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来了(Xi is Coming)!”
在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对美国进行访问期间,中美记者们不厌其烦地交换着与“Xi”这个英文无法准确发音的姓氏有关的有趣双关语,“Xi is Coming”就是其中一个,而另外一个颇受欢迎的双关语则是“习是谁(Who is Xi)”。
《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称:“习近平的美国之行可以说是第一次约会,但目的并不在于解决大问题。”在习近平访美前夕,美国大小媒体对这位尚不为美国人所熟知的中国领导人充满好奇,他们试图从各个角度解读习近平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对美国来说意味着什么。外界评论称,习近平这次访问有两个目的,一是总结尼克松访华四十年,另外是真实地告诉美国人:习是谁(Who is Xi)?
“尼克松模式”走向终结
2月13日至2月17日,“尼克松”这个名字贯穿着习近平此次访美的整个过程。四十年前,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时任总统尼克松石破天惊地对尚未建交的中国进行访问,发表了著名的《上海公报》,拉开了改变世界结构的中美交往历史。
2月13日晚,习近平刚到美国,就和见证了中美四十年外交历程的美国“老同志”共进晚宴。他们是尼克松访华推手基辛格、福特和老布什时代的国家顾问斯考克罗夫特、卡特政府时代的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克林顿时代的国务卿奥尔布赖特。习近平对他们说:“我要向你们提出很多问题,希望能在中美关系上得到更多好的启示。”这场晚宴,和这几个月在中国纪念“尼克松访华四十年”的诸多宴会一样,宾主言欢,纷纷强调中美关系的延续性。
布热津斯基在现场将他的新书《战略思维》(Strategic Vision)送给习近平。布热津斯基是战略上的鹰派,这本书中提到要提防中国在崛起后造成“自我错觉”。但这样的鹰派因为认识到了中美交往的重要性,恰恰成为稳固中美关系的现实基石。
四十年前,中国尚在“冷战”的苏联阵营,尼克松天才般地想到了和中国建交,一起对抗苏联。他要打开中国国门,帮助中国成长,稳固美国世界霸权,这种美国以绝对强势对华输出的“尼克松模式”其实保持了整整四十年。为了向毛泽东证明美国政府有能力对即将到来的访华保密到家,1971年,尼克松主导封锁了有关前总统约翰逊越战态度的“五角大楼文件”,从此和媒体结下梁子,以致美国媒体在1974年以“水门事件”报道彻底埋葬了尼克松的政治生命。为打开中国之门,尼克松付出了惨重的个人代价。
四十年后,人们终于意识到,这扇通往中国之门,也是世界权力板块位移过程的开始。如今,苏联已不在,中国已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美国最主要的全面竞争对手,中国不再依靠美国成长。习近平访美,就是为“美方强势输出中方”的“尼克松四十年”画下历史的句号。
所以第二天虽然是著名的西方情人节,但习近平在白宫和五角大楼的访问,一点也不像过节的样子。当天和奥巴马的会谈,原定半个小时,最后延长到1个小时。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奥巴马对习近平解释他主导的在亚洲扩张的TPP(泛太平伙伴关系)计划:“繁荣和军力的扩张,责任也会增长,我们希望和中国合作,保证所有人在世界经济系统中都遵守相同的游戏规则,包括保证平衡贸易。”而希拉里国务卿在中午主持午宴的时候,也对中方表达了类似的意思。
三年前的2009年2月11日,习近平在访问墨西哥时,对当地华人华侨说了一番被美国媒体反复解读的话:“中国一不输出革命,二不输出饥饿和贫困,三不去折腾你们,还有什么好说的?”三年后的今天,习近平却有了完全不同规格的想法。
在习近平还没抵达美国的2月13日凌晨,《华盛顿邮报》刊登了对他的书面专访,题为《关于1972年以来的中美关系》,分通论、商业合作、亚太地区、经济安全合作、人民交往、体育几个部分,其中被引用最多的是这样一句话:“太平洋大到有足够空间容纳中国和美国,我们欢迎美国在推动地区和平、稳定、繁荣上面的正面作用,我们还希望美国会全面尊重和配合亚太国家的主要利益和合法诉求。”这时的习近平,已经认识到,国界早已不是中国国家利益的分隔线,中美的竞争主战场已经转移到了离国界相当远的太平洋。
2月14日习近平对五角大楼的访问,美方非常礼貌,奏19响礼炮,规格甚高。
从当天一直到访美结束,美国副总统拜登全程陪同习近平。他们个人关系很好。在晚宴时,习近平还向拜登询问多位国会议员的情况,讨论了他们在国会行动的背后动机。《大西洋月刊》报道称,拜登这位曾经和邓小平谈过战略合作的美国副总统,把分散在国务卿、财长等其他人身上的对华政策制定权收到自己身上,统领负责美国对华关系,并和习近平副主席业务对接。美国副总统,在宪法上的责任几乎是闲置,像拜登这样的副总统,在美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Down-to-Earth”
结束了美国东岸华盛顿的公务,2月15日至17日,从中部艾奥瓦到西岸洛杉矶,习近平全面向美国媒体展现其个人化和亲民的一面。美国媒体频繁用“Down-to-Earth”(务实)这个单词,来形容他们眼中习近平的个性,用来回答“习是谁”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情人节此时才刚刚开始。
艾奥瓦州是习近平的叙旧之旅。1985年,时任河北省正定县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参加了河北省党政领导人对姐妹省(州)艾奥瓦的访问团,去年还在北京接待了老朋友艾奥瓦州长布兰斯塔德。布兰斯塔德恰恰在习近平两次访问艾奥瓦州时任州长,此次老友相见,让艾奥瓦的“乡亲们”非常惊喜。
至今,马斯卡廷市的萨拉·兰德(Sarah Lande)女士还记得,27年前她为习近平做的晚餐菜单:玉米牛肉、土豆泥和苹果派。1985年习近平在马斯卡廷访问学习的时候,曾经在德沃夏克夫妇(Dvorchaks)家住了两个晚上,并且在兰德女士家和她共进午餐。
这次中方特别邀请1985年曾经和习近平见过面的17位老友在15日下午茶叙,老友27年后重逢,即便当天的冷雨也没影响温馨的气氛。“虽然这有点不太恰当,但我想说,我喜欢这个人,”喜气洋洋的德沃夏克在聚会之后说,“他就是这样一个受人欢迎的人。当我看到他的时候,我就对未来充满希望。”也难怪《纽约时报》评价称:“玉米地外交终于有了回报。”报道认为,习近平与艾奥瓦州的关系展示了一种他与美国普通老百姓之间的个人关系。
艾奥瓦州曾经在1959年接待过时任苏联总书记赫鲁晓夫、1979年接待过教皇约翰·保罗二世,也许是因为新媒体时代到来的缘故,这次习近平在艾奥瓦的访问,比以往政要更加受到媒体重视。当地报纸《马斯卡廷日报》主编Steinbach抱怨说,他接全世界同行的电话接到手软。而习近平曾经去过的快餐店,这次打出的广告是:“马斯卡廷欢迎习近平回家。提供当年原样菜单:两个三明治3美元。”
当天的正式晚宴由州政府主持。在习近平访美结束后,艾奥瓦州经济发展局在网上公布了该州宴请习近平晚宴的详细出席名单,包括中国访问团成员、艾州州议员、法官、官员和华人代表、学者和其他组织代表共有650人出席,共花费了10万美元,完全由发展局向私人募捐筹得。
2月16日,习近平花了很多时间在艾奥瓦和美国农业部长谈农业,把中国的“一号文件”精神带到了美国。在艾州首府得梅因主持了第一次中美农业论坛,和70多名中美官员一起,参观了4000英亩的大豆和玉米田。到了农民家里,习近平询问谷物的价格,还说那里有家一样的环境。“Down-to-Earth”英文字面意思是“接地”,艾奥瓦之行的确是一次“接地”访问。
当天下午,习近平在拜登陪同下飞往洛杉矶。次日,夏威夷州长送给习近平一盒本地巧克力,宾主双方都开心地吃了起来。他们还访问了洛杉矶“国际研究学习中心”,跟学习汉语的学生交流,继续表现个人“接地”的一面。
但最有象征意义的还是习近平在好莱坞的访问,以及在临飞前观看湖人队比赛。美国媒体恰如其分地评价道:电影和篮球,恰恰是中国人民最喜欢的美国人的两个东西。访问好莱坞的时候,梦工场签下了在上海开设3.3亿美元合资公司的合同,中国以后也会进口更多的美国电影特别是3D大片,这对中国电影观众来说的确是非常好的消息。
晚上在史泰博中心,在加州州长和洛杉矶市长的陪同下,习近平一行在半场休息时进入体育馆,观看了洛杉矶湖人队和凤凰城太阳队第三节外加部分第四节的比赛。市长维拉莱戈萨(Antonio Villaraigosa)送给习近平一件签有他名字的湖人队球衣,科比送了自己的球鞋,甚至湖人队传奇人物“魔术师”约翰逊和加盟洛杉矶银河英式足球队的贝克汉姆也参加了会见。
无论是在接受《华盛顿邮报》的专访,还是在洛杉矶和学汉语的学生交流,习近平都特别强调他喜欢NBA。从邓小平开始,中国领导人访美的时候,都强调他们对美国文化的亲和,但习近平对美国文化的理解,也许是和中国普通民众最接近的一个。
尼克松以讨论中美和台湾地区问题的《上海公报》开启了中美四十年,而习近平以观看融合中美和台湾地区的NBA赛事,为这四十年做了完美的总结。至少以后,美国媒体不会再问“习是谁”这个问题了,连一向对华评论苛刻的《华尔街日报》都发表文章称:“习近平的访问是对他外交能力的测试,看上去他胜利通过了。沉着但有个性,他争取到了从艾奥瓦农民到好莱坞商家的心。”
在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对美国进行访问期间,中美记者们不厌其烦地交换着与“Xi”这个英文无法准确发音的姓氏有关的有趣双关语,“Xi is Coming”就是其中一个,而另外一个颇受欢迎的双关语则是“习是谁(Who is Xi)”。
《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称:“习近平的美国之行可以说是第一次约会,但目的并不在于解决大问题。”在习近平访美前夕,美国大小媒体对这位尚不为美国人所熟知的中国领导人充满好奇,他们试图从各个角度解读习近平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对美国来说意味着什么。外界评论称,习近平这次访问有两个目的,一是总结尼克松访华四十年,另外是真实地告诉美国人:习是谁(Who is Xi)?
“尼克松模式”走向终结
2月13日至2月17日,“尼克松”这个名字贯穿着习近平此次访美的整个过程。四十年前,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时任总统尼克松石破天惊地对尚未建交的中国进行访问,发表了著名的《上海公报》,拉开了改变世界结构的中美交往历史。
2月13日晚,习近平刚到美国,就和见证了中美四十年外交历程的美国“老同志”共进晚宴。他们是尼克松访华推手基辛格、福特和老布什时代的国家顾问斯考克罗夫特、卡特政府时代的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克林顿时代的国务卿奥尔布赖特。习近平对他们说:“我要向你们提出很多问题,希望能在中美关系上得到更多好的启示。”这场晚宴,和这几个月在中国纪念“尼克松访华四十年”的诸多宴会一样,宾主言欢,纷纷强调中美关系的延续性。
布热津斯基在现场将他的新书《战略思维》(Strategic Vision)送给习近平。布热津斯基是战略上的鹰派,这本书中提到要提防中国在崛起后造成“自我错觉”。但这样的鹰派因为认识到了中美交往的重要性,恰恰成为稳固中美关系的现实基石。
四十年前,中国尚在“冷战”的苏联阵营,尼克松天才般地想到了和中国建交,一起对抗苏联。他要打开中国国门,帮助中国成长,稳固美国世界霸权,这种美国以绝对强势对华输出的“尼克松模式”其实保持了整整四十年。为了向毛泽东证明美国政府有能力对即将到来的访华保密到家,1971年,尼克松主导封锁了有关前总统约翰逊越战态度的“五角大楼文件”,从此和媒体结下梁子,以致美国媒体在1974年以“水门事件”报道彻底埋葬了尼克松的政治生命。为打开中国之门,尼克松付出了惨重的个人代价。
四十年后,人们终于意识到,这扇通往中国之门,也是世界权力板块位移过程的开始。如今,苏联已不在,中国已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美国最主要的全面竞争对手,中国不再依靠美国成长。习近平访美,就是为“美方强势输出中方”的“尼克松四十年”画下历史的句号。
所以第二天虽然是著名的西方情人节,但习近平在白宫和五角大楼的访问,一点也不像过节的样子。当天和奥巴马的会谈,原定半个小时,最后延长到1个小时。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奥巴马对习近平解释他主导的在亚洲扩张的TPP(泛太平伙伴关系)计划:“繁荣和军力的扩张,责任也会增长,我们希望和中国合作,保证所有人在世界经济系统中都遵守相同的游戏规则,包括保证平衡贸易。”而希拉里国务卿在中午主持午宴的时候,也对中方表达了类似的意思。
三年前的2009年2月11日,习近平在访问墨西哥时,对当地华人华侨说了一番被美国媒体反复解读的话:“中国一不输出革命,二不输出饥饿和贫困,三不去折腾你们,还有什么好说的?”三年后的今天,习近平却有了完全不同规格的想法。
在习近平还没抵达美国的2月13日凌晨,《华盛顿邮报》刊登了对他的书面专访,题为《关于1972年以来的中美关系》,分通论、商业合作、亚太地区、经济安全合作、人民交往、体育几个部分,其中被引用最多的是这样一句话:“太平洋大到有足够空间容纳中国和美国,我们欢迎美国在推动地区和平、稳定、繁荣上面的正面作用,我们还希望美国会全面尊重和配合亚太国家的主要利益和合法诉求。”这时的习近平,已经认识到,国界早已不是中国国家利益的分隔线,中美的竞争主战场已经转移到了离国界相当远的太平洋。
2月14日习近平对五角大楼的访问,美方非常礼貌,奏19响礼炮,规格甚高。
从当天一直到访美结束,美国副总统拜登全程陪同习近平。他们个人关系很好。在晚宴时,习近平还向拜登询问多位国会议员的情况,讨论了他们在国会行动的背后动机。《大西洋月刊》报道称,拜登这位曾经和邓小平谈过战略合作的美国副总统,把分散在国务卿、财长等其他人身上的对华政策制定权收到自己身上,统领负责美国对华关系,并和习近平副主席业务对接。美国副总统,在宪法上的责任几乎是闲置,像拜登这样的副总统,在美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Down-to-Earth”
结束了美国东岸华盛顿的公务,2月15日至17日,从中部艾奥瓦到西岸洛杉矶,习近平全面向美国媒体展现其个人化和亲民的一面。美国媒体频繁用“Down-to-Earth”(务实)这个单词,来形容他们眼中习近平的个性,用来回答“习是谁”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情人节此时才刚刚开始。
艾奥瓦州是习近平的叙旧之旅。1985年,时任河北省正定县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参加了河北省党政领导人对姐妹省(州)艾奥瓦的访问团,去年还在北京接待了老朋友艾奥瓦州长布兰斯塔德。布兰斯塔德恰恰在习近平两次访问艾奥瓦州时任州长,此次老友相见,让艾奥瓦的“乡亲们”非常惊喜。
至今,马斯卡廷市的萨拉·兰德(Sarah Lande)女士还记得,27年前她为习近平做的晚餐菜单:玉米牛肉、土豆泥和苹果派。1985年习近平在马斯卡廷访问学习的时候,曾经在德沃夏克夫妇(Dvorchaks)家住了两个晚上,并且在兰德女士家和她共进午餐。
这次中方特别邀请1985年曾经和习近平见过面的17位老友在15日下午茶叙,老友27年后重逢,即便当天的冷雨也没影响温馨的气氛。“虽然这有点不太恰当,但我想说,我喜欢这个人,”喜气洋洋的德沃夏克在聚会之后说,“他就是这样一个受人欢迎的人。当我看到他的时候,我就对未来充满希望。”也难怪《纽约时报》评价称:“玉米地外交终于有了回报。”报道认为,习近平与艾奥瓦州的关系展示了一种他与美国普通老百姓之间的个人关系。
艾奥瓦州曾经在1959年接待过时任苏联总书记赫鲁晓夫、1979年接待过教皇约翰·保罗二世,也许是因为新媒体时代到来的缘故,这次习近平在艾奥瓦的访问,比以往政要更加受到媒体重视。当地报纸《马斯卡廷日报》主编Steinbach抱怨说,他接全世界同行的电话接到手软。而习近平曾经去过的快餐店,这次打出的广告是:“马斯卡廷欢迎习近平回家。提供当年原样菜单:两个三明治3美元。”
当天的正式晚宴由州政府主持。在习近平访美结束后,艾奥瓦州经济发展局在网上公布了该州宴请习近平晚宴的详细出席名单,包括中国访问团成员、艾州州议员、法官、官员和华人代表、学者和其他组织代表共有650人出席,共花费了10万美元,完全由发展局向私人募捐筹得。
2月16日,习近平花了很多时间在艾奥瓦和美国农业部长谈农业,把中国的“一号文件”精神带到了美国。在艾州首府得梅因主持了第一次中美农业论坛,和70多名中美官员一起,参观了4000英亩的大豆和玉米田。到了农民家里,习近平询问谷物的价格,还说那里有家一样的环境。“Down-to-Earth”英文字面意思是“接地”,艾奥瓦之行的确是一次“接地”访问。
当天下午,习近平在拜登陪同下飞往洛杉矶。次日,夏威夷州长送给习近平一盒本地巧克力,宾主双方都开心地吃了起来。他们还访问了洛杉矶“国际研究学习中心”,跟学习汉语的学生交流,继续表现个人“接地”的一面。
但最有象征意义的还是习近平在好莱坞的访问,以及在临飞前观看湖人队比赛。美国媒体恰如其分地评价道:电影和篮球,恰恰是中国人民最喜欢的美国人的两个东西。访问好莱坞的时候,梦工场签下了在上海开设3.3亿美元合资公司的合同,中国以后也会进口更多的美国电影特别是3D大片,这对中国电影观众来说的确是非常好的消息。
晚上在史泰博中心,在加州州长和洛杉矶市长的陪同下,习近平一行在半场休息时进入体育馆,观看了洛杉矶湖人队和凤凰城太阳队第三节外加部分第四节的比赛。市长维拉莱戈萨(Antonio Villaraigosa)送给习近平一件签有他名字的湖人队球衣,科比送了自己的球鞋,甚至湖人队传奇人物“魔术师”约翰逊和加盟洛杉矶银河英式足球队的贝克汉姆也参加了会见。
无论是在接受《华盛顿邮报》的专访,还是在洛杉矶和学汉语的学生交流,习近平都特别强调他喜欢NBA。从邓小平开始,中国领导人访美的时候,都强调他们对美国文化的亲和,但习近平对美国文化的理解,也许是和中国普通民众最接近的一个。
尼克松以讨论中美和台湾地区问题的《上海公报》开启了中美四十年,而习近平以观看融合中美和台湾地区的NBA赛事,为这四十年做了完美的总结。至少以后,美国媒体不会再问“习是谁”这个问题了,连一向对华评论苛刻的《华尔街日报》都发表文章称:“习近平的访问是对他外交能力的测试,看上去他胜利通过了。沉着但有个性,他争取到了从艾奥瓦农民到好莱坞商家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