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开学第一天,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哭成一锅粥的情景,“我要妈妈”“我要奶奶”“我要回家”的声音此起彼伏,班级老师无法组织一日活动,手忙脚乱。这些都是孩子的入园不适应造成的,它是新入园幼儿表现出来的特殊的情绪,也是幼儿园工作中的一大难点。如何降低新生的分离焦虑,让孩子顺利渡过适应入园这一重要关口呢?我做了以下一些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重视0~3岁幼儿的早期教育——解决入园第一关的前提
我园地处农村,家长对孩子的早期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没有足够的条件开设早教中心。为了降低入园焦虑,加快幼儿的适应性,在新学期开园前我园都要到社区开展早教宣传活动。通过现场咨询、资料发放等方式。让家长了解入园前应培养孩子的哪些品质,如:平时要多跟孩子交流,培养孩子一定的表达能力;平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胆量,有意识地带孩子接触陌生环境和陌生人,多带孩子探访亲友,让孩子单独与亲友共处,以训练他们的应对技巧;平时要鼓励孩子大胆与别人进行交流;入园前对孩子进行自理能力训练;提供和小朋友相处的机会等等。
二、家园合作,跨出独立行走的第一步——解决入园第一关的关键
孩子一天天长大,眼看就要进入人生最早的学堂—幼儿园。这是他们人生的一件大事,也是一个重要的关口。要顺利过关,需要家长和幼儿园作出以下共同努力。
第一,提前开放幼儿园让幼儿熟悉环境。我园地处农村,为了宣传早教的重要性,每期我们放假后都要入户进行宣传招生。开学前三天,我们根据报名册,鼓励家长带孩子到幼儿园参观幼儿园环境,和教师零距离接触,引导幼儿和家长了解幼儿园的设施,并让孩子自由活动,其间,教师和孩子之间围绕家庭成员、自己的喜好等进行简单的交流,并观察他们玩耍的过程,从而了解孩子在智力和认知等方面的发展水平,有利于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的发展。
第二,入园前召开班级家长会。开学前一天,我们将家长集中起来召开班级家长会,首先向家长介绍孩子入园时的情绪表现及适应性教育策略,其次介绍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内容、形式以及作息时间安排、常规要求等。另外,教师要用自己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以及深厚的专业知识技能,建立起家长对幼儿园的信任,缓解家长心中的焦虑。减少家长的分离焦虑,因为家长的分离焦虑可以增强孩子对幼儿园的不适应感,加重孩子渡过入园第一关的难度。
第三,为幼儿提供关于即将变化的信息。记得我女儿还不会说话的时候,每天上班之前,我都会告诉她:“妈妈去上班挣钱给你买奶粉,下班妈妈就会回来抱你。”然后亲亲她去上班,她从来都是懂事的看着我,不哭闹。而隔壁差不多大的孩子每天早晨都会发出生离死别一样的哭声,因为她的妈妈上班总是偷着跑,从不和她说。后来又看到一篇文章上说:有研究发现,幼儿在母亲离开时表现出的焦虑反应,主要取决于母亲是否及怎样围绕自己即将离开的情况为孩子做准备。如果母亲一句话没说就离开,孩子会反应强烈;如果母亲提前告诉孩子她将离开或马上回来,那么在母亲离开后,孩子的情况会好很多。可见,让幼儿了解即将发生的变化,为幼儿提供即将变化的信息是十分必要的。所以,召开家长会时,建议家长在入园前有计划地将要上幼儿园这个事实告诉孩子,让孩子对于上幼儿园有个心理准备的过程,有助于幼儿更快地适应新环境。
三、教师做好准备工作——解决入园第一关的重点
入园适应,是幼儿亲社会化的第一步,为了确保幼儿的良好过渡,教师应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设计新颖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喜欢幼儿园。有趣的游戏活动不仅能转移幼儿的注意力,而且还可以消除幼儿之间以及教师之间的陌生感,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
第二,开学第一天,和孩子抱一抱、亲一亲,并为幼儿准备好一份属于他自己的东西,如自己的标记、自己的小床等,小孩子在陌生的环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东西,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
第三,做好家长沟通和合作。家长对幼儿入园适应的态度直接影响幼儿的入园适应。例如,有的家长一起来送幼儿入园,送完后不及时离开,在幼儿活动室陪读;家长殊不知,在园陪的时间越长,幼儿对家长的依恋就越强,幼儿的情绪就越难稳定,再如家长为不让孩子哭闹三天两天不送孩子入园,导致孩子每次来园都哭闹不止,这是因为家长不知道,哭闹是幼儿入园初期最普遍、最典型的情绪反应和表现。可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工作,坚持送孩子入园对于加快孩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是多么的重要。
四、幼儿园做好教师的安排工作——解决入园第一关的保证
我园是一所农村幼儿园,全园共有六个班级,一个新入园班,在人员配备上保证两教一保。新学期开学前,我园都要根据幼儿园的人力资源,有计划地安排好新入园班的教师工作。根据幼儿园的情况,在开学的前3周内幼儿园将安排两名后勤人员增加到新入园班级,并且将保教人员定点定位,分工明确。如:明确一个老师接待家长,做好与家长的交接幼儿以及晨检登记等工作;两个教师组织活动,一个保育员协助;两个后期人员专门负责照顾个别情绪特别不稳定的幼儿。这样安排井井有条,有条不紊,既可确保幼儿的安全,又可确保一日活动的正常开展。
入园适应是幼儿一生发展若干个环节中的一个小小的环节,它看上去是微不足道的,但它又是重要的一环。如果入园适应没做好,有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为了帮助孩子成功地应对人生中的第一个挑战,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一、重视0~3岁幼儿的早期教育——解决入园第一关的前提
我园地处农村,家长对孩子的早期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没有足够的条件开设早教中心。为了降低入园焦虑,加快幼儿的适应性,在新学期开园前我园都要到社区开展早教宣传活动。通过现场咨询、资料发放等方式。让家长了解入园前应培养孩子的哪些品质,如:平时要多跟孩子交流,培养孩子一定的表达能力;平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胆量,有意识地带孩子接触陌生环境和陌生人,多带孩子探访亲友,让孩子单独与亲友共处,以训练他们的应对技巧;平时要鼓励孩子大胆与别人进行交流;入园前对孩子进行自理能力训练;提供和小朋友相处的机会等等。
二、家园合作,跨出独立行走的第一步——解决入园第一关的关键
孩子一天天长大,眼看就要进入人生最早的学堂—幼儿园。这是他们人生的一件大事,也是一个重要的关口。要顺利过关,需要家长和幼儿园作出以下共同努力。
第一,提前开放幼儿园让幼儿熟悉环境。我园地处农村,为了宣传早教的重要性,每期我们放假后都要入户进行宣传招生。开学前三天,我们根据报名册,鼓励家长带孩子到幼儿园参观幼儿园环境,和教师零距离接触,引导幼儿和家长了解幼儿园的设施,并让孩子自由活动,其间,教师和孩子之间围绕家庭成员、自己的喜好等进行简单的交流,并观察他们玩耍的过程,从而了解孩子在智力和认知等方面的发展水平,有利于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的发展。
第二,入园前召开班级家长会。开学前一天,我们将家长集中起来召开班级家长会,首先向家长介绍孩子入园时的情绪表现及适应性教育策略,其次介绍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内容、形式以及作息时间安排、常规要求等。另外,教师要用自己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以及深厚的专业知识技能,建立起家长对幼儿园的信任,缓解家长心中的焦虑。减少家长的分离焦虑,因为家长的分离焦虑可以增强孩子对幼儿园的不适应感,加重孩子渡过入园第一关的难度。
第三,为幼儿提供关于即将变化的信息。记得我女儿还不会说话的时候,每天上班之前,我都会告诉她:“妈妈去上班挣钱给你买奶粉,下班妈妈就会回来抱你。”然后亲亲她去上班,她从来都是懂事的看着我,不哭闹。而隔壁差不多大的孩子每天早晨都会发出生离死别一样的哭声,因为她的妈妈上班总是偷着跑,从不和她说。后来又看到一篇文章上说:有研究发现,幼儿在母亲离开时表现出的焦虑反应,主要取决于母亲是否及怎样围绕自己即将离开的情况为孩子做准备。如果母亲一句话没说就离开,孩子会反应强烈;如果母亲提前告诉孩子她将离开或马上回来,那么在母亲离开后,孩子的情况会好很多。可见,让幼儿了解即将发生的变化,为幼儿提供即将变化的信息是十分必要的。所以,召开家长会时,建议家长在入园前有计划地将要上幼儿园这个事实告诉孩子,让孩子对于上幼儿园有个心理准备的过程,有助于幼儿更快地适应新环境。
三、教师做好准备工作——解决入园第一关的重点
入园适应,是幼儿亲社会化的第一步,为了确保幼儿的良好过渡,教师应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设计新颖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喜欢幼儿园。有趣的游戏活动不仅能转移幼儿的注意力,而且还可以消除幼儿之间以及教师之间的陌生感,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
第二,开学第一天,和孩子抱一抱、亲一亲,并为幼儿准备好一份属于他自己的东西,如自己的标记、自己的小床等,小孩子在陌生的环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东西,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
第三,做好家长沟通和合作。家长对幼儿入园适应的态度直接影响幼儿的入园适应。例如,有的家长一起来送幼儿入园,送完后不及时离开,在幼儿活动室陪读;家长殊不知,在园陪的时间越长,幼儿对家长的依恋就越强,幼儿的情绪就越难稳定,再如家长为不让孩子哭闹三天两天不送孩子入园,导致孩子每次来园都哭闹不止,这是因为家长不知道,哭闹是幼儿入园初期最普遍、最典型的情绪反应和表现。可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工作,坚持送孩子入园对于加快孩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是多么的重要。
四、幼儿园做好教师的安排工作——解决入园第一关的保证
我园是一所农村幼儿园,全园共有六个班级,一个新入园班,在人员配备上保证两教一保。新学期开学前,我园都要根据幼儿园的人力资源,有计划地安排好新入园班的教师工作。根据幼儿园的情况,在开学的前3周内幼儿园将安排两名后勤人员增加到新入园班级,并且将保教人员定点定位,分工明确。如:明确一个老师接待家长,做好与家长的交接幼儿以及晨检登记等工作;两个教师组织活动,一个保育员协助;两个后期人员专门负责照顾个别情绪特别不稳定的幼儿。这样安排井井有条,有条不紊,既可确保幼儿的安全,又可确保一日活动的正常开展。
入园适应是幼儿一生发展若干个环节中的一个小小的环节,它看上去是微不足道的,但它又是重要的一环。如果入园适应没做好,有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为了帮助孩子成功地应对人生中的第一个挑战,让我们共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