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阶段,中国国家科技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这也需要越来越多高素质的人才。而物理思维的培养更是重要,所以文章结合初高中物理课程特点,对物理课程衔接的教育方法和策略进行深入的探究,希望能够在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保证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使到高中学习的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接受物理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高中;物理;衔接;物理观念
一、 前言
初高中衔接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教育内容,通过有效的教育衔接方式,学生能够提前了解更多的知识点,也能够保证在进入高中后学习变得更加的从容。物理这一学科尤为明显,大部分学生对高中物理有一种敬畏、害怕的心理,导致高一物理与初中物理成绩反差极大。文章就是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以本校三年前复办初中,笔者由高中教学转入初中教学实行5年大循环的教学模式、开展初高中衔接教学为基础,重点探索初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工作衔接的具体方法,以及教学工作开展的实际策略。
二、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一)初高中物理教材与教法的要求差异
从教材的角度来看,初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决定了其整体所使用的教材内容,都是比较通俗易懂的,并且配有大量的插图。很大一部分的知识点与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通过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够自主地总结出一些比较简单的物理规律,所以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也是生动形象的。
初中物理倡导的就是让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强调把科学实际、科学社会等各方面相互联系,所以物理课本也可称为《探索物理》,主要设计的内容包含着实验、演示、想一想、做一做、科学世界等各方面的内容。从这样的课本设计中能够看出,初中课堂主要以观察和演示实验为主,是一种直观教学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形象的思维模式,在这基础之上帮助学生初步地认识一些简单的物理规律。
结合高中的物理课程性质以及课程观念,高中物理属于一门自然类、基础性的学科,目的就是在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物理知识学习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核心素养,这也能够为学生终身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物理学的观念、思维、科学、探究,以及态度等方面凸显出良好的育人价值,也体现出了物理学科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独特性作用。
通过这样的分析就能够看出,高中与初中物理课堂所提出的教学要求,以及教学方法是存在巨大差异的,这也造成部分教师无法有效地把初中教材中的内容,向高中教材转化,从而导致整个衔接的过程存在着巨大的问题和难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直接导致衔接的教学质量不高。
(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不同
根據初中物理教材所呈现出的特点,以及教学的方法和要求能够看出,初中的物理课堂,是培养学生以形象的物理思维为主的学习能力。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也主要依托具体、形象、直观的物理现象,进而达到对物理知识初步认知和了解的良好教学目标。以《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为例,初中课堂可以做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泡沫小球在发声的扬声器上跳动、拍打桌面发声等又简单又有趣的实验,让学生找出共同点进而总结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理结论。所以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工作开展和实施的过程中,最主要的还是通过演示和分组实验来培养学生知识观察、阅读分析和语言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都是根据课堂所涉及的知识内容的概念,以相关的公式为核心,让学生能够运用公式计算简单的物理习题。而高中物理课堂对于教学的内容,则要求学生能够在掌握概念的基础上,了解这部分知识的核心思想并会灵活运用。以摩擦力为例:初中对于滑动摩擦力只需要求知道其大小只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高中就必须在这基础上得到f=μN公式,将其运用在各种计算中。同样是滑动摩擦力实验,初中是用文字进行描述,高中则是用公式计算,提取实验数据化定性为定量。高中甚至将初中的水平面型摩擦力深化为斜面型摩擦力。这也能够看出,高中物理知识的教学层次明显高于初中,不仅仅需要理解概念,更是需要在运用的过程中,分析其中所包含的更深层次的物理知识和逻辑思维。
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根据这些问题,掌握良好的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的方法和策略,将一些初中生可以理解的原理推导给学生,使学生知道物理知识是有脉络的,在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利用有效的衔接手段,使学生能够理解物理的本质和思维。
三、 核心素养下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一)寻找知识衔接的深化点
物理观念指的就是物理的概念和规律,在学生头脑中进行提炼和升华,最终得到的结果。在具体教学内容上来看,很多的知识都是初中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以力的合成与分解这部分为例,初中阶段只研究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或多个力;高中阶段则先从共点力的概念出发,再引出力可以平移,最后得到互成夹角的力合成与分解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并且进一步延伸到静态平衡、动态平衡中求解相关力的大小。所以高中是初中的升华,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都上升了较高的层次,内涵也在不断地变得丰富。
初高中的衔接更是需要寻找到有效的知识衔接点,以欧姆定律为例,初中阶段只能够停留在理想电路、简单串并联的层次,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所揭示的电源有内阻、电动势、路端电压等知识点是高中讲解的重点。因此衔接的过程就是对知识的深化,以初中作为基础,力求让学生能够对所学习的知识向着更深层次发展。其中主要的方法就是结合学生已有的物理现象和知识,用更加形象的方式对课堂内容进行延伸。对欧姆定律的深化可以在初中的培优过程中慢慢渗透电源内部实际是有电阻的,并引出这部分电阻要分去一部分电压,从而解释实际实验中串联电路所有用电器的电压之和并不会等于电源的电压这一现象,这样学习高中电学就有更扎实的基础了。以此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系统和完整的电学理论基础,为学生后期的发展做出保障。 (二)探究难点问题的突破点
高中物理教材内容引入了众多具有抽象性的概念,这也导致高中教师难以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递,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度也比较高。物理课堂中还需要以概念作为基础,其中以速度为例,初中课堂只研究最为简单的匀速直线运动,要求学生会比较两个物体的速度大小即可,并引入平均速度,粗略描述变速运动。高中阶段则直接出现速度的矢量性问题,既要考虑大小还要考虑方向,公式中数值是否要带正负,这就造成学生高中阶段的第一次恐慌。
通过这样的深入研究也能够看出,在初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衔接的过程之中,教师还需要抓住课堂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将速度是有方向的概念一点点渗透到平常的教学中去。通过把几个具有联系的概念和关系进行梳理,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体系,掌握物理学科的特点,从而提高学生知识学习的整体效果。
(三)弥补数学知识的空白点
一直以来物理与数学都有着很强的联系,数学知识在物理上所占有的位置,更决定了物理需要依赖于数学进行计算分析。所以数学也是课堂教学一个必要的工具,更是学好物理的主要前提。初中阶段物理知识大多数都是定性描述分析的,所能够使用到的数学知识,大多数也是初级的运算,一般情况下都是用数值对其进行长度的衡量、时间的确定,以及速度、力的大小测量。
高中阶段则需要定量计算和研究,如正负号所描述的矢量性问题、用极限的思想求瞬時速度、用几何分析平抛运动、用圆的性质解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运用均值不等式求极值等。所以在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过程中,还需要关注到数学工具的具体对接方式。高一就需要将直线方程、一元二次函数、三角函数的定义及计算融入物理课堂中。比如对斜面上的物体受力分析求力的大小是建立在力的分解与合成的基础上,这需要正确率极高的三角函数的应用,教师必须提前将数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搭建物理思维的连接桥梁
高中物理观念与初中呈现出一定的断层,这也导致学生物理思维出现断层,如何找到思维的连接桥梁尤为重要。初中物理实验大量运用了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的物理思想,比如通过观察海绵的形变程度比较压强的大小、观察小灯泡的亮暗程度判定电阻丝阻值的变化等,这种转换的物理思想在高中研究电场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也有所体现,这就是初高中物理思维的链接桥梁。
从思维角度进行分析,初中课堂主要培养的是学生形象的思维,高中课堂培养的是学生抽象性、逻辑性的思维能力。初中课堂上所包含的知识内容,大多数都具有一定的表现性特征,所以对知识的理解、分析的思维能力要求相对比较低,通过现象就可以得到最基本物理概念。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同时使用到思维和方法,一般有图像法、理想模型法、极限法、转换法等,这些都需要教师能够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衔接,经过一系列的实验、推理、结论等逻辑性思维的形成,让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意识到,只有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才能够在进入高中之后弥补自己思维上的短板,把有限的变化变成无限的变化,这样才能够利用合乎逻辑的方式,找到理想的物理学习策略,搭建物理思维的发展桥梁。
四、 结论
综上所述,初高中衔接指的是知识点的衔接,也是学生思维和能力方面的衔接。系统的初高中衔接,提前掌握高中阶段所需的物理储备知识,能够让学生从容不迫地接受难度突然拔高的物理学科,使高一物理学习变得更加的轻松,在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和心理负担的同时,提高学习的整体效果,以此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韩煜.基于核心素养的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案例研究:以“欧姆定律”为例[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3):158-160.
[2]王淑媛.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2):232.
[3]曾淑艳.基于初高中物理衔接学习的高一物理实验教学思考[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48(24):92.
[4]张国宇.高一学生物理成绩断崖式下跌的成因及对策[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48(14):74-75.
[5]李吉生,成印.核心素养下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着力点分析[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48(12):55.
[6]刘芳,孙德峰.知能并重 稳中求新 课标未动 素养先行——2018年北京市物理学科中考试题赏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2):43-46.
[7]吴青峰.注重认知结构构建 实施有效物理衔接教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8):12.
作者简介:
刘林,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第一中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高中;物理;衔接;物理观念
一、 前言
初高中衔接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教育内容,通过有效的教育衔接方式,学生能够提前了解更多的知识点,也能够保证在进入高中后学习变得更加的从容。物理这一学科尤为明显,大部分学生对高中物理有一种敬畏、害怕的心理,导致高一物理与初中物理成绩反差极大。文章就是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以本校三年前复办初中,笔者由高中教学转入初中教学实行5年大循环的教学模式、开展初高中衔接教学为基础,重点探索初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工作衔接的具体方法,以及教学工作开展的实际策略。
二、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一)初高中物理教材与教法的要求差异
从教材的角度来看,初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决定了其整体所使用的教材内容,都是比较通俗易懂的,并且配有大量的插图。很大一部分的知识点与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通过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够自主地总结出一些比较简单的物理规律,所以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也是生动形象的。
初中物理倡导的就是让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强调把科学实际、科学社会等各方面相互联系,所以物理课本也可称为《探索物理》,主要设计的内容包含着实验、演示、想一想、做一做、科学世界等各方面的内容。从这样的课本设计中能够看出,初中课堂主要以观察和演示实验为主,是一种直观教学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形象的思维模式,在这基础之上帮助学生初步地认识一些简单的物理规律。
结合高中的物理课程性质以及课程观念,高中物理属于一门自然类、基础性的学科,目的就是在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物理知识学习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核心素养,这也能够为学生终身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物理学的观念、思维、科学、探究,以及态度等方面凸显出良好的育人价值,也体现出了物理学科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独特性作用。
通过这样的分析就能够看出,高中与初中物理课堂所提出的教学要求,以及教学方法是存在巨大差异的,这也造成部分教师无法有效地把初中教材中的内容,向高中教材转化,从而导致整个衔接的过程存在着巨大的问题和难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直接导致衔接的教学质量不高。
(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不同
根據初中物理教材所呈现出的特点,以及教学的方法和要求能够看出,初中的物理课堂,是培养学生以形象的物理思维为主的学习能力。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也主要依托具体、形象、直观的物理现象,进而达到对物理知识初步认知和了解的良好教学目标。以《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为例,初中课堂可以做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泡沫小球在发声的扬声器上跳动、拍打桌面发声等又简单又有趣的实验,让学生找出共同点进而总结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理结论。所以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工作开展和实施的过程中,最主要的还是通过演示和分组实验来培养学生知识观察、阅读分析和语言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都是根据课堂所涉及的知识内容的概念,以相关的公式为核心,让学生能够运用公式计算简单的物理习题。而高中物理课堂对于教学的内容,则要求学生能够在掌握概念的基础上,了解这部分知识的核心思想并会灵活运用。以摩擦力为例:初中对于滑动摩擦力只需要求知道其大小只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高中就必须在这基础上得到f=μN公式,将其运用在各种计算中。同样是滑动摩擦力实验,初中是用文字进行描述,高中则是用公式计算,提取实验数据化定性为定量。高中甚至将初中的水平面型摩擦力深化为斜面型摩擦力。这也能够看出,高中物理知识的教学层次明显高于初中,不仅仅需要理解概念,更是需要在运用的过程中,分析其中所包含的更深层次的物理知识和逻辑思维。
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根据这些问题,掌握良好的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的方法和策略,将一些初中生可以理解的原理推导给学生,使学生知道物理知识是有脉络的,在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利用有效的衔接手段,使学生能够理解物理的本质和思维。
三、 核心素养下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一)寻找知识衔接的深化点
物理观念指的就是物理的概念和规律,在学生头脑中进行提炼和升华,最终得到的结果。在具体教学内容上来看,很多的知识都是初中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以力的合成与分解这部分为例,初中阶段只研究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或多个力;高中阶段则先从共点力的概念出发,再引出力可以平移,最后得到互成夹角的力合成与分解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并且进一步延伸到静态平衡、动态平衡中求解相关力的大小。所以高中是初中的升华,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都上升了较高的层次,内涵也在不断地变得丰富。
初高中的衔接更是需要寻找到有效的知识衔接点,以欧姆定律为例,初中阶段只能够停留在理想电路、简单串并联的层次,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所揭示的电源有内阻、电动势、路端电压等知识点是高中讲解的重点。因此衔接的过程就是对知识的深化,以初中作为基础,力求让学生能够对所学习的知识向着更深层次发展。其中主要的方法就是结合学生已有的物理现象和知识,用更加形象的方式对课堂内容进行延伸。对欧姆定律的深化可以在初中的培优过程中慢慢渗透电源内部实际是有电阻的,并引出这部分电阻要分去一部分电压,从而解释实际实验中串联电路所有用电器的电压之和并不会等于电源的电压这一现象,这样学习高中电学就有更扎实的基础了。以此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系统和完整的电学理论基础,为学生后期的发展做出保障。 (二)探究难点问题的突破点
高中物理教材内容引入了众多具有抽象性的概念,这也导致高中教师难以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递,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度也比较高。物理课堂中还需要以概念作为基础,其中以速度为例,初中课堂只研究最为简单的匀速直线运动,要求学生会比较两个物体的速度大小即可,并引入平均速度,粗略描述变速运动。高中阶段则直接出现速度的矢量性问题,既要考虑大小还要考虑方向,公式中数值是否要带正负,这就造成学生高中阶段的第一次恐慌。
通过这样的深入研究也能够看出,在初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衔接的过程之中,教师还需要抓住课堂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将速度是有方向的概念一点点渗透到平常的教学中去。通过把几个具有联系的概念和关系进行梳理,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体系,掌握物理学科的特点,从而提高学生知识学习的整体效果。
(三)弥补数学知识的空白点
一直以来物理与数学都有着很强的联系,数学知识在物理上所占有的位置,更决定了物理需要依赖于数学进行计算分析。所以数学也是课堂教学一个必要的工具,更是学好物理的主要前提。初中阶段物理知识大多数都是定性描述分析的,所能够使用到的数学知识,大多数也是初级的运算,一般情况下都是用数值对其进行长度的衡量、时间的确定,以及速度、力的大小测量。
高中阶段则需要定量计算和研究,如正负号所描述的矢量性问题、用极限的思想求瞬時速度、用几何分析平抛运动、用圆的性质解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运用均值不等式求极值等。所以在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过程中,还需要关注到数学工具的具体对接方式。高一就需要将直线方程、一元二次函数、三角函数的定义及计算融入物理课堂中。比如对斜面上的物体受力分析求力的大小是建立在力的分解与合成的基础上,这需要正确率极高的三角函数的应用,教师必须提前将数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搭建物理思维的连接桥梁
高中物理观念与初中呈现出一定的断层,这也导致学生物理思维出现断层,如何找到思维的连接桥梁尤为重要。初中物理实验大量运用了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的物理思想,比如通过观察海绵的形变程度比较压强的大小、观察小灯泡的亮暗程度判定电阻丝阻值的变化等,这种转换的物理思想在高中研究电场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也有所体现,这就是初高中物理思维的链接桥梁。
从思维角度进行分析,初中课堂主要培养的是学生形象的思维,高中课堂培养的是学生抽象性、逻辑性的思维能力。初中课堂上所包含的知识内容,大多数都具有一定的表现性特征,所以对知识的理解、分析的思维能力要求相对比较低,通过现象就可以得到最基本物理概念。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同时使用到思维和方法,一般有图像法、理想模型法、极限法、转换法等,这些都需要教师能够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衔接,经过一系列的实验、推理、结论等逻辑性思维的形成,让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意识到,只有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才能够在进入高中之后弥补自己思维上的短板,把有限的变化变成无限的变化,这样才能够利用合乎逻辑的方式,找到理想的物理学习策略,搭建物理思维的发展桥梁。
四、 结论
综上所述,初高中衔接指的是知识点的衔接,也是学生思维和能力方面的衔接。系统的初高中衔接,提前掌握高中阶段所需的物理储备知识,能够让学生从容不迫地接受难度突然拔高的物理学科,使高一物理学习变得更加的轻松,在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和心理负担的同时,提高学习的整体效果,以此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韩煜.基于核心素养的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案例研究:以“欧姆定律”为例[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3):158-160.
[2]王淑媛.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2):232.
[3]曾淑艳.基于初高中物理衔接学习的高一物理实验教学思考[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48(24):92.
[4]张国宇.高一学生物理成绩断崖式下跌的成因及对策[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48(14):74-75.
[5]李吉生,成印.核心素养下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着力点分析[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48(12):55.
[6]刘芳,孙德峰.知能并重 稳中求新 课标未动 素养先行——2018年北京市物理学科中考试题赏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2):43-46.
[7]吴青峰.注重认知结构构建 实施有效物理衔接教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8):12.
作者简介:
刘林,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