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博士生的返乡笔记

来源 :畅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故乡的人回到故乡,没有故乡的人走向远方。”我很庆幸我有故乡,可以随时回去,尤其可以回家乡过年。因为我的根在那里,我的亲人在那里,我的生活经验和记忆在那里。
  我家所在的那个村子,是一个东西两座大山夹住的狭长谷地。一个村子由十来个“垮子”组成,一个垮子有几十户人家,我家那里叫王家垮。
  我有一个初中同学群,群里90%的同学只读到初中就出去打工。经过十七八年的積累,很多同学在城市里有房有车,有的还有了自己的事业。平时在群里,他们交流得最多的是工作问题、车子问题等,言谈中总少不了炫耀。
  但有一次,有个同学忽然在群里说,他已经三年没回家过年了,另一个同学紧跟着说,他五年没回家了,接着很多人说起回家的情况。有一个说:不管怎么样,今年过年一定要回一次家!
  回家过年,其实是没有道理可讲的一件事。套用贾平凹的话来说:家乡对我们的影响,就像乌鸡的鸟,那是鸟到了骨头里面。
  回家的交通
  十多年前我上本科的时候,从大西北到武汉,坐的是那种编码没有字母只有四个数字的绿皮火车,22小时,通常要晚点两三个小时。西北往武汉的路线,不是人流最多的,但春运那个挤啊,大大超出了今天90后的想象。好在那个时候,学生一般都可以提前集体订票,买得到座位。而站着回家的,几乎全都是农民工。每次上车的时候,无论有票的还是没票的,都一窝蜂往车上挤。
  我对过年回家的第一印象就是:我背着一个包,提着一个包,与同学一起,从第一节车厢狂奔到第十几节车厢,然后被后面的人推着挤上了车。上车后一分钟,车就开动了。我记得火车广播里号召大家发扬风格,让站着的乘客挤一挤。大家真的很友好,四个人的座位,挤了五六个。火车过道里人贴着人,想蹲下来都没有办法,连厕所里也挤着好几个人。
  过年回家那种路途的遥远、时间的漫长、竞争的激烈、拥塞以及不安全感,让我对“男儿有志在四方”的观念产生了极大厌倦。所以,本科毕业时,我找工作坚决要回到湖北。后来我就在家乡隔壁的县城一中当老师。
  大家可以注意到,今年12306网站通告的春运期间的加班车,三分之二以上的是非动车高铁。这个安排还是挺人性的,因为说到底,加班车就是为了农民工而加,低价位的车符合他们的需求。
  而且,你会发现,普通火车与动车的氛围完全不同。
  在动车上,相对比较安静,大家不是玩电子产品就是睡觉,相互间很少交流。但是,在普通火车上,熟悉的、不熟悉的,都在热烈地交流,还有打牌、吃东西的,做什么的都有,大家都不担心打扰到别人,也没有人认为别人的做法对自己是一种干扰。
  对比动车高铁与普通火车,很容易就能发现这里的阶层和生活方式的差别。而且你还能感觉到,底层人的心理,比我们想象的要乐观得多,健康得多。底层的状况虽然普遍很糟糕,但大家还是很听话地活着,这里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如果在外面活不下去,还有家园可以退守。
  骑摩托车回家的情况,大家可能在新闻里看到了。每年春节,总有摩托大军回家过年。我的一个表哥,每到过年时就让他的儿子坐汽车回家,而自己骑摩托车带老婆回家,路上要两天一夜。另一个表哥也是骑摩托带老婆回家,有一年在途中撞了人,不知是真撞还是被讹了,反正被人家扣了一天多,赔了一万多块才放人,半年的收入就这样没有了。
  失落的联系
  我觉得,当前农村的亲情关系,很大程度上是靠老一辈建立的关系维系着。在老一辈那里,这种关系处在一种相对稳定的时空里,但对年轻一代来说,大家的关系早已被现实割裂了。比如,我和我的众多表哥,小时候一起上山捉鸟,下河摸鱼,关系好得不得了,但这一二十年来,他们一直在外打工,我一直在外读书和工作,一年最多在过年时见一次,平均下来每年还没有一次,因为他们不是年年都回家。拜年的时候,大家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在亲戚家吃饭喝酒聊天,甚至留宿一晚,现在大家都骑着摩托车拜年,去亲戚家匆匆走一遭,放下东西,客套几句,就要离开了。平时的生活啊情感啊什么的,都没有来得及交流。大家拜年,不再是为了亲戚间互相走动、馈赠礼物、交流感情,而只是为了完成传统和长辈交代的一项任务。
  悲哀的是:如果老一辈都不在世了,新一辈的联系也就慢慢断了。
  更让人悲哀的是:农村的日常生活充满着深刻的悲剧。自打工潮于九十年代兴起以来,很多农村人一直在外打工,二十多年来与父母团聚的时间,平均到每一年可能就十来天。很多农村老人倒毙在田间地头,病死在床上,儿女都不在身边。没有来得及为父母养老送终,成为许多人终身的悔恨。
  每次回家,看到我身边的老人摇摇欲坠的样子,我就觉得心里难受得很。
  如果一个人为了生存,连爱父母爱子女的机会都被剥夺了,你怎么可能指望他去爱别人,爱社会,爱自然?你怎么可能指望他能用超出金钱的标准来衡量别人的价值?所以我想说:现代生活是一种让人心肠变硬的生活。
  妻子、房子、车子
  妻子。这一点主要是针对农村的男青年来说的。在今天的社会,农村男青年在本地找媳妇越来越难。一来,这是由中国男多女少的现状决定的。而且,农村稍微长得好看点的女孩子,基本都嫁到城里去了,愿意嫁在农村的女孩子越来越少。二来,农村青年讨媳妇,要具备的物质条件很高,现在普遍的一个情况是:彩礼六到八万,房子两套:在老家一栋楼,在县城一套房。这个压力,并不比城市青年讨老婆的小。
  过年的时候,打工的青年男女都回来了。只要哪一家有适龄女孩子,去她家的媒人可谓络绎不绝。这在乡村已成了一门生意,农村说亲,几乎到了“抢”的地步。如果初步说定一个,男方至少要给媒人五百块,最终结婚时,还要给上千的报酬,有的甚至要给到两三千。
  传统的农村婚姻,从相亲到定亲到结婚,要三四年时间,男女双方有一个了解和熟悉的过程。现在却不同,年里看对的,过了年,马上定亲,然后女青年跟着男青年出去打工,等到半年过去,女方怀孕了,立刻奉子成婚。   曾听过一个搞量化统计的学者对农民工的调查报告,得出的结论之一是:农村孩子结婚越来越迟。但我看到的情况恰恰相反:因为女孩子难找,男孩子一到二十岁,父母就张罗着给儿子物色对象,物色好对象之后,既怕女孩子变心,又考虑要到城市讨生活的现实情况,就催着孩子赶快结婚。可以想象:在现代社会这种动荡不安的生活中,這样的婚姻会出现多少问题!事实上,农村离婚的情况,也是与日俱增的。
  房子。刚才已经说了,现在农村人娶老婆要房子两套:一套在家里,一套在县城。其实县城的那套房,平时都空着,只是过年时回来住,但对年轻人来说,那就是城市生活的一种代表。过年时,有的也会把父母接到县城过年,但父母住不惯,在县城过了大年,初一就赶回来了。在老家的生活是“老米酒,蔸子火,除了神仙就是我”,而在县城除了那套房,什么都没有。
  但是,为了添置这两套房,将来给儿子娶媳妇,很多家庭是举全家之力在外打工。
  车子。近些年来,对在外打工五年以上的农村青年来说,对一种东西的渴求,可能比对房子和妻子更为强烈,那就是车子。车子不一定要多么好,五万,八万,二十万,各种档次的都有。老百姓不认识车子的牌子,不知道车子的价位,只知道这些车叫“小车”。不管什么小车,关键是要有!
  在农村,房子是一个媒介,车子更是一个媒介一一是你在外面混得好,有身份的代表,房子不能移动,车子却可以四处招摇,表示衣锦还乡。很多二代、三代农民工,当下最大的期待就是买一个车子。尤其对那些好些年没回家的人来说,他再次回家,必须要有辆车,否则他怎么证明自己?
  春节的县城,到了水泄不通的地步,这些车子绝大部分都是从外面开回来的,与此同步的情况则是:物价飞涨。
  知识的无力感
  这十多年来,外界对于农村的关注主要集中于农民工身上。众所周知,他们在城市打工的日子很苦,而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往往无人照料。其中酸甜苦辣自不待言。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现在农村日子过得较为殷实的,也恰恰是这些有几个成员在外务工的家庭。(仅仅只有一个成员务工,通常不足以改变家庭的经济状况。)应该说,他们的辛劳和泪水还是得到了适当的回报。
  倒是有两类家庭,他们处于最困难的境地,却往往被忽视。一类是孤寡老人。一类是举全家之力,把子女培养成大学生的家庭。
  在第一类家庭中,这些老人的年纪一天比一天大,身体一天比一天衰败,没有任何经济来源,日子过得异常艰难。有人会问:国家不是有低保吗?是的,他们中的确有部分人吃上了低保。在我的家乡,低保的额度是每年八百。
  但是,绝大部分这样的老人,仍在低保的福利之外。因为他们处在农村的最底层,没有人替他们说话。低保名额通常被身强体壮者拿走。甚至,有些村干部为了堵住所谓“刁民”的嘴,不让他们到镇上或县里反映村里的问题,就把这些人变成低保户,有的甚至全家吃上低保。“有钱人吃低保”,早已成为农村公认的一桩怪事。过年的时候,大家也不再像传统社会那样,家家户户给这些孤寡老人送点东西。
  这里所谓第二类家庭,主要是指有孩子在1980年代出生的家庭。
  这些孩子,从小学读到大学,一直都在经受教育收费的最高峰,没有哪一次能够躲过。并且,二十多年来,农村税费多如牛毛,家里一年的收入,不够交税。大人内外应付,心力交瘁。最要命的是,作为满载家庭希望的大学生,毕业之后勉强找到一份饿不死的工作时,又面临结婚、买房等种种压力。
  可以说,几乎每一个农村的80后大学生,都是以牺牲整个家庭的幸福为代价来读大学的。但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毕业后没有希望收回成本,倒是让年迈的父母继续陷入困顿。
  最近一个博士师兄请吃饭,他说他现在最害怕的就是回家,感觉很难融入到村子的生活,所以每年过年他都回去得很迟,来学校很早。
  为什么呢?因为当你一出现在村子里,村里人其他的不问,就问一个问题:“你现在能拿多高的工资?”所以,他过年回家,基本不出门。这个体验跟我是一样的。你要问我过年在家乡看什么,其实我没看什么,因为一大半时间是呆在家里看书,看电视,写东西。
  作为农村大学生,当你回到家乡的时候,你童年那些伙伴都衣锦还乡了,而你连自己的问题都不能解决,你还能做什么呢?没有人信任你的知识!
  说了上面这些,相信大家能够理解,对于我这样漂在外的农村大学生,回家过年既是一件非常急迫的事情,也是一件情怯的事情。
  回家究竟看什么?其实真的没有刻意去观察,但是很多事情却不停地往你心里撞,也就有了很多感受。越看,对乡村的未来越迷茫。
其他文献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上火星的理由,对于婚姻美满、生活平稳的李大鹏来说,报名去火星是在迎接一个闯关游戏,它更像是生活的调味剂。  农历大年初三晚上8点,李大鹏接完记者的连线采访,匆忙赶去参加高中同学的新年聚会。十几个人的小酒局,李大鹏迟到了一个小时。  聚会接近尾声时李大鹏才推门而入。这时现场气氛掀起了高潮,大家兴奋得乱了手脚。同学们簇拥着把他拉过来坐下,开了瓶新酒,每个人都要求和他碰杯并合影留念。 
期刊
一切都是在张晓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进行的。她从未接到法院传票,也不知道何时开庭。只有一张缺席判决书告诉她,自己被离婚了。  离婚之前,北京女人张晓给自己剃了个光头。她一度患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出现幻觉,总感到手机被监听、鸡汤被人下了药。之后,丈夫离开了家。  3年后,2012年,当她再次见到丈夫,对方却告诉她,两人已经离婚2年了。  一切都是在张晓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进行的。她从未接到法院传票,也不知道何
期刊
巴黎老佛爷商场里,MAKE UP FOREVER彩妆柜台前人头攒动。电影《五十度灰》的首席彩妆师Victoria Down干脆走进消费者中,为品牌做起了代言人,一边帮MAKE UP FOREVER推广《五十度灰》的新品系列彩妆,一边给消费者做演示。“黑色眼线冷色系眼影配上性感深红双唇,美艳高冷。虽然,这款是专门为《五十度灰》订制的彩妆,但在平时化妆使用也是毫无违和感。”  话音落下,Victori
期刊
历史上,到底谁在撰写美食菜谱?是珍馐的制作者,还是品尝者?  刚刚过去的新春佳节,你是否正和家人团聚品赏“舌尖上的中国”?美食的传承倚赖菜谱。历史上,到底谁在撰写美食菜谱?是珍馐的制作者,还是品尝者?实际上,答案并不太重要。一道又一道精美的佳肴,都散落在考古的发现中,散落在泛黄的历史书里……  文人掌握美食话语权  曹丕在《典论》中云:“一世长者知居处,三世长者知服食。”便是说,三辈子做官,方懂得
期刊
“我是一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哪。你再不来。我要下雪了。”有人说木心先生的这首诗中,“大雪纷飞”是他内心的狂舞,而“黑暗”,不仅指他在人生的某些阶段,个人际遇的千难万险,更有那种“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孤独。  不过现在也有不少人拿这首诗作为情话,讲给爱人听。  人是经得起浪漫的  木心的人生,是经过了漫漫的长途跋涉,之后的返璞归真。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达到这样一种境界,虚无散淡,大道无极,
期刊
明星的人气到底旺不旺,每个黄牛心中都有本帐——最火的明星可以让他们瞬间赚几十万,差的项目赔个十几二十多万也是常有的事。  “哎,谁叫你长得那么像粉丝呢,除了你其他人都混进去了,下次别戴这种圆框眼镜了。”一位大叔边无奈地叹着气,边从包里数出一叠钱退给一位哭丧着脸的女孩——在“小鲜肉”鹿晗参加的某场新闻发布会外,出现了这样奇葩的一幕。  你还以为娱乐圈黄牛党们只专门倒卖演出门票吗?事实上,如今就连明星
期刊
简单地概括今年的春节贺岁档,得小孩者得天下。春节和孩子们的寒假重合,游乐场和动物园等孩子玩乐的场所的关闭,更是把熊孩子们赶进了电影院。今年春节档电影的标配是至少一个萌娃:《天将雄师》的西蒙子,《澳门风云2》的王诗龄,《爸爸的假期》和《爸爸去哪儿2》更是萌娃唱主角,他们才是真正的“小鲜肉”,他们是低龄段电影观众心里的“鹿晗”、“吴亦凡”。  不用去探究萌娃出演电影的片酬和参加商业活动的出场费,我们只
期刊
提起古代婚姻,不少人认为,那时一切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果“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此种认识,尽管不能说是错误,但至少是“以偏概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前不能见面”等规定,都是政府倡导的;古代有“非诚勿扰”(电视里常见的抛绣球)以及“万人相亲会”那样的相亲节。  古代“情人节”一般有三个:元宵、上巳、七夕。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传说是王母娘
期刊
7条潜规则,分分钟让你“恍然大悟”,原来奥斯卡是这样的!  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完满落幕,最佳影片又是一部没怎么听过的电影。我们喜爱的大片呢?唉,别说最佳影片了,最佳男女主角、配角什么什么都没得到。奥斯卡怎么回事,走的这是什么路线?  不明白了吧……悄悄告诉你,那是因为你还没看破奥斯卡的秘密!下面这7条潜规则,分分钟让你“恍然大悟”,原来奥斯卡是这样的!  1 大片原罪  为什么提名多的奥斯卡片大
期刊
周立波在一档节目中,调侃一群穿汉服表演的年轻人,说以为是朝鲜服,还说这群年轻人像是从洗浴中心出来的,这件事引起不少网友以及名人的口伐。  无独有偶,在2015年春晚的民族创意服装秀上,各少数民族都展示了特色服装,而代表汉族的却是改良的旗袍。这也引起了网民们的失望乃至愤怒。  近年风靡全国的汉服运动正是激起这千层浪的舆论起点。汉服究竟是会“吓到路人”,还是一种点燃文化复兴的星星之火?提倡汉服是一种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