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大批的农民进城务工,催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因为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自己留在原籍并因此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他们是典型的弱势群体,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造成了他们在学习和心理方面存在种种问题。当今面临的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需要引起社会和学校的高度重视。
一、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品德存在的问题
1、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差。存在父母外出务工对孩子往往会产生负疚感,多采取物质 金钱的方式,来弥补孩子精神上的缺失,使留守儿童养成胡乱花钱、奢侈浪费、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气,极易形成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错误思想认识。
2、心理孤僻、抑郁。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聚少离多,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引导教育,他们渴望亲情,渴望父母能在他们身边,当孩子的情绪情感发生变化时,由于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和引导,容易产生自卑、孤僻、敏感、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影响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这些心理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使他们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社会,都经常出现一些与其他孩子不一样的行为,这些行为常常超越道德、法律底限。
3、学习态度不端正。留守儿童受年龄和身心发展的限制,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加之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观念,使父母往往忽视孩子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导致留守儿童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上课不认真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读书无用论”现象较为普遍。
4、法制观念淡漠、道德失范现象增多。农村“留守儿童”大多跟祖辈一起生活,由于文化层次较低,对孩子比较纵容溺爱,只求孩子平安无事,在物质上不亏待孩子,而对孩子精神上的需要、道德习惯的养成少有关注。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行为出现偏差,道德失范现象严重,主要表现为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甚至染上了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的恶习,更有甚者干脆成为了社会上失足青年的打手和帮凶,逐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法制观念极为淡薄。
二、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品德问题的成因
家庭、学校是农村留守儿童最主要的生活学习场所,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良好思想品德形成微观层面的原因,社会大环境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良好思想品德形成宏观层面的原因。
一是家庭教育不健全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品德的直接因素。
二是农村学校教育观念、教育资源等的限制。
三是配套政策制度不完善致使社会导向作用力度不够。
三、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的对策
一是重视亲情关怀,强化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他们对于孩子的个性发展、人格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要在思想上使父母充分认识到思想品德教育在子女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改变重物质轻精神,重智育轻德育的传统观念,在给孩子提供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多的关注其思想、行为及心理的发展变化,使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其次,要加强父母与子女、学校、代管人之间的沟通,强化父母在子女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作用,通过电话、书信等方式,了解子女在学习、思想、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动态,做到早发现、早沟通、早解决,使孩子从小就能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第三,要发挥家庭教育在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作用,针对当前我国农民工家长家庭教育知识缺乏的特点,输入地政府可以通过开办“农民工家长学校”,加强对农民工的家庭教育指导,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懂得如何与孩子沟通,加强与留守儿童的情感交流,扭转留守儿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劣势。
二是转变教育理念,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也是留守儿童最聚集的地方,为了改善和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水平,学校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德育课的教学活动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教学活动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的途径,所有教师均应担负起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任,要根据留守儿童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的特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加强与留守儿童的情感交流,增强他们的集体主义责任感,使留守儿童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思想品德方面也得到培养。第二,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软硬件设施。重视农村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接受再教育的机会,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发挥他们在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作用。城市学校应给予农民工子女平等的入学机会,使他们能享受到完备的教育资源,为良好品德的形成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第三,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室。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档案,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困惑,增强对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给留守儿童以特殊的关心和监护,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三是营造健康向上的的育人环境,形成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氛围。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出台相关的政策,切实履行政府职能,探索建立长效机制。
总之,一个孩子的身心、人格、思想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家长的教育。作为教师我们更不应该袖手旁观。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了当前社会的热门话题,就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现在起,时时、处处、事事关注留守儿童吧!
一、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品德存在的问题
1、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差。存在父母外出务工对孩子往往会产生负疚感,多采取物质 金钱的方式,来弥补孩子精神上的缺失,使留守儿童养成胡乱花钱、奢侈浪费、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气,极易形成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错误思想认识。
2、心理孤僻、抑郁。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聚少离多,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引导教育,他们渴望亲情,渴望父母能在他们身边,当孩子的情绪情感发生变化时,由于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和引导,容易产生自卑、孤僻、敏感、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影响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这些心理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使他们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社会,都经常出现一些与其他孩子不一样的行为,这些行为常常超越道德、法律底限。
3、学习态度不端正。留守儿童受年龄和身心发展的限制,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加之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观念,使父母往往忽视孩子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导致留守儿童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上课不认真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读书无用论”现象较为普遍。
4、法制观念淡漠、道德失范现象增多。农村“留守儿童”大多跟祖辈一起生活,由于文化层次较低,对孩子比较纵容溺爱,只求孩子平安无事,在物质上不亏待孩子,而对孩子精神上的需要、道德习惯的养成少有关注。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行为出现偏差,道德失范现象严重,主要表现为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甚至染上了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的恶习,更有甚者干脆成为了社会上失足青年的打手和帮凶,逐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法制观念极为淡薄。
二、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品德问题的成因
家庭、学校是农村留守儿童最主要的生活学习场所,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良好思想品德形成微观层面的原因,社会大环境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良好思想品德形成宏观层面的原因。
一是家庭教育不健全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品德的直接因素。
二是农村学校教育观念、教育资源等的限制。
三是配套政策制度不完善致使社会导向作用力度不够。
三、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的对策
一是重视亲情关怀,强化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他们对于孩子的个性发展、人格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要在思想上使父母充分认识到思想品德教育在子女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改变重物质轻精神,重智育轻德育的传统观念,在给孩子提供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多的关注其思想、行为及心理的发展变化,使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其次,要加强父母与子女、学校、代管人之间的沟通,强化父母在子女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作用,通过电话、书信等方式,了解子女在学习、思想、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动态,做到早发现、早沟通、早解决,使孩子从小就能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第三,要发挥家庭教育在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作用,针对当前我国农民工家长家庭教育知识缺乏的特点,输入地政府可以通过开办“农民工家长学校”,加强对农民工的家庭教育指导,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懂得如何与孩子沟通,加强与留守儿童的情感交流,扭转留守儿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劣势。
二是转变教育理念,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也是留守儿童最聚集的地方,为了改善和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水平,学校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德育课的教学活动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教学活动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的途径,所有教师均应担负起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任,要根据留守儿童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的特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加强与留守儿童的情感交流,增强他们的集体主义责任感,使留守儿童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思想品德方面也得到培养。第二,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软硬件设施。重视农村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接受再教育的机会,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发挥他们在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作用。城市学校应给予农民工子女平等的入学机会,使他们能享受到完备的教育资源,为良好品德的形成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第三,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室。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档案,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困惑,增强对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给留守儿童以特殊的关心和监护,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三是营造健康向上的的育人环境,形成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氛围。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出台相关的政策,切实履行政府职能,探索建立长效机制。
总之,一个孩子的身心、人格、思想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家长的教育。作为教师我们更不应该袖手旁观。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了当前社会的热门话题,就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现在起,时时、处处、事事关注留守儿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