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剖析传统哲学教学模式的弊端,根据哲学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学生特点,探索哲学教学模式改革的路径,建构起符合社会实际需要的、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的新的哲学教学模式。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模式;双主体教学协同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11-0084-02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模式存在的现实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的是“传递——接受”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和管理,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它也是十分必要的,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存在着多方面的弊端。
1 教学理念片面,误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谛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的根本任务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并为人类提供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论指南,它的价值取向和目的就是帮助人们去获得真理性知识,并去指导现实的生活实践,从而实现人类的解放和自由。高校哲学教师在教学过程,往往片面地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就是让学生学好理论知识,掌握好基本原理,就是帮助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由于受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模式的束缚,受教育者必然被培养为恪守理论教条的保守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这既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也不适应新时期建设实践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
2 教学模式单一,突出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校教学模式多种多样,但哲学仅采用“传递——接受”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程序是:回顾旧课—传授新课—巩固练习—总结评价。这种教学模式主要采用讲授法,老师讲、老师念,学生听、学生记。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地发挥,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成长的学生,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索问题,更谈不上创新,只是机械、被动地接受知识和记忆知识。使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了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也不知道该问“为什么”的懒惰习惯,形成了对书本和教师盲目崇拜的思想。
3 教学方法陈旧,忽视教学过程中师生双向互动
哲学教学过程中采用“传递—— 接受”的教学模式,就决定了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单向的关系,缺乏双向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最基本的一对关系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关系,它既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也包括教与学双方的工作关系。传统教学模式只注重教师的主导性,却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忽视了师生双方的互动关系。学生把教师讲授的知识储存在自己的头脑里,在考试的时候就从她脑海里记忆的老师传授的知识全部搬到试卷上,这样的教学模式很难形成良好的教学相长的教学氛围,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很难发挥。这是传统教学模式造成的落后的教学方法,不仅难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更不利于培养创造性人才。
4 理论和实践脱节,忽视对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等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国高校哲学教学“传导——接受”的教学模式,导致哲学教学方法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 刻意追求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和内容的系统性, 这种呆板单一的教学方法, 就形成了“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传统的哲学教学把哲学学科的理论特质确定为,强理论、弱实践;强研究、弱应用。哲学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课堂、重理论、重说教、重教化,轻课外、轻实践、轻养成、轻内化等现象。在这种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教学状况下,学生只是被动式地、机械地接受哲学理论,而不能把哲学理论化为方法、化为自己的能力、化为行为方式和实践方式。所以,哲学的生命力、哲学的物质力量就难以发挥出来,这种脱离实践的纯粹理论灌输,忽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淡薄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不仅影响了教学效果,也影响了具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5 考核方式追求标准化,忽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模式制约着检验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考核方式仍然是以标准化的试卷为主要的评价标准,判断一个人哲学素质的高低,仅靠分数来衡量,这与哲学的本性是相背离的。现在的哲学考试是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内完成一张由名词解释、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的试卷,而且出题绝不会超出老师所讲授的范围,这样的考试方式,考的不是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考的学生背诵和记忆的能力。哲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跟随这个指挥棒而转动,教师在考试前划出考试重点,学生平常不学只须用上一周背诵一下别人的笔记便可以应付考试。这种落后的、简单的考试方式,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模式改革的路径
1 转变教学观念,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中,要克服“传递——接受”教学模式中的弊端。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学生主体地位得到真正落实, 才能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和谐局面,才能达到探究知识、启迪思维、形成能力、激励创新的目的。教师主导作用实施的过程,就是指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的过程。如:设计某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然后让他们对此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使他们主动思考问题,又增强了哲学教学的针对性。哲学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能够真正达到教学相长,不仅促进了哲学教师在理论上的创新与思考,也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有所改变,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信息。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哲学教师真正成为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构建理论与实践协同教学的新模式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在哲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向学生传授哲学基本理论,让学生掌握哲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能给学生以信心和力量。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为哲学理论根植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它的理论只有在不断发展的实践中才能得到丰富和发展。长期以来,哲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单一化,哲学教师较多地强调基本理论的灌输,学生在实践中不能亲身体验理论与知识的内涵,从而导致学生对哲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甚至产生抵触情绪。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践性是它的重要特征。这就要求在哲学课程教学中必须坚持实践性原则,体现实践性特征,引入并强化社会实践环节,有组织地使学生从学校课堂走向社会课堂,经受社会大熔炉的锤炼,强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增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实效性。大学生哲学素养的培养,必须与大学生的生活现实相结合,向生活问寻。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回归现实生活当中,学生用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现实生活问题进行分析,辨析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真伪、善恶、美丑等现象;并根据自己的思考提出建议和解决方案,这不仅提高了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同时能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良性互动,构建理论与实践协同的教学新模式,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3 培养创新型人才,实行多种教学模式相互兼容的新教学模式
“传授——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不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符合新时期建设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不少专家学者对哲学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笔者认为对哲学教学模式的改革,要采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吸取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抛弃弊端,构建起多种教学模式相互兼容运用的新的教学模式。即双主教学模式、启发探究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模式、研究型教学模式相互兼容的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是在哲学课程所有内容中同等地运用,而是根据内容灵活选择某种教学模式。这种多维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教学理念新。从重视教师的教转向重视学生的学,教育学生学会学习;从重视知识传授转向重视发展学生的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第二,师生角色定位新。多种教学模式兼容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师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三,教学模式构想新。多种教学模式相融合的教学模式,不仅吸取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而且又兼容了不同教学模式的特点,这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新突破。第四,教学关系新。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和谐,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力求构建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第五,教学方法新。这种教学模式凸显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优化教学过程的特点;同时,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注重“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展示自我、发现自我,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 改革考试方式,实行多元化的考核模式
考试作为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评价教学质量,实现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传统的考试方式重知识、重理论、重记忆,轻能力、轻操作、轻创新。在考试过程中具体表现为:闭卷考试多、客观题多、记忆内容多。这种考试方式固然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但在一定程度上创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这种考试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的背景下,在素质教育深化发展的今天,哲学考试务必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要不断改革考试方式,积极推广多样化的考试模式,将考试方式与社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哲学课程的考试要根据本课程的特点,采用开卷、闭卷、口试、论文写作、答辩、面试、分组团队考试等多种方式,这些考试方式灵活应用,能够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研究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模式;双主体教学协同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11-0084-02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模式存在的现实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的是“传递——接受”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和管理,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它也是十分必要的,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存在着多方面的弊端。
1 教学理念片面,误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谛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的根本任务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并为人类提供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论指南,它的价值取向和目的就是帮助人们去获得真理性知识,并去指导现实的生活实践,从而实现人类的解放和自由。高校哲学教师在教学过程,往往片面地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就是让学生学好理论知识,掌握好基本原理,就是帮助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由于受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模式的束缚,受教育者必然被培养为恪守理论教条的保守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这既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也不适应新时期建设实践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
2 教学模式单一,突出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校教学模式多种多样,但哲学仅采用“传递——接受”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程序是:回顾旧课—传授新课—巩固练习—总结评价。这种教学模式主要采用讲授法,老师讲、老师念,学生听、学生记。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地发挥,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成长的学生,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索问题,更谈不上创新,只是机械、被动地接受知识和记忆知识。使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了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也不知道该问“为什么”的懒惰习惯,形成了对书本和教师盲目崇拜的思想。
3 教学方法陈旧,忽视教学过程中师生双向互动
哲学教学过程中采用“传递—— 接受”的教学模式,就决定了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单向的关系,缺乏双向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最基本的一对关系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关系,它既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也包括教与学双方的工作关系。传统教学模式只注重教师的主导性,却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忽视了师生双方的互动关系。学生把教师讲授的知识储存在自己的头脑里,在考试的时候就从她脑海里记忆的老师传授的知识全部搬到试卷上,这样的教学模式很难形成良好的教学相长的教学氛围,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很难发挥。这是传统教学模式造成的落后的教学方法,不仅难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更不利于培养创造性人才。
4 理论和实践脱节,忽视对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等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国高校哲学教学“传导——接受”的教学模式,导致哲学教学方法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 刻意追求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和内容的系统性, 这种呆板单一的教学方法, 就形成了“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传统的哲学教学把哲学学科的理论特质确定为,强理论、弱实践;强研究、弱应用。哲学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课堂、重理论、重说教、重教化,轻课外、轻实践、轻养成、轻内化等现象。在这种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教学状况下,学生只是被动式地、机械地接受哲学理论,而不能把哲学理论化为方法、化为自己的能力、化为行为方式和实践方式。所以,哲学的生命力、哲学的物质力量就难以发挥出来,这种脱离实践的纯粹理论灌输,忽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淡薄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不仅影响了教学效果,也影响了具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5 考核方式追求标准化,忽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模式制约着检验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考核方式仍然是以标准化的试卷为主要的评价标准,判断一个人哲学素质的高低,仅靠分数来衡量,这与哲学的本性是相背离的。现在的哲学考试是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内完成一张由名词解释、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的试卷,而且出题绝不会超出老师所讲授的范围,这样的考试方式,考的不是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考的学生背诵和记忆的能力。哲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跟随这个指挥棒而转动,教师在考试前划出考试重点,学生平常不学只须用上一周背诵一下别人的笔记便可以应付考试。这种落后的、简单的考试方式,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模式改革的路径
1 转变教学观念,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教学中,要克服“传递——接受”教学模式中的弊端。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学生主体地位得到真正落实, 才能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和谐局面,才能达到探究知识、启迪思维、形成能力、激励创新的目的。教师主导作用实施的过程,就是指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的过程。如:设计某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然后让他们对此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使他们主动思考问题,又增强了哲学教学的针对性。哲学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能够真正达到教学相长,不仅促进了哲学教师在理论上的创新与思考,也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有所改变,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信息。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哲学教师真正成为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构建理论与实践协同教学的新模式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在哲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向学生传授哲学基本理论,让学生掌握哲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能给学生以信心和力量。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为哲学理论根植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它的理论只有在不断发展的实践中才能得到丰富和发展。长期以来,哲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单一化,哲学教师较多地强调基本理论的灌输,学生在实践中不能亲身体验理论与知识的内涵,从而导致学生对哲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甚至产生抵触情绪。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践性是它的重要特征。这就要求在哲学课程教学中必须坚持实践性原则,体现实践性特征,引入并强化社会实践环节,有组织地使学生从学校课堂走向社会课堂,经受社会大熔炉的锤炼,强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增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实效性。大学生哲学素养的培养,必须与大学生的生活现实相结合,向生活问寻。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回归现实生活当中,学生用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现实生活问题进行分析,辨析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真伪、善恶、美丑等现象;并根据自己的思考提出建议和解决方案,这不仅提高了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同时能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良性互动,构建理论与实践协同的教学新模式,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3 培养创新型人才,实行多种教学模式相互兼容的新教学模式
“传授——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不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符合新时期建设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不少专家学者对哲学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笔者认为对哲学教学模式的改革,要采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吸取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抛弃弊端,构建起多种教学模式相互兼容运用的新的教学模式。即双主教学模式、启发探究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模式、研究型教学模式相互兼容的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是在哲学课程所有内容中同等地运用,而是根据内容灵活选择某种教学模式。这种多维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教学理念新。从重视教师的教转向重视学生的学,教育学生学会学习;从重视知识传授转向重视发展学生的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第二,师生角色定位新。多种教学模式兼容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师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三,教学模式构想新。多种教学模式相融合的教学模式,不仅吸取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而且又兼容了不同教学模式的特点,这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新突破。第四,教学关系新。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和谐,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力求构建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第五,教学方法新。这种教学模式凸显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优化教学过程的特点;同时,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注重“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展示自我、发现自我,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 改革考试方式,实行多元化的考核模式
考试作为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评价教学质量,实现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传统的考试方式重知识、重理论、重记忆,轻能力、轻操作、轻创新。在考试过程中具体表现为:闭卷考试多、客观题多、记忆内容多。这种考试方式固然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但在一定程度上创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这种考试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的背景下,在素质教育深化发展的今天,哲学考试务必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要不断改革考试方式,积极推广多样化的考试模式,将考试方式与社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哲学课程的考试要根据本课程的特点,采用开卷、闭卷、口试、论文写作、答辩、面试、分组团队考试等多种方式,这些考试方式灵活应用,能够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研究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