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汽车进入井喷增长时代,除新建高速公路来增加里程外,改建和扩建增容也成为高速公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对高速公路改扩工程的施工重点提出质量控制措施,满足现阶段工程质量要求,为高速公路改扩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速公路;改扩建;软土路基设计;质量监控
中图分类号:U4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2-0195-01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小汽车进入千家万户以及互联网经济的繁荣带动物流的发展,我国公路交通量剧增。国内多条高速公路原多为双向四车道,已有的高速公路主干线的功能、服务水平明显不足,难以满足现阶段交通需求,对其进行改建和扩建势在必行。
1 高速公路改扩建施工的特点与一般工艺
1.1 改扩建施工的特点
高速公路改扩工程,尤其是扩宽工程对比新建高速公路来说难度增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施工用地狭窄、工作面小,点多而线长,交通组织工作量也大;②工程分散,工程量小,转场次数多,甚至要分左右半幅施工,交叉施工频繁,施工器械难以转移或根本无法转移至对面,不太适宜大型机械作业;③工程结构的尺寸变化大,模板套数多,施工所用模板可能与结构发生冲突,造成工程不便;④前期规划、设计、施工期间遗留问题较多,故改扩难度极大,技术含量高;⑤业主、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大多缺乏高速公路改拓宽经验,由于环境、地理因素的特殊性,改扩宽的难度是其他新建项目无法比拟的[1]。
1.2 改扩工程的一般工艺
与正常路基施工相比,扩建工程先要在旧路边坡砌台阶,根据施工路段的长短以及路基填高,除去旧路边坡表层杂草与腐殖土。这样使新旧路基搭接,通过大吨位的压实机械碾压形成一个整体,保证路基稳定性,又能施工的过程中碾压到位,新旧路施工搭接应均匀、密实。尤其充分考虑新旧路基结合部地基沉降差异留下的开缝隐患,在施工过程中特别处理,从技术上和压实环节上保证质量。在公路的扩建过程中,在施工前加入柔性材料的土工格栅施工,在拉伸变形过程中土的拉应力传递给格栅,形成抗拉构件。承载时格栅与土体间的摩擦力制约了土体的侧向变形,提高土基的抗剪应力,改善了正常路基横向沉降状况,趋于均匀,理论上防止裂缝。当然在铺设上要严格按作业指导书施工,横向铺设,拉平保持连续,避免扭曲、褶皱,相互搭接钉紧。
3 高速公路拓宽工程的质量控制措施
3.1 质量控制的基本措施
应从多个方面控制:①基底的处理。需根据水田路段、取土坑路段和老路基等不同路段作业规范作业,保证各填方路段按规定进行密实度检验,符合验收规范;②路基的防雨与排水。须根据季节和气象特点设置拦水梗,保证挖旧路边坡不受雨水冲删,新路基不被水泡;③填料规格。控制石料最低强度,保证路基均匀性并能均匀压实;④填筑压实。重视填前压实,改良土壤,保证新建路基整体沉降;⑤弯沉试验及缺陷整改。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路床表面回弹弯沉试验;⑥加强现场的管理工作。对于施工问题提前发现,对于将要发生的问题及早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对于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每天召开生产调度会,清理一遍每天的问题,讨论一下下一步生产,及早做好准备。
3.2 軟基路段加宽的质量监控
而扩建是目前高速公路建设的难点之一,软土路基的加宽设计又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其制约因素众多,较新建高速公路复杂,对其尚未形成统一的设计指标体系[2]。
软基路加宽主要从加宽处治方式与路基拼接作业方案执行两个方面考量。原设计地基如采用排水固结法处理,加宽路段就不再适宜采用排水固结法进行处理,以免造成新老路的差异沉,应采用复合地基法处理。现在常用的加宽软路基处理是以复合地基为主,根据软土深度不同分别采用水泥搅拌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预应力管桩处理。路基拼接应控制新老路基之间的差异沉降,可采用新老路基挖台阶拼接方式,并适当提高路基压实标准,可采用冲击压实补强等措施提高压实效果[3]。在老路坡面开挖时,采取一定的支护措施,调整边坡再开挖台阶,调整新老路基拼接部位的应力状态,保证新旧路基的良好衔接。在新老路基的填筑上应用土工材料能有效地增强老路基与拼接路基土体间的连接性,限制和协调土体的变形,均化荷载,提高拼接路基的抗剪强度,增强拼接路基的整体性。在作业过程中,还应合理选择桩锤,焊好的桩接头在自然冷却形成强度后方可继续施打,严禁用水激冷或焊好后立即施打;打桩过程中,保证桩锤、桩帽、桩中心线一致;软土地基处理前应清表、平整场地[3]。
4 结语
目前国内高速公路的改扩建案例不多,尚无成熟的经验,扩建设计与质量监管中存在不少的难题。但公路改扩工程中的施工质量至关重要,必须放在首位,旧路加宽改造中需要投入比新建项目更多的精力,达到项目的安全、经济和合理性。软基路段加宽更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须根据路基现状、沉降状况等诸多方面考虑,注意新、旧路基的结合。
参考文献
[1] 郑春鹏,崔云财,高速公路拓宽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科技信息,2013,(1):397.
[2] 王俊丽,高速公路软基路段加宽设计探讨,山西建筑,2010,36(22):289-290.
[3] 罗火生,公路,2012年,(2):4-9.
[关键词]高速公路;改扩建;软土路基设计;质量监控
中图分类号:U4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2-0195-01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小汽车进入千家万户以及互联网经济的繁荣带动物流的发展,我国公路交通量剧增。国内多条高速公路原多为双向四车道,已有的高速公路主干线的功能、服务水平明显不足,难以满足现阶段交通需求,对其进行改建和扩建势在必行。
1 高速公路改扩建施工的特点与一般工艺
1.1 改扩建施工的特点
高速公路改扩工程,尤其是扩宽工程对比新建高速公路来说难度增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施工用地狭窄、工作面小,点多而线长,交通组织工作量也大;②工程分散,工程量小,转场次数多,甚至要分左右半幅施工,交叉施工频繁,施工器械难以转移或根本无法转移至对面,不太适宜大型机械作业;③工程结构的尺寸变化大,模板套数多,施工所用模板可能与结构发生冲突,造成工程不便;④前期规划、设计、施工期间遗留问题较多,故改扩难度极大,技术含量高;⑤业主、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大多缺乏高速公路改拓宽经验,由于环境、地理因素的特殊性,改扩宽的难度是其他新建项目无法比拟的[1]。
1.2 改扩工程的一般工艺
与正常路基施工相比,扩建工程先要在旧路边坡砌台阶,根据施工路段的长短以及路基填高,除去旧路边坡表层杂草与腐殖土。这样使新旧路基搭接,通过大吨位的压实机械碾压形成一个整体,保证路基稳定性,又能施工的过程中碾压到位,新旧路施工搭接应均匀、密实。尤其充分考虑新旧路基结合部地基沉降差异留下的开缝隐患,在施工过程中特别处理,从技术上和压实环节上保证质量。在公路的扩建过程中,在施工前加入柔性材料的土工格栅施工,在拉伸变形过程中土的拉应力传递给格栅,形成抗拉构件。承载时格栅与土体间的摩擦力制约了土体的侧向变形,提高土基的抗剪应力,改善了正常路基横向沉降状况,趋于均匀,理论上防止裂缝。当然在铺设上要严格按作业指导书施工,横向铺设,拉平保持连续,避免扭曲、褶皱,相互搭接钉紧。
3 高速公路拓宽工程的质量控制措施
3.1 质量控制的基本措施
应从多个方面控制:①基底的处理。需根据水田路段、取土坑路段和老路基等不同路段作业规范作业,保证各填方路段按规定进行密实度检验,符合验收规范;②路基的防雨与排水。须根据季节和气象特点设置拦水梗,保证挖旧路边坡不受雨水冲删,新路基不被水泡;③填料规格。控制石料最低强度,保证路基均匀性并能均匀压实;④填筑压实。重视填前压实,改良土壤,保证新建路基整体沉降;⑤弯沉试验及缺陷整改。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路床表面回弹弯沉试验;⑥加强现场的管理工作。对于施工问题提前发现,对于将要发生的问题及早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对于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每天召开生产调度会,清理一遍每天的问题,讨论一下下一步生产,及早做好准备。
3.2 軟基路段加宽的质量监控
而扩建是目前高速公路建设的难点之一,软土路基的加宽设计又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其制约因素众多,较新建高速公路复杂,对其尚未形成统一的设计指标体系[2]。
软基路加宽主要从加宽处治方式与路基拼接作业方案执行两个方面考量。原设计地基如采用排水固结法处理,加宽路段就不再适宜采用排水固结法进行处理,以免造成新老路的差异沉,应采用复合地基法处理。现在常用的加宽软路基处理是以复合地基为主,根据软土深度不同分别采用水泥搅拌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预应力管桩处理。路基拼接应控制新老路基之间的差异沉降,可采用新老路基挖台阶拼接方式,并适当提高路基压实标准,可采用冲击压实补强等措施提高压实效果[3]。在老路坡面开挖时,采取一定的支护措施,调整边坡再开挖台阶,调整新老路基拼接部位的应力状态,保证新旧路基的良好衔接。在新老路基的填筑上应用土工材料能有效地增强老路基与拼接路基土体间的连接性,限制和协调土体的变形,均化荷载,提高拼接路基的抗剪强度,增强拼接路基的整体性。在作业过程中,还应合理选择桩锤,焊好的桩接头在自然冷却形成强度后方可继续施打,严禁用水激冷或焊好后立即施打;打桩过程中,保证桩锤、桩帽、桩中心线一致;软土地基处理前应清表、平整场地[3]。
4 结语
目前国内高速公路的改扩建案例不多,尚无成熟的经验,扩建设计与质量监管中存在不少的难题。但公路改扩工程中的施工质量至关重要,必须放在首位,旧路加宽改造中需要投入比新建项目更多的精力,达到项目的安全、经济和合理性。软基路段加宽更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须根据路基现状、沉降状况等诸多方面考虑,注意新、旧路基的结合。
参考文献
[1] 郑春鹏,崔云财,高速公路拓宽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科技信息,2013,(1):397.
[2] 王俊丽,高速公路软基路段加宽设计探讨,山西建筑,2010,36(22):289-290.
[3] 罗火生,公路,2012年,(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