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机智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ssi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个月过去了,那一幕时常在我脑海里出现。回顾当时的情景,大致如下:当天,我教学的是《简单分数大小的比较》。课始,我首先创设了一个分吃苹果的情境,引导学生从“一堆苹果四个人平均分每人吃到的多,还是三人平均分每人吃到的多?”开始,组织学生大胆猜想、动手操作反复验证,通过交流、评价,总结出了比较的办法。然后,让学生做一些针对性练习。
  (1)看图,比较每组分数的大小。
  (2)在下面各题的○里填上“<”或“>”
  14○34 16○26 47○27 720○920
  78○58 17○15 49○59 310○311
  反馈交流中学生总结出简单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相同看分母。这时候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要是分子分母都不相同那该怎么比较?”顿时,全班同学的目光唰的一齐投向了我,为了不影响进度,我小声地对那位学生说:“等一会儿再说吧!”继续出示下一道练习题,练习完了之后又马上进入下一个环节:反思小结。到了“小结”快要结束的时候,那个生忍不住了,嚯地又一次站起来说:“老师,您现在总可以教我们学习比较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了吧!”可我没有应答,而是出示了“提高题”:闯关练习,直到下课我都没有回答学生的提问。
  反思我的课堂教学,前半节课,我采取了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但在学生的学习动机被充分激发起来并提出了问题以后,我却不能及时去满足他们的这种强烈需求,而是执着地让学生做不同层次的练习,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失败。我觉得以后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关注学生的发展首先必须关注学生的需要。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学习有为了基本需要的学习,也有为了发展需要的学习,各种学习总是在不断满足需要的追求之中。旧的需要获得满足,新的需要又不断产生,学习也就在满足需要的追求中不断发展。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但我在课堂教学中却忽略了这一点,只顾按自己原定的教学思路走,没有做到要关注学生的发展首先必须关注学生的需要。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随时注意学生的学习倾向。如果再出现类似的学习需要不满足时,就应及时调控,运用教学机智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保持或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课堂始终充满生机。如:本课的教学中,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以后,就应突破原有教学思路,对预定的教学任务作适当调整,并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可以把“闯关练习”改为发展性练习,再一次引导学生实验、探索、发现。如果学生感到困难比较大时,教师可作适当提示,来不及完成还可延伸到课外,让他们去自由发展;或者也可以不改,用一些鼓励性的话语给予安慰、给学生予希望。
  2 充分注意各个学生在认识上的差异,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
  任何认识活动都是主体主动的建构,即使就同一数学内容的学习而言,不同的个体也完全可能由于知识背景和思维方法等方面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思维过程,即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或个体特殊性。在本课“简单分数大小比较”的探究中,大部分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部分学生能不依赖教师独立探究,但也有一小部分学生很难参与或勉强能在同学的帮助下参与。探究的层次也有所不同,个别学生不满足仅对“简单分数大小比较”的探究,甚至还想对“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大小的比较”也作探究。事实上,这种学习上的差异性不仅在探究活动中存在,在观察、操作、思维训练、计算、作业等方面也都有不同度的反应。因此,在教学中要正确对待学生中客观存在的差异,不过分追求统一性,要看到合理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个体化”了的。本课第二环节的教学,可采取让学生分层学习的办法,一边组织大部分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巩固性练习和深化练习;另一边让有学有余力、探究欲望强烈的学生深入探究,老师尽量当好他们的参谋,为他们的思维发展提供空间,使他们能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从而实现国家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人人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 不拘泥于教材,让教材发挥最大功能。
  现代课程论认为:教师应当成为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决策者,教师有权利对课程进行调整、重组,而且教师应当具备这种能力。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获取新知识已成为每个教师的共识,但求稳、求全现象仍较为普遍。在本课教学中,我因为要顾及到教材的编排体系,怕超越了教学要求(“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在第八册,“一般分数大小的比较”在第十册),因而在学生提出要进一步探究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大小的比较时,没有给予鼓励和支持,使得大部分学生感到很失望,也使得小部分学生失去了一次自由发展的机会,这是非常可惜的。现在,新的国家课程标准给了我们教师充分的自主权利,提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愿望及其发展的可能性,实施因材施教。我们就要做好这项工作,让教材发挥最大功能。
其他文献
① 四川省中江县东北镇中心学校 618100 ② 四川省中江教师进修学校 618100  【摘要】根据马斯洛需要理论对一例早恋失败引发自残行为者进行分析,依据分析结果制定出相应心理干预方案。  【关键词】早恋;自伤;心理干预;马斯洛需要理论  小冰(化名)是我朋友邻居家的一个女儿,14岁,独生子,现在某初中读初三。身体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家族三代无精神病历史,其家境很好。  小冰从初一开始就谈
期刊
【摘要】培养人文精神是卫校教学的薄弱环节之一,本文就在卫校化学教学中加强培养人文精神的意义、培养途径和原则作了简述。  【关键词】中等卫生学校;化学教学;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即以人为本的精神,它包含着以人的生命、发展、自我实现为本三层含义。在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就是在授课过程中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的观念,传授利于学生发展、自我实现的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 培养人文精神的意义  1.
期刊
1 计划的重要性  古人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说不管做什么事如果是预先有了打算,往往能取得好的效果,否则就容易失败。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做什么事有了自己的计划,才能更加明确下一步该怎么走,路才能走得更顺利、更成功。  学习亦如是。无学习计划容易导致被动和漫无目的的学习,则易散漫疏懒,事倍功半。因此,制定学习计划并认真执行对你的学习效果有着深刻的影响。  1.1 制定学习计划的目的和
期刊
养成教育指的是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一个人良好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持续、渐进、积累的过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需要我们做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决非一朝一夕之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作为教育工作
期刊
新课程给语文课堂注入了空前的活力,课堂上书声琅琅,气氛活跃,思维敏捷,热热闹闹。“动”已经在许多教育者的研究之下,很快得以实践推行。本文要强调的是当前被很多教育者遗忘的“静”。恰到好处的“静”,是一种技巧,一种艺术,一种境界;是一种沉思状态,一种陶醉状态,一种探究状态。它能创设一种宁静肃穆的氛围,让教育者的意图震撼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娴熟自如的运用它,便可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1 静,对
期刊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由此可见情境化教学非常必要。因为,情景创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还可以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让学生在经历和体验中学习数学,而不是直接获得结论,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所以,情境教学越来越被广大教师采用。下面结合我的一点教学经验和反思谈谈自己在小学数学课堂的
期刊
广东省中山市东区松苑中学 528400  【摘要】将口述历史引入课堂,从普通人的生命体验入手研究大时代。大量鲜活的私人记忆,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这些口述资料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口述历史可以增加学生的求知欲和历史参与感,通过点滴细微之事,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温情;而口述历史的引入,还可以让学生做生活的用心人,感悟历史并不遥远。  【关键词】口述历史;主体意识;情感培养;日常生
期刊
【摘要】奏响学校德育工作生命教育的主旋律,开展生命教育系列化德育活动。编写生命教育序列化校本教材,通过校本课程教学活动,给学生普及生命常识;建设生命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让学生感受维护生命的温馨氛围;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教育,使学生认识自己的生命价值;实施综合实践课程中,给学生创造挑战自我的机会,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班级管理中开展生命教育主题活动,提升学生生命的品质。形成以生命教育为核心的学校德
期刊
【摘要】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引领下,初中生的诚信建设不容忽视。加强对初中生诚信道德教育,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成为亿万家庭的共同期盼。本文从当前初中生诚信现状入手,对如何加强诚信教育问题进行了探讨,积极探索初中生道德教育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关键词】加强;初中生;诚信教育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诚信尤为重要。胡锦涛同志曾提出“以诚实守信为荣”,在这样的荣辱观倡导之下,应是人人讲诚信,处处有诚
期刊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繁琐、费时的工作,要把几十个生龙活虎、个性不同的学生管理好,进而形成良好的班集体,离不开学校领导和全体任课教师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班主任老师的科学管理。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的体会是:  1 建立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班干部队伍。  新时期学生处于主体地位,班主任处于指导和辅导的地位,学生既是班主任教育的对象,又是班主任工作依靠的力量;学生既是班主任的被管理者,又是参与班级工作的管理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