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小学美术课堂创新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kl123lk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强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本文首先针对创新思维概念加以阐述,其次针对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策略提出几点建议,望借此可推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小学美术;创新教学
   素质教育持续深化背景下,小学阶段的教学思想发生重大转变,新课标中倡导小学阶段教育应将启发学生思维作为重点,借助多种教学策略的应用,实现学生创新意识的调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艺术能力,帮助学生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
   一、创新思维概念阐述
   针对学生而言,自身意识、思维培养的重要阶段即为小学阶段。教学活动中,教师借助科学有效教学策略的采取,可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借助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推动学生想象力、创新能力的激发,针对学生全面发展而言具备重要意义。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应引导学生借助细致观察收获创作灵感,筛选周边信息,对自身问题独立思考能力及分析能力加以锻炼,还可推动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不断提升,借助知识的探索强化自身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实践活动中,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实践训练的即为学生的思维,因此阶段小学生认知水平、理解能力较为薄弱,所以,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正确引导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借助趣味性活动的展开,实现学生智力、创新思维的培养,借此还可为学生艺术审美观的树立创造良好条件。针对美术活动而言,创新思维即指美术作品创作过程中人们在解决同美术相关问题时所体现出的特有的思维方式及问题处理方法。
   二、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
   (一)调动学生发散思维
   教师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如何引导学生展开艺术创作为一项教学难点。美术教学活动中,学生多借助临摹方式完成美术作业,长此以往,学生创造性思维将会逐步弱化,思维固化,习惯性思维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主要思维方式。当教师让学生展开美术创作时,大部分学生多存在无从下笔的状态,脑海中空白,更愿照搬课本中的美术作品,学生美术能力也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分析此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即为,教师多要求学生以课本中的美术作品作为示范,重视美术作品的临摹,学生自身想象力训练缺乏,发散性思维难以得以培养,针对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形成一定阻碍。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转变自身教学方式,并非仅将美术作业的完成作为重点,应以每节课教学内容为依据,引导学生积极设想,调动自身发散性思维,对学生所设想的数量、想法独特之处加以比对,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打下基础。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围绕“鞋的设计”展开美术教学时,教师可先向学生提供10分钟自由想象空间,设想多种功能、多种样式的鞋。部分学生利用10分钟时间画出5-6种不同功能、样式的鞋,也有部分学生仅画出2-3种不同功能、样式的鞋,无论学生最终画出多少种鞋,教师针对学生的独特观点均应加以鼓励、表扬。此时,学生发散性思维得以调动,学生在后续课堂教学活动中,可将自身创造性思维加以发挥,促使学生可将自身感受、所见、所想融入美术创作中,学生在此过程中可由量变逐步推动质变。又如,教师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绘制装饰画中的树木时,学生可绘制秋天枫叶的红色树木,也可绘制夏天的绿树,学生还可发挥自身思想,能否绘制黑树及蓝树等诸多颜色的树木呢?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光的视角出发,重视装饰寓意手法的展现,此时,学生了解,美术创作中,为满足创作需求,树木可为任何颜色。此种绘画思想引导下,学生将会大胆利用多种表现手法绘制事物,抒发内心情感,在此过程中学生发散性思维得以调动。
   (二)培养学生想象力
   美术教學活动中,学生想象尤为重要,若学生不具备想象力,则创造性创作将会难以展开。爱因斯坦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美术作品的创造过程实则为学生个性、聪明才智的充分展现,教师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自身想象力加以充分发挥,针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而言具备重要意义。因此,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将学生创造性的激发作为重点,为此,可将启发式教学引入至教学活动中。教师借助适当的启发发展、挖掘学生理性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展开想象,培养、启发学生创造力。因小学阶段学生年龄较小,因此针对外界事物具备较强好奇心理,针对世界存在强烈求知欲,所以,教师在此阶段应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启发,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可将自身才能充分展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提问、敢于质疑,推动学生概括思维、比较思维习惯的形成。教师还应重视学生夸张思维的想象,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着手获取素材,找寻切入点,将生活借助艺术表现手法融入至艺术创作中。学生展开艺术创作的重要前提即为观察,借助观察活动的展开,帮助学生针对事物形成直接认知,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活动,由此实现图像清晰直觉形象的构建。学生针对物体形状构造及质感的感知,将会对学生建模能力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教师应为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观察事物的机会,引导学生对生活加以细致观察,对所表现物体的颜色、质感及形状等加以了解,重视学生观察兴趣的调动,借助大自然的观察实现学生情操的陶冶。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以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情况为依据,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学生展开自然观察活动,引导学生拓展表象素材,为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提供空间,促使学生可创造出独特的美术作品。
   (三)组织课外实践活动
   外出写生为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阶段所展开的美术学科教学活动也应如此,对外出活动的展开予以重视,教师借助适当课外活动的设计,还可有助于教学氛围的活跃。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美术学习时,尤其为教学风景画时,针对学生情景空间带入提出较高要求,而教室固定的白墙、黑板无法帮助学生针对作画的情景空间加以真正体会。因此,教师可借助课外活动的组织引导学生借助真实的观察,对作画空间加以感受,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美术作品感染力。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走进大自然”此节课时,便可设计课外实践活动。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对大自然中的事物加以思考,再鼓励学生将自己眼中的自然向班级学生讲述,随后引导学生展开课外实践活动,接触自然并感受自然。借助实践活动的展开,解放自身思维,也可为学生展开美术创作活动提供丰富素材。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引入分组合作学习方式,实现学生创造力的启发,借助思维的碰撞产生火花。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课外实践活动,观察并探究自然事物。如教师可引导学生至野外出游,并为各小组设置相应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发表自身看法,将自身观点融入至美术作品创作中,促使每位学生均可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应对学生的观点加以表扬并鼓励,借此实现学生创作欲望、成就感的强化,可于调动学生课堂活动参与积极性的同时,推动美术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此课堂活动中,教师借助引导学生真实接触自然可为学生展开美术创作提供灵感,加之合作学习开放性,还可对学生思维漫游需求加以满足,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良好条件。    (四)激发学生绘画兴趣
   分析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特点而言,此阶段学生注意力易分散,针对课堂中教师单调乏味的口头讲述易产生枯燥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新颖教学方式的应用,实现学生注意力的吸引,促使学生可积极主动参与至课堂活动中。美术创作中学生灵感尤为重要,若学生针对美术学科,并未产生兴趣,则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则无从谈起。教师引导学生绘画云朵和天空时,便可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将晚霞、朝霞、雾天、晴天、雨天等具备强烈视觉冲击的图片向学生呈现,学生在感叹天空之美时,针对天空也会产生一定向往之感。教师此时可引导学生借助美术的形式绘画天空之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便可将自身针对天空的想象融入至美术创作活动中,可大幅度调动学生美术创作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借助新奇教学方式的应用实现课堂气氛的活跃,如可借助多媒体的应用,将优美的音乐向学生播放,促使学生可在身心放松的狀态下调动自身思维,进入良好的美术创作状态。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个性发展加以尊重,促使学生可将自身观点、想法充分融入至美术作品创作中,彰显独特的个人风格,针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可起到一定积极意义。教师在后续美术教学活动中应突破美术教材局限,鼓励学生勇于发挥自身想象,借助充分的想象,让学生个性之美融入于天空的千姿百态中,教师借助此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于充分调动学生课堂活动参与积极性的同时,还可有助于学生潜能的发展,推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教育活动针对学生个人成长而言具备重要意义,而美术教学作为小学阶段课程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要求教师需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渗透至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在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需重视多种新颖教学方式的应用,如教师可采取调动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想象力、组织课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绘画兴趣等方式,推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促进学生美术学科综合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国杰.基于创新思维培养的小学美术教学绘本探究[J].新课程,2020(48):106.
   [2]张旭.小学美术手工课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团队精神的培养[J].读写算,2020(24):21+23.
   [3]魏霞.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入手创建美术生活课堂[J].学周刊,2020(16):145-146.
其他文献
为提高线控转向(SBW)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基于ISO 26262开展了SBW系统设计,将系统的安全目标分配到架构、硬件、软件策略等开发中,设计了冗余机制以满足系统安全要求,并进行了台架和实车测试验证,结果表明:在特定的故障注入状态下,线控转向的路感模拟器和转向执行器的转矩和转角的执行状态满足响应需求,实现了整车的线控转向功能并满足设计要求。
问题意识是指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在小学生的认知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不明白的问题或者是陌生概念,并且通常会产生疑问、探求的心理状态。近些年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逐步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是教会学生如何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基本数学能力。本文主要研究了教师采取“循序渐进,厚积薄发”的培养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对数学问题的探索中,从实际教学中重视对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实现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质的飞跃。
【摘 要】错误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并不罕见,也是一种优质的英语学习资源。老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发现英语学习中的错误、深入的分析出错的原因,指导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带领学生从错误中学习、正确运用语言技能,有效避免再犯错误,构建具有实效性的英语课堂。   【关键词】小学英语;错误资源;课堂实效   形形色色的英语错误,出现的频率不同,原因各异,直接反映出学生的英语知识、语言技能、思维能力等方面的不足,是优质的学
【摘 要】新课改后的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是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增效和提质可以达到教师学生双减负的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便要构建高效课堂,以此在数学教学中达到更加高效的目的,保证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更牢固。为此,本文先分析了当前小学中数学教学呈现的一些问题,然后给出建立高效课堂的可行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其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