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级教师钱梦龙认为:“解读文本是一件最能显示语文教师功力的活儿。”“一篇课文教什么,怎样教,是否教到点子上,能否让学生真正受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解读文本的功力。”准确解读文本,是教师实施有效备课的前提。那么,如何提高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从而实施有效备课呢?
一、 素读文本,孜孜不倦
“素读”,就是不借助任何资料进行独立阅读。“素读文本”,就是教师在备课之前,清空浮躁的心气,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不借助任何参考资料,以一个普通读者的心态贴近文本,或默读或诵读,通过反复地阅读走进文本,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领悟文本内在的思想。这个过程,能够让教师与文本进行畅快、平等的对话。同时,教师在阅读过程中,进行自主的思考和个性智慧的绽放,以体现教师作为读者的主体性。只有教师长期坚持素读文本,才能提升解读文本的能力,才能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为了更好地研读文本,在素读文本的基础上,教师可恰当利用各种教参和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大量的阅读。现在,我们常常把解读文本的范畴,从读课文扩展到读课题、读作者、读习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孜孜不倦地阅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资料的借鉴作用,才能彰显教师在解读文本过程中的个性,才能展现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的智慧。
二、 个性备课,独运匠心
集体备课制度兴起后,教师的备课量大大减少,有了更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在集体教案上多走几个来回:可以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进行创造性的备课,也可以结合某个知识点,根据自己的授课方式进行新的修改。例如,在教学《升国旗》这篇课文时,集体备课的教案是让学生欣赏天安门广场上升国旗的壮观场景。我想:我们农村去过天安门观看升国旗的学生几乎没有。学校每周一都举行升旗仪式,我把学校的升旗场景拍下来,学生们穿着整齐的校服,行着规范的队礼,神色庄严,用嘹亮的国歌迎接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由全校镜头慢慢转向全班镜头,再定格在班上几个学生身上,然后让出现在镜头里的学生说说参加升国旗时的感受。这样的设计,贴近同学们的生活,一下拉近了他们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他们阅读文本的兴趣,让学生有了表达的欲望。
阅读是读者个性化的行为,解读文本也是教师个性化的行为,备课更是教师个性化的创造。在集体备课制度下,我们应该大力倡导教师个性备课,独立解读文本,独立思考,读出自己独运匠心的理解和思考。只有在解读文本时读出自己的味道,才能进行个性化的智慧备课,才能拥有自己的教学个性,才能让课堂绽放出与众不同的光彩。教师对文本解读有自己的思考,对备课有自己的思想,对课堂有自己的智慧,这样的备课才是积极有效的,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高效的,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 隐性备课,博览群书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举了一个例子:一位历史教师上公开课,表现非常出色。课后有人问他花了多长时间备课,这位老师说:“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于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只用了15分钟。”这“15分钟”是显性备课,“一辈子”则是隐性备课。从这个意义上说,隐性备课的含义就是博览群书,广泛地阅读。一个教师用一辈子时间不间断地阅读,才能给自己的专业发展注入活力,才能让自己在解读文本时做到高屋建瓴,才能让自己在有效备课时做到创意不断,才能让自己在语文课堂上行云流水,精彩频现。所以,隐性备课重于显性备课,它对有效备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语文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就要一辈子去阅读,需要一辈子去隐性备课。只有博览群书,具备丰富的阅读储备、开阔的阅读视野与完善的知识结构,真正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思想、有精神的语文人,才能对文本的解读发挥到极致,行走在有效备课的路上。
(作者單位:扬州市宝应县安宜实验学校)
一、 素读文本,孜孜不倦
“素读”,就是不借助任何资料进行独立阅读。“素读文本”,就是教师在备课之前,清空浮躁的心气,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不借助任何参考资料,以一个普通读者的心态贴近文本,或默读或诵读,通过反复地阅读走进文本,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领悟文本内在的思想。这个过程,能够让教师与文本进行畅快、平等的对话。同时,教师在阅读过程中,进行自主的思考和个性智慧的绽放,以体现教师作为读者的主体性。只有教师长期坚持素读文本,才能提升解读文本的能力,才能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为了更好地研读文本,在素读文本的基础上,教师可恰当利用各种教参和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大量的阅读。现在,我们常常把解读文本的范畴,从读课文扩展到读课题、读作者、读习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孜孜不倦地阅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资料的借鉴作用,才能彰显教师在解读文本过程中的个性,才能展现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的智慧。
二、 个性备课,独运匠心
集体备课制度兴起后,教师的备课量大大减少,有了更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在集体教案上多走几个来回:可以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进行创造性的备课,也可以结合某个知识点,根据自己的授课方式进行新的修改。例如,在教学《升国旗》这篇课文时,集体备课的教案是让学生欣赏天安门广场上升国旗的壮观场景。我想:我们农村去过天安门观看升国旗的学生几乎没有。学校每周一都举行升旗仪式,我把学校的升旗场景拍下来,学生们穿着整齐的校服,行着规范的队礼,神色庄严,用嘹亮的国歌迎接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由全校镜头慢慢转向全班镜头,再定格在班上几个学生身上,然后让出现在镜头里的学生说说参加升国旗时的感受。这样的设计,贴近同学们的生活,一下拉近了他们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他们阅读文本的兴趣,让学生有了表达的欲望。
阅读是读者个性化的行为,解读文本也是教师个性化的行为,备课更是教师个性化的创造。在集体备课制度下,我们应该大力倡导教师个性备课,独立解读文本,独立思考,读出自己独运匠心的理解和思考。只有在解读文本时读出自己的味道,才能进行个性化的智慧备课,才能拥有自己的教学个性,才能让课堂绽放出与众不同的光彩。教师对文本解读有自己的思考,对备课有自己的思想,对课堂有自己的智慧,这样的备课才是积极有效的,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高效的,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 隐性备课,博览群书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举了一个例子:一位历史教师上公开课,表现非常出色。课后有人问他花了多长时间备课,这位老师说:“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于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只用了15分钟。”这“15分钟”是显性备课,“一辈子”则是隐性备课。从这个意义上说,隐性备课的含义就是博览群书,广泛地阅读。一个教师用一辈子时间不间断地阅读,才能给自己的专业发展注入活力,才能让自己在解读文本时做到高屋建瓴,才能让自己在有效备课时做到创意不断,才能让自己在语文课堂上行云流水,精彩频现。所以,隐性备课重于显性备课,它对有效备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语文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就要一辈子去阅读,需要一辈子去隐性备课。只有博览群书,具备丰富的阅读储备、开阔的阅读视野与完善的知识结构,真正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思想、有精神的语文人,才能对文本的解读发挥到极致,行走在有效备课的路上。
(作者單位:扬州市宝应县安宜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