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活动的中介。是教师帮助学生实现历史课程学习目标的工具。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如何帮助学生从复杂纷繁的历史过程中理出头绪,抓住中心环节,透过典型现象看到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一般趋势和本质,需要每一位历史教师准确理解历史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材,紧紧把握历史教材特点,创造性的组织处理教材,对高中历史教材进行选择、取舍、加工、重组,努力通过对教材的优化处理,使学生获得最有效的学习。
一、对教材的合理增减
适当增加和合理删减是高中历史教师创造性地对待教材内容的一项重要工作。无论是增加还是删减,要竭力避免影响教材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务必使教学重点更加突出,教学目标更能完满地贯彻。
二、对教材的有效重组
1、为使学生对历史知识理解更为透彻,便于从整体上掌握高中历史知识,对历史各个阶段的内容中进行了重组,课本多处进行了调整,减少了书中的条目,将本课内容提炼简化为几个小的个问题,并突出了教学重点,使学习目标一目了然,知识体系由繁到简,学习难度大为降低。
2、为使学生对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更为明确,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可依据教学需要对不同课时顺序进行重新组合。如学习殖民掠夺和殖民地人民的抗争,这是一个学习专题,对于这一历史时期的中国与外国同时代发生的历史事件对比学习,帮助学生形成对历史事件之间因果关系的理解与前后知识的相互联系,同时保证了学生历史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三、展现史学研究新成果
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及时了解掌握史学研究的新观念、新成果,并且和教材内容紧密结合,从西域传入中原的物品有核桃、葡萄、苜蓿等。学习这些内容时,就要给学生明确指出核桃并不是从西域传入的,而是在中原地区土生土长的,依据是距今八千余年的磁山文化发掘的碳化的核桃。这种实物史料无可争议的否定了核桃是从西域传入这一说法。对教材的合理纠正与补充,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求真求实的学习态度。就高中历史的学习法大致有:
其一是高中历史课的知识串联法。所谓知识串联法就是抓住历史线索,这线索犹如网之纲纲举目张,基本知识就会一网而尽。历史知识一般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几个基本要素构成,上历史课必须把这些基本要素讲清楚,这是历史课与其他课程的最大区别。这些要素又可演化成为历史的基本线索,并以这些基本线索把相关历史知识串联起来,好像用线串珠子一样。比如,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列出大事年表;以空间的转移为线索,按一定的地点、区域过国别范围来讲授历史;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往往贯穿了整个时代,中国民主革命史与孙中山、毛泽东的名字几乎密不可分;以历史事件的发展为线索,讲清起因、经过和结果,就可以知道每一种历史现象的兴衰过程。
可见,历史教学抓线索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线索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学思路又是由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及教学条件来决定的。一个成熟的教师,其教学思路必然是十分清楚的,有条不紊的,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方式的,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采用不同的思路来组织教学。
其二高中历史课的点面交叉法。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最重要的是要找准“点”,以“点”带“面”。历史课的教学点,还包括现实社会的一些“热点”和“焦点”问题,启发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思考这些问题。有人也许会认为这样做,上历史课会离题,扯得太远了。其实不然,首先,从历史的角度讲现实问题,是符合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教学原则的;其次,学生对现实问题比较关注,也感到比较困惑,如果我们从本学科的实际出发,对这些问题进行有说服力的讲解,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其效果将是不言而喻的。
历史课的点面交叉法,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并使之融会贯通。为此,要求教师必须要有厚实的知识基础。培根有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我们教育界有一句老话叫“给学生半桶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所以,教师平时知识的积累是很重要的。我坚持看书学习,特别是注意收看电视新闻、专题报道,阅读报纸杂志,以扩充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上课时补充一些教材之外的材料。我收集资料的办法多种多样,或做索引,或剪报,或抄录于卡片和笔记本,或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学生作业做得好的我也保留下来。我把这些资料归纳分类,使用起来很方便。比如,关于“苏联的形成和解体”的历史资料,整理为一册,在世界现代史讲到这个问题就感到左右逢源,轻松自如。可见,教学者,欲教必须先学,作为教师,应该教到老,学到老,教学相长永远是个真理。
总之,作为高中历史教师要不断研究教材,深入挖掘教材,充分利用教材,发现问题,大胆创新,使用多种方法使教材发挥出最大作用,让学生获得出色的历史知识。
一、对教材的合理增减
适当增加和合理删减是高中历史教师创造性地对待教材内容的一项重要工作。无论是增加还是删减,要竭力避免影响教材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务必使教学重点更加突出,教学目标更能完满地贯彻。
二、对教材的有效重组
1、为使学生对历史知识理解更为透彻,便于从整体上掌握高中历史知识,对历史各个阶段的内容中进行了重组,课本多处进行了调整,减少了书中的条目,将本课内容提炼简化为几个小的个问题,并突出了教学重点,使学习目标一目了然,知识体系由繁到简,学习难度大为降低。
2、为使学生对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更为明确,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可依据教学需要对不同课时顺序进行重新组合。如学习殖民掠夺和殖民地人民的抗争,这是一个学习专题,对于这一历史时期的中国与外国同时代发生的历史事件对比学习,帮助学生形成对历史事件之间因果关系的理解与前后知识的相互联系,同时保证了学生历史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三、展现史学研究新成果
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及时了解掌握史学研究的新观念、新成果,并且和教材内容紧密结合,从西域传入中原的物品有核桃、葡萄、苜蓿等。学习这些内容时,就要给学生明确指出核桃并不是从西域传入的,而是在中原地区土生土长的,依据是距今八千余年的磁山文化发掘的碳化的核桃。这种实物史料无可争议的否定了核桃是从西域传入这一说法。对教材的合理纠正与补充,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求真求实的学习态度。就高中历史的学习法大致有:
其一是高中历史课的知识串联法。所谓知识串联法就是抓住历史线索,这线索犹如网之纲纲举目张,基本知识就会一网而尽。历史知识一般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几个基本要素构成,上历史课必须把这些基本要素讲清楚,这是历史课与其他课程的最大区别。这些要素又可演化成为历史的基本线索,并以这些基本线索把相关历史知识串联起来,好像用线串珠子一样。比如,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列出大事年表;以空间的转移为线索,按一定的地点、区域过国别范围来讲授历史;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往往贯穿了整个时代,中国民主革命史与孙中山、毛泽东的名字几乎密不可分;以历史事件的发展为线索,讲清起因、经过和结果,就可以知道每一种历史现象的兴衰过程。
可见,历史教学抓线索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线索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学思路又是由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及教学条件来决定的。一个成熟的教师,其教学思路必然是十分清楚的,有条不紊的,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方式的,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采用不同的思路来组织教学。
其二高中历史课的点面交叉法。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最重要的是要找准“点”,以“点”带“面”。历史课的教学点,还包括现实社会的一些“热点”和“焦点”问题,启发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思考这些问题。有人也许会认为这样做,上历史课会离题,扯得太远了。其实不然,首先,从历史的角度讲现实问题,是符合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教学原则的;其次,学生对现实问题比较关注,也感到比较困惑,如果我们从本学科的实际出发,对这些问题进行有说服力的讲解,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其效果将是不言而喻的。
历史课的点面交叉法,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并使之融会贯通。为此,要求教师必须要有厚实的知识基础。培根有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我们教育界有一句老话叫“给学生半桶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所以,教师平时知识的积累是很重要的。我坚持看书学习,特别是注意收看电视新闻、专题报道,阅读报纸杂志,以扩充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上课时补充一些教材之外的材料。我收集资料的办法多种多样,或做索引,或剪报,或抄录于卡片和笔记本,或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学生作业做得好的我也保留下来。我把这些资料归纳分类,使用起来很方便。比如,关于“苏联的形成和解体”的历史资料,整理为一册,在世界现代史讲到这个问题就感到左右逢源,轻松自如。可见,教学者,欲教必须先学,作为教师,应该教到老,学到老,教学相长永远是个真理。
总之,作为高中历史教师要不断研究教材,深入挖掘教材,充分利用教材,发现问题,大胆创新,使用多种方法使教材发挥出最大作用,让学生获得出色的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