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基于食品水分吸附解吸理论,检测粳稻裂纹与水分含量,探讨籽粒裂纹的发展变化原因,总结粳稻裂纹的发展规律.[方法]以\'软玉\'淮稻5号\'和\'南粳5055\'3种粳稻作为研究对象,利用X射线成像技术检测粳稻籽粒的裂纹粒及裂纹程度;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南粳5055\'籽粒裂纹断裂面的微观结构;使用LF-NMR技术检测粳稻籽粒的水分在解吸过程中的特征变化,分析粳稻籽粒水分解吸过程中裂纹数据和水分分布的相关关系.[结果]利用LF-NMR技术可以准确地预测不同品种粳稻籽粒的水分
【机 构】
:
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省现代粮食流通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南京 21002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基于食品水分吸附解吸理论,检测粳稻裂纹与水分含量,探讨籽粒裂纹的发展变化原因,总结粳稻裂纹的发展规律.[方法]以\'软玉\'淮稻5号\'和\'南粳5055\'3种粳稻作为研究对象,利用X射线成像技术检测粳稻籽粒的裂纹粒及裂纹程度;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南粳5055\'籽粒裂纹断裂面的微观结构;使用LF-NMR技术检测粳稻籽粒的水分在解吸过程中的特征变化,分析粳稻籽粒水分解吸过程中裂纹数据和水分分布的相关关系.[结果]利用LF-NMR技术可以准确地预测不同品种粳稻籽粒的水分含量.裂纹率随籽粒的水分解吸程度而上升,\'软玉\'淮稻5号\'和\'南粳5055\'籽粒裂纹率分别在水分含量低于14.96%、15.21%和17.84%后明显增加.低水分籽粒内裂纹数量高于高水分籽粒.粳稻裂纹粒与非裂纹粒内部断裂面的淀粉和细胞结构差异明显.水分解吸导致淀粉粒间断裂面发展为细胞间断裂面,即初期裂纹.当裂纹数量继续增加,初期裂纹发展成为可被观察到的裂纹,裂纹类型从轻度发展到中度或重度.水分解吸导致籽粒横向弛豫时间T21和T22缩短;结合水含量减少,“自由水”含量先减少后增多,各状态水分间存在迁移和转化现象.部分“自由水”在水分解吸过程中挥发离开籽粒,同时部分“结合水”转化为“自由水”.总体表现为“结合水”面积和相对面积比例随水分解吸过程逐渐减小,而“自由水”的面积有增有减,但相对面积比例呈上升趋势.因此,在稻谷水分解吸过程中,除了含水量下降,各组分水分流动性下降,“结合水”含量降低也是水分变化的重要特征.裂纹与水分数据相关分析表明,裂纹变化与各组分水的横向弛豫时间和“结合水”含量的变化相关,与“自由水”含量不相关.[结论]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将稻谷籽粒按照裂纹数量和种类分成4类裂纹粒的方法.粳稻水分解吸过程中裂纹类型变化与水分分布密切相关,籽粒水分的迁移和转化,特别是“结合水”下降,是籽粒裂纹变化的重要原因.
其他文献
[目的]明确水稻内生菌嗜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lcaliphila)菌株Ej2对镰孢菌(Fusarium spp.)等病原菌的抑菌效果,重点研究对稻瘟病的防治作用及对水稻内源激素的影响,为稻瘟病菌(Magnaportheoryzae)杀菌剂的研发提供新的生防菌资源.[方法]嗜碱假单胞菌菌株Ej2分离于水稻叶片,采用对峙培养法测试该菌株对稻瘟病菌以及对镰孢菌、草莓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ioides)、链格孢苹果专化型(Alternaria alternata
[目的]LmKnickkopf3-5\'(LmKnk3-5\')是飞蝗(Locusta migratoria)蜕皮发育中重要的表皮蛋白.本文旨在制备LmKnk3-5\'特异抗体并对其进行组织定位,为LmKnk3-5\'生物学功能研究提供蛋白水平的证据,同时为进一步深入探究LmKnk3-5\'与其他表皮蛋白在飞蝗表皮形成过程中的协同作用打下基础.[方法]首先比对飞蝗Knickkopf(Knk)家族4个基因LmKnk、LmKnk2、LmKnk3-FL和LmKnk3-5\'的氨基酸序列,
[目的]在土壤Olsen-P和全磷含量基本接近但土壤有机碳水平呈梯度的陕西省关中平原土上,研究有机碳对土壤各形态无机磷有效性及其形态转化的影响,为合理培肥土壤,有效利用土壤累积态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并选取了陕西省关中平原小麦-玉米种植体系下土Olsen-P含量相近(平均含量范围17.41—18.72 mg·kg-1),不同有机碳水平(有机碳平均含量分别为6.38、8.34、10.17、11.95、13.64和15.74 g·kg-1)的土壤样品,采用蒋柏藩-顾益初改进的Chang和Jackson的
[目的]优化小麦-玉米周年秸秆还田方式,实现系统碳效率及经济效益协同提高,促进小麦-玉米周年可持续生产.[方法]基于8年小麦-玉米周年秸秆还田长期定位试验,分析小麦、玉米秸秆双季还田(D)与小麦秸秆单季还田(S)对作物秸秆产量和碳投入量的影响,明确不同碳投入量对小麦-玉米周年产量及其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影响;系统分析碳效率与经济效益对小麦-玉米周年不同碳投入量的响应特征.[结果](1)D和S处理的年均秸秆还田量分别为13.54和5.43 t·hm-2;D处理投入土壤中的根系和根茬生物量分别为3.04和2.1
[目的]腐殖酸的结构复杂,功能多样,研究腐殖酸对玉米根系生长的直接和间接效应,揭示腐殖酸对玉米根系调控的机制,可为腐殖酸肥料增效剂的进一步开发与应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郑单958作为供试玉米品种,采用霍格兰营养液培养玉米育苗,将玉米根系分根设计,处理分别为CK-左对照侧(CK-C1)、CK-右对照侧(CK-C2)、HA-未施侧(HA-C)、HA-施用侧(HA-T)、OHA3-未施侧(OHA3-C)、OHA3-施用侧(OHA3-T)、OHA6-未施侧(OHA6-C)和OHA6-施用侧(OHA6-T)8个
[目的]分析茶树响应草甘膦相关的基因表达规律和调控途径,在转录水平上探究草甘膦对茶树的作用,确定茶树响应草甘膦的关键基因.[方法]以茶树品种\'金观音\'为试验材料,将推荐使用浓度的草甘膦施于茶树土壤基质表面,经0、0.25、1、3和7 d后,取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并测定莽草酸含量.利用WGCNA方法联合分析转录组和莽草酸含量数据,鉴定与草甘膦响应相关的共表达基因模块,筛选关键调控基因.[结果]茶树叶片中的莽草酸含量在草甘膦处理后0.25、1和3 d降低,而在7 d时大量积累(为未处理的6.99倍
[目的]断根嫁接苗和打顶双干或多干嫁接苗日益广泛用于番茄栽培,丰产作用显著.了解断根与打顶对番茄嫁接愈合的作用机制,可为番茄嫁接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硬粉8号\'为接穗品种,\'砧爱1号\'为砧木品种,观测断根和打顶后番茄嫁接愈合进程、成活率和木质部连通性等,同时测定嫁接接合部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含量及愈合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断根和打顶抑制了嫁接接合部上方木质部分化基因VND7的表达,并显著延迟了木质部的重构.断根显著降低了嫁接后12和72 h接合部玉米素核苷(tZR)和反式
[目的]分析参与调控ABA促进葡萄着色的相关基因,探讨ABA促进葡萄果实花青苷积累的分子机制.[方法]以\'红巴拉多\'葡萄为试材,在转色前期(约花后6周)使用300 mg·L-1 ABA对果穗进行浸果处理,以清水处理为对照.观察表型,并利用超高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UPLC-MS)测定花青苷组分及含量,再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从分子水平对ABA促进花青苷积累的机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外源ABA处理3 d后,葡萄果实着色明显加深,花青苷种类和含量增多,其中芍药素3-O-葡萄糖苷、锦葵色素3-O-
[目的]针对我国设施菜地氨(NH3)挥发过高的问题,研究不同施肥方式下设施菜地NH3挥发特征,分析各施肥方式下影响设施菜地NH3挥发的重要因子,为以减氮增效为目标的设施菜地肥料管理模式制定提供相关科学依据.[方法]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典型设施菜地为研究对象,基于1次基肥和2次追肥的施肥方式,设置了不施氮处理(Control)、常规施氮处理(CF)、20%减氮缓释肥处理(SF)、20%减氮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OF)、20%减氮复合微生物菌肥/无机肥配施处理(MF)和20%减氮水肥一体化处理(IM),共计6个田
[目的]茶皂素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天然活性物质,纯度是限制其应用和价值的关键因素.探究超声耦合双水相提取(Ultrasound-assisted two-phase aqueous extraction,UAATPE)油茶粕茶皂素的工艺条件及其提取机制,以开发纯度高且高效的提取技术,为油茶粕高值化利用提供技术指导.[方法]以油茶粕为原料,在单因素基础上,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影响得率的关键因素,经Box-Behnken设计优化提取工艺;通过比较传统乙醇提取法和水提法的提取物得率和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