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的使命就是培养人。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政治多元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未来的公民不仅要有较高的科学素质,还要有较高的人文素质。所以,对学生进行新时期的社会公德教育非常重要。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明确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应在学生德育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一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呢?
笔者认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首先要从教材实际出发,附着于知识的讲授或上机的训练之中。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让学生不感到是在接受思想教育,却又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其次要把握学科的特点,注意渗透的生动性。比如,在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概述中,当介绍到我国在计算机事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就时,可以通过实例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那么具体应如何进行呢?笔者结合平时教学谈谈以下几点做法:
一、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
信息技术教学常在机房进行,我们应该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育学生要爱护信息技术设备,强调操作时应注意的事项,并注意查杀计算机病毒,以确保在有限的经济条件下,持久地开展教学。同时,要教育学生遵守机房各项规则,帮助学生养成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范的好习惯。当然,这需要师生双方共同的努力,其关键在于以下几方面:
首先,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分析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循循善诱、晓之以理,使他们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比如,在介绍有关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时候,要特别强调在Windows中开、关机的顺序,尤其是在关机时不能直接关闭电源,并且使他们了解要这样做的原因,从而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其次,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即教师在课堂示范教学和上机指导过程中,也应有良好的习惯。比如,教师在课堂操作的时候,特别要注意随时保存文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随时保存文件的良好习惯。反之,如果教师不注意这个问题,由于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学生就会比葫芦画瓢,影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所以,作为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
今天,计算机影响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应用领域已越来越广泛。但是,计算机使用规模及范围的增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法律与道德问题。通过信息技术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的重要途径。
首先,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自觉遵守国家颁布的计算机信息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
2.自觉遵守学校计算机中心制订的有关使用计算机的规定。
3.不设计、制造和传播计算机病毒。
4.支持正版软件,反对盗版软件。
其次,根据以上内容,我们必须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使计算机这一信息处理工具,在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乃至社会进步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比如,在介绍有关计算机病毒的知识时,可通过实例使学生明白:计算机病毒一旦爆发,将会对人类产生巨大的危害。它会造成计算机运行受到影响,重要数据遭到损坏和丢失,计算机硬件受到损坏,造成系统的崩溃,甚至使Internet瘫痪。所以,不论出于何种目的,设计、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都是非常不道德的,会受到法律的严惩。同时,要加强培养学生有关知识产权和软件保护的意识。软件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的工作一刻也离不开软件,否则它就是一堆废铁。而软件的研制和开发,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软件是人类智力的创作成果。然而,计算机的软件虽然难于创作却极容易被复制。为了发展和繁荣计算机软件产业,要加强学生有关知识产权和软件保护方面的意识,注意结合我国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使学生明白:未经软件著作人的同意,复制其软件的行为是侵权行为,侵权者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从小培养学生使用正版软件、反对盗版软件的意识,为我国软件产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此外,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已逐步进入了家庭,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日益增加,上网冲浪成了时尚。网上聊天,收发电子邮件成了时髦话题;网上游戏使部分学生流连忘返。因此,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已经迫在眉睫。比如说,上网的学生一般对“黑客”充满了神秘感,有一种偶像崇拜。报纸、杂志上的有关黑客袭击网站的报道,令学生想入非非,有的甚至跃跃欲试。因为他们并不认为,这是不道德的,甚至是犯罪。他们的好奇心促使他们钻研各种网上编程技术。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他们很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网上环境的破坏者。所以,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对学生进行网上道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三、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协作精神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协调人们在活动中的行为,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人们的活动效率。任何个人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名成员,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生活的,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于社会之中,他必然要同其他人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而一项工作单靠个人的能力也是难以完成的,必须把一部分人组织起来,协调合作,共同完成。社会发展到今天,处于知识爆炸的时代,对交际能力的要求更是有增无减。要想获得成功,不依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运用联合效应,是很难的。所以,作为一名学生,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学会善于与人合作,要能组织、协调各种关系。
但是,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却会产生对人际关系的负面影响,比如,会使学生沉迷于计算机世界中,变成“网虫”,或迷恋于计算机游戏而缺乏与同学之间的交往,或在感到孤独时仅仅与计算机交流思想,以至于发展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协作精神。
只要我们教育者重视德育,做一名有心人,那么在教学中随时可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使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成才,而且成人,成为德才兼备的人。让我们共同努力,继续探索教育教学新方法,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明确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应在学生德育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一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呢?
笔者认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首先要从教材实际出发,附着于知识的讲授或上机的训练之中。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让学生不感到是在接受思想教育,却又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其次要把握学科的特点,注意渗透的生动性。比如,在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概述中,当介绍到我国在计算机事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就时,可以通过实例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那么具体应如何进行呢?笔者结合平时教学谈谈以下几点做法:
一、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
信息技术教学常在机房进行,我们应该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育学生要爱护信息技术设备,强调操作时应注意的事项,并注意查杀计算机病毒,以确保在有限的经济条件下,持久地开展教学。同时,要教育学生遵守机房各项规则,帮助学生养成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范的好习惯。当然,这需要师生双方共同的努力,其关键在于以下几方面:
首先,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分析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循循善诱、晓之以理,使他们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比如,在介绍有关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时候,要特别强调在Windows中开、关机的顺序,尤其是在关机时不能直接关闭电源,并且使他们了解要这样做的原因,从而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其次,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即教师在课堂示范教学和上机指导过程中,也应有良好的习惯。比如,教师在课堂操作的时候,特别要注意随时保存文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随时保存文件的良好习惯。反之,如果教师不注意这个问题,由于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学生就会比葫芦画瓢,影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所以,作为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
今天,计算机影响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应用领域已越来越广泛。但是,计算机使用规模及范围的增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法律与道德问题。通过信息技术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的重要途径。
首先,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自觉遵守国家颁布的计算机信息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
2.自觉遵守学校计算机中心制订的有关使用计算机的规定。
3.不设计、制造和传播计算机病毒。
4.支持正版软件,反对盗版软件。
其次,根据以上内容,我们必须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使计算机这一信息处理工具,在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乃至社会进步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比如,在介绍有关计算机病毒的知识时,可通过实例使学生明白:计算机病毒一旦爆发,将会对人类产生巨大的危害。它会造成计算机运行受到影响,重要数据遭到损坏和丢失,计算机硬件受到损坏,造成系统的崩溃,甚至使Internet瘫痪。所以,不论出于何种目的,设计、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都是非常不道德的,会受到法律的严惩。同时,要加强培养学生有关知识产权和软件保护的意识。软件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的工作一刻也离不开软件,否则它就是一堆废铁。而软件的研制和开发,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软件是人类智力的创作成果。然而,计算机的软件虽然难于创作却极容易被复制。为了发展和繁荣计算机软件产业,要加强学生有关知识产权和软件保护方面的意识,注意结合我国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使学生明白:未经软件著作人的同意,复制其软件的行为是侵权行为,侵权者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从小培养学生使用正版软件、反对盗版软件的意识,为我国软件产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此外,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已逐步进入了家庭,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日益增加,上网冲浪成了时尚。网上聊天,收发电子邮件成了时髦话题;网上游戏使部分学生流连忘返。因此,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已经迫在眉睫。比如说,上网的学生一般对“黑客”充满了神秘感,有一种偶像崇拜。报纸、杂志上的有关黑客袭击网站的报道,令学生想入非非,有的甚至跃跃欲试。因为他们并不认为,这是不道德的,甚至是犯罪。他们的好奇心促使他们钻研各种网上编程技术。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他们很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网上环境的破坏者。所以,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对学生进行网上道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三、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协作精神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协调人们在活动中的行为,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人们的活动效率。任何个人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名成员,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生活的,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于社会之中,他必然要同其他人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而一项工作单靠个人的能力也是难以完成的,必须把一部分人组织起来,协调合作,共同完成。社会发展到今天,处于知识爆炸的时代,对交际能力的要求更是有增无减。要想获得成功,不依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运用联合效应,是很难的。所以,作为一名学生,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学会善于与人合作,要能组织、协调各种关系。
但是,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却会产生对人际关系的负面影响,比如,会使学生沉迷于计算机世界中,变成“网虫”,或迷恋于计算机游戏而缺乏与同学之间的交往,或在感到孤独时仅仅与计算机交流思想,以至于发展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协作精神。
只要我们教育者重视德育,做一名有心人,那么在教学中随时可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使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成才,而且成人,成为德才兼备的人。让我们共同努力,继续探索教育教学新方法,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