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对象
天文摄影的对象,大多是暗弱的星空,或肉眼根本无法看到的深空天体,长达数十秒到几十个小时的曝光和超高的感光度设定,是明显区别于常规摄影的一个特征。
2.范畴
天文摄影的范畴从拍摄器材情况来看,可以分为固定摄影和跟踪摄影;从拍摄内容来看,可以分为行星、月面的高倍摄影,其对象是明亮的太阳、月亮及视面极小而需高倍放大的大行星,另一类为暗淡而需超长时间曝光的深空天体摄影。
3.环境
越暗的环境,越有纯净的天空和更多可见的星星,但是在社会日益发达的今天,找寻一片没有光污染的星空,也成了一个极其不易的难题,综观中国卫星夜景图,唯一没有被大片光害影响的地方,只有西部的广袤地带了。
固定式的星野摄影
这是最易入门的一种星空摄影,就像拍摄夜景一样,只需要一台相机和一个三脚架即可,将璀璨星空与特色地景结合,可以极大地发挥创作潜能。固定摄影也是拍摄流星雨的常用方法,还有铱星闪光、人造卫星过境、或明亮的星座、银河与地景等各种拍摄题材。
星野摄影大多由单张照片一次性拍成,曝光时间在几秒到几十秒之间,借助于高感光度(ISO 800以上)和大光圈(F2.8或更大),可以将星星拍摄成清晰的点状。还有一种曝光几分钟至数小时的摄影,因为地球自转的原因,拍完后的星星成了一段段的弧形线条,而且不同的曝光长度、不同的方位和不同的地理纬度,都有不一样的效果。
高素质的数码单反在抑制噪点能力方面越来越好,能够以更高的感光度来获取更短暂的曝光,从而令星点更加圆润,RAW格式也可以使后期处理更加富有余地。星野摄影必备一座稳固的三脚架以及一根快门线,如果能够编程则更好,可以使拍摄多张照片再合成的方式更加方便。一只小手电既可以用作照明,也可以成为一个移动式的连续补光工具。星野摄影中也有使用赤道仪跟踪拍摄的,将相机直接安装在赤道仪上,由于使用了跟踪,一般情况下地景都会变得模糊,而星空则是清晰的。
跟踪摄影中的高倍摄影和深空摄影
跟踪摄影中,最具天文特色的是赤道仪,它是为了克服地球自转,而精确追踪天体作长时间曝光的专门仪器,在跟踪精确的情况下,星点都是圆形的,随着曝光时间的增加,能拍摄到更暗弱的星星,一些遥远或暗淡的深空天体会显露出绚烂的面目,让我们诧异于星空竟是如此瑰丽。
高倍摄影
拍摄月面与大行星
月球与大行星都在太阳系以内,但是视面都很小,即使在几百倍的望远镜中看来,行星表面的细节都依稀难辨。一般行星摄影望远镜都要求200mm以上的口径才能有足够的分辨率,焦距也要数米以上。折反射结构为如今拍摄月面/行星较多的一种望远镜,兼具了大口径与长焦距,结构设计大幅降低了整体镜筒的长度,便于搬动和使用,缺点是成像不如折射镜头锐利、明快,绝大部分的相机镜头都属于折射镜头。
高倍摄影要求大气宁静度(seeing)稳定,摄影终端设备一般以高档摄像头或专用天文摄影相机配合电脑拍摄连续图片,如AVI格式的录影,再在专用软件中进行一系列的筛选、对齐、叠加、锐化等步骤,最后形成具有丰富细节的行星照片。由于行星视面小,因此所拍摄的有效图片像素都是很小的。
行星摄影一般为木星、土星、火星、金星等。水星因不容易观测,很难作高精度的拍摄,而其他远日天体如天王星、海王星则因亮度暗弱,视圆面极小,拍摄难度极高。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视面积大,表面亮度高,细节丰富且光影多变,是极佳的摄影题材。太阳黑子也是很有趣的目标,在高精度的解析力下,黑子具有很复杂的结构。现在有种Ha滤镜,专门用来拍摄日面,但价格昂贵。
瑰丽而繁杂的深空摄影
天文摄影里最有难度的就数深空摄影了,从观测地点上,比行星/月球摄影严格,行星和月球因为亮度高,即使在城市里也可以获得很优秀的作品,而好的深空摄影必须远离城市,带上成套的装备去没有光污染的高山或郊外,找寻最黑暗的环境。
如果我们想通过望远镜就能看到绚烂多姿的深空天体,那肯定是失望的,因为人眼没有曝光累积功能,抽象艺术般的天体都是经过长时间的曝光积累和强大的后期处理所得到的。
深空摄影中最讲究的其实还是精准的跟踪,为保证精确性,需要在拍摄主镜边加设一支导星镜,利用导星CCD将被导星的信号传至电脑,由专门的导星软件负责跟踪及修正,再通过线缆控制赤道仪,从而完成了自动导星任务。
深空摄影的摄影设备可以使用常规的数码单反,卸掉镜头,然后通过转接环直接与望远镜连接,这样望远镜就成了一个超长焦的摄影镜头,更专业的拍摄器材是冷冻型CCD,通过低温达到低噪点。
深空摄影不是只要拍一两张就可以了,它特有的高感光度和长时间曝光,画面噪点是很明显的,这就需要成组成组地拍摄,以同样的参数拍摄几张或数十张以上,用来叠加而消除掉不规则分布的噪点。机身设置一般在ISO800以上,每张曝光在10分钟以上,这被称为“亮场”照片。
天文摄影的降噪方法也类似于相机降噪,还需要拍摄一组“暗场”照片,要求是同“亮场”一样的曝光、感光度、镜头,甚至是温度。方法是在拍摄完“亮场”后,盖上镜头,保持全黑状态,继续拍摄。这就是后期处理所需要的暗场(Dark)文件。深空摄影的后期处理工作繁多,如矫正望远镜像面的平整(平场)、驱除噪点、多张图片的讯号提取工作、图片的叠加处理、反差、颜色的调整等等。
天文摄影,需要我们在天气条件良好的时候,正确地出现在某个拍摄点上,有准确的器材搭配,有流畅的操作程序,祈祷天气不会有浮云出现,或者某个环节不要出现故障,甚至祈祷不要忘记一枚螺丝而全盘皆输。当我们历尽重重困难,看到神奇的天体被记录下来,一切曾经的辛苦与汗水都会烟消云散,这是一个与大自然拼搏的过程,一个超越自我的过程!
天文摄影的对象,大多是暗弱的星空,或肉眼根本无法看到的深空天体,长达数十秒到几十个小时的曝光和超高的感光度设定,是明显区别于常规摄影的一个特征。
2.范畴
天文摄影的范畴从拍摄器材情况来看,可以分为固定摄影和跟踪摄影;从拍摄内容来看,可以分为行星、月面的高倍摄影,其对象是明亮的太阳、月亮及视面极小而需高倍放大的大行星,另一类为暗淡而需超长时间曝光的深空天体摄影。
3.环境
越暗的环境,越有纯净的天空和更多可见的星星,但是在社会日益发达的今天,找寻一片没有光污染的星空,也成了一个极其不易的难题,综观中国卫星夜景图,唯一没有被大片光害影响的地方,只有西部的广袤地带了。
固定式的星野摄影
这是最易入门的一种星空摄影,就像拍摄夜景一样,只需要一台相机和一个三脚架即可,将璀璨星空与特色地景结合,可以极大地发挥创作潜能。固定摄影也是拍摄流星雨的常用方法,还有铱星闪光、人造卫星过境、或明亮的星座、银河与地景等各种拍摄题材。
星野摄影大多由单张照片一次性拍成,曝光时间在几秒到几十秒之间,借助于高感光度(ISO 800以上)和大光圈(F2.8或更大),可以将星星拍摄成清晰的点状。还有一种曝光几分钟至数小时的摄影,因为地球自转的原因,拍完后的星星成了一段段的弧形线条,而且不同的曝光长度、不同的方位和不同的地理纬度,都有不一样的效果。
高素质的数码单反在抑制噪点能力方面越来越好,能够以更高的感光度来获取更短暂的曝光,从而令星点更加圆润,RAW格式也可以使后期处理更加富有余地。星野摄影必备一座稳固的三脚架以及一根快门线,如果能够编程则更好,可以使拍摄多张照片再合成的方式更加方便。一只小手电既可以用作照明,也可以成为一个移动式的连续补光工具。星野摄影中也有使用赤道仪跟踪拍摄的,将相机直接安装在赤道仪上,由于使用了跟踪,一般情况下地景都会变得模糊,而星空则是清晰的。
跟踪摄影中的高倍摄影和深空摄影
跟踪摄影中,最具天文特色的是赤道仪,它是为了克服地球自转,而精确追踪天体作长时间曝光的专门仪器,在跟踪精确的情况下,星点都是圆形的,随着曝光时间的增加,能拍摄到更暗弱的星星,一些遥远或暗淡的深空天体会显露出绚烂的面目,让我们诧异于星空竟是如此瑰丽。
高倍摄影
拍摄月面与大行星
月球与大行星都在太阳系以内,但是视面都很小,即使在几百倍的望远镜中看来,行星表面的细节都依稀难辨。一般行星摄影望远镜都要求200mm以上的口径才能有足够的分辨率,焦距也要数米以上。折反射结构为如今拍摄月面/行星较多的一种望远镜,兼具了大口径与长焦距,结构设计大幅降低了整体镜筒的长度,便于搬动和使用,缺点是成像不如折射镜头锐利、明快,绝大部分的相机镜头都属于折射镜头。
高倍摄影要求大气宁静度(seeing)稳定,摄影终端设备一般以高档摄像头或专用天文摄影相机配合电脑拍摄连续图片,如AVI格式的录影,再在专用软件中进行一系列的筛选、对齐、叠加、锐化等步骤,最后形成具有丰富细节的行星照片。由于行星视面小,因此所拍摄的有效图片像素都是很小的。
行星摄影一般为木星、土星、火星、金星等。水星因不容易观测,很难作高精度的拍摄,而其他远日天体如天王星、海王星则因亮度暗弱,视圆面极小,拍摄难度极高。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视面积大,表面亮度高,细节丰富且光影多变,是极佳的摄影题材。太阳黑子也是很有趣的目标,在高精度的解析力下,黑子具有很复杂的结构。现在有种Ha滤镜,专门用来拍摄日面,但价格昂贵。
瑰丽而繁杂的深空摄影
天文摄影里最有难度的就数深空摄影了,从观测地点上,比行星/月球摄影严格,行星和月球因为亮度高,即使在城市里也可以获得很优秀的作品,而好的深空摄影必须远离城市,带上成套的装备去没有光污染的高山或郊外,找寻最黑暗的环境。
如果我们想通过望远镜就能看到绚烂多姿的深空天体,那肯定是失望的,因为人眼没有曝光累积功能,抽象艺术般的天体都是经过长时间的曝光积累和强大的后期处理所得到的。
深空摄影中最讲究的其实还是精准的跟踪,为保证精确性,需要在拍摄主镜边加设一支导星镜,利用导星CCD将被导星的信号传至电脑,由专门的导星软件负责跟踪及修正,再通过线缆控制赤道仪,从而完成了自动导星任务。
深空摄影的摄影设备可以使用常规的数码单反,卸掉镜头,然后通过转接环直接与望远镜连接,这样望远镜就成了一个超长焦的摄影镜头,更专业的拍摄器材是冷冻型CCD,通过低温达到低噪点。
深空摄影不是只要拍一两张就可以了,它特有的高感光度和长时间曝光,画面噪点是很明显的,这就需要成组成组地拍摄,以同样的参数拍摄几张或数十张以上,用来叠加而消除掉不规则分布的噪点。机身设置一般在ISO800以上,每张曝光在10分钟以上,这被称为“亮场”照片。
天文摄影的降噪方法也类似于相机降噪,还需要拍摄一组“暗场”照片,要求是同“亮场”一样的曝光、感光度、镜头,甚至是温度。方法是在拍摄完“亮场”后,盖上镜头,保持全黑状态,继续拍摄。这就是后期处理所需要的暗场(Dark)文件。深空摄影的后期处理工作繁多,如矫正望远镜像面的平整(平场)、驱除噪点、多张图片的讯号提取工作、图片的叠加处理、反差、颜色的调整等等。
天文摄影,需要我们在天气条件良好的时候,正确地出现在某个拍摄点上,有准确的器材搭配,有流畅的操作程序,祈祷天气不会有浮云出现,或者某个环节不要出现故障,甚至祈祷不要忘记一枚螺丝而全盘皆输。当我们历尽重重困难,看到神奇的天体被记录下来,一切曾经的辛苦与汗水都会烟消云散,这是一个与大自然拼搏的过程,一个超越自我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