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建国之初,叶圣陶先生对“语文”一词进行了这样的解释:“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是语文。”《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口语交际非常重要。那么“口语交际”的内涵是什么?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小学阶段如何扎实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并将其落实到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而言,一是要弄清“口语交际”的内涵,明白其重要性,思想上高度重视;二是要根据课标要求,对学生进行扎实、科学、有效的训练。
一、“口语交际”的内涵
如何正确理解“口语交际”的内涵?这是选择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的基本前提。从字面上理解,“口语交际”有两个特点:口语性、交际性;从学科特点上理解,因为“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因此也有两个特点:语文性、广泛性。这些特点决定了口语交际教学在关注学生听说训练的同时,要把它放在人际交往的大背景下,通过具体的交际环境进行,在具体教学中,我们还要跳出口语交际课的圈子,关注语文教学的各个领域和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交际实践。
二、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口语交际的要求
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语交际教学有着自己明确的任务和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九条:“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在“总目标”之下,又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在“阶段目标”中,“口语交际”也有明确要求,这里不再赘述。教师应该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对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出的要求,并紧扣这些目标来组织教学,避免口语交际训练的盲目性。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口语交际训练策略
1、提高学生认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很多学生认为:“口语交际有什么训练的,不就是说话吗?”“考试又不考说话,口语交际训练是做无用功。”针对这些实际,我没有批评学生,我用录音机录下学生的一些日常言语,并放给学生自己听,让学生自己找找言语中的毛病。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感受到了口语交际训练不是可有可无,而是非常重要,由此提高了学生对口语交际训练的认识,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口语交际是自己终身发展的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创设友好、和谐交际环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这样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环境中进行。”因此,我在教学中非常注意创设友好、和谐的交际环境,让学生想说、愿说,让学生体验自信、体验成功,从而提高学生对口语交际训练的兴趣。比如我上口语交际课《说说我自己》,采取教师合作的方式,请音乐教师弹奏儿歌《你的名字叫什么》,学生和着音乐,面向全班自信地大声介绍自己,在活动中我还进一步让学生拍着手绕着圈用此歌对唱,用游戏的方式相互介绍自己。我通过这样的方式营造了一个友好、和谐的交际环境,让学生学得轻松有趣,效果特别好。
3、采取必要措施,让学生多说。由于多种原因,学生在小学一、二年级愿说、敢说的还比较多,到高年级就比较沉闷了。如何改变这种状况?除了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之外,我想采取一定的措施让学生多说还是必要的。我采取了两个办法:一是违反纪律的,必须在课堂上进行口头作文(不是检讨),要求语言简洁、通顺、流利。二是在晨读时间,留10分钟给学生,让学生轮流上台表演,可以说身边的事、可以讲故事、可以读报、可以读诗词歌赋、可以表演情景剧等等。总之,创造机会让学生敢说、多说。
4、根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合理设计口语交际训练序列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中均对“口语交际”作出了明确要求。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师生往往对口语交际训练比较忽视,即使训练也是蜻蜓点水。教师应该根据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社会生活和学生身心发展等实际,合理设计各学段口语交际训练序列目标,避免口语交际训练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5、挖掘课内外口语交际训练素材,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方式。语文课程标准“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要求“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取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语文教材和生活中有很多口语交际训练素材,教师要善于挖掘,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方式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比如教学《落花生》一课,传统的方式是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文字比较“落花生”、“桃子、石榴、苹果”的不同特点,深刻领会这篇课文的主题:“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我在教学时,就跳出了这一模式,结合社会现实和时代的要求,把学生分成“落花生”、“桃子、石榴、苹果”两组,围绕“桃子、石榴、苹果是不是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这个主题进行辩论。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不但挖掘了教材中的口语交际训练素材,还联系了社会生活实际,打开了学生思路,丰富了课堂内涵。
一、“口语交际”的内涵
如何正确理解“口语交际”的内涵?这是选择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的基本前提。从字面上理解,“口语交际”有两个特点:口语性、交际性;从学科特点上理解,因为“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因此也有两个特点:语文性、广泛性。这些特点决定了口语交际教学在关注学生听说训练的同时,要把它放在人际交往的大背景下,通过具体的交际环境进行,在具体教学中,我们还要跳出口语交际课的圈子,关注语文教学的各个领域和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交际实践。
二、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口语交际的要求
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语交际教学有着自己明确的任务和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九条:“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在“总目标”之下,又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在“阶段目标”中,“口语交际”也有明确要求,这里不再赘述。教师应该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对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出的要求,并紧扣这些目标来组织教学,避免口语交际训练的盲目性。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口语交际训练策略
1、提高学生认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很多学生认为:“口语交际有什么训练的,不就是说话吗?”“考试又不考说话,口语交际训练是做无用功。”针对这些实际,我没有批评学生,我用录音机录下学生的一些日常言语,并放给学生自己听,让学生自己找找言语中的毛病。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感受到了口语交际训练不是可有可无,而是非常重要,由此提高了学生对口语交际训练的认识,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口语交际是自己终身发展的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创设友好、和谐交际环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这样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环境中进行。”因此,我在教学中非常注意创设友好、和谐的交际环境,让学生想说、愿说,让学生体验自信、体验成功,从而提高学生对口语交际训练的兴趣。比如我上口语交际课《说说我自己》,采取教师合作的方式,请音乐教师弹奏儿歌《你的名字叫什么》,学生和着音乐,面向全班自信地大声介绍自己,在活动中我还进一步让学生拍着手绕着圈用此歌对唱,用游戏的方式相互介绍自己。我通过这样的方式营造了一个友好、和谐的交际环境,让学生学得轻松有趣,效果特别好。
3、采取必要措施,让学生多说。由于多种原因,学生在小学一、二年级愿说、敢说的还比较多,到高年级就比较沉闷了。如何改变这种状况?除了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之外,我想采取一定的措施让学生多说还是必要的。我采取了两个办法:一是违反纪律的,必须在课堂上进行口头作文(不是检讨),要求语言简洁、通顺、流利。二是在晨读时间,留10分钟给学生,让学生轮流上台表演,可以说身边的事、可以讲故事、可以读报、可以读诗词歌赋、可以表演情景剧等等。总之,创造机会让学生敢说、多说。
4、根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合理设计口语交际训练序列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中均对“口语交际”作出了明确要求。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师生往往对口语交际训练比较忽视,即使训练也是蜻蜓点水。教师应该根据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社会生活和学生身心发展等实际,合理设计各学段口语交际训练序列目标,避免口语交际训练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5、挖掘课内外口语交际训练素材,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方式。语文课程标准“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要求“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取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语文教材和生活中有很多口语交际训练素材,教师要善于挖掘,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方式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比如教学《落花生》一课,传统的方式是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文字比较“落花生”、“桃子、石榴、苹果”的不同特点,深刻领会这篇课文的主题:“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我在教学时,就跳出了这一模式,结合社会现实和时代的要求,把学生分成“落花生”、“桃子、石榴、苹果”两组,围绕“桃子、石榴、苹果是不是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这个主题进行辩论。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不但挖掘了教材中的口语交际训练素材,还联系了社会生活实际,打开了学生思路,丰富了课堂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