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作品鉴赏的心理过程解析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3697313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深入解析音乐鉴赏的本质与鉴赏的心理过程,实现审美活动的创造过程,形成感性体验和理性认识,产生判断,形成音乐形象,只有了解音乐作品鉴赏的学习过程,才能实践音乐鉴赏的审美行为和评价。
  关键词:鉴赏;心理过程
  如何让学习者在对音乐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评断的思维活动和过程中,对音乐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联想等各种活动中获得审美享受,并能充分理解和挖掘音乐作品,必须深入解析鉴赏的本质与心理过程,才能把握鉴赏的实践过程。
  1 鉴赏的心理过程
  音乐鉴赏,以鉴赏者的音乐审美经验为条件,它表现为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包括音响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理解判断等。鉴赏者通过这些心理活动去体验、发现和判断音乐的艺术价值。由于这些心理活动在鉴赏过程中的相互作用,能在鉴赏者心灵中构成一种奇妙的审美体验。
  2 形成感性体验
  音乐鉴赏的感性经验,指鉴赏者通过听觉对音乐音响所产生的感知和体验活动。
  人生活在世界上,依靠各种感觉器官与周围世界发生着感性的、自然而直接的联系。在长期的社会环境中经过生存劳动和各种社会实践,发展起那些能够确证自己是属人的美的感受,其中包括对于自然音响和对于作为艺术的音乐音响的美的听觉感受。人们在听到某些自然音响和音乐音响时,会不假思索地从中得到一种愉悦,“当倾听某种歌声时,我们还没有听清其歌词与旋律,便已深受感动了。有些音色会使人立即兴奋或松弛,有时会使人狂怒,有时会像微风一样轻抚我们,它们作为通向生动性情感的美感的激发,只在几秒钟对我们起作用”。这是一种近乎生理的“审美反射”,这种感受并不是来自这些音包含的任何意味和思想,而是来自对这些音本身的愉悦感觉,正是这种感觉,构成了音乐鉴赏的出发点,是通往关于音乐艺术的更为高级和复杂的审美心理活动的基础。
  关于音乐鉴赏感性经验赖以形成的生理和心理出发点。鉴赏者在鉴赏时,不是把音乐音响看作零散和没有意义的部分加以承受,仅仅追求一种单纯的初级生理和心理快感,而是将音乐音响作为一种具有综合表现意义的艺术整体加以感受。其中有对音乐的音高、节奏、力度、速度、音色等基本要素的感觉,更意味着对这些要素及其结构的综合形式的感受。例如,旋律感、节奏感、协和感、曲式结构等,还包含着对音乐所具有的种种含义和基本情感特征的体验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想象联想活动。这是整个音乐鉴赏活动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对于音乐音响的具体感知和体验,鉴赏者才能在此基础上深刻理解音乐表现的深层内涵,对音乐的艺术价值做出审美判断,使鉴赏的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达到对音乐的更深刻的审美体验,从而构成完整的鉴赏心理结构。
  3 理性认识和评价
  音乐鉴赏中的理解、认识,主要是指运用理性思维对音乐作品进行审美认识和评价。音乐鉴赏的感性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向理性经验跃进,其主要表现特征是理解与判断的更多参与。音乐鉴赏中的理解,是指鉴赏者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感性体验而达到的对其内涵意义的把握。除了听音乐以外,还有赖于鉴赏者对音乐作品的标题、时代背景、创作思想以及音乐表现手段和方法的了解和分析。例如,鉴赏声乐作品就常常从词与曲结合所创造的音乐形象的整体出发来进行分析和理解;鉴赏器乐作品既要求鉴赏者通过反复的鉴赏加深对乐曲的音响感知和感情体验,同时还要求鉴赏者多学习和借鉴一些有关资料,深入了解乐曲产生的时代背景、作曲家的生活、思想、创作意图等
  4 做出自己的判断
  鉴赏者在对作品达到充分的体验和理解基础上,便会在心目中对作品做出自己的判断。这种判断不同于抽象思维中的判断,而是对作品的艺术价值的判断。例如,对二胡曲《二泉映月》,鉴赏者在反复聆听、充分理解的同时,会对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艺术上的独创、艺术手法的成功运用,以及表现出来的伟大精神力量和社会功能予以称赞和肯定,这种称赞和肯定又会进一步增强鉴赏者鉴赏该类作品的欲望,激起更强烈的情感共鸣,艺术审美需要获极大的满足。
  每个鉴赏者的音乐判断标准是不尽相同的,它与鉴赏者本人的思想境界、艺术修养和趣味等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思想境界高尚、有良好文化、艺术修养和健康的艺术趣味的鉴赏者,鉴赏那些优良的音乐作品,是能够从中体验到审美的愉悦,得到深刻的心灵净化和启迪的,并肯定会对其推崇备至。
  音乐鉴赏的感性与理性常是融为一体的。在实际音乐鉴赏过程中,各种鉴赏心理要素都在不同程度上互相渗透的融合,即使在对音乐的初步体验中,也有着理解的参与,既以音乐的感性经验为前提,其本身也在不断的音乐感知和体验中实现的,体现出音乐鉴赏多种心理要素在鉴赏中的相互作用。
  5 音乐形象的形成
  简单地讲,这是音乐鉴赏的最高级阶段。在这种心理下鉴赏的音乐对象已不再是单纯的声音客体,而是将来自音乐的审美体验形象化,从而使声音客体在被感知的过程中派生出综合性的、形象化的认知对象。
  为了更进一步地理解和把握,我们首先有必要对人体的生理学特质进行了解,正是这些特质,构成了形象化鉴赏方式的生物学基础。生理解剖学证明,在人体约400万条不断向神经中枢传递着信息的神经纤维中,视觉纤维约占其总数的一半以上,这一生理基础决定了视觉在把握空间的广度上以及在感知对象的数量方面比其他感觉器官有着不可撼动的优势。在人类的所有感觉器官中,视觉器官具有先天的优越性,人类观察世界、了解世界所依靠的主要感觉器官首先应是眼睛。因此,人们往往倾向于把其他感官所获得的有关认知对象的信息与视觉形象联系在一起,这也正是人类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为维护其自身的生存、发展,在实践活动中经逐步演化而形成的深藏于潜意识深处的本能倾向,即:将认知对象赋予形象化并借助视觉化的手段,从而实现人类通过理性思维方式把握客体的内在需求。
  人类的这种心理倾向与内在需求反映在音乐鉴赏活动中就表现为:鉴赏者在对音乐的鉴赏、感受过程中通常不仅仅满足于听觉系统对那些不具有可视性的感知对象——音乐音响的直接把握,而更欲求将听觉所获得的审美体验转化为形象化的视觉意象,最终借助于理性思维的介入在形象化的基础上把握音乐。
  在现实生活中,正是在理性思维的烛照之下,借助于形象化的鉴赏方式,人们在《春江花月夜》中“看”到了由远及近的点点白帆……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人们在音乐鉴赏活动中常常会出现形象化的联想,但只有当这种感觉借助理性思维进一步与鉴赏者的经验、知识、理念乃至阅历融为一体的时候,才会形成超出音乐音响本身的综合性的审美认知对象。概括地说,音乐形象的形成是建立在人类以理性思维方式把握客体的内在客观需要之上的,它的达成必须有理性思维的介入。
  这就要求鉴赏者应当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认知能力以及相应的知识背景。音乐鉴赏能力的背后是一个丰沛的心灵世界,其基础必然是丰厚的文化底蕴。音乐鉴赏以审美体验为目的,在鉴赏过程中,这些心理活动所起到的作用是对审美体验的强化,其结果导致了完备的音乐审美心理结构的形成和完善。只有充分理解音乐鉴赏的心理过程,结合音乐鉴赏的本质内容了解,才能使学习者在这一多样、变化、综合的音乐艺术作品鉴赏过程中实现审美领悟和体会,实现学习过程的最优化和最大化体验。
  参考文献:
  [1] 张弛,张雪颂.音乐鉴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2] 王安国.音乐鉴赏[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许琴(1974—),硕士,德州信息工程中等专业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颈椎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2年10月颈椎病患者36例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结果通过对颈椎病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术后16—46d治愈出院。结论
应急物流是在非常规的状态下,以最佳的效益使必需物资实现快速地流动与转移。而我国的应急物流体系、应急物资储备、信息处理和反馈以及应急物资的运输和配送上都存在一定的问
【摘要】数学教育价值观的形成是历史和文化的产物,历史上存在着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两种不同的数学教育价值观.事实上,数学在为人类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当代数学教育的价值是多元的,数学教育的价值不仅在于推进数学知识的应用,还在于为人类文明传承着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理性精神.  【关键词】数学教育价值观;课程改革;理性精神  一、数学教育价值观的历史嬗变  价值是客体内在属性对主体需
绿色消费就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产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观念和行为。当前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创造和谐生活和和谐社会;要大力发展绿色消费,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体验经济时代的今天,物质富余,产品设计所需要的不仅仅只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体验感的设计正是现在缺乏的。产品创新设计的效果达到与用户心理上的满足和共鸣才算是成功,从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些新理念的提出对于当前大力弘扬主体精神,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语文教学来说,无疑具有明确的人性化导向作用。教师若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提高数学的教学效率,是教师关注的首要问题和追求的主要教学目标.对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探讨,不应局限在课堂,还应关注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其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教材的使用、学生探究的方式方法和作业的批改布置都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产生影响.  【关键词】有效性;非智力因素;探究;教材;作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目的观察抑郁症的临床治疗及疗效。方法对抑郁症患者45例患者全程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6~8个月治疗,痊愈23例,显好18例,进步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7%。结论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