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涉农记者

来源 :农村农业农民·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0702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立政之本则存乎农”。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总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制度保障。”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再次将“三农”问题作为重点,指出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使得“三农”新闻报道成了媒体报道的重点话题,也就要求涉农报道记者更应该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强对“三农”的报道,大力报道农业发展中出现的新业态、新事物、新典型,助力乡村振兴。那么,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时期,如何才能做一名合格的涉农新闻记者呢?
  一、吃透政策、灵活创新、选准角度,贴心报道“三农”政策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许多涉及“三农”问题的政策文件,如九年义务教育、城市居民保险、养老保险等。这一系列有关农村工作的文件,对“三农”问题的解决有很好的指导性作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也出台了各种各样的惠民措施,助力农业发展。当今新时代下,农村生活也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农民对新鲜事物的重视与学习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推进,他们会通过微信、微博、快手、抖音等新媒体了解社会的变化,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满足日常生活工作需要。不过在报纸、杂志、电视新闻及农业专栏中进行的宣传报道,更具有权威性,可以让农民及涉农从业人员对政策及时了解,以便更好地掌握新的动态,规划新的发展。所以说,媒体记者对涉农政策的报道依然显得尤为重要。
  涉农新闻记者在报道关于“三农”问题的工作过程中,务必要认真阅读这些政策文件,深刻理解其精神内涵及意义,从党的方针政策到农作物的种植技术,都应该深入学习,力争成为“三农”领域的专家。当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后,才可以在与农民沟通时,做到深入交流,并可以在采访报道时依据农民遇到的问题,准确传递政策信息、惠民信息,做好农民的贴心人,使自己的政策报道更具有针对性、权威性和实用性。在进行新闻报道时,方可站得高、看得远,做到角度精准,立意深远。采写的新闻报道也会让广大农民朋友喜欢,让党和政府满意。
  二、深入基层、报道典型,激励能人志士投身农村和农业发展
  涉农新闻记者在从事“三农”新闻报道时,一定要深入基层挖掘新闻线索,和农民交朋友,切实了解农民的生活。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振兴乡村为己任,饱含热情,深入农村,与农民朋友心连心,急农民之所急、想农民之所想,切身关注农民朋友的利益,做农民的知心朋友。
  众所周知,涉农新闻记者都希望看到农业发展趋势,希望农民通过自己采制的节目看到发展的新亮点,打开视野,发展项目,让更多人走上致富路。而这就需要从农民身边的小事切入,从农民的兴趣出发,充分调动农民参与采访的积极性。通过报道农业带头人,来回顾他们的创业历程,解剖他们的艰辛,让更多人能够坚定在农业这条道路上走下去的信心。通过讲述他们的故事,传播当代年轻人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呈现广阔农村发展的大空间,期待有更多人投身到农村和农业发展当中,助力乡村振兴。
  同时,由于目前的“三农”新闻采访依然以农村为主战场,对于涉农新闻记者来说,农村的先进人物、发生的变化和农民生活中遇到的新问题等新闻线索,很难被第一时间获悉,如此一来新闻报道就会失去及时性。这就要求涉农新闻记者要适时建立采访基地。在基层发展与培养与农村密切联系的通讯员,并与他们密切联系,让他们为新闻业务提供指导。如此,农村通讯员就可以及时为涉农新闻记者提供最新的新闻线索,方便日后的采访。
  三、充分利用融媒新手段,做全能型记者,助力乡村振兴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如今农业现代化、机械化已经普及,农民希望及时了解、学习和应用新技术、新思想,特别是希望通过“互联网+”助力农业发展,涉农节目就应该重视这些方面的报道。但往往这些技术型、知识型的农业报道依据传统的报道方式,大多会枯燥无味很难引起农民的兴趣,很难起到让他们迅速掌握农业新技术的作用。这就要求涉农新闻记者在报道“三农”新闻时,应当根据内容,充分运用全媒体手段,选择多元化的呈现形式,以文字、图片、视频、直播等多种方式,呈现全方位、多视角的立体式报道,在微信、微博和移动客户端等渠道率先报道。对于重点有深度的内容,可以优先选择传统媒体报道。涉农新闻记者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还要不断学习掌握录音、短视频制作、现场直播等新技术。报道“三农”新闻时,应当选择多种的传播方式,建立多种媒体传播矩阵,走进农村,贴近农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反映群众的需求,让广大农民参与其中,成为新媒体的忠实粉丝和热心朋友。在“三农”新闻稿件撰写中,涉农新闻记者要多采用朴实的语言、故事化的报道手法,使新闻作品更具感染力、更接地气、更加生动可读。
  2020年,由河南广播电视台新农村频道牵头,联合河南日报农村版、农家参谋杂志社、农村农业农民杂志社、河南广播电视台农村广播等全省涉农媒体组织的“农媒总编走基层·乡村振兴中原行”主题采访报道活动,分别走进洛阳市的宜阳县、伊川县、孟津县,南阳市的南召县,商丘市的民权县以及信阳的光山县、新县等县市。记者团队马不停蹄,多方调研,通过全程Vlog直播,并结合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载体,多方位、立体化地呈现,实地采访报道当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产业布局、人才规划、农产品直播、环境整治、绿色发展等方面。累计发表电视报道100多条、广播200多条、报纸杂志文章300多篇、新媒体视频和图文报道700多次,总阅读量达2亿人次。媒体人作为乡村变化的记录者和宣传者,通过自己的受众和平台,讲好“乡村故事”,传播乡村振兴的经验。通过媒体的观察思考和一系列深度主题报道,对乡村振兴进行真实、立体、全面的展示,宣传和提炼当地在全面实现小康进程中的有效经验和典型模式,形成了立体化的宣传报道态势,让乡村振兴战略深入人心。
  四、关注农业发展重点,提醒帮助农民生产,体现责任担当
  关注农时农事,关注每一阶段农业发展,关注天气变化,关注种子质量、农药品种等,报道涉农部门进行检查的相关消息,引导农民到正规商店购买产品,防止购买假冒伪劣产品影响种植。农业报道要依据不同的农时阶段,有不同的报道重点。涉农新闻记者只有准确了解掌握农时,了解当下农民所需所求,才能够报道出农民需要的、及时的、实用性的新闻报道。在采访报道时,更要随时了解农民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根据不同情况采访专家或协调政府部门帮忙解决,时刻体现记者的责任感。涉农新闻记者只有体会到农民的艰辛、苦楚,才能坚定扎根农村、做好农业报道的决心。
  总之,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提出了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的科学论断。涉农新闻记者更应该时刻关注农村发展,做好乡村振兴战略的报道,宣传先进典型,鼓舞士气,让人们看到农村发展大有可为,鼓励更多人投身到广阔的农村建设当中。同时,应该坚持扎实务实的采写作风,保证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而且还要以内容的创作为根本,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耳目”。涉农新闻记者要不断调整自身心态,顺应时代潮流,主动转变思维,实现新时代的角色转型,努力学习新媒体时代的互联网思想与融合意识,熟练掌握新媒体业务,充分胜任全方位媒体报道的任务。只有这样,才能宣传好“三农”工作,讲好“三农”故事,傳播好“三农”声音,进而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新篇章。
   (作者单位:河南广播电视台乡村频道)
其他文献
摘 要:文旅艺术是推进新时代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因素。河南乡村文旅紧抓发展机遇,发挥中原文化资源优势、黄河流域地理风貌优势,在保持农村原始风貌及地域特色的基础上,合理运用现代技术,借助互联网新媒体,使传统文艺、现代文艺与经济发展相融合,打造文化艺术村、网红乡村、黄河风景乡村、文化产业等,让文旅艺术风景变成乡村振兴和农民富裕的“钱景”,让艺术真正在乡村振兴中得到实践应用。 
期刊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加强乡村基层治理。在中国共产党建党 100 周年之际,从中央到地方都在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悟思想、办实事,推动党史学习不断走向深入、走进基层。并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让基层党组织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的同时,实现农村基层党建与完善乡村基层治理的有机统一,探索乡
期刊
摘 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灾害治理能力是基层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直接关系着基层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直接关系着基层的稳定和繁荣,也直接关系着政府的公信力。2021年7月17日至23日,安阳遭遇了特大暴雨灾害,本文在对此次灾害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梳理总结了基层灾害治理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并进一步提出提升基层灾害治理能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基层灾害治理;安阳特大暴雨灾害;基层干部灾害治理能力
期刊
摘 要: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逐渐加剧,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的功能逐渐减弱,尤其是农村地区,家庭养老功能基本失效。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如何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性问题。本文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养老事业发展的战略意义,提出了具体发展措施,旨在有效推进农村养老事业的发展,提高农村地区养老服务水平,为“三农”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抓手。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养老事业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
期刊
摘 要:对于土地经营权的性质问题,学界一直争论不休,这对其抵押方式及抵押权的实现均造成了严重的困扰。笔者从土地法制形成的一般特点角度出发,结合法律逻辑和相关理论,通过相关论证,得出了土地经营权应是不动产用益物权,突出其财产属性的结论。  关键词:土地经营权;债权;债权的物权化;权利用益物权;不动产用益物权  《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决定》的表决通过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
期刊
摘 要:为了促进河北农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及乡村振兴总体目标的实现,本文通过介绍创意农业的概念、分析河北创意农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一些先进的创意农业发展模式,建议河北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的创意农业。  关键词:创意农业;发展现状;模式  一、创意农业的概念  目前学术界对于创意农业的概念存在一定的分歧,在综合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创意农业是农业载体与创意理
期刊
摘 要:当前,“三农”工作已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作为一种内生治理资源,村规民约是国家法在乡村社会的有益补充,在促进乡村有效治理、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实现村民共同富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从武汉市新洲区凤凰镇的具体实践及有关研究情况来看,现行村规民约在制定实施等环节仍然存在着知情度与参与度不够、针对性与操作性不强、约束力与执行力不佳等困境。新时代呼唤新精神、新规范,必
期刊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是青年一代,其关系着国家的未来。近年来,农民工群体逐渐成为我国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主力军,如何更好解决其子女的教育问题,是当前发展中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阐述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认识和研究状况,探讨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认识和教育面临的问题,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和生存现状以及造就我国高素质劳动后备军入手,并对改善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问题
期刊
摘 要:三门峡地处河南省西部,是杜仲资源的原產地,也是河南省杜仲的主要分布区域之一,尤其是灵宝杜仲,更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本文就三门峡市杜仲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期为三门峡市杜仲产业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杜仲;三门峡;特色产业;对策  杜仲,又名胶木、思仲、思仙、丝绵皮等,是我国重要的材用、药用、胶用及绿化用优良树种。三门峡地处河南省西部,是杜仲资源的原产地,也是河
期刊
摘 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必然要求。乡村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其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摆手舞作为乡村文化的一部分,在地区文化与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非遗摆手舞的传承与保护十分有必要。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非物质文化遗产;摆手舞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乡村文化振兴是我国基于主要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