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因明学自八世纪传入西藏迄今,历时一千三百年有余,其发展是深入的、跨越的、独特的。如同事物时兴时衰的发展之规律,在西藏后弘期,著名大译师俄·洛丹西饶(1059—1109)不仅校译了许多因明典籍,还培养了两万多弟子,其中在因明方面成就最大的是响卓龙巴洛卓迥乃,其弟子恰巴·却森(法狮子1109—1169)精通因明及佛学中观论,并且规范了因明的辩论学风,著有《摄类辩论》,开创了因明独特而优越的研究方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藏传因明风格,文章拟就摄类学的特点进行理论上的一次梳理。
【关键词】:藏传;因明学;摄类学;特点
一、摄类学的发展史
印度因明传入藏区后,藏族历代学者继承和弘扬了以法称为主的因明学思想,并选择性地吸收世亲的《俱舍论》、无著的《现观庄严论》和龙树的《中论》为代表的哲学思想,渐而形成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因明学体系。藏族的因明学学者们在继承的同时,首先将印度因明学体系中本体论、认识论、推理论混为一谈的学风中提炼出重要的逻辑思想,并结合《俱舍论》为代表的其他哲学思想,开创了独具特色的摄类学 (?????????)体系。其开山鼻祖是恰巴·却森(公元1109—1169)论师,他是藏传因明学界公认的桑普寺第六任主持。著有《量抉择论广注》、《量论摄义祛蔽论》等因明论著,开创了藏族特色的摄类辩论,藏族学者一直沿用这一摄类辩论规则,且后继者著有众多摄类学著作。其中著名的有《赞宝·摄类学》、《赛·摄类学》、《堪钦·摄类学》、《雍增·摄类学》、《饶多·摄类学》等。在摄类学的基础上,历经两个多世纪的探索和研究,藏族学者又将其中的逻辑推理部分归纳成“因明学” (?????????);本体论和认识论部分归纳成“心类学”(???????)。这一体系使印度因明学思想更趋于丰富、完整,分类更加细致、明确。体现了藏族学者敢于思考和勇于创新的学术理念。
摄类学的理论体系,正式开创于公元十二世纪中期,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期间通过历代藏族学者的闻思辩论和著书立说,使得摄类学理论不断更新与完善。并已成为世界逻辑学史当中独树一帜的一门理论体系。而今,此一学科在学校教育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故此,这一学科还停留在寺院教育的院厅里。
二、摄类学的特点
自恰巴·却森开创摄类学以来,藏传因明在辩经传承以及佛家知识论和逻辑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出现了一大批藏族学者的因明论著,促进了印度因明的进一步发展。譬如,萨迦班智达在深入研究、总结、归纳量学理论要义的基础上,撰写《量理宝藏》及其注释,对《量抉择论》的译文进行校订,并以博学雄辩的思辨方式战胜了专从印度来藏进行学术辩论的以绰协嘎唔(?????????????????)为首的外道论师,使其诚服皈依佛门。
著有《智者入门》一书,专门论述了讲、辩、著三种学科理论,设计藏传佛教的教育理念与实施措施等,为寺院教育的进一步正规化打下了理论基础。以此为例的藏族因明学家及著作的思想,源于恰巴·却森开创的摄类学。故言,经典是思维的源泉和研究的依据。因明学在五明学中被视为打开其他四明学宝库的金钥匙,尤其研习内明者若不先习得因明,无法懂得内明之义理。而学习藏传因明者,就要从其入门之‘阶梯式学习法’的摄类学起步,故称‘学习五明先学因明,学习因明先学摄类’。因此,以下从两方面对藏传因明之摄类学的特点加以分析,旨在了解这一重要学科的主要特点。
(一)根据学者根智的差异作大、中、小三理路及摄节的设置
摄类学根据《释量论》的内容和学习者的根智分三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是为初学者入门而设的小理路,内容深入浅出,推论短小精炼,如:第一摄节红白色之法,首先确定色法之性相(定义),然后进行归类划分,将色法分为身外和身内色法。身外色法又分五处及确定各自的性相,身内色又分为五根及确定各自的性相,再作各色处之分类及性相的确立等等。此推论具有短小而精炼,剥蛀抽丝,层层解析之特点; 第二部分扩展小理路量论(因明)知识,为中根智而设中理路;第三部分是为高智力所设的大理路,理路艰难,推论繁杂。在这三部分中诸家摄类著作所设摄节的多少不一,繁简有别,但各具特色。
(二)以驳他宗,立自宗和断除诤论三种形式进行的论述
摄类学虽在不同著作中所设摄节的多少有异,但其论述形式都以驳他宗、立自宗和断除诤论三种方式进行。
驳他宗是以因明(量学)理论为基础,以应成辩论形式反驳他人的错误观点,使他人祛除疑惑,获得正理的一种反驳论证式。驳他宗设置若干个辩论段,每一辩论段的句首,列出敌论者的错误观点,一般是一个错误的命题,包括周遍判断和一般判断。这种错误命题部分具有针对性,部分是学习者在概念上容易产生错误的命题,反驳不同形式的错误命题时,所采用的驳论格式也不尽相同。若要反驳一错误的周遍判断的问题,首先要选择一个能揭示此判断过失的概念作为诤事之有法,然后在此有法上组成一个具有反驳意义的应成推论式,而且指出此论式的周遍敌论者已承许。若要反驳一个一般性的错误命题,可直接抛出否定此错误命题的应成式,迫使对方放弃错误观点,承认这一宗言。
立自宗是论述立论者自己的观点,一般是《集量论》和《释量论》等量学经典著作的观点。立自宗中将每一摄节的主题、关键词都从性相、相依进行解说,然后进行分类,对关键词之间有无周遍关系等进行分析,这种分析解说,一般都是引经据典,正面论述。在论证周遍关系时,也是自我论证,没有反驳之义。
断除诤论为破除他人疑惑、消除诤论而设。当敌论者对立论者的观点产生疑惑,提出反驳时,以自己的观点解除对方的疑惑,这就是断除诤论。断除诤论中的辩论是通过应成论式进行的,与驳他宗的辩论方式一致。
三、恰巴·却森对摄类学的贡献
恰巴·却森对藏传因明发展的贡献是极大的,他是桑普寺第六任堪布,精通因明和中观。起初与师父把桑普寺的学经方式不断发扬光大,先后在桑普尼妥寺、桑耶和涅岗等地建立传授因明、般若和中观等显宗经典的讲经院,而且他依经部规范概括量学要义,按学者根智之差异分门别类,深入浅出,设专科教本及教学方式---摄类学。他所著的摄类学是按量论(因明学)要义总结归纳为21个摄节,并分小理路、中理路和大理路等依不同层次的学经班级进行系统的学习;规定了经典学习与辩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按班级进行辩经晋升层次、按学习成绩优劣授予相应的学位,且开创性地规定了一系列由应允立宗者,按严格规则相互进行推理辩论形式的经典学习方法,即在辩论提问时要拍击手掌,问究竟,是三轮等一整套的教学、辩经规则。著名藏学家东噶·洛桑赤列在东噶·大辞典中对恰巴·却森的贡献归纳为十一点:1.开创了学习五部大论的新途径方法;2.开创了学与辩二者同时进行的模式;3.根据讲师的授课特点安排教学任务,使讲师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4.开创了分级教学制度,规定了各班级学制的年限;5.规定了一年或每学期所学学科内容及开办法会时所学内容;6.开创了以年级为单位进行辩论的制度;7.开创了法会期间,以辩论为主,以教学为辅,在法会间隙,以教学为主,以辩论为辅的先河;8.形成了辩论中的成绩优胜者,按照个人意愿,前往其他寺院进行轮流立宗辩论的传统;9.完成学业的人根据其成绩优劣,授予学位。10.撰写了集因明学的所有理论内涵于一体的《摄类学》大中小三类,并规定学者按这一教本学习的制度;11.开创了因明应成论式的辩论模式。
恰巴·却森对寺院教育进一步完善与规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藏传因明和藏传佛教的学经制的度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意义深远。
注解:
13世纪时,萨班汇总《七部量论》的要义,依全偏论断所知事物及训释能知量之本性两面立论,分论外境、论内心、论总别、论直观分辨、论所诠能诠、论联系、论矛盾、论定义、论现前、论为自和论为他等十一章。
参见东噶·洛桑赤列著.东噶·大辞典[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2,第1371—1372页。
参考文献:
[1]杨化群著译.藏传因明学[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2.5.
[2]姚南强著.因明论稿[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10.1.
[3]张忠义、光泉、刚晓主编.因明新论[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12.
[4]康嘎楚称格桑.古印度因明思想源流[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13.12.
[5]祁顺来著.藏传因明学通论[M].西宁:青海民族出版社,2006.6.
【关键词】:藏传;因明学;摄类学;特点
一、摄类学的发展史
印度因明传入藏区后,藏族历代学者继承和弘扬了以法称为主的因明学思想,并选择性地吸收世亲的《俱舍论》、无著的《现观庄严论》和龙树的《中论》为代表的哲学思想,渐而形成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因明学体系。藏族的因明学学者们在继承的同时,首先将印度因明学体系中本体论、认识论、推理论混为一谈的学风中提炼出重要的逻辑思想,并结合《俱舍论》为代表的其他哲学思想,开创了独具特色的摄类学 (?????????)体系。其开山鼻祖是恰巴·却森(公元1109—1169)论师,他是藏传因明学界公认的桑普寺第六任主持。著有《量抉择论广注》、《量论摄义祛蔽论》等因明论著,开创了藏族特色的摄类辩论,藏族学者一直沿用这一摄类辩论规则,且后继者著有众多摄类学著作。其中著名的有《赞宝·摄类学》、《赛·摄类学》、《堪钦·摄类学》、《雍增·摄类学》、《饶多·摄类学》等。在摄类学的基础上,历经两个多世纪的探索和研究,藏族学者又将其中的逻辑推理部分归纳成“因明学” (?????????);本体论和认识论部分归纳成“心类学”(???????)。这一体系使印度因明学思想更趋于丰富、完整,分类更加细致、明确。体现了藏族学者敢于思考和勇于创新的学术理念。
摄类学的理论体系,正式开创于公元十二世纪中期,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期间通过历代藏族学者的闻思辩论和著书立说,使得摄类学理论不断更新与完善。并已成为世界逻辑学史当中独树一帜的一门理论体系。而今,此一学科在学校教育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故此,这一学科还停留在寺院教育的院厅里。
二、摄类学的特点
自恰巴·却森开创摄类学以来,藏传因明在辩经传承以及佛家知识论和逻辑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出现了一大批藏族学者的因明论著,促进了印度因明的进一步发展。譬如,萨迦班智达在深入研究、总结、归纳量学理论要义的基础上,撰写《量理宝藏》及其注释,对《量抉择论》的译文进行校订,并以博学雄辩的思辨方式战胜了专从印度来藏进行学术辩论的以绰协嘎唔(?????????????????)为首的外道论师,使其诚服皈依佛门。
著有《智者入门》一书,专门论述了讲、辩、著三种学科理论,设计藏传佛教的教育理念与实施措施等,为寺院教育的进一步正规化打下了理论基础。以此为例的藏族因明学家及著作的思想,源于恰巴·却森开创的摄类学。故言,经典是思维的源泉和研究的依据。因明学在五明学中被视为打开其他四明学宝库的金钥匙,尤其研习内明者若不先习得因明,无法懂得内明之义理。而学习藏传因明者,就要从其入门之‘阶梯式学习法’的摄类学起步,故称‘学习五明先学因明,学习因明先学摄类’。因此,以下从两方面对藏传因明之摄类学的特点加以分析,旨在了解这一重要学科的主要特点。
(一)根据学者根智的差异作大、中、小三理路及摄节的设置
摄类学根据《释量论》的内容和学习者的根智分三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是为初学者入门而设的小理路,内容深入浅出,推论短小精炼,如:第一摄节红白色之法,首先确定色法之性相(定义),然后进行归类划分,将色法分为身外和身内色法。身外色法又分五处及确定各自的性相,身内色又分为五根及确定各自的性相,再作各色处之分类及性相的确立等等。此推论具有短小而精炼,剥蛀抽丝,层层解析之特点; 第二部分扩展小理路量论(因明)知识,为中根智而设中理路;第三部分是为高智力所设的大理路,理路艰难,推论繁杂。在这三部分中诸家摄类著作所设摄节的多少不一,繁简有别,但各具特色。
(二)以驳他宗,立自宗和断除诤论三种形式进行的论述
摄类学虽在不同著作中所设摄节的多少有异,但其论述形式都以驳他宗、立自宗和断除诤论三种方式进行。
驳他宗是以因明(量学)理论为基础,以应成辩论形式反驳他人的错误观点,使他人祛除疑惑,获得正理的一种反驳论证式。驳他宗设置若干个辩论段,每一辩论段的句首,列出敌论者的错误观点,一般是一个错误的命题,包括周遍判断和一般判断。这种错误命题部分具有针对性,部分是学习者在概念上容易产生错误的命题,反驳不同形式的错误命题时,所采用的驳论格式也不尽相同。若要反驳一错误的周遍判断的问题,首先要选择一个能揭示此判断过失的概念作为诤事之有法,然后在此有法上组成一个具有反驳意义的应成推论式,而且指出此论式的周遍敌论者已承许。若要反驳一个一般性的错误命题,可直接抛出否定此错误命题的应成式,迫使对方放弃错误观点,承认这一宗言。
立自宗是论述立论者自己的观点,一般是《集量论》和《释量论》等量学经典著作的观点。立自宗中将每一摄节的主题、关键词都从性相、相依进行解说,然后进行分类,对关键词之间有无周遍关系等进行分析,这种分析解说,一般都是引经据典,正面论述。在论证周遍关系时,也是自我论证,没有反驳之义。
断除诤论为破除他人疑惑、消除诤论而设。当敌论者对立论者的观点产生疑惑,提出反驳时,以自己的观点解除对方的疑惑,这就是断除诤论。断除诤论中的辩论是通过应成论式进行的,与驳他宗的辩论方式一致。
三、恰巴·却森对摄类学的贡献
恰巴·却森对藏传因明发展的贡献是极大的,他是桑普寺第六任堪布,精通因明和中观。起初与师父把桑普寺的学经方式不断发扬光大,先后在桑普尼妥寺、桑耶和涅岗等地建立传授因明、般若和中观等显宗经典的讲经院,而且他依经部规范概括量学要义,按学者根智之差异分门别类,深入浅出,设专科教本及教学方式---摄类学。他所著的摄类学是按量论(因明学)要义总结归纳为21个摄节,并分小理路、中理路和大理路等依不同层次的学经班级进行系统的学习;规定了经典学习与辩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按班级进行辩经晋升层次、按学习成绩优劣授予相应的学位,且开创性地规定了一系列由应允立宗者,按严格规则相互进行推理辩论形式的经典学习方法,即在辩论提问时要拍击手掌,问究竟,是三轮等一整套的教学、辩经规则。著名藏学家东噶·洛桑赤列在东噶·大辞典中对恰巴·却森的贡献归纳为十一点:1.开创了学习五部大论的新途径方法;2.开创了学与辩二者同时进行的模式;3.根据讲师的授课特点安排教学任务,使讲师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4.开创了分级教学制度,规定了各班级学制的年限;5.规定了一年或每学期所学学科内容及开办法会时所学内容;6.开创了以年级为单位进行辩论的制度;7.开创了法会期间,以辩论为主,以教学为辅,在法会间隙,以教学为主,以辩论为辅的先河;8.形成了辩论中的成绩优胜者,按照个人意愿,前往其他寺院进行轮流立宗辩论的传统;9.完成学业的人根据其成绩优劣,授予学位。10.撰写了集因明学的所有理论内涵于一体的《摄类学》大中小三类,并规定学者按这一教本学习的制度;11.开创了因明应成论式的辩论模式。
恰巴·却森对寺院教育进一步完善与规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藏传因明和藏传佛教的学经制的度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意义深远。
注解:
13世纪时,萨班汇总《七部量论》的要义,依全偏论断所知事物及训释能知量之本性两面立论,分论外境、论内心、论总别、论直观分辨、论所诠能诠、论联系、论矛盾、论定义、论现前、论为自和论为他等十一章。
参见东噶·洛桑赤列著.东噶·大辞典[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2,第1371—1372页。
参考文献:
[1]杨化群著译.藏传因明学[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2.5.
[2]姚南强著.因明论稿[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10.1.
[3]张忠义、光泉、刚晓主编.因明新论[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12.
[4]康嘎楚称格桑.古印度因明思想源流[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13.12.
[5]祁顺来著.藏传因明学通论[M].西宁:青海民族出版社,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