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当今天生活在六尘纷扰的人们遇上古老的佛陀智慧,究竟会得到什么样的启示?我们的人生是否从此与众不同? 2008年4月18-20日,由行愿传媒、中国总经理网联合主办的“峨眉山行愿之旅”,邀约20位行愿人相聚佛教圣地峨眉山,体验文化,感悟生活…… 行愿心灵之旅旨在通过朝圣、禅修和聆听高僧大德的开示、授课、解惑以及大家的互动分享、交流等方式引导有缘人走进并感悟、实践传统文化的智慧,建构自己的心灵家园,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天生活在六尘纷扰的人们遇上古老的佛陀智慧,究竟会得到什么样的启示?我们的人生是否从此与众不同?
2008年4月18-20日,由行愿传媒、中国总经理网联合主办的“峨眉山行愿之旅”,邀约20位行愿人相聚佛教圣地峨眉山,体验文化,感悟生活……
行愿心灵之旅旨在通过朝圣、禅修和聆听高僧大德的开示、授课、解惑以及大家的互动分享、交流等方式引导有缘人走进并感悟、实践传统文化的智慧,建构自己的心灵家园,用佛法的智慧指导自己的生活,享受生命,和谐家庭,成就事业,快乐人生!
其他文献
山腰的万年寺是本老峨眉山之行的又一站,它海拔1020米,雄踞于骆驼岭下群山之中突起的一座山峰之上,为峨眉山六大古寺之首。晋隆安年间(397—401)开始在此建寺院,起名普贤寺。唐乾符三年(876)更名为白水寺。北宋时多次修葺,又更名为白水普贤寺。明朝万历皇帝神宗朱翊钧为其母亲庆贺七十大寿,赐金修筑无梁砖殿,并题写“圣寿万年寺”五字金匾。从此,寺名被改称万年寺,直到今日。万年寺中存有大量珍贵文物,是
感 怀 一次殊胜的因缘,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佛教胜地——峨眉山迎来了金顶十方普贤菩萨开光盛会。海内外如此众多的大和尚亲赴金顶主持法会,这在峨眉山历史上还是第一次,真所谓百年难遇。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大和尚亲赴海拔3000多米的峨眉山金顶,主持佛事活动,更让我们欢欣鼓舞,人天喜悦,诸佛欢喜。希望通过这么一个活动,让海内外的信众对普贤道场有个正确的认知,对普贤菩萨的行愿精神进行广泛地弘扬和宣传。供奉
苦修向道——半年磕头22万个 1937年1月,30岁的本焕离开高旻寺,发愿效仿历代高僧和虚云老和尚的做法,朝拜五台山。 隆冬时节,本焕从河北保定起香,三步一拜向山西进发,途经漕河、太行山、狼牙山等地,全程300多里地,整整三个月的风霜雪雨,艰难前行,他才拜到五台山脚下。随后,他又用三个月三步一叩地朝拜了五台山上的五个台顶。计算下来,半年时间共磕了22万个头。 刺血写经 问古今连续写20余万
晨曦未动,您说要睡了,早安,师父!我在想您的夜色里,看见指引的那颗星,为您闪烁着眼睛……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乃是成佛的法门,是法身大士的境界。“普贤大士”乃华严长子,是法王(佛)的继承人。普贤行的特色,就是心量广大如虚空法界,永远无有疲厌。所以普贤的十愿,愿愿都是究竟圆满。笔者学习后感悟到,《华严经》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的理念非常好,实际上就是现代人如何成功得福报的十大秘诀,不妨分别解读如下与大家交流分享: 一、礼敬诸佛。现代解读为:广泛尊重 “礼”者,表现在外之“礼节”也;“
我曾问师:如此多的经典,为何选择诵读《普贤行愿品》? 恩师说:《普贤菩萨行愿品》这一本经是成佛的根本,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都是为了我们众生,为了利益众生,教化众生,很了不起。我们临命终时,世界上的事情都不能跟到我们走,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到时即见阿弥陀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等,这些大菩萨,都是诸上善人,共所围绕,欢喜殊胜得很啦!
佛教圣地峨眉山 峨眉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圣地之一,又称大光明山,银色世界。是南无大行普贤愿王菩萨行化之道场,1996年12月,秀甲天下的峨眉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除了峨眉山秀甲天下外,它作为“普贤道场”的历史事实也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这样评价峨眉山的佛教:公元一世纪,在四川省峨眉山景色秀丽的山巅上,落成了中国第一座佛
我曾懵懂问过恩师:您老人家行愿一生,将来是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吗?恩师说:呵呵,我要去的地方比西方极乐世界还要好! 我小心翼翼地问:那是哪里呢? 哈哈哈!恩师当年没回答…… 此后,我也没有再问过这个问题,我不知道恩师究竟说的是哪里…… 但我们都坚信,恩师一定到了他说的那个地方!
在我的信徒中,青少年不少,老年人也很多,但中年的夫妻为数更多。说到夫妻,过去的夫妻大多厮守一生,现在的夫妻则离婚率不断增加。记得有一首歌,描写夫妻彼此的关系,先说妻子唱: “自从嫁了你呀!幸福都送完。没有好的穿呀,好的吃。 没有股票呀,没有田地房产;没有金条,也没有金刚钻。 住的也不宽,用的也不全,哪一件教我过得惯: 这样的家庭,简直是殡仪馆:这样的家庭,简直是殡仪馆。” 丈夫也跟她唱:
一次与众不同的经历!一段终身难忘的感悟!我们的行愿心灵家园!我们的行愿心灵之旅! 行愿心灵之旅,最大的体会就是学会“放下”,放下“我执”。 记得在报国寺与昌明法师的心灵对话: 我的困惑: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员工难免会犯错。是慈悲、怀柔地包容接纳,给他们改过的机会,还是执行制度,不讲情面。 昌明法师缓缓地举起手上的纸杯:我们平常都是说要用“磁杯(慈悲)”。但我现在只有“纸杯(止悲)”,就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