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钟启泉先生把综合实践活动诠释为:“一言以蔽之,就是超越了传统的课程教学制度—学科、课堂、评分的束缚,使学生置于活生生的现实的(乃至虚拟的)学习环境之中,综合地习得现实社会及未来世界所需要的种种知识、能力、态度的一种课程编制(生成)模式。”
综合实践活动因为只有庞大的指导纲要,老师们为没有可学内容而感到胆战心惊。面对各级各部门开发的纷繁教材,老师们又为学习内容太多而感到手足无措。
一、把自己放进“绍兴地域文化”中去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地方化,注重结合学校课程资源特色,合理地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尽可能就地取材,不应舍近求远。老师们要根据各学校、社区环境,师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的实际情况,对时间、场所、人员进行合理优化配置,使综合实践活动课尽可能体现每一所学校的特色,反映学校所在地方或社区的特色。顺着这个理念,我设计了以“家乡”为题材的一系列活动:“绍兴人说绍兴话”、“绍兴人讲绍兴故事”、“绍兴人夸绍兴建筑”等等,带着学生把自己放进“绍兴地域文化”中去研究。
1.绍兴人说绍兴话
身为绍兴人,但有多少孩子会讲原汁原味的绍兴话?很多绍兴话,言简意赅,富有韵味的同时含有特定的意思。孩子们即使听过,会讲,也不一定懂意思。“绍兴人说绍兴话”看起来简单的课题实施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我让孩子们从“采访爷爷奶奶,记录绍兴方言中的俗语”作为活动前的调查访问;再开出一堂“绍兴人说绍兴话”的开题课,引导、启发孩子们去走近绍兴话,走进绍兴话。孩子们的成果汇报分成“用绍兴话成语讲大道理”“用绍兴话说说革头,夯头”“用绍兴话翻译一首歌唱出来”、“学学绍兴莲花落”四个大组,虽说绍兴话说得不地道,但还是神气活现、煞有介事,笑翻了课堂,还实实在在了解了许多渐行渐远的绍兴土话。
2.绍兴人讲绍兴故事
每个孩子都是在故事中长大的,从小妈妈就在枕边讲了那么多有趣的故事。那日去称山游玩时,孩子们缠着我讲故事,我望着称山,开始为孩子们讲述这个地名是怎么来的。这下可把孩子诱惑住了,渐渐地,孩子对身边的很多地名都产生了兴致,还请同学老师帮忙解答。于是,顺应孩子的念头,《走进道墟 挖掘地名背后的传说》主题活动隆重登场。因为活动的内容就是每个孩子都熟悉的地方,活动的推进非常顺利,后来甚至切入到了深处。通过采访村里老人,找民间故事书等方法,我们搜集了共50多个道墟的地名传说,整理后编著成册,做了地名故事的连环画、小报等,有些班级还编排了地名的课本剧,甚至许多周围的居民都来讨要我们整理好的故事,小小的地名,犹如一条蛟龙,掀起了综合实践活动的高潮。
当然,综合实践活动的地方性,不是狭隘的,他不是“乡土课程”,应该是学校为学生们创造出来的各不相同的教育生活,不但应从自然、社会,更应从学生自身出发进行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好综合实践活动,要多层次挖掘蕴涵在学生生活周围的课程资源,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丰富多彩。
二、把自己放进“校园生活资源”中去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这从课程内容的角度确定了课程改革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认为课程不再是单一的、理论化的、体系化的书本知识,而是向学生呈现人类群体的生活经验,并把他们纳入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加以组织,赋予课程以生活意义和生命的价值。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放进“校园生活资源”中去,从校园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的问题或课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到真实的世界进行体验,灵活地适应实际生活的需要。
在学校食堂就餐,孩子们总会遇到进食速度快,偏食挑食严重,垃圾倾倒不干净,餐盘摆放东倒西歪,进出食堂你拥我挤一系列问题。这中间的任何一个问题都不容忽视,它暴露出许多的安全隐患和个人良好习惯养成问题。开题课上,我让学生说说食堂就餐问题,孩子们列举了很多。那这些问题为什么会产生?他们都认识到问题出在自己身上。那怎么办?我们不妨把它作为一个课题进行研究,看看凭我们的能力,能不能解决这其中的一到两个问题。
通过小组讨论,层层筛选问题,最后学生把问题转化成了下面几个小课题:关于剩菜剩饭倾倒的调查研究;关于餐盘的摆放试验;进出食堂的分流引导研究。孩子们通过一周的实地踏看、规划、实施,三个小组都提出了可行性的改进方案。“关于剩菜剩饭倾倒的调查研究”和“关于餐盘的摆放试验”小组提出改变垃圾回收桶摆放顺序和位置,由先前的横放改为沿进出顺序竖放,并在地上划出排队倾倒垃圾的顺序区域和标志,标上①排队,②倾倒,③摆放;“进出食堂的分流引导研究”小组根据就餐楼层和进出口就近原则提出分楼层、分东门和北门进出食堂分流图。当学校德育处采用了我们建议时,孩子们非常有成就感。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的是使学生摆脱“象牙塔”的制约,走向社会、走向真实的生活场景,培养学生主动开展问题解决式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态度,从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发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只有指导老师善于发现、发掘身边的特色文化背景、学生的日常校园生活,使更多的闲散资源能与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联姻,才能让我们的课程既务实又创新。
【作者单位:绍兴上虞区道墟镇中心小學 浙江】
综合实践活动因为只有庞大的指导纲要,老师们为没有可学内容而感到胆战心惊。面对各级各部门开发的纷繁教材,老师们又为学习内容太多而感到手足无措。
一、把自己放进“绍兴地域文化”中去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地方化,注重结合学校课程资源特色,合理地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尽可能就地取材,不应舍近求远。老师们要根据各学校、社区环境,师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的实际情况,对时间、场所、人员进行合理优化配置,使综合实践活动课尽可能体现每一所学校的特色,反映学校所在地方或社区的特色。顺着这个理念,我设计了以“家乡”为题材的一系列活动:“绍兴人说绍兴话”、“绍兴人讲绍兴故事”、“绍兴人夸绍兴建筑”等等,带着学生把自己放进“绍兴地域文化”中去研究。
1.绍兴人说绍兴话
身为绍兴人,但有多少孩子会讲原汁原味的绍兴话?很多绍兴话,言简意赅,富有韵味的同时含有特定的意思。孩子们即使听过,会讲,也不一定懂意思。“绍兴人说绍兴话”看起来简单的课题实施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我让孩子们从“采访爷爷奶奶,记录绍兴方言中的俗语”作为活动前的调查访问;再开出一堂“绍兴人说绍兴话”的开题课,引导、启发孩子们去走近绍兴话,走进绍兴话。孩子们的成果汇报分成“用绍兴话成语讲大道理”“用绍兴话说说革头,夯头”“用绍兴话翻译一首歌唱出来”、“学学绍兴莲花落”四个大组,虽说绍兴话说得不地道,但还是神气活现、煞有介事,笑翻了课堂,还实实在在了解了许多渐行渐远的绍兴土话。
2.绍兴人讲绍兴故事
每个孩子都是在故事中长大的,从小妈妈就在枕边讲了那么多有趣的故事。那日去称山游玩时,孩子们缠着我讲故事,我望着称山,开始为孩子们讲述这个地名是怎么来的。这下可把孩子诱惑住了,渐渐地,孩子对身边的很多地名都产生了兴致,还请同学老师帮忙解答。于是,顺应孩子的念头,《走进道墟 挖掘地名背后的传说》主题活动隆重登场。因为活动的内容就是每个孩子都熟悉的地方,活动的推进非常顺利,后来甚至切入到了深处。通过采访村里老人,找民间故事书等方法,我们搜集了共50多个道墟的地名传说,整理后编著成册,做了地名故事的连环画、小报等,有些班级还编排了地名的课本剧,甚至许多周围的居民都来讨要我们整理好的故事,小小的地名,犹如一条蛟龙,掀起了综合实践活动的高潮。
当然,综合实践活动的地方性,不是狭隘的,他不是“乡土课程”,应该是学校为学生们创造出来的各不相同的教育生活,不但应从自然、社会,更应从学生自身出发进行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好综合实践活动,要多层次挖掘蕴涵在学生生活周围的课程资源,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丰富多彩。
二、把自己放进“校园生活资源”中去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这从课程内容的角度确定了课程改革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认为课程不再是单一的、理论化的、体系化的书本知识,而是向学生呈现人类群体的生活经验,并把他们纳入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加以组织,赋予课程以生活意义和生命的价值。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放进“校园生活资源”中去,从校园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的问题或课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到真实的世界进行体验,灵活地适应实际生活的需要。
在学校食堂就餐,孩子们总会遇到进食速度快,偏食挑食严重,垃圾倾倒不干净,餐盘摆放东倒西歪,进出食堂你拥我挤一系列问题。这中间的任何一个问题都不容忽视,它暴露出许多的安全隐患和个人良好习惯养成问题。开题课上,我让学生说说食堂就餐问题,孩子们列举了很多。那这些问题为什么会产生?他们都认识到问题出在自己身上。那怎么办?我们不妨把它作为一个课题进行研究,看看凭我们的能力,能不能解决这其中的一到两个问题。
通过小组讨论,层层筛选问题,最后学生把问题转化成了下面几个小课题:关于剩菜剩饭倾倒的调查研究;关于餐盘的摆放试验;进出食堂的分流引导研究。孩子们通过一周的实地踏看、规划、实施,三个小组都提出了可行性的改进方案。“关于剩菜剩饭倾倒的调查研究”和“关于餐盘的摆放试验”小组提出改变垃圾回收桶摆放顺序和位置,由先前的横放改为沿进出顺序竖放,并在地上划出排队倾倒垃圾的顺序区域和标志,标上①排队,②倾倒,③摆放;“进出食堂的分流引导研究”小组根据就餐楼层和进出口就近原则提出分楼层、分东门和北门进出食堂分流图。当学校德育处采用了我们建议时,孩子们非常有成就感。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的是使学生摆脱“象牙塔”的制约,走向社会、走向真实的生活场景,培养学生主动开展问题解决式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态度,从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发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只有指导老师善于发现、发掘身边的特色文化背景、学生的日常校园生活,使更多的闲散资源能与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联姻,才能让我们的课程既务实又创新。
【作者单位:绍兴上虞区道墟镇中心小學 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