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提升教学质量,上至教育主管部门,下至学校及教师都费尽心思,苦寻良策,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向不同方向进行了无数次“冲锋”,然出“城”者多,出“郭”者少,他们着力点大都放在建章立制、解决具体教学内容的教法和学法上。因此教研虽每周进行,但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教研走到这一步陷入了困境。究其原因,很多教研团队只想解决“形而下者”这个“器”的问题,而不愿也不敢去触碰“形而上者”这个“道”的问题。何谓教研之“道”,概而言之,就是理念、思维、策略。解决“道”的问题需要开展课题研究,当常规教学研究提升不了教学层次时,这往往是条柳暗花明的幽径。
1.课题研究解决教研的困惑。很多教师之所以开展课题研究,是因为用以往的方式、方法已解决不了在教学中碰到的难题,或者说已想到了解决难题的方法,但没有进行过试验,还不敢判定是否有效。在教学中碰到了困惑或难题,这就激发了教研团队课题研究的灵感,产生了研究的课题。围绕课题进行研究,将研究出来的方法或经验上升到理论,这就是提升教研实效的法宝。如“学生害怕写作”是备课组乃至教研组的困惑点,要解决这个难题,单靠一师之力很难成功。若是将它作为教研组的课题进行研究,一部分教师研究材料积累,另一部分教师研究写作技法,还有一部分教师研究作文评改及讲评的方式和方法,群策群力,向各自方向努力。然后将成功的经验及失败的做法汇总,再将成功的方法加以实践、完善,形成一整套解决“学生害怕写作”这个难题的成功教学策略或方法,全体教师都来分享,教研实效岂不是大大提高了?
2.课题研究引导教研的方向。不同学校及不同教研组在不同阶段和时期,教研的困惑各有不同:有的是整体性的,有的是局部性的;有些需尽快解决,有些可缓慢图之;有的因教学条件欠佳造成,有的也许因个人教学经验不足所致。如果要将这些问题全部解决,既不现实也不可能。这就需要集思广益、遴选出最大的一两个方向,结合学校及教师自身条件综合考虑,具备了条件进行研究的困惑点首先列入课题研究方向,然后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和时间,一举攻克,以期早日取得教研实效。教研活动在这些困惑点的引导下,具备条件一个就解决一个,研究好一个即运用一个,教研方向解决了,改善教学质量才有坚强的后盾。
3.课题研究提升教研团队的素质。教研中遇到的问题往往不是某个方面出了问题,而可能是系统性地出现了问题。单纯解决一两个方面常常是治标不治本,收效甚微。如“学生难解几何难题”,可能是因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脱节太大,导致他们理解上有欠缺。要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首先需要提高他们的空间思维及推理能力;而提升这两种能力需要借助课件中的动画演示,用上动画演示则有赖于教师掌握几何画板;而掌握几何画板又涉及计算机软件配置及使用问题。于是就必须将这个系统工程列为研究课题,教师分工负责,互学互助,共同探讨,当课题研究完成之时,整个课题组成员的能力均提升了一大截,都懂得了运用新的理念、方法及技术解决前面所述的难题,这就提升了教研实效。
4.课题研究成果的落实应成为教研活动的要务。一个研究课题从提出方案到科学系统地完成研究,少则费时一年半载,多则三年五载甚至上十载,其间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殊为可观。但不少学校在取得上级教研部门的结项批准后,往往将它束之高阁,作为某个领导的政绩加以保管封存。课题研究成果受到这种对待确实可惜。每个研究课题的产生都是基于学校或本地区的教研实际而提出的,可算得上是本校或本地区解决教学困难的具体方案,加上在课题研究期间建设的软件或硬件资源,其实用性和价值根本无需再去论证或研究。各校、各地区开展教研活动,落实已取得的课题研究成果不但十分需要,而且很有必要。课题组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将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加以细化和个性化处理,该补充的补充,该调整的调整,需深入的再深入。将已配置的软件或硬件资源充分运用起来,以发挥课题研究成果的最大效用,这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善莫大焉。即使本校、本学科暂时没有可供使用的课题研究成果,与取得了研究成果的其他学校共享成果和资源,也可以作为开展教研活动的重要方向。将教学条件、师资水平、生源素质相似的其他学校的课题研究成果拿来为己所用,可以少走弯路,节省时间、资源,这是有效提升教研实效的捷径。
当然,很多学校领导及教师不愿用课题研究来引领教研,有的可能是因为没有尝试过课题研究的甜头,不敢贸然涉险;有的可能开展过课题研究,但在研究过程中走过场,并没有研究出多少有价值且实用的东西,因而依靠它不得;还有的可能从开始就是立足于完成上级下达的考核任务,课题组成员一门心思都 “研究”材料去了,这种造假而成的研究成果,自然更不敢指望它发挥实效。只有真抓实干、科学论证、反复验证的课题研究,才能充当教研的引领。
1.课题研究解决教研的困惑。很多教师之所以开展课题研究,是因为用以往的方式、方法已解决不了在教学中碰到的难题,或者说已想到了解决难题的方法,但没有进行过试验,还不敢判定是否有效。在教学中碰到了困惑或难题,这就激发了教研团队课题研究的灵感,产生了研究的课题。围绕课题进行研究,将研究出来的方法或经验上升到理论,这就是提升教研实效的法宝。如“学生害怕写作”是备课组乃至教研组的困惑点,要解决这个难题,单靠一师之力很难成功。若是将它作为教研组的课题进行研究,一部分教师研究材料积累,另一部分教师研究写作技法,还有一部分教师研究作文评改及讲评的方式和方法,群策群力,向各自方向努力。然后将成功的经验及失败的做法汇总,再将成功的方法加以实践、完善,形成一整套解决“学生害怕写作”这个难题的成功教学策略或方法,全体教师都来分享,教研实效岂不是大大提高了?
2.课题研究引导教研的方向。不同学校及不同教研组在不同阶段和时期,教研的困惑各有不同:有的是整体性的,有的是局部性的;有些需尽快解决,有些可缓慢图之;有的因教学条件欠佳造成,有的也许因个人教学经验不足所致。如果要将这些问题全部解决,既不现实也不可能。这就需要集思广益、遴选出最大的一两个方向,结合学校及教师自身条件综合考虑,具备了条件进行研究的困惑点首先列入课题研究方向,然后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和时间,一举攻克,以期早日取得教研实效。教研活动在这些困惑点的引导下,具备条件一个就解决一个,研究好一个即运用一个,教研方向解决了,改善教学质量才有坚强的后盾。
3.课题研究提升教研团队的素质。教研中遇到的问题往往不是某个方面出了问题,而可能是系统性地出现了问题。单纯解决一两个方面常常是治标不治本,收效甚微。如“学生难解几何难题”,可能是因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脱节太大,导致他们理解上有欠缺。要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首先需要提高他们的空间思维及推理能力;而提升这两种能力需要借助课件中的动画演示,用上动画演示则有赖于教师掌握几何画板;而掌握几何画板又涉及计算机软件配置及使用问题。于是就必须将这个系统工程列为研究课题,教师分工负责,互学互助,共同探讨,当课题研究完成之时,整个课题组成员的能力均提升了一大截,都懂得了运用新的理念、方法及技术解决前面所述的难题,这就提升了教研实效。
4.课题研究成果的落实应成为教研活动的要务。一个研究课题从提出方案到科学系统地完成研究,少则费时一年半载,多则三年五载甚至上十载,其间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殊为可观。但不少学校在取得上级教研部门的结项批准后,往往将它束之高阁,作为某个领导的政绩加以保管封存。课题研究成果受到这种对待确实可惜。每个研究课题的产生都是基于学校或本地区的教研实际而提出的,可算得上是本校或本地区解决教学困难的具体方案,加上在课题研究期间建设的软件或硬件资源,其实用性和价值根本无需再去论证或研究。各校、各地区开展教研活动,落实已取得的课题研究成果不但十分需要,而且很有必要。课题组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将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加以细化和个性化处理,该补充的补充,该调整的调整,需深入的再深入。将已配置的软件或硬件资源充分运用起来,以发挥课题研究成果的最大效用,这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善莫大焉。即使本校、本学科暂时没有可供使用的课题研究成果,与取得了研究成果的其他学校共享成果和资源,也可以作为开展教研活动的重要方向。将教学条件、师资水平、生源素质相似的其他学校的课题研究成果拿来为己所用,可以少走弯路,节省时间、资源,这是有效提升教研实效的捷径。
当然,很多学校领导及教师不愿用课题研究来引领教研,有的可能是因为没有尝试过课题研究的甜头,不敢贸然涉险;有的可能开展过课题研究,但在研究过程中走过场,并没有研究出多少有价值且实用的东西,因而依靠它不得;还有的可能从开始就是立足于完成上级下达的考核任务,课题组成员一门心思都 “研究”材料去了,这种造假而成的研究成果,自然更不敢指望它发挥实效。只有真抓实干、科学论证、反复验证的课题研究,才能充当教研的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