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是高校党的建设的基础工作,从不同层面开展党员发展培养质量调研,结合实际提出应对策略,切实提高学生党员队伍整体素质。
关键词:学生;培养;党员质量
高校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骨干分子,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是高校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做好新形势下的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对于提高学生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针对当下学生党员培养发展质量开展调研。
一、调研对象与方式
调研对象党总支、总支所属支部成员及部分学生代表,主要采取访谈、问卷调查方式。
二、调研的基本情况
调研访谈问题4个,网络问卷设计问题23项,共回收问卷867份,基本情况性别构成中女生占比74.74%;年级构成中大一占比69.67%,大二占比25.03%,大三占比5.31%;担任学生干部或有干部经历的占49.02%;调查对象身份阶段处于尚未递交入党申请书占61.94%,递交入党申请书还未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占20.30%,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占13.84%,中共预备党员的占3.11%,中共正式党员的占0.81%。
三、调研问卷数据分析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上总体趋势向好,发挥作用比较好以上占比81.09%,发挥作用较少占16.84%,不能发挥作用甚至不如群众的占比2.07%;入党动机方面强化培养引导空间较大,其中413人明确是“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 617人希望“接受党的教育和培养,提高自身素质,成为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116人选择“长辈、朋友的要求或期望”,189人选择“争取政治资本,便于今后好找工作”,46人选择“随大众,大家都申请入党我也申请”。不愿意入党的主要原因分析中认为自身条件不够687人,另有285人对党没信心或认为入党后各方面受约束,不自由或其它情况,由此可见,对于在校生党的知识引导教育至关重要。通过调查党员发展程序或入党条件的途径显示,我们主要是通过学生干部(党员),其次是入学教育,然后是入党联系人。学生对于党员发展程序基本了解以上的占比为57.56%,递交入党申请书以来53.75%参加了听党课,获取党的知识渠道主要通过班团会及辅导员讲解、党课培训、政治理论课、新闻媒体、相关时事政治讲座、组织生活学习等,辅导员对学生党团知识教育作用突出;调查显示,76.12%的入党积极分子定期向党组思想汇报;学生党员在“应积极参加学生活动,发挥带头作用”、“理论知识缺乏,应该学习”、“理想信念薄弱,有待加强”方面有待提高,因“教育活动形式单一”及“内容枯燥,缺乏新意”致参与组织活动的态度不够积极,入党教育前期倾向于专题教育活动、组织生活、参观学习等学习形式,调查显示99.31%的学生愿意参加与党相关的教育讲座或实践,而从上党课的质量“课程形式单一,效果不佳”及“时间不保证,机动性较强”两个问题突出。93.88%的学生肯定了培养联系人的作用,但培养联系人与入党积极分子联系较少。 基于发展考察学生党员的指标的重要程度从高到低的排序依次是道德品质、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入党动机、服务意识、群众基础和学习成绩。对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学生提出了多开有关党员发展的主题班会、严格考察、加强组织管理、多开设党课培训以及与党员老师沟通等建议。
四、党员发展质量的聚焦点
1.入党申请时间相对集中,党员发展机会较少
高职学院学制一般为三年,有的学校还有3+2高职学生,在校内党的知识教育培养时间相对集中,学生表达入党志愿时间较集中,而党员发展细则中入党积极分子确定、每次讨论数量及离校前期发展要求,在校内的培养、发展期时间较短,党员发展机会较少,尤其是3+2高职学生,其机会更少。
2.入党积极分子前期教育弱化,培养联系人在培养、教育、考察等方面碎片化
通过调研发现,各党组织通过入学教育、辅导员开班会、学生党员的接待服务、干部示范作用方面引导学生向党组织靠拢,表达自愿,学生入党意愿呈现较大的差异,基层组织之间也呈现差异性,总体上大一、二、三积极性呈逐级下降趋势。入党积极分子前期教育与培养联系方面主要表现为其一,从递交入党申请书到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期间教育培养相对弱化,其二,党支部对申请人的了解不够,集体谈话多,个性了解不足;其三,入党积极分子确定的时间较短,确定程序及知晓面较欠缺;其四,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师资差异化明显;其五,培养联系人在培养、教育、考察入党积极分子的过程中作用发挥不好。
3.业余党校培训自主性、主导性不足。业余党校开班受制于学校的统一安排部署,每學期1次,从内容、时间等均作要求,而经过教育引导后表现好、在思想上又要求进步的学生未经过前期的培训,就有可能失去入党的机会。
五、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培养路径
1.建立健全制度,优化评价体系。
建立健全入党积极分子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核、团组织推优入党等相关制度性规定;进一步优化基层党组织系列评优标准,将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党员发展工作分别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提升党员、党务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成就感。
2.坚持发展程序,适时发展党员
按照党员发展的十六字方针:“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按《细则》规定“坚持慎重发展、均衡发展,有领导、有计划地进行,遵循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提高发展质量。
3.强化引导培训,提升教育效果
(1)强化入党教育前期教育引导。发挥学生干部(党员)的引导作用及辅导员在党团和班级建设的作用,将党团建设纳入辅导员考核体系,落实到辅导员日常工作中;发挥基层组织及培养联系人作用,增强对学生的个性了解与指导。
(2)提升业余党校培养效果。选好党工干部,强化学习练内功,提升专业能力;发挥业余党校作用,注重其开办灵活性、协同性,统一教学内容、充实教学师资、注重教考分离,增强教育效果。
关键词:学生;培养;党员质量
高校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骨干分子,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是高校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做好新形势下的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对于提高学生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针对当下学生党员培养发展质量开展调研。
一、调研对象与方式
调研对象党总支、总支所属支部成员及部分学生代表,主要采取访谈、问卷调查方式。
二、调研的基本情况
调研访谈问题4个,网络问卷设计问题23项,共回收问卷867份,基本情况性别构成中女生占比74.74%;年级构成中大一占比69.67%,大二占比25.03%,大三占比5.31%;担任学生干部或有干部经历的占49.02%;调查对象身份阶段处于尚未递交入党申请书占61.94%,递交入党申请书还未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占20.30%,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占13.84%,中共预备党员的占3.11%,中共正式党员的占0.81%。
三、调研问卷数据分析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上总体趋势向好,发挥作用比较好以上占比81.09%,发挥作用较少占16.84%,不能发挥作用甚至不如群众的占比2.07%;入党动机方面强化培养引导空间较大,其中413人明确是“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 617人希望“接受党的教育和培养,提高自身素质,成为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116人选择“长辈、朋友的要求或期望”,189人选择“争取政治资本,便于今后好找工作”,46人选择“随大众,大家都申请入党我也申请”。不愿意入党的主要原因分析中认为自身条件不够687人,另有285人对党没信心或认为入党后各方面受约束,不自由或其它情况,由此可见,对于在校生党的知识引导教育至关重要。通过调查党员发展程序或入党条件的途径显示,我们主要是通过学生干部(党员),其次是入学教育,然后是入党联系人。学生对于党员发展程序基本了解以上的占比为57.56%,递交入党申请书以来53.75%参加了听党课,获取党的知识渠道主要通过班团会及辅导员讲解、党课培训、政治理论课、新闻媒体、相关时事政治讲座、组织生活学习等,辅导员对学生党团知识教育作用突出;调查显示,76.12%的入党积极分子定期向党组思想汇报;学生党员在“应积极参加学生活动,发挥带头作用”、“理论知识缺乏,应该学习”、“理想信念薄弱,有待加强”方面有待提高,因“教育活动形式单一”及“内容枯燥,缺乏新意”致参与组织活动的态度不够积极,入党教育前期倾向于专题教育活动、组织生活、参观学习等学习形式,调查显示99.31%的学生愿意参加与党相关的教育讲座或实践,而从上党课的质量“课程形式单一,效果不佳”及“时间不保证,机动性较强”两个问题突出。93.88%的学生肯定了培养联系人的作用,但培养联系人与入党积极分子联系较少。 基于发展考察学生党员的指标的重要程度从高到低的排序依次是道德品质、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入党动机、服务意识、群众基础和学习成绩。对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学生提出了多开有关党员发展的主题班会、严格考察、加强组织管理、多开设党课培训以及与党员老师沟通等建议。
四、党员发展质量的聚焦点
1.入党申请时间相对集中,党员发展机会较少
高职学院学制一般为三年,有的学校还有3+2高职学生,在校内党的知识教育培养时间相对集中,学生表达入党志愿时间较集中,而党员发展细则中入党积极分子确定、每次讨论数量及离校前期发展要求,在校内的培养、发展期时间较短,党员发展机会较少,尤其是3+2高职学生,其机会更少。
2.入党积极分子前期教育弱化,培养联系人在培养、教育、考察等方面碎片化
通过调研发现,各党组织通过入学教育、辅导员开班会、学生党员的接待服务、干部示范作用方面引导学生向党组织靠拢,表达自愿,学生入党意愿呈现较大的差异,基层组织之间也呈现差异性,总体上大一、二、三积极性呈逐级下降趋势。入党积极分子前期教育与培养联系方面主要表现为其一,从递交入党申请书到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期间教育培养相对弱化,其二,党支部对申请人的了解不够,集体谈话多,个性了解不足;其三,入党积极分子确定的时间较短,确定程序及知晓面较欠缺;其四,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师资差异化明显;其五,培养联系人在培养、教育、考察入党积极分子的过程中作用发挥不好。
3.业余党校培训自主性、主导性不足。业余党校开班受制于学校的统一安排部署,每學期1次,从内容、时间等均作要求,而经过教育引导后表现好、在思想上又要求进步的学生未经过前期的培训,就有可能失去入党的机会。
五、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培养路径
1.建立健全制度,优化评价体系。
建立健全入党积极分子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核、团组织推优入党等相关制度性规定;进一步优化基层党组织系列评优标准,将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党员发展工作分别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提升党员、党务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成就感。
2.坚持发展程序,适时发展党员
按照党员发展的十六字方针:“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按《细则》规定“坚持慎重发展、均衡发展,有领导、有计划地进行,遵循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提高发展质量。
3.强化引导培训,提升教育效果
(1)强化入党教育前期教育引导。发挥学生干部(党员)的引导作用及辅导员在党团和班级建设的作用,将党团建设纳入辅导员考核体系,落实到辅导员日常工作中;发挥基层组织及培养联系人作用,增强对学生的个性了解与指导。
(2)提升业余党校培养效果。选好党工干部,强化学习练内功,提升专业能力;发挥业余党校作用,注重其开办灵活性、协同性,统一教学内容、充实教学师资、注重教考分离,增强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