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国能源结构现状是“富煤、贫油、少气”,煤炭能源在国家一次能源结构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社会经济的发展已对煤炭能源形成重大依赖,因此,作为煤炭供给、开发、利用主体的煤炭企业能否保持持续健康发展,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具有深远影响。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有煤炭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和考验,转型发展已迫在眉睫。因此,本文从研究国有煤炭企业转型困境入手,系统分析了高质量发展对国有煤炭企业转型的具体要求,从而针对性地提出国有煤炭企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 国有煤炭企业 高质量发展 转型
一、国有煤炭企业转型的现实困境
随着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政策环境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完善,法律体系的健全,国有煤炭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众多问题。
(一)战略转型规划欠缺。煤炭“黄金十年”期间,煤炭价格长期居高不下,国有煤炭企业轻易截取了高额利润,忽视了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和潜在风险,淡化了对转型战略的研究,错失了转型发展的重大机遇。同时,国家为保障煤炭能源供给,要求企业扩大产能规模,企业将大量资金、劳动等生产要素投入于煤炭生产,也导致了企业转型发展项目、资金储备不足,无法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另外,大多数国有煤炭企业对战略管理的概念理解不清,受传统思维影响,习惯于用计划代替战略,用政策代替管理,使企业在转型的道路上徘徊不前。
(二)企业背负的负担沉重。一是办社会负担沉重。当前国有煤炭企业承担着供水、供电、供暖、学校、幼儿园等众多公共服务职能,虽然在特定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承担社会职能造成了企业过多的刚性支出,使企业无法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二是税费负担沉重。煤炭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对国家财政收入具有重要贡献。虽然国家推行减免税政策,但企业税金贡献一直较高,税费负担仍偏重。三是社会责任较重。国有煤炭企业的国有性质要求企业在保障就业、精准扶贫、社会捐赠等方面要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目前,煤炭企业经历了行业下行的阵痛后,正处于低位运行期,还没有完全摆脱亏損,追求转型发展和承担社会责任之间较难寻找到有效的平衡点。
(三)体制机制固化僵化。长期以来,国有煤炭企业体制机制固化僵化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在法人治理方面,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权责不明确,大多数企业在议事决策时习惯于用“老三会”替代“新三会”,法人治理结构尚未顺畅运行。在约束机制方面,考核导向作用发挥不明显,重视产量收入,忽视资产利润率等指标,不利于企业向精细化管理、集约化运营转变。激励制度方面,仍然没有完全打破吃“大锅饭”现象,干部能上不能下、人员能进不能出、绩效激励不到位,导致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高、企业创新活力不足,不利于企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二、高质量发展对国有煤炭企业转型的要求
党的“十九大”指出,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发展的论断,对国有煤炭企业转型提出了新要求,企业必须深刻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重新梳理转型思路。
(一)要求保持有质量效益的增长。发展是基础,没有经济发展,一切都无从谈起,但如果仍一味提高速度,必然导致经济效益必然下降,发展会失去动力。近几年来,国家煤炭产业政策密集出台,主要集中在化解过剩产能、减量置换、脱困、职工安置、僵尸企业处置、煤电联营、安全、抑制煤价、环保等方面,这要求煤炭企业的发展必须向内在价值挖潜。
(二)要求提高产品供给质量。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但大而不强,究其原因是技术创新能力低、产品质量差、环境污染等原因导致的供给体系质量低下。要解决这一矛盾,就要在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上下功夫。对煤炭企业来说,就是要从过去的追求“大、快、多、粗”转为“做强市场竞争力、做优质量和效益”,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企业质量变革,提高全要素配置运作效率。
(三)要求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高质量发展要求新旧动能转换,而创新驱动又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基本要素。因此,国有煤炭企业必须把创新摆在首要位置,从企业产业布局、产品结构、组织架构、人力资源等方面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规划调整和优化组合,不断推动商业模式、管理方式、产品供给的创新。同时,要求企业坚持科技投入,针对制约转型的关键技术开展技术攻关,推动高新技术转化应用。
三、国有煤炭企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路径
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国有煤炭企业要结合实际,从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两个维度探索转型路径。
(一)谋划产业结构调整。一是在产业布局上要确定主、副业,集中资源做大做优主业,突出市场竞争优势;对低效、无效产业要及时出清退出,回笼资源、减轻负担。同时,要适时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实现质量效益增长。二是积极推进上下游产业融合发展。纵向上可以通过循环经济发展的方式,向下游现代煤化工、电解铝、煤制油等方向延伸,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发展,提升产品附加值。横向上可以通过资产置换、股权交易、兼并重组等方式与物流、金融、钢铁等各产业企业合作,形成协同发展效应,开辟高质量增长途径。
(二)谋划产业结构升级。一是转变生产方式,加快机械化减人、自动化换人,加大生产核心装备投入,提升装备水平,加速采煤装备自动化、智能化;掘进装备快速化、高效化;生产辅助装备高度集控、无人值守,建设现代化高效矿井,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二是创新产品结构,推动煤炭由燃料为主向燃料与原料并重转变,立足市场,开发新产品,拓展产品用途,打造新的竞争优势。三是提升产品质量,按照清洁化、低碳化发展趋势实施技术创新,将清洁生产要求落实到生产、洗选、转化和消费等各个环节,不但提高产品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 妍 新常态下我国国有煤炭企业转型发展的探讨
[2] 万伦来 正确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
[3] 牛克洪 我国煤炭企业转型高质量发展之我见
作者简介:郑玠民(1985.01—),男,汉族,籍贯:山西省洪洞县人,单位: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关键词】 国有煤炭企业 高质量发展 转型
一、国有煤炭企业转型的现实困境
随着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政策环境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完善,法律体系的健全,国有煤炭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众多问题。
(一)战略转型规划欠缺。煤炭“黄金十年”期间,煤炭价格长期居高不下,国有煤炭企业轻易截取了高额利润,忽视了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和潜在风险,淡化了对转型战略的研究,错失了转型发展的重大机遇。同时,国家为保障煤炭能源供给,要求企业扩大产能规模,企业将大量资金、劳动等生产要素投入于煤炭生产,也导致了企业转型发展项目、资金储备不足,无法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另外,大多数国有煤炭企业对战略管理的概念理解不清,受传统思维影响,习惯于用计划代替战略,用政策代替管理,使企业在转型的道路上徘徊不前。
(二)企业背负的负担沉重。一是办社会负担沉重。当前国有煤炭企业承担着供水、供电、供暖、学校、幼儿园等众多公共服务职能,虽然在特定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承担社会职能造成了企业过多的刚性支出,使企业无法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二是税费负担沉重。煤炭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对国家财政收入具有重要贡献。虽然国家推行减免税政策,但企业税金贡献一直较高,税费负担仍偏重。三是社会责任较重。国有煤炭企业的国有性质要求企业在保障就业、精准扶贫、社会捐赠等方面要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目前,煤炭企业经历了行业下行的阵痛后,正处于低位运行期,还没有完全摆脱亏損,追求转型发展和承担社会责任之间较难寻找到有效的平衡点。
(三)体制机制固化僵化。长期以来,国有煤炭企业体制机制固化僵化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在法人治理方面,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权责不明确,大多数企业在议事决策时习惯于用“老三会”替代“新三会”,法人治理结构尚未顺畅运行。在约束机制方面,考核导向作用发挥不明显,重视产量收入,忽视资产利润率等指标,不利于企业向精细化管理、集约化运营转变。激励制度方面,仍然没有完全打破吃“大锅饭”现象,干部能上不能下、人员能进不能出、绩效激励不到位,导致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高、企业创新活力不足,不利于企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二、高质量发展对国有煤炭企业转型的要求
党的“十九大”指出,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发展的论断,对国有煤炭企业转型提出了新要求,企业必须深刻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重新梳理转型思路。
(一)要求保持有质量效益的增长。发展是基础,没有经济发展,一切都无从谈起,但如果仍一味提高速度,必然导致经济效益必然下降,发展会失去动力。近几年来,国家煤炭产业政策密集出台,主要集中在化解过剩产能、减量置换、脱困、职工安置、僵尸企业处置、煤电联营、安全、抑制煤价、环保等方面,这要求煤炭企业的发展必须向内在价值挖潜。
(二)要求提高产品供给质量。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但大而不强,究其原因是技术创新能力低、产品质量差、环境污染等原因导致的供给体系质量低下。要解决这一矛盾,就要在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上下功夫。对煤炭企业来说,就是要从过去的追求“大、快、多、粗”转为“做强市场竞争力、做优质量和效益”,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企业质量变革,提高全要素配置运作效率。
(三)要求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高质量发展要求新旧动能转换,而创新驱动又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基本要素。因此,国有煤炭企业必须把创新摆在首要位置,从企业产业布局、产品结构、组织架构、人力资源等方面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规划调整和优化组合,不断推动商业模式、管理方式、产品供给的创新。同时,要求企业坚持科技投入,针对制约转型的关键技术开展技术攻关,推动高新技术转化应用。
三、国有煤炭企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路径
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国有煤炭企业要结合实际,从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两个维度探索转型路径。
(一)谋划产业结构调整。一是在产业布局上要确定主、副业,集中资源做大做优主业,突出市场竞争优势;对低效、无效产业要及时出清退出,回笼资源、减轻负担。同时,要适时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实现质量效益增长。二是积极推进上下游产业融合发展。纵向上可以通过循环经济发展的方式,向下游现代煤化工、电解铝、煤制油等方向延伸,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发展,提升产品附加值。横向上可以通过资产置换、股权交易、兼并重组等方式与物流、金融、钢铁等各产业企业合作,形成协同发展效应,开辟高质量增长途径。
(二)谋划产业结构升级。一是转变生产方式,加快机械化减人、自动化换人,加大生产核心装备投入,提升装备水平,加速采煤装备自动化、智能化;掘进装备快速化、高效化;生产辅助装备高度集控、无人值守,建设现代化高效矿井,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二是创新产品结构,推动煤炭由燃料为主向燃料与原料并重转变,立足市场,开发新产品,拓展产品用途,打造新的竞争优势。三是提升产品质量,按照清洁化、低碳化发展趋势实施技术创新,将清洁生产要求落实到生产、洗选、转化和消费等各个环节,不但提高产品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 妍 新常态下我国国有煤炭企业转型发展的探讨
[2] 万伦来 正确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
[3] 牛克洪 我国煤炭企业转型高质量发展之我见
作者简介:郑玠民(1985.01—),男,汉族,籍贯:山西省洪洞县人,单位: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