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干部作风好不好,教育实践活动成效怎么样,群众看得最清楚,最有发言权。在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方面,群众已经看到了不少问题,并真诚地道出了内心期盼、提出了具体要求。满足这些期盼和要求,就是党员干部的努力方向。为此,本刊选编一组基层群众的呼声与期盼,以为镜鉴。
整肃作风要从细微处抓起
南京热电厂职员 尹卫国
如果说党的作风是一道坚固的大堤,那么公款吃喝玩乐就是蛀蚀党的作风的“白蚁”,若不加有效防治,一旦蚁穴成灾,“大堤”势必千疮百孔。对党员干部个人而言,追求奢靡,贪图吃喝玩乐,常常是滑向腐败的始点,生活作风防线一旦孱弱,出现漏洞,腐败就会乘虚而入。电视连续剧《寻路》,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情节,上世纪30年代中共上海特科负责人顾顺章在武汉被捕叛变后,帮助敌人大肆指认、抓捕地下党,周恩来痛心地感慨道,共产党人一旦生活上贪图奢靡,被打开切口,那是十分危险的,就是变节的开始。从事情报工作的陈赓说,应当把这一条写入我们党的章程,周恩来点头赞许。
历史是现实的镜子,8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重温周恩来的感慨与担忧,仍然振聋发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尖锐指出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面临着四大考验,存在四种危险。这些考验与危险都与作风息息相关,端正党风,纯洁作风,把党建设成坚如磐石的铜墙铁壁,无疑是迎接挑战、经受考验、摆脱危险的“不二法门”。
架“高压线”就要通“高压电”
盐城市总工会工作人员 范丰
我们党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纪律,涵盖不同领域,涉及方方面面,是每个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指南和守则。然而,一面是严明的规章纪律,一面是腐败现象的蔓延势头,其间显然出现了脱节的问题。
规章纪律就是“高压线”,对于自觉遵守的人,它就是行为规范;而对于没有自觉性的人,它就是摆设、稻草人。在有了一系列规章纪律的环境下,要想遏制腐败蔓延的势头,并且实现“党内决不允许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的目标,就要解决制度与现实脱节的问题,给“高压线”通上“高压电”。
近来,中央等有关部门要求严查公款吃喝,此风劲吹,公款吃喝风大大收敛了。因此,通不通“高压电”大不一样,抓与不抓大不一样。
“通电”就是落实的过程,是执行力的问题。没有“通电”的行动,“高压线”就形同虚设;有了“通电”的行动,规章纪律就落了地。腐败分子之所以敢腐败,通常情况下,不是因为缺乏规章纪律,而是因为有规章纪律不执行,或者执行得不严格,给腐败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
群众有效监督难在哪儿
无锡市委党校教师 刘安伟
没有群众的有效监督,就没有高效廉洁的政府。党的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群众的“公仆”,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当部分领导干部不为老百姓服务的时候,群众如何对其实施有效的监督呢?
“监督”在汉语中的基本解释是“察看并加以管理”。从这个角度看,有效的群众监督必须具备“察看”与“管理”两个要素。
察看,就要求政务信息和领导信息的充分公开,让群众真正知情。群众想了解的信息,常常会被告知“这个信息不方便公开,那个细节没必要公布”。但如果千方百计对群众进行信息封锁,群众丧失必要的知情权,连最基本的情况都不了解,监督如何进行呢?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一些应当公开的资料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及时准确地公布,以方便群众查询和监督。
管理,就是让群众手中握着制约领导干部的直接手段,让群众监督有分量。群众提出监督意见,如果部分领导干部置之不理,那该怎么办呢?有的领导干部对群众的合理化建议,往往是“虚心接受,坚决不改”,敷衍了事。倘若这样,群众就无法真正实现监督权利,表达自己的不满意、不高兴。如果群众无法通过正常途径向有关部门和上级领导反映问题,那只能采取上访或者通过网络媒体炒作,这难免存在一些问题。群众监督领导难,重要的原因还在于群众手中没有制约领导干部的直接手段。只有增加群众评价在官员考核中的权重,才能让群众监督有分量,也才能让群众的监督更有效。
解决“真问题”才有“真心话”
金坛市委组织部工作人员 华靓
在当前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一些单位在征求群众意见时,要么吃闭门羹,要么被打麻醉药,要么被喝倒彩,听不到群众最真实的声音,或者是不痛不痒的意见。
这种听不到“真心话”的问题,根源在于一些领导干部不能解决群众的“真问题”。在下基层工作中,一些领导干部只喜欢听“成绩”,不喜欢被“挑刺”,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视而不见”;还有一些领导干部只热衷口头“保证”,不乐于动手“包干”,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诺而不为”;亦有一些领导干部净找些“小事易事”或者“锦上添花之事”做做表面文章,对那些“大事难事”或者“雪中送炭之事”却是“挑三拣四”、“拈轻怕重”。
要想听到“真心话”,就要下大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真问题”。群众希望领导干部认真研究群众所反映问题的根源与对策,找准突破口和切入点,制定切实有效的整改方案。还要在下基层活动中边查边改、即知即改,特别对一些涉及体制机制的综合性问题,要抓住各方意见同群众诉求的契合点,力争通过制度建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群众语言”匮乏为哪般
大丰市退休职工 韩导勤
有位领导下乡去调研,问村里的一个干部:“你们村去年的GDP是多少?”这位村干部先是一愣,“啥,鸡的屁?”这虽是坊间流传的一则莫须有的趣闻小品,但无疑击中了时下我们有些领导干部“群众语言”何其匮乏的毛病,这些领导出口便是官话、套话甚至洋话,讲的都是些群众不爱听或听不懂的话。
领导干部“群众语言”匮乏,至少说明他们平时很少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即便有时“身入”了也未真正“心入”,更谈不上融入百姓和群众打成一片了。试想,一名领导干部若能真正做到身不离基层、心不离群众,与百姓同甘共苦,鱼水相融,他在跟群众交流、谈心、沟通时还会一口的官话、套话甚至洋话吗? 这正说明当前在我们全党紧锣密鼓地开展的一场主要聚焦“四风”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非常必要、非常及时!
记得李瑞环同志曾经说过,说话是门艺术,见到文人能说书,见到农民能说猪。我以为,通常所说的“要努力提高自身素养”,指的其实就是要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跟群众说话、交流。
中央要求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围绕“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开展讨论。领导干部若能真正弄清了我是“人民公仆”、是“为人民服务”的,一切必须依靠人民群众,那么,他就一定会不知不觉地把当地的群众语言学得、讲得滚瓜烂熟,甚至听不出、分不清谁是群众谁是领导了!
党员也是普通群众
江苏徐州市73087部队军人 王厚明
不少党员干部把非党员作为群众,把自身排除在群众之外,其实这种想法是片面的。因为党员也有双重身份,既是有执行党的决议义务的党员,也是对单位建设有责任担当的一分子,一定程度上需要扮演好群众的角色。
党员干部来自群众,本身也是普通群众的一员,不能时间长了,身份变了,地位高了,权力大了,与群众的距离就远了。因此,党员不仅要有群众的观念认同,更要有群众的自我定位,把自己当群众看就会真正对群众充满感情,自觉重温品味群众的酸甜苦辣,主动了解群众想什么、需要什么,就会和群众坐一条板凳、打成一片、站在一边。总之,党员把自己当群众看,群众才会把党员当自己人待。
党员的群众意识往往与服务效率紧密联系,党员干部越把自己当群众,服务群众的效率就越高。因为当成群众,就能换位思考,对群众的疾苦感同身受,设身处地地为群众的利益着想,自觉与群众同甘苦共患难,发自内心地重心向下,眼睛向下,集中心思精力为群众服务;当好群众,会更清晰地知道群众的利益需求在哪里,工作的矛盾问题在哪里,服务的素质差距在哪里,服务帮带的措施就更实,解难帮困的力度就更大。
反映社情民意要有“绿色通道”
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职员 徐进
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主动下基层、进社区诚然是了解社情民意的最直接的方式,但在日常工作中也不能忽视“接地气”。“书记信箱”、“市长热线”、“政风行风热线”等密切党群联系的渠道早已不是新鲜词汇,然而这些渠道的效能并未得到充分有效发挥:热线无人接听,邮件石沉大海,网上留言十天半个月等不到有关部门回复。
畅通反映社情民意的信息化渠道,应是践行群众路线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到这一点,就要建立统一有效的信息管理体制。要有覆盖整个辖区范围的管理平台,使群众无论通过热线电话、投诉信箱、网上留言等方式都可以将自己的意见建议反映到统一的管理平台当中,再由工作人员将群众的诉求分门别类转到有关部门处理,并方便群众随时查询处理情况。党政部门“一把手”的热线电话在工作时间应当保证有人接听,并要及时、主动地把群众的要求转到有关部门处理。
另外,在党政机关内部,要建立健全责任制度体系。在各个部门均应设专人负责处理群众的投诉与建议及其他场合中提出的问题、意见,并要设定回复和解决的时限。能否及时回复、及时解决并让群众满意,应当纳入考核奖惩制度中,每年度的考核结果应纳入年度政风行风评议范围并向群众公开。
让群众参与制度设计
河海大学博士生 叶方兴
贯彻群众路线不能“此一时、彼一时”、“走过场”,而要有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管理以及执行,并通过制度化的方式确立常态化、常规性的活动准则与行为机制。
贯彻群众路线的制度设计应当遵循如下要求:一是体现群众路线内蕴的沟通性。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访谈、会议、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才能激发党员干部的自省意识、自我纯净性以及主动服务意识。通过这样的活动,也为人民群众与党提供了沟通、交流的载体与渠道。加强制度载体应当更多地为党群之间提供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二是绽放社会主义制度的人民性。我们的制度是反映出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制度的正义性就在于它体现了社会主义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中国共产党是始终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为人民群众的利益着想。贯彻群众路线的制度设计应当体现人民性这一内在品质,不仅要反映人民的利益,还要让人民群众充分参与制度的制定过程。
领导千部下基层四忌
南京市雨花台区梅山街道居民 王健
党员领导干部力行与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形式和有效途径。在新时期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要真正取得成效,还需要做到四忌:
一忌下而不沉。有些领导干部下基层搞调研,人下去了,心还漂着。要下基层,就要把头埋下去,把心沉下来,扎扎实实调研,认认真真思考。
二忌只调不研。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一定要既调又研,在具体方法上可先扎下去了解实情、再提起来梳理问题,先聚焦于点上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再扩展到面上寻求一般的规律。
三忌暗渡陈仓。有些领导干部对下基层与农民、工人“三同”存有抵触情绪。于是,为了应付上级,就搞变通,变下基层“三同”为“公派观光旅游”,吃了一肚子绿色蔬菜放心肉,拍了满相机稻田麦浪清河水,装了一车厢环保食品草鸡蛋,“满载”而归、尽兴而回。
四忌政随人迁。运动式的做法,轰轰烈烈搞一阵子,看起来热闹,经验一大堆、做法满天飞,但很快就开大会搞总结,“圆满收场”。影响的是党在群众中的形象,损害的是党历尽千辛万苦积累起来的信誉。好的、经过实践证明是有效的经验做法,要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防止政随人迁。
整肃作风要从细微处抓起
南京热电厂职员 尹卫国
如果说党的作风是一道坚固的大堤,那么公款吃喝玩乐就是蛀蚀党的作风的“白蚁”,若不加有效防治,一旦蚁穴成灾,“大堤”势必千疮百孔。对党员干部个人而言,追求奢靡,贪图吃喝玩乐,常常是滑向腐败的始点,生活作风防线一旦孱弱,出现漏洞,腐败就会乘虚而入。电视连续剧《寻路》,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情节,上世纪30年代中共上海特科负责人顾顺章在武汉被捕叛变后,帮助敌人大肆指认、抓捕地下党,周恩来痛心地感慨道,共产党人一旦生活上贪图奢靡,被打开切口,那是十分危险的,就是变节的开始。从事情报工作的陈赓说,应当把这一条写入我们党的章程,周恩来点头赞许。
历史是现实的镜子,8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重温周恩来的感慨与担忧,仍然振聋发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尖锐指出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面临着四大考验,存在四种危险。这些考验与危险都与作风息息相关,端正党风,纯洁作风,把党建设成坚如磐石的铜墙铁壁,无疑是迎接挑战、经受考验、摆脱危险的“不二法门”。
架“高压线”就要通“高压电”
盐城市总工会工作人员 范丰
我们党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纪律,涵盖不同领域,涉及方方面面,是每个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指南和守则。然而,一面是严明的规章纪律,一面是腐败现象的蔓延势头,其间显然出现了脱节的问题。
规章纪律就是“高压线”,对于自觉遵守的人,它就是行为规范;而对于没有自觉性的人,它就是摆设、稻草人。在有了一系列规章纪律的环境下,要想遏制腐败蔓延的势头,并且实现“党内决不允许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的目标,就要解决制度与现实脱节的问题,给“高压线”通上“高压电”。
近来,中央等有关部门要求严查公款吃喝,此风劲吹,公款吃喝风大大收敛了。因此,通不通“高压电”大不一样,抓与不抓大不一样。
“通电”就是落实的过程,是执行力的问题。没有“通电”的行动,“高压线”就形同虚设;有了“通电”的行动,规章纪律就落了地。腐败分子之所以敢腐败,通常情况下,不是因为缺乏规章纪律,而是因为有规章纪律不执行,或者执行得不严格,给腐败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
群众有效监督难在哪儿
无锡市委党校教师 刘安伟
没有群众的有效监督,就没有高效廉洁的政府。党的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群众的“公仆”,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当部分领导干部不为老百姓服务的时候,群众如何对其实施有效的监督呢?
“监督”在汉语中的基本解释是“察看并加以管理”。从这个角度看,有效的群众监督必须具备“察看”与“管理”两个要素。
察看,就要求政务信息和领导信息的充分公开,让群众真正知情。群众想了解的信息,常常会被告知“这个信息不方便公开,那个细节没必要公布”。但如果千方百计对群众进行信息封锁,群众丧失必要的知情权,连最基本的情况都不了解,监督如何进行呢?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一些应当公开的资料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及时准确地公布,以方便群众查询和监督。
管理,就是让群众手中握着制约领导干部的直接手段,让群众监督有分量。群众提出监督意见,如果部分领导干部置之不理,那该怎么办呢?有的领导干部对群众的合理化建议,往往是“虚心接受,坚决不改”,敷衍了事。倘若这样,群众就无法真正实现监督权利,表达自己的不满意、不高兴。如果群众无法通过正常途径向有关部门和上级领导反映问题,那只能采取上访或者通过网络媒体炒作,这难免存在一些问题。群众监督领导难,重要的原因还在于群众手中没有制约领导干部的直接手段。只有增加群众评价在官员考核中的权重,才能让群众监督有分量,也才能让群众的监督更有效。
解决“真问题”才有“真心话”
金坛市委组织部工作人员 华靓
在当前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一些单位在征求群众意见时,要么吃闭门羹,要么被打麻醉药,要么被喝倒彩,听不到群众最真实的声音,或者是不痛不痒的意见。
这种听不到“真心话”的问题,根源在于一些领导干部不能解决群众的“真问题”。在下基层工作中,一些领导干部只喜欢听“成绩”,不喜欢被“挑刺”,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视而不见”;还有一些领导干部只热衷口头“保证”,不乐于动手“包干”,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诺而不为”;亦有一些领导干部净找些“小事易事”或者“锦上添花之事”做做表面文章,对那些“大事难事”或者“雪中送炭之事”却是“挑三拣四”、“拈轻怕重”。
要想听到“真心话”,就要下大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真问题”。群众希望领导干部认真研究群众所反映问题的根源与对策,找准突破口和切入点,制定切实有效的整改方案。还要在下基层活动中边查边改、即知即改,特别对一些涉及体制机制的综合性问题,要抓住各方意见同群众诉求的契合点,力争通过制度建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群众语言”匮乏为哪般
大丰市退休职工 韩导勤
有位领导下乡去调研,问村里的一个干部:“你们村去年的GDP是多少?”这位村干部先是一愣,“啥,鸡的屁?”这虽是坊间流传的一则莫须有的趣闻小品,但无疑击中了时下我们有些领导干部“群众语言”何其匮乏的毛病,这些领导出口便是官话、套话甚至洋话,讲的都是些群众不爱听或听不懂的话。
领导干部“群众语言”匮乏,至少说明他们平时很少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即便有时“身入”了也未真正“心入”,更谈不上融入百姓和群众打成一片了。试想,一名领导干部若能真正做到身不离基层、心不离群众,与百姓同甘共苦,鱼水相融,他在跟群众交流、谈心、沟通时还会一口的官话、套话甚至洋话吗? 这正说明当前在我们全党紧锣密鼓地开展的一场主要聚焦“四风”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非常必要、非常及时!
记得李瑞环同志曾经说过,说话是门艺术,见到文人能说书,见到农民能说猪。我以为,通常所说的“要努力提高自身素养”,指的其实就是要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跟群众说话、交流。
中央要求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围绕“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开展讨论。领导干部若能真正弄清了我是“人民公仆”、是“为人民服务”的,一切必须依靠人民群众,那么,他就一定会不知不觉地把当地的群众语言学得、讲得滚瓜烂熟,甚至听不出、分不清谁是群众谁是领导了!
党员也是普通群众
江苏徐州市73087部队军人 王厚明
不少党员干部把非党员作为群众,把自身排除在群众之外,其实这种想法是片面的。因为党员也有双重身份,既是有执行党的决议义务的党员,也是对单位建设有责任担当的一分子,一定程度上需要扮演好群众的角色。
党员干部来自群众,本身也是普通群众的一员,不能时间长了,身份变了,地位高了,权力大了,与群众的距离就远了。因此,党员不仅要有群众的观念认同,更要有群众的自我定位,把自己当群众看就会真正对群众充满感情,自觉重温品味群众的酸甜苦辣,主动了解群众想什么、需要什么,就会和群众坐一条板凳、打成一片、站在一边。总之,党员把自己当群众看,群众才会把党员当自己人待。
党员的群众意识往往与服务效率紧密联系,党员干部越把自己当群众,服务群众的效率就越高。因为当成群众,就能换位思考,对群众的疾苦感同身受,设身处地地为群众的利益着想,自觉与群众同甘苦共患难,发自内心地重心向下,眼睛向下,集中心思精力为群众服务;当好群众,会更清晰地知道群众的利益需求在哪里,工作的矛盾问题在哪里,服务的素质差距在哪里,服务帮带的措施就更实,解难帮困的力度就更大。
反映社情民意要有“绿色通道”
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职员 徐进
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主动下基层、进社区诚然是了解社情民意的最直接的方式,但在日常工作中也不能忽视“接地气”。“书记信箱”、“市长热线”、“政风行风热线”等密切党群联系的渠道早已不是新鲜词汇,然而这些渠道的效能并未得到充分有效发挥:热线无人接听,邮件石沉大海,网上留言十天半个月等不到有关部门回复。
畅通反映社情民意的信息化渠道,应是践行群众路线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到这一点,就要建立统一有效的信息管理体制。要有覆盖整个辖区范围的管理平台,使群众无论通过热线电话、投诉信箱、网上留言等方式都可以将自己的意见建议反映到统一的管理平台当中,再由工作人员将群众的诉求分门别类转到有关部门处理,并方便群众随时查询处理情况。党政部门“一把手”的热线电话在工作时间应当保证有人接听,并要及时、主动地把群众的要求转到有关部门处理。
另外,在党政机关内部,要建立健全责任制度体系。在各个部门均应设专人负责处理群众的投诉与建议及其他场合中提出的问题、意见,并要设定回复和解决的时限。能否及时回复、及时解决并让群众满意,应当纳入考核奖惩制度中,每年度的考核结果应纳入年度政风行风评议范围并向群众公开。
让群众参与制度设计
河海大学博士生 叶方兴
贯彻群众路线不能“此一时、彼一时”、“走过场”,而要有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管理以及执行,并通过制度化的方式确立常态化、常规性的活动准则与行为机制。
贯彻群众路线的制度设计应当遵循如下要求:一是体现群众路线内蕴的沟通性。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访谈、会议、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才能激发党员干部的自省意识、自我纯净性以及主动服务意识。通过这样的活动,也为人民群众与党提供了沟通、交流的载体与渠道。加强制度载体应当更多地为党群之间提供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二是绽放社会主义制度的人民性。我们的制度是反映出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制度的正义性就在于它体现了社会主义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中国共产党是始终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为人民群众的利益着想。贯彻群众路线的制度设计应当体现人民性这一内在品质,不仅要反映人民的利益,还要让人民群众充分参与制度的制定过程。
领导千部下基层四忌
南京市雨花台区梅山街道居民 王健
党员领导干部力行与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形式和有效途径。在新时期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要真正取得成效,还需要做到四忌:
一忌下而不沉。有些领导干部下基层搞调研,人下去了,心还漂着。要下基层,就要把头埋下去,把心沉下来,扎扎实实调研,认认真真思考。
二忌只调不研。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一定要既调又研,在具体方法上可先扎下去了解实情、再提起来梳理问题,先聚焦于点上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再扩展到面上寻求一般的规律。
三忌暗渡陈仓。有些领导干部对下基层与农民、工人“三同”存有抵触情绪。于是,为了应付上级,就搞变通,变下基层“三同”为“公派观光旅游”,吃了一肚子绿色蔬菜放心肉,拍了满相机稻田麦浪清河水,装了一车厢环保食品草鸡蛋,“满载”而归、尽兴而回。
四忌政随人迁。运动式的做法,轰轰烈烈搞一阵子,看起来热闹,经验一大堆、做法满天飞,但很快就开大会搞总结,“圆满收场”。影响的是党在群众中的形象,损害的是党历尽千辛万苦积累起来的信誉。好的、经过实践证明是有效的经验做法,要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防止政随人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