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一会

来源 :爱你·心灵读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l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曾经成立过制作卡通片的公司,将《铁臂阿童木》《森林大帝》等漫画改编成了卡通片。公司还招了一些员工,生产阿童木的人偶、手帕等各类东西。与我有关的人员有500人左右,这500人都与我一个人交往。然而,有一段时期,公司的发展不是很顺利,那些之前与我关系和睦的人有的说“那家公司已经不行了”,有的说“手冢治虫已经不行了”,众人都离我而去。看到这一切,我哑然了。啊,我第一次注意到自己沒有一个真正的朋友,但为时已晚。但是在以前只接触过一两次,仅仅是买卖合作关系的人中就有一个人很不同,他叫葛西健藏。葛西健藏立即从大阪赶过来,鼓励我说:“之前承蒙您關照。听说您现在很困难,今后就请让我向您报恩吧。我来帮您的忙,加油吧!”之后的两年间,我们顺利地交往着。太高兴了,真的,我获得了助力。经过两年的努力,终于我又恢复成原来的手冢治虫。经过这样的事后,我体验到了这一点:原来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的人,其实经由某个事情的触动会成为与自己亲近的人。我们根本就不清楚,之前完全不认识或毫无关系的人在今后的漫长人生中将会与自己产生多重要的关系,仅仅的一次相遇也可能给自己的人生带来非常重要的影响。这种事情一定会存在。茶道世界里有“一期一会”这个词。点茶人、饮茶人不仅是面对面聊天,他们相互注视彼此的人生,向着深远的人生开悟。托这件事的福,我把一期一会作为我的座右铭——仅仅在某个宴席或某个地方见过一次的人说不定会成为自己人生中重要的人物。我想在大家的人生旅途中一定会遇见这样的事。(摘自《手冢治虫:我的漫画人生》中信出版社)
其他文献
我与先生相识是在金秋十月。  他來北京做短期游学,彼时我在一家荷兰人开的培训中心工作,上午教他们汉语,下午兼职做他们的导游。我带他们去过798、天坛、长城,我跟他总有说不完的话题。两周快结束的时候,他说:“老师,您有U盘吗?我把这几天的照片拷给你。”拷来照片后我才发现,除了风景照和寥寥几张大家的合影,他的镜头里全是我。  他回国前偷偷问我:“老师,我可以单独请你吃一顿饭吗?”我说可以,但不能告诉培
期刊
刘邦还是平民的时候,因为吃官司到处躲藏。在什么地方出入最安全?答案是刘邦大嫂的家里。刘邦的大哥死得早,留下大嫂带着两个儿子艰难度日。因为丈夫早死,大嫂与公公家的关系必然有些疏远。官府缉捕刘邦,未必会注意到这一点,大嫂家便成了官方捕探的盲区,于是刘邦就经常带着一群人来蹭饭吃。可怜大嫂一个女人治家不易,刘邦这伙人又都是食量很大的壮年汉子,三天两头,吃得大嫂顶不住了,就假装羹汤已经吃完,用勺子刮锅,发出
期刊
我有一个朋友,每隔几个月,她就给我们刷新一段新恋情——从被人甩到主动甩人,还有双方的默认不联系,甚至被横刀夺爱,真正体现了丰富多样性。  在朋友圈里,总有其他的女人腹诽她实在是风流。这一段段进行下去的爱情总是没有结果,看起来确实有点不靠谱,但最近听到的消息是,她要结婚啦!更令那些女人不爽的是,她居然嫁得非常好,男方无论从外貌到身世到性格都近乎完美。大家私下八卦的时候就觉得,这么一个不靠谱、不严谨的
期刊
大明在逛一座著名的寺院,逛得有些累了,就在后殿角落里坐下来,习惯性地点了一支烟。  突然,头顶传来一声“阿弥陀佛”,他一抬头,发现眼前站着一个戴袖标的老太太。老太太表情严肃,撕了一张罚款收据递过来:“罚款50元!”  大明问:“为什么?”  老太太说:“禁烟令颁布这么长时间了,你难道不知道吗?何况这里是佛門净地,更应该谨言慎行才是。”大明只好灭了烟,乖乖地掏钱。  老太太教训了他一顿,转身走了。大
期刊
北宋年间,有一个与苏轼同样出名的大人物叫蔡京。蔡京的人生有两方面最为“精彩”:一是书法,在当时乃至北宋颇负盛名;二是阿谀奉承。在得知宋徽宗赵佶酷爱花石这一重要“情报”之后,蔡京彻夜难眠,激动万分,第一要务便是取江浙花石进呈。之后,蔡京主持苏杭应奉局,又专门索求奇花异石等物,以水运方式送往首都开封。 趙佶禁不住蔡京大手笔的进献,连连提拔蔡京,后来蔡京居然做起了一国之权相。当然,蔡京之所以能从众多官吏
期刊
邵逸夫以前是玩电影的,所谓“邵氏出品,必属佳片”说的就是他的邵氏影业王国。在众多关于邵逸夫的传记作品中,无一例外地提到了他一生的两个关键词:眼光和精明。邵逸夫的眼光在于他经常能提前10年看到未来的市场。别人投资电影的时候,他买地、建片場;别人建片场的时候,他培养导演和演员;别人卖电影的时候,他在全球各地建院线……他的电影王國还没走到巅峰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进军电视业了。邵逸夫的精明在于他太懂传媒和
期刊
作为北洋舰队的司令,丁汝昌是高级军官中唯一没有进入福州船政学堂进行过海军专业学习的人。一个不懂海军的人却担任海军的最高指挥官,这一切来自于李鸿章的一个秘密。在出任北洋舰队司令之前,丁汝昌一直服役于陆军,专业是骑兵,官职最高做到了淮军骑兵师长(总兵)。有一年朝廷裁撤了他所服役的骑兵部队,丁汝昌便下岗了,在安徽老家游荡三年,最终前来投奔自己的老乡兼老上級——李鸿章。当时李鸿章正在组建北洋舰队,而舰队的
期刊
慈禧不仅是个“日必观戏”的戏迷,还是个精通曲律、善解戏文甚至能够粉墨登场的老内行,曾在梨园界留下许多轶事。慈禧看戏时,手里总是拿着“贯串”(即唱念做打、脸谱砌末以及曲牌锣经等有关这出戏的全部详细记载),边看戏边对照,一旦发现演员的表演有误,就立即指责演员乃至降罪。她看完戏还能记下情节和程式,到晚上便关起门来在太后宫与太监们化装串演。慈禧颇喜欢即兴修改上演的剧目。光绪二十三年三月,谭鑫培在宫里与名丑
期刊
认识汪曾祺是在上世纪80年代。当时我在《北京晚报》编辑副刊,请一批前辈为“居京瑣记”撰稿,其中就有汪曾祺。一次,汪曾祺读到老中医耿鉴庭先生的文章《朱光潜先生二三事》,极为欣赏,很快寄来读后感。他写了三页半稿紙,每页300字,字写得讲究,扑面而来清新、淡雅之感,少有烟火杂味。汪曾祺是有趣之人。身为作家的他,书画俱佳。在家里烧水煮面条,等水开时,他会画上一幅小品,一朵荷花与一只蜻蜓,味道十足,题跋就写
期刊
如今,我们生活的可能性比从前多了太多,但实际践行的生活则较从前窄了。我爸常说他们那代人,到30岁结婚生了孩子,就什么都懂了,而我們可能40岁了还像个懵懂的学生。我的一个同事回老家结婚,回来说自己在老家就是大人,在北京却像个孩子。在老家看丈母娘时,他得用心准备礼物;老婆的二舅、表姨、叔伯和弟兄,他都得好好应付,陪他们喝酒,跟他们唠嗑;表姨的儿子盖房子,让他陪着去买建材……一回到北京,虽然认识的人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