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历史教材,促进有效学习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_eeq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活动的中介。是教师帮助学生实现历史课程学习目标的工具。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如何帮助学生从复杂纷繁的历史过程中理出头绪,抓住中心环节,透过典型现象看到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一般趋势和本质,需要每一位历史教师准确理解历史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材,紧紧把握历史教材特点,创造性的组织处理教材,对高中历史教材进行选择、取舍、加工、重组,努力通过对教材的优化处理,使学生获得最有效的学习。
  一、对教材的合理增减
  适当增加和合理删减是高中历史教师创造性地对待教材内容的一项重要工作。无论是增加还是删减,要竭力避免影响教材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务必使教学重点更加突出,教学目标更能完满地贯彻。
  二、对教材的有效重组
  1、为使学生对历史知识理解更为透彻,便于从整体上掌握高中历史知识,对历史各个阶段的内容中进行了重组,课本多处进行了调整,减少了书中的条目,将本课内容提炼简化为几个小的个问题,并突出了教学重点,使学习目标一目了然,知识体系由繁到简,学习难度大为降低。
  2、为使学生对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更为明确,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可依据教学需要对不同课时顺序进行重新组合。如学习殖民掠夺和殖民地人民的抗争,这是一个学习专题,对于这一历史时期的中国与外国同时代发生的历史事件对比学习,帮助学生形成对历史事件之间因果关系的理解与前后知识的相互联系,同时保证了学生历史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三、展现史学研究新成果
  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及时了解掌握史学研究的新观念、新成果,并且和教材内容紧密结合,从西域传入中原的物品有核桃、葡萄、苜蓿等。学习这些内容时,就要给学生明确指出核桃并不是从西域传入的,而是在中原地区土生土长的,依据是距今八千余年的磁山文化发掘的碳化的核桃。这种实物史料无可争议的否定了核桃是从西域传入这一说法。对教材的合理纠正与补充,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求真求实的学习态度。就高中历史的学习法大致有:
  其一是高中历史课的知识串联法。所谓知识串联法就是抓住历史线索,这线索犹如网之纲纲举目张,基本知识就会一网而尽。历史知识一般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几个基本要素构成,上历史课必须把这些基本要素讲清楚,这是历史课与其他课程的最大区别。这些要素又可演化成为历史的基本线索,并以这些基本线索把相关历史知识串联起来,好像用线串珠子一样。比如,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列出大事年表;以空间的转移为线索,按一定的地点、区域过国别范围来讲授历史;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往往贯穿了整个时代,中国民主革命史与孙中山、毛泽东的名字几乎密不可分;以历史事件的发展为线索,讲清起因、经过和结果,就可以知道每一种历史现象的兴衰过程。
  可见,历史教学抓线索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线索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学思路又是由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及教学条件来决定的。一个成熟的教师,其教学思路必然是十分清楚的,有条不紊的,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方式的,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采用不同的思路来组织教学。
  其二高中历史课的点面交叉法。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最重要的是要找准“点”,以“点”带“面”。历史课的教学点,还包括现实社会的一些“热点”和“焦点”问题,启发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思考这些问题。有人也许会认为这样做,上历史课会离题,扯得太远了。其实不然,首先,从历史的角度讲现实问题,是符合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教学原则的;其次,学生对现实问题比较关注,也感到比较困惑,如果我们从本学科的实际出发,对这些问题进行有说服力的讲解,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其效果将是不言而喻的。
  历史课的点面交叉法,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并使之融会贯通。为此,要求教师必须要有厚实的知识基础。培根有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我们教育界有一句老话叫“给学生半桶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所以,教师平时知识的积累是很重要的。我坚持看书学习,特别是注意收看电视新闻、专题报道,阅读报纸杂志,以扩充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上课时补充一些教材之外的材料。我收集资料的办法多种多样,或做索引,或剪报,或抄录于卡片和笔记本,或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学生作业做得好的我也保留下来。我把这些资料归纳分类,使用起来很方便。比如,关于“苏联的形成和解体”的历史资料,整理为一册,在世界现代史讲到这个问题就感到左右逢源,轻松自如。可见,教学者,欲教必须先学,作为教师,应该教到老,学到老,教学相长永远是个真理。
  总之,作为高中历史教师要不断研究教材,深入挖掘教材,充分利用教材,发现问题,大胆创新,使用多种方法使教材发挥出最大作用,让学生获得出色的历史知识。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包括讲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两大内容。一般的语文教学方法是将讲读课与作文课完全分开来进行教学,认为两者联系并不十分密切,而且也很难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于是在讲读课上只进行范文教学,不搞作文教学。多年来,我在讲读课上努力探索与作文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大胆实践,除结合讲读课进行改写、缩写、扩写、补写(想象片段)、写作读后感等多种作文的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之外,还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收到了
期刊
班主任成功的评语是“花朵们”健康成长的催化剂,及时雨;是帮助下一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路灯、方向盘;也是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桥梁、纽带。期末给每位学生写好各具特色的恰如其分的,并带有激励性与指导性的评语,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用火一样的热情,慈母般的爱心去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与学生融洽在一起,拉近师生间和谐、友善的心理距离,这是写好评语的关键。  一、点燃学生的希望之火 
期刊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如何教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就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艺术谈谈具体教法。  一、介绍新词汇(让学生先不看书,看教师示范表演)  1、翻译法。把单词写在黑板上,然后译成汉语介绍给学生,这样教单词既快又简便,适合初中一、二年级 学生。  2、直观法  (1)利用实物介绍新词汇。如:Look,this is a watch.(用手
期刊
说话能力对于语文能力结构体系的构建和语文教学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理解和应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具体地说,就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整体功能大于各局部功能的总和。语文能力这个整体是由听、说、读、写诸要素有机结构而成,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就必须听、说、读、写一起抓。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某些原因,我国语文教学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虽有注意,但做得还
期刊
随着理综高考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高中生物学科在学生心中地位逐年提高.作为高三生物学科教学工作的教师,针对如何帮助高三学生进行高效的生物学科复习,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提高学生学习生物课的兴趣  1、首先理科学生,竞争压力大,学生往往把大多时间花费在英语、数学及物理几科上.所以要让学生学会算好自己这笔帐,生物学科的80分在高考中的地位是不能忽视的.不能在任何一科上增加80分,(即使你学的顶好,
期刊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对高中学生来说,生物实验教学主要包括常见的仪器、器具、药品的使用能力,还有对实验程序的理解能力,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的处理能力等。  一、明确仪器的原理和药品的特性  “知其然,应该知其所以然”。对仪器的原理、药品的特性不了解,使用起来就会带有盲目性,就不可能 形成使用能力。例如,学生对低倍镜和高倍镜的选择上,经常不能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和观察目的进行
期刊
内容摘要:历史课讲述的是已经过去的、无法给学生精确验证的历史现象,它要求学生听课时要集中注意力边听讲边展开联想,才能形成完整的历史表象。历史课如何吸引学生注意力呢?其中的一个关键在于教师的开课导言即导入语。导入语新奇、有趣,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导入语平淡、刻板,往往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那么怎样设计好每节课的导入语呢?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想谈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取代学生的学,以教师的理解代替学生的探索,过分追求“基本技能”的熟练掌握等迎合应试教育的做法将逐步离我们远去。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学生探究性地学习。也就是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学习需要、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素材,留给学生足
期刊
一、“交流互动”基本模式结构  1、教师启动——“交流互动”的前提  在“交流互动”的教学中,学生的动是以教师的启动为基础的。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在讲授较难理解的课文前,先向学生介绍一下有关背景知识并提出教学要求,为学生的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主要做好引导工作,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学习新课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如在进行SEFC 1A Lesson50 Abraham Linco
期刊
长期以来,人们对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已经做了大量的探讨和阐述,这是十分必要的。如何实现德育功能?本文拟结合我们曾开展的一些活动,谈谈实现德育功能的方法。  一、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1、教材内容的感染。历史教材中有很多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如教材对林祥谦英勇就义的描写,“敌人用刀砍他,让他下令复工,他视死如归。没有总工会的命令,工是不能复的”。林祥谦的革命精神,使学生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激发了他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