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京州,字草盛,号汉风堂主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协理事,河南省书协隶书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华侨书画院、河南省人大书画院、河南省书画院特聘书画家,河南省直书画协会副主席,河南省人民画院常务副院长。
研究书画三十余年,主张“尚古出新,意追秦汉,法归晋唐,弘扬时代”,是书法中“新古典主义”和“中原书风的实践者”。喜秦汉晋唐书风,所见碑版、斷碣、简牍、残纸无不研习。善隶书、篆书、章草。著有《汉风堂书艺》、《中原五人书画作品展览》、《夏京州书法作品集》、《夏京州书毛泽东诗词书法作品集》、《金文·秦风十帖》共十册、《稀有古石刻碑》共十册。作品多次在全国性大展中入选、获奖。
在艺术品交易市场上,能够真正被市场所认可,其作品具有市场流通的有价值的当代书法家并不多,而夏京州的书法作品则是这中间的佼佼者。因采访关系,记者在获得的一份被拍卖行私下流传的关于当代值得收藏的艺术家名录中,就发现了夏京州的名字。由此可以看出夏京州作品的魅力。
夏京州能够被市场认可是有原因的。他出身于书法世家,在习书过程中,受到谢瑞阶、陶博吾、周君谦、沙曼翁诸大家点拨,加上自身对书法艺术的不懈追求,其作品充满古意,深得书法艺术的精髓,按照知名书法评论家、书法导报副总编辑孟会祥的话就是,“京州先生为人为书,莫非汉人气象。京州之隶,筑基于汉碑,陶冶于钟鼎,徜徉于简帛 气厚而势雄,不暇苛细,放笔直书,郢人运斤,庖丁解牛,以其洞明隶书之微,反不衫不履,不释不道,风生水起,一任天倪”。说到他醉心艺术追求,有一传奇不得不提,他早年从政,年纪轻轻即被委以重任,但是因喜欢书法,就辞去公职,选择了与兴趣为伍,足可见其人自由洒脱的不羁风范。
作为忘情于书法艺术的大家,夏京州对书法究竟有着怎样的看法?他是如何寻得书法艺术的门径的?……带着这些问题,《理财》杂志记者近日走近夏京州,听他分享了诸多关于书法艺术的故事。
继承
夏京州一生痴迷于书法艺术。他说,这么多年学书法,最大的感受就是继承而不是创新。“许多人随便把字体字形一变,就说是自己创新的,那是他们不懂得书法艺术本身。再说了,创新能有几人啊?大部分人的创新不但失去了书法的本旨,还走上了一条歧路。”他总结自己取得的成就其实就是把古人的东西拿过来用即可。
夏京州认为把古人的东西拿来用,那就是“临帖,临帖,再临帖”。他说,通过临帖,找到古人写字的一个办法,可以窥视他们对书法的章法、字法、笔法、墨法、结字法的理解和认识。“像临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我每次临帖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年轻的时候临帖可能感觉没那么好,但是转了许多圈之后,发现还是它最好,逐渐领悟到了古代名帖的魅力所在。”正是通过这样一遍遍的临写,让他逐渐对书法有了更深的理解。
而好的书法,其实就在于书法家对传统究竟有了多少理解。也许起初只是囫囵吞枣地去临,但经过时间的积累,就能逐渐地领会其中的意境和美妙,并逐渐为自己所用。“无论行书、篆书还是隶书都是这样,理解了以后各种字体都能写了。理解得不一样,展现的东西也是不一样的。”通过这种积累,夏京州的书法逐渐有了自己的面目。
学隶书要通篆书是沙曼翁老先生对夏京州的告诫。他年轻的时候不甚理解,只是单纯地认为隶书从篆书而来,带了许多的篆意罢了。等过了差不多20年,他把各种字帖临了以后才明白,写了大篆以后,找到字根了,然后那个劲能抻开了,他才感觉出自己写的隶书更自由了。而因为写隶书加了一些篆意,字看起来就显得高古。
书法家是否深入研究了古人,是否找到了古帖的精度和深度对能否取得书法艺术的成就很重要。而临帖是必经之路、必要之路、根本之路。夏京州坦言自己现在每天还临帖不会少于2小时。
读书
书法是一门大学问,有许多东西是需要去探索的。像笔法、字法这些,有时候需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去解决它为什么要这么操作。有无数个问号需要去解决它。当然,这是在训练一种基本功。夏京州说,想写好书法,不要仅仅停留在写字上,做一个真正的书法家除了临帖、会写字,还是要读书的。所以,他在“临帖,临帖,再临帖”七字诀窍的基础上又说了“读书,读书,再读书”七字提升之法。
“搞书法的,你没有学问写得什么字?通过读书,你对传统文化和当代人生有了种种理解以后,在写字中有所体现,才能叫书法艺术。写字解决的是技巧问题,通过读书可以解决思想问题。想成为书法家,是要有思想才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了见识以后,胸襟打开,才能创造出更好的作品,才能成为优秀的书法家。”
夏京州推崇古代那些满腹经纶的老先生。他说我们过去的一些文化名人,许多都不是以书法家而闻名于世的,但是他们写出来的字就是有书法家的范儿,而且字也是仪态万千,充满了个人风貌,非常有特色。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有文化,写出来就有书卷气。就他个人而言,大量阅读也是日常的必修课。
老师
书法里很高深的东西,是需要传承、传授的。自学成才的人也有,但名师指导会少走许多弯路。夏京州出自书香世家,其父亲的书法在河南省金融系统是有名的角儿,他自己也是受过谢瑞阶、陶博吾、周君谦、沙曼翁等大家的指导,他对此深有感触。
“书法入门是相当简单的,拿起笔就可以写字,但写好是一辈子的事情。你需要研究各个时代的人和各个时代的风貌,有许多可学的地方。看起来很简单,想达到一定境界,并形成个人风貌则非容易的事。如果有好的老师,给你一个好的指点,一下就点透了。”
夏京州自己也带了很多学生,从教学角度而言,也是如此。“有许多技巧,怎么发力,怎么用力,怎么行笔,你不去讲,他如果悟性好的话,有的能摸索出来,但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心血。书法里面的问题,既有笔法、字法这些看得见的东西,还有许多看不见的东西,这是一种认知问题,这就要有传授。”
他说,我们熟知的王羲之,他也是有传承的,从他那里可以追溯到楷书之祖钟繇,然后是魏夫人,王羲之是魏夫人的学生。因此,如果可能,习书之人要多找名师指导,有老师指导,加上临帖进步起来就很快了。
哲学
书法是中国最简单、最普及、最直接的一种文化现象,但夏京州认为中国书法看似简单,却变化无穷,就像《易经》一样,可以给你很多想象。
夏京州说,书法不仅仅是写字,通过书法能学出来中国最深邃的文化。“书法是解释中国哲学的最好载体。通过书法的枝叶,可以触摸到中国哲学的老树干。”
中国汉字是方块字,直方行圆,有人就认为中国的笔法是横平竖直,但在夏京州看来行笔路线是曲线中的“s”形,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有始有终,无始无终,看起来会更有劲。他觉得书法的运笔与中国的哲学符号阴阳太极图有很大的相似性,笔的轻重缓急、粗细大小,在立体的九维空间里展现,表现力才能丰富起来。书法大家米芾说过,写字如刷,八面出锋。夏京州觉得可以再加一面,八面是方,九面就是圆了。写圆了,疏密结合,气就顺了。书写的过程中,无论是行草还是篆隶,不能仅限于在平面上,书法家本人要有多维立体空间感,这样所呈现出来的书法作品才是鲜活的,才会给人舒服的感觉。
夏京州说中国书法是非常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要把它作为中国哲学最好的解释的一种载体来看待。
研究书画三十余年,主张“尚古出新,意追秦汉,法归晋唐,弘扬时代”,是书法中“新古典主义”和“中原书风的实践者”。喜秦汉晋唐书风,所见碑版、斷碣、简牍、残纸无不研习。善隶书、篆书、章草。著有《汉风堂书艺》、《中原五人书画作品展览》、《夏京州书法作品集》、《夏京州书毛泽东诗词书法作品集》、《金文·秦风十帖》共十册、《稀有古石刻碑》共十册。作品多次在全国性大展中入选、获奖。
在艺术品交易市场上,能够真正被市场所认可,其作品具有市场流通的有价值的当代书法家并不多,而夏京州的书法作品则是这中间的佼佼者。因采访关系,记者在获得的一份被拍卖行私下流传的关于当代值得收藏的艺术家名录中,就发现了夏京州的名字。由此可以看出夏京州作品的魅力。
夏京州能够被市场认可是有原因的。他出身于书法世家,在习书过程中,受到谢瑞阶、陶博吾、周君谦、沙曼翁诸大家点拨,加上自身对书法艺术的不懈追求,其作品充满古意,深得书法艺术的精髓,按照知名书法评论家、书法导报副总编辑孟会祥的话就是,“京州先生为人为书,莫非汉人气象。京州之隶,筑基于汉碑,陶冶于钟鼎,徜徉于简帛 气厚而势雄,不暇苛细,放笔直书,郢人运斤,庖丁解牛,以其洞明隶书之微,反不衫不履,不释不道,风生水起,一任天倪”。说到他醉心艺术追求,有一传奇不得不提,他早年从政,年纪轻轻即被委以重任,但是因喜欢书法,就辞去公职,选择了与兴趣为伍,足可见其人自由洒脱的不羁风范。
作为忘情于书法艺术的大家,夏京州对书法究竟有着怎样的看法?他是如何寻得书法艺术的门径的?……带着这些问题,《理财》杂志记者近日走近夏京州,听他分享了诸多关于书法艺术的故事。
继承
夏京州一生痴迷于书法艺术。他说,这么多年学书法,最大的感受就是继承而不是创新。“许多人随便把字体字形一变,就说是自己创新的,那是他们不懂得书法艺术本身。再说了,创新能有几人啊?大部分人的创新不但失去了书法的本旨,还走上了一条歧路。”他总结自己取得的成就其实就是把古人的东西拿过来用即可。
夏京州认为把古人的东西拿来用,那就是“临帖,临帖,再临帖”。他说,通过临帖,找到古人写字的一个办法,可以窥视他们对书法的章法、字法、笔法、墨法、结字法的理解和认识。“像临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我每次临帖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年轻的时候临帖可能感觉没那么好,但是转了许多圈之后,发现还是它最好,逐渐领悟到了古代名帖的魅力所在。”正是通过这样一遍遍的临写,让他逐渐对书法有了更深的理解。
而好的书法,其实就在于书法家对传统究竟有了多少理解。也许起初只是囫囵吞枣地去临,但经过时间的积累,就能逐渐地领会其中的意境和美妙,并逐渐为自己所用。“无论行书、篆书还是隶书都是这样,理解了以后各种字体都能写了。理解得不一样,展现的东西也是不一样的。”通过这种积累,夏京州的书法逐渐有了自己的面目。
学隶书要通篆书是沙曼翁老先生对夏京州的告诫。他年轻的时候不甚理解,只是单纯地认为隶书从篆书而来,带了许多的篆意罢了。等过了差不多20年,他把各种字帖临了以后才明白,写了大篆以后,找到字根了,然后那个劲能抻开了,他才感觉出自己写的隶书更自由了。而因为写隶书加了一些篆意,字看起来就显得高古。
书法家是否深入研究了古人,是否找到了古帖的精度和深度对能否取得书法艺术的成就很重要。而临帖是必经之路、必要之路、根本之路。夏京州坦言自己现在每天还临帖不会少于2小时。
读书
书法是一门大学问,有许多东西是需要去探索的。像笔法、字法这些,有时候需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去解决它为什么要这么操作。有无数个问号需要去解决它。当然,这是在训练一种基本功。夏京州说,想写好书法,不要仅仅停留在写字上,做一个真正的书法家除了临帖、会写字,还是要读书的。所以,他在“临帖,临帖,再临帖”七字诀窍的基础上又说了“读书,读书,再读书”七字提升之法。
“搞书法的,你没有学问写得什么字?通过读书,你对传统文化和当代人生有了种种理解以后,在写字中有所体现,才能叫书法艺术。写字解决的是技巧问题,通过读书可以解决思想问题。想成为书法家,是要有思想才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了见识以后,胸襟打开,才能创造出更好的作品,才能成为优秀的书法家。”
夏京州推崇古代那些满腹经纶的老先生。他说我们过去的一些文化名人,许多都不是以书法家而闻名于世的,但是他们写出来的字就是有书法家的范儿,而且字也是仪态万千,充满了个人风貌,非常有特色。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有文化,写出来就有书卷气。就他个人而言,大量阅读也是日常的必修课。
老师
书法里很高深的东西,是需要传承、传授的。自学成才的人也有,但名师指导会少走许多弯路。夏京州出自书香世家,其父亲的书法在河南省金融系统是有名的角儿,他自己也是受过谢瑞阶、陶博吾、周君谦、沙曼翁等大家的指导,他对此深有感触。
“书法入门是相当简单的,拿起笔就可以写字,但写好是一辈子的事情。你需要研究各个时代的人和各个时代的风貌,有许多可学的地方。看起来很简单,想达到一定境界,并形成个人风貌则非容易的事。如果有好的老师,给你一个好的指点,一下就点透了。”
夏京州自己也带了很多学生,从教学角度而言,也是如此。“有许多技巧,怎么发力,怎么用力,怎么行笔,你不去讲,他如果悟性好的话,有的能摸索出来,但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心血。书法里面的问题,既有笔法、字法这些看得见的东西,还有许多看不见的东西,这是一种认知问题,这就要有传授。”
他说,我们熟知的王羲之,他也是有传承的,从他那里可以追溯到楷书之祖钟繇,然后是魏夫人,王羲之是魏夫人的学生。因此,如果可能,习书之人要多找名师指导,有老师指导,加上临帖进步起来就很快了。
哲学
书法是中国最简单、最普及、最直接的一种文化现象,但夏京州认为中国书法看似简单,却变化无穷,就像《易经》一样,可以给你很多想象。
夏京州说,书法不仅仅是写字,通过书法能学出来中国最深邃的文化。“书法是解释中国哲学的最好载体。通过书法的枝叶,可以触摸到中国哲学的老树干。”
中国汉字是方块字,直方行圆,有人就认为中国的笔法是横平竖直,但在夏京州看来行笔路线是曲线中的“s”形,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有始有终,无始无终,看起来会更有劲。他觉得书法的运笔与中国的哲学符号阴阳太极图有很大的相似性,笔的轻重缓急、粗细大小,在立体的九维空间里展现,表现力才能丰富起来。书法大家米芾说过,写字如刷,八面出锋。夏京州觉得可以再加一面,八面是方,九面就是圆了。写圆了,疏密结合,气就顺了。书写的过程中,无论是行草还是篆隶,不能仅限于在平面上,书法家本人要有多维立体空间感,这样所呈现出来的书法作品才是鲜活的,才会给人舒服的感觉。
夏京州说中国书法是非常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要把它作为中国哲学最好的解释的一种载体来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