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海外投资遭遇的N个陷阱

来源 :家族办公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lp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中国人在海外投资的经验教训表明,千万不要被一些外资大行的名头蒙住,盲目地买入那些根本不知所云的所谓理财产品,否则很可能遭受巨亏甚至血本无归。这些用金钱和血泪换来的教训,非常值得那些希望进行海外配置的投资人借鉴。
  前不久,《家族办公室》记者采访了一位在海外有11年的资产配置经历的杜女士(化名),她与朋友在海外投资中的种种遭遇,让人触目惊心。为保持采访内容准确性,本刊特以原生态的形式展现相关内容。
  1海外现金转移非常麻烦
  杜女士主要帮助一些在海外上市的公司高管配置资产这些高管在股市套现后,美元现金资产多则上亿,少则几千万,多数都放在海外大投行里。在为自己与朋友进行海外理财过程中,她与JP摩根、高盛、瑞银、瑞士信贷、汇丰等大投行都有深度往来。
  在海外投资这些年,杜女士的经验有不少,但教训更多。这些教训都是用金钱和血泪换来的,在与本刊记者谈起时,她感慨万千,甚至一时不知从何讲起。她说,在海外配置资产第一个就是转钱特别麻烦,小金额的转账是没有人管的,但是一旦涉及大金额的转账,比如100万美元以上,管控是很严的。不像我们在国内,实在是太方便啦,招商银行一秒钟就转到其他银行了,而且不受任何限制。
  据杜女士介绍,在美国,不同人之间汇款,监管特别严,因为国外有反恐法和反腐败法,他需要你提供合同,借钱要提供借钱合同,做生意要提供做生意的合同,买房也要有买房合同:然后还要提供被转移资金者的身份证号码,要求调查你有没有恐怖背景,有没有案底。“我的一些朋友都是上市公司高管,都是公众人物,他们转账也会受到很严格的管控,所以他们在海外的钱根本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挪动,而且转起来很麻烦。比如说,我要买个产品,钱半年都转不到对方的账户上,这会很麻烦。当然,这也有好的一面,那就是钱不会转到什么坏人那里,银行都会反复跟你核对,转到坏人账户上的可能性很小。”
  2海外投资中国人特别容易被骗
  当记者问起在和海外投行打交道的过程中,感触最深的是什么时,杜女士脱口而出,就是中国人在海外特别容易被欺骗。
  “我有一个朋友,他在汇丰银行买基金,1千万欧元呀,对方竟然要向他收5%的认购费。后来他没有办法,只有请一个专业的人士来帮助打理。而专业人士就去询问,这么大的客户,你怎么能收取这么高的认购费呢?银行人就说,客户没有问,他当然就按零售客户处理。”她气愤地说。
  “就是说,银行不会主动提醒你?”本刊记者特意追问。“那当然,如果收取5%的费用,客户经理是有很高的提成的。收取佣金事小,但这是明显地欺负你不懂。像1千万欧元这么大的客户是完全可以与银行谈判的,不应该收取这么多。所以,国内一些到国外投资的人士真的好天真啊,根本不知道自己面临的是什么。”杜女士真是感慨多多。
  据她讲,在海外做投资,外资行会给你100多页的全英文合同,你根本看不懂,就算英文还行,但是你不一定懂金融,其中的细节往往也会被忽略。那位朋友买基金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买基金这件事就是在2015年发生的,还不是很早的事,而10年前中国的一些大客户经常遭遇这种事。
  杜女士说,前几年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比较多,这些公司的老板拥有很多美元,这些人中不少在海外也都是受了很多骗的。第一,这些人很忙,没有时间看几百页的合同:第二,英语好不代表金融水平高,不代表你专业素质好,能够判别产品好坏,所以到处是猫腻,到处是陷阱。
  3不要盲目迷信海外大投行
  事实上,像杜女士及其朋友的遭遇并不稀奇,这些年,中国人海外投资吃亏上当的比比皆是。前几年,本刊记者接触一些有钱人,他们说在香港被诱骗,购买一家很有名的外资行的一款对冲产品,结果不光本金亏光了,还倒欠不少钱。
  对此,杜女士表示,完全可以理解,海外理财这种事时常发生。“2015年我有很多朋友买了一个专门做不良资产的并购基金,JP摩根发的,他们天天给客户打电话,强烈推荐这个产品,说他们特别看好这个基金。于是,有很多中国的投资者买了这个基金,但这个基金却在短短的两个月跌了40%。”
  按理说,像摩根这种大型机构推出的产品,不应该出现这种事,因为它有专门部门审核基金,会严格控制基金的回撤,没有很大的回撤的产品他们才会放进自己的篮子中。但这么大的机构,就选了一个这么差的基金卖给中国人。如果说产品不赚钱或者跌一点有可能,但是两个月跌了40%,这不是一般的差了。杜女士的那位朋友,一次就買了500万美元的这种基金,因此,说起来,她还是义愤填膺。“这些私人银行服务的都是高净值客户,对于这些高净值客户,你就应该给他们稳定性,不应该给他们推荐高风险的产品。一个有这么高风险的产品,怎么会选进理财篮子里呢?这说明他们所谓的标准完全是虚设。”
  “这个产品在销售时讲没讲回撤度有多少?没说赔偿之类的吗?”本刊记者追问。杜女士强调说没有,事后很多投资者打电话投诉。“最令人生气的是,基金跌的时候他们不通知投资人,因为正常的产品每天都会发净值变化信息给投资人的,但是这次他们一个月都没发。等到净值跌了40%之后,投资人被告知如果不卖掉的话,他们以后也不会再跟踪这个基金了。这是多么恶劣的行为啊!这说明,第一,他们的水平不行,第二,他们没有责任心。”
  Q+A
  Q根据您的经验,总体来说,中国高净值人群在海外配置资产时,需要注意什么?
  A第一,防止经纪人的个人道德风险,小心他不告诉你所有的条款。比如,他告诉你一只债券基金每年有8%的收益,却不告诉你该基金净值会大幅波动甚至亏损。
  第二,小心私人银行的利益驱动风险。要搞清楚海外银行赚的是什么钱,他们赚的都是佣金,特别是长期的佣金。所以他们所有行为的目的就是促成交易,最好是频繁的长期的交易,他们最喜欢推荐7年或者10年这样的长期产品了。为什么呢?因为像高盛、摩根这些公司都是上市公司,每年都要公布半年报和年报,经常会有业绩考核压力。如果他们推荐一只股票给你,他们只能收取一次佣金:如果让你买一只长期基金,他每年都可以收取佣金。但大家千万不要买这种基金,买了就相当于把你套死在里面了,很难出来。
  第三,要注意私人银行倒闭或被并购的风险。当年的富国银行并购瑞士信贷的美国私人银行,如果中国客户不跟着经纪人_起跳槽,马上就会沦为无人服务的客户。因为中国客户的经纪人一般都会讲中文,而新的经纪人全是美国人,大多不会中国话,一旦他们跳槽了,中国客户就傻眼了。这时,要赎回的话,不仅手续极为繁琐,对方态度也很官僚,资金到账更是极慢,一般要3个月-6个月,甚至是一年,真是欲哭无泪。
  第四,不要盲目买入明星基金。要注意私人银行与一些无良基金勾结,故意让中国客户在不恰当的时间购买一些名人的基金。即使对外资投行一些表现好的基金,也不要买多。2014年,不少中国人都被忽悠购买一位美国前财经高官名下的一只并购基金,结果亏得一塌糊涂。
  第五,不要随意买信托,外资投行非常热衷于向中国富豪推荐设立信托,在节税等诸多幌子下收取信托管理费,一收就是30年-50年。最恶劣的是,他们甚至按照信托资产的比例收费,把每年只需收取数百最多数千美元的费用,变成了每年收取数万甚至十余万美元的生意。
  Q照您这样说,大家真的不要轻易买海外基金。那么。究竟应该怎样看待海外理财呢?
  A每个人的看法不一样,我个人认为:
  首先,不要期望太高。所谓的稳定投资根本不存在,如果你想高收益,你的风险就很大。每年能有一个5%左右收益的产品就很不错,很难找到有10%收益的。
  其次,尽量不要买长期锁定的产品。这类产品套进去了就很难退出,收益怎么样不知道,每年2%的管理费已经收走了。再次,尽量不要买珠宝、石油等衍生产品,里面的套路太深,基本上都是上当受骗。
  最后,尽量不要去买结构性产品,风险都是你的,收益大头在银行。
  此外,就是在同一年内不要买同一类型的基金,因为从长期看,这些基金的业绩不会有很大差别,如果你在一年内购买的同类基金过多,一旦风险聚集,就有可能面临很大的损失。
  Q除了上面所讲的注意事项,您还有其他需要提醒的吗?
  A高净值人群最好不要自己盲目与外资银行打交道,合同最好找专业人士看清楚,不光要看投资条款,还要看赎回条款:尽量用自己的钱投资,不要向银行贷款:中国客户要团结,共同聘用专业人士谈判,争取最优条件与最大保护。
其他文献
在保持高标准的职业操守和提升尽职调查能力之外,无论是单家族办公室还是多家族办公室,都需要考虑完善的保险策略,应对专业服务中可能涉及的各种潜在损失。  有没有设想过,身为一位服务几代家族成员的家族办公室经理,管理着可观的资产和多项信托,自然会有一部分资产会交由家族办公室以外的投资顾问打理,可是有一天突然发现外部的投资顾问偷偷地将受托资产挪作他用,带来了难以弥补的损失。这时该怎么办?  对于家族办公室
期刊
通过慈善信托与慈善基金会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家族财富的传承在国际上已经应用多年,但在中国应用得还不多,部分原因是由于制度缺陷。随着《信托法》和《慈善法》的逐步完善,国内的慈善行业也将迎来快速发展。  一则捐赠消息,引发各界热议。2016年12月7日,盛大集团创始人陈天桥、雒芊芊夫妇宣布,向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捐款115亿美元,用于在加州理工学院启动涉及全校范围的脑科学研究行动,为脑科学的跨学科研究提供环境
期刊
如今,产品集成化已经成为一种无法抵挡的趋势,是家居历史化的进程。随着家居行业集成产品的不断涌现,吊顶也刮起了集成风,将“取暖、换气、照明”三个功能模块制作成标准规格的可组合式模块,集成安装在天花吊顶上,形成居室空间的独特吊顶,这些功能组件互相独立,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多重选择,自由搭配。集成吊顶相对于传统分散型的吊顶,有以下几大好处:第一、将传统吊顶拆分成若干个独立功能模块,再通过消费者自由选择组
期刊
从先秦到明清,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家训可谓汗牛充栋。这些家训出自各色人等之手,有些堪为经典  国人家喻户晓。我们从中遴选出最著名的十份家训的关键词及部分原文,以飨读者。  1周公:《诫伯禽书》——谦  “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土。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土。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
期刊
本文摘自和丰家族办公室《家族世代》  《纽约时报》作为一个传承百年的家族报纸,堪称报业贵族。奥克斯·苏兹伯格家族,与其他家族企业的不同在于,它传承的不单是财富,而是“报业贵族”的精神。  一位报业研究专家将报业分为六个类型:报业贵族、机会主义者、政治操纵家、利润主导派、炫耀家和隐士型。而《纽约时报》理所当然是报业中的报业贵族。  1追求品质的阿道夫·奥克斯  1851年9月18日,雷蒙德(Henr
期刊
众所周知,家族企业治理可分为两个维度的治理:一个是家族的治理,另一个是家族企业的治理,而家族企业的特殊性也源自于家族与家族企业之间内生的纽带和潜在的利益冲突。对基于家族关系而建立的家族企业来说,家族治理架构的清晰与否以及家族价值观、愿景的准确传递决定了未来企业发展的高度。随着家族企业重心从财富创造转向财富传承,一个良好的家族治理结构可以通过设定家族成员之间的规则、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来预防潜在的冲突
期刊
在过去的40年中,倍耐力在每一年都全权委托一位伟大的摄影师来拍摄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最初,这仅仅是为了促进销售而制作的美妙礼物。而今,倍耐力年历已成为一项奢侈品收藏项目。每一年,这一艺术品都作为一项指标,用以衡量女性形象如何在我们的世纪中不断发展。时尚界最伟大的明星都参与其中,代表了每个年龄段的理想之美。  In 40 years of in the past, Pirelli in every
期刊
家族的强强联合更容易发现和吸引合适的投资机会,他们有限度地合作,共同出资、分享信息,进行创业或私募股权投资。  前不久,董明珠携手万达集团、中集集团、北京燕赵汇金国际投资公司、江苏京东邦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珠海银隆签署增资协议,共同增资30亿,获得珠海银隆22.388%的股份。这可以看作是近期一个比较典型的家族共投案例。像这类的家族共投,近两年已受到国内越来越多的高净值人士的关注。  1“家族共投
期刊
在我国私人银行是最早涉足家族财富管理的机构,但到目前为止渗透率仅为8%。私人银行固有的模式是阻碍其发展最为重要的因素,因此私人银行也逐步向家族办公室迈进。  私人银行起源于16世纪的欧洲,私人银行在经营管理、业务开发、市场布局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目前逐步形成了独立型的私人银行、投资银行型的私人银行和商业银行型的私人银行三种主流模式。在国际上,私人银行在家族财富管理中有着重要的
期刊
家族办公室,其中许多致力于管理和保护单个家庭的财富,监督一切从投资策略到慈善事业,但税收筹划是一个核心职能,虽然这些财务顾问为减少税收而采用的具体技术可能是复杂的。  每个富裕家族都是不同的,每个家族的使命也是不同的,所以,家族办公室的结构和功能需要根据其服务的家族而量身定制。家族办公室的宗旨是方便家族财富管理,充分满足其短期需求,且力求实现家族财富平稳增长的长期目标。  从投资组合的角度考虑,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