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对本专业未来就业的工作内容及各种要求非常清楚,在三年的学习中可以做到与未来职业选择紧密结合,不至于产生茫然的迷惑心态,甚至产生对毕业后就业的恐慌的心态。
  该课程开设的时间安排本课程总学时为32课时,我院是将专业分析课放在大学第五学期开设的,每周2课时。学生第五学期面临毕业前夕寻找工作的问题,此时开设本课程对学生就业有一定指导作用。
  本课程对师资的要求由于该课程含有大量与物流企业实际工作岗位分析相关的内容,要求授课教师必须来自于物流企业或相近背景企业,并且拥有多年从事企业物流运营管理的实际经验和相关技能。该课程也可由2~3位有
  不同背景的教师搭配授课,对于岗位分析可以聘请物流企业管理人员来授课。
  
  专业分析课设置的效果与存在的问题
  
  我院是2005年设立部分专业的“专业分析”课程的,现已连续开设三年。通过对已经就业或即将就业的毕业生跟踪调查,可以看出,开设专业分析课,学生对本专业的全貌比较清楚,明确了学习目的,能够结合本专业未来工作特点和自己的个性特征尽早规划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由于较早了解了未来企业的特点、要求,这批学生在就业后或就业前都比较有信心,很少再出现过去那种茫然恐慌的感觉。
  对于专业分析课也存在一些争议,有两种观点可以讨论,一种观点认为现在的专业分析课中有一部分就是过去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讲座。但是,我们分析后认为,专业分析课包含了一些就业指导的成分,但其课程体系远比过去的就业指导内容丰富。就业指导仅仅是一至两次讲座,内容围绕即将毕业大学生的就业选择观念进行指导。但我们的专业分析课是从专业特点、就业企业面临的实际运营问题角度来分析的,它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应掌握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尤其是实际工作岗位分析更贴近学生的需求,这样的专业分析课程很受学生欢迎。
  第二种观点是建议将专业分析课在高职院校三年教学中分拆上课,专业分析课中的专业介绍、课程体系设置、课程学习方法、内容等可在新生报到时开设。而专业分析课中的企业用人价值观、需求与个人规划以及实际工作岗位分析则安排在临毕业前第五学期开设,这样设置可使学生在进校之初就开始规划自己的主攻方向,针对性更强,效果更佳。但面临的问题是一门课程前后间隔时间太长,前后衔接很困难。对于这样的建议可以继续探讨。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就是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操作技能、管理技能为重心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让高职院校学生从一进校就能全面了解本专业的全貌特点,了解未来职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特点与企业未来岗位的实际需要全面规划自己,做到理论课学习,实践课学习的目的清楚、学习方向性强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因此,在一些高职院校的新兴专业教学中设置专业分析课程是非常有用而且必要的,设置专业分析课能使学生与企业的联系更加紧密,毕业后能尽快适应企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泽,林自葵.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杜晓利.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与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6,(1).
  [3]周杰.对高职新生的始业教育刍议[J].职业教育研究,2006,(12).
  [4]葛郢汉.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7,(5).
  [5]苏俊玲.试论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与现代服务发展的结合[J].职业教育研究,2008,(6).
  作者简介:
  郭智忠(1957—),男,陕西汉中人,硕士,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电子商务教研室高级工程师, 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与企业管理。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腺性膀胱炎的临床资料,24例行经尿道电切术加膀胱药物灌注,7例只给予膀胱药物灌注。结果随访4-38月,经尿道电切组21例
2010年度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监测预警站点实施过程中,接连出现防雷设计、施工监理、防雷检测等一系列不规范问题。从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等方面入手,参照规范
逆螺旋装置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传动机构。为避免在传动过程中钢球之间相互挤压和碰撞,在螺旋轴上常采用曲面凹坑与钢球配合的方式传动,但这给加工制造带来不便。以
EBV+T/NK-LPD在成年人发病少见,大部分病程呈暴发性,预后极差。疾病无特征性临床表现及病理组织学改变,不易诊断。本文就成年人EBV相关的T/NK细胞淋巴增殖病的诊断做探讨,讨论的问
课程是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手段,也是决定高职教育质量的关键。校本课程开发不仅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具体体现,也是凸现办学特色的核心所在。为了使校本课程开发活动沿着科学
摘要:为了解职校生自我和谐的特征及其与应付方式之间的关系,为有针对性地促进职校学生自我和谐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依据,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及应付方式问卷对770名职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职校学生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上得分显著高于大学生常模;应付方式与自我和谐总分及其分量表得分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回归分析表明不同类型应付方式对职校生的自我和谐程度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
项目教学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之一,教学项目的设计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在对教学项目设计要点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可以财会类课程为例,说明教学项目设计在高职财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