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沙河畔“达额勾”

来源 :大理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good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弥沙坐落在剑川西南一个狭长的山谷中,为唐南诏时“傍弥潜井”、“沙追井”两地名之合称。自唐代开展制盐业以来,弥沙就有盐井,称傍弥潜井。相传最初的弥沙井旁边没有人烟居住,人们居住在上方山腰的平地中。有个妇人的牛经常偷偷跑到盐泉边吃盐水,妇人找牛发现了秘密,弥沙井从此被发现,人们才开始了打井煮盐的生活。自上世纪50年代末乔后盐井开发,弥沙盐井停采,但弥沙河畔的岩曲、大邑、弥井村还保留着耍春牛的活动,白语称之为“达额勾”。
   岩曲、大邑村的“达额勾”表演时间一般为正月初一、初二,弥井村的“达额勾”表演时间一般为农历四月八。“达额勾”是山民们春节期间或开春后最重要的一件大事,也是最快乐的活动。
   每年的“达额勾”在本主庙的院子里举行,一般由本主庙的老人负责组织。在“达额勾”的那天,在通往本主庙的路上,人们扶老携幼,青年男女,络绎不绝。只见本主庙大殿下,戏台上,各个角落都挤满了来看“达额勾”的四村八寨的村民,他们穿红着绿,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有的站着,有的坐在地上,大人驮着小孩,喜气洋洋地在院子周围围成了一圈,中间留出一块表演用地,上面早已让人撒满了从山上采回来的新鲜松毛,就像冬天过后干枯的大地长出了一层青草一样。越聚越多的人们都翘首期待“达额勾”开始。
   “达额勾”是一种非常原始的民间民俗,不需要任何的开场白,只听见院外传来了几挂鞭炮声,就见两头“牛”又踢又跳,朝院子中冲过来,犁田的人在后面追赶着、呼喊着。这时候,刚才拥挤的人群纷纷往后退,原来狭小、拥挤的院子又迅速留出了一大块开阔“地”,这是今天这对“耕牛”要犁的“田”。
   一对“耕牛”由四个壮年男子组合装扮,牛头为竹扎框架、纸糊而成,然后用毛笔粗略地画出眼睛、鼻子、嘴巴等,“牛身”用不同的毛毯或床垫披在身上即可,身后吊根草绳栓一截青刺果枝条做“尾巴”,一个牛就像模像样了。在滇西的群山中,这种青刺果是最早开花最先结果的植物,传递着一种春种秋收的信息;其次是在每年的鬼节,当地白族群众还有这样的风俗,把青刺果的枝条插在门上或水塘处,用来驱鬼避邪。刚才人们见到“牛”后纷纷往后退,就是怕被这“牛尾巴”刺到。两位耕田的老人,手拿鞭子,肩扛木犁,脸上抹着锅底灰,一副滑稽样。
   两头“牛”在“田”里狂奔乱跳,完全不听使唤,两位老人在“田”里追得“耕牛”绕圈,又“打”又“骂”,费了一番功夫才把两头“牛”赶在一起,系好木犁,开始犁田。本主庙里的老老少少,被两头“牛”和两位老人搞笑的表演逗得开怀大笑,往日莊严肃穆的本主庙,成了村民们快乐的海洋。两位老人赶着“牛”犁到了晌午,这时一位男扮女装的白族“妇女”提着篮子,背着稻草,给犁田的人和“牛”送来了午饭。夸张的打扮和步伐,幽默的语言,让众人笑得合不拢嘴。吃完午饭,两位老人就开始在田里撒种子,这时刚才那对野性十足的“牛”不再任性了,静静地卧在田头了。两位老人按东南西北中的顺序在田里撒种,边撒种边用白语唱一些祝词:“撒种撒朝东,一年四季,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随着众人喝彩,老人将种子撒向人群,人们争抢着。撒种结束,最后两头“牛”在老人的驱赶下冲出了人群,至此“达额勾”表演全部结束。显然,这种“达额勾”表演是山民们在贫苦自然环境中自编自演的一种娱乐活动,虽说它带有明显的祭祀性质,但它不需要舞台、布景、戏幕,与观众面对面、背靠背,通俗易懂、老少咸宜,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各种惠农政策的实行,农民的日子也好过了许多。在弥沙河畔,各种娱乐方式和活动也增加了,看“达额勾”表演的人也越来越少了。但是,一到农忙时节,在许多现代化的农业工具还到达不了的地方,田里二牛抬杠的“达额勾”却是真实的,那是一把泥土一把汗水的艰辛劳作,没有半点的马虎。于是我希望弥沙变得更富裕,一方面让那原始的“达额勾”被现代化的农业机器取代,一方面又希望这种自然的、民间的“达额勾”表演一直在弥沙河畔得以传承。
  
  责任编辑 彭琼瑶
其他文献
难忘那年烟花三月   两根冰冷铁轨   延伸到桃花深处   你把瘦弱的脸颊贴了上去   你把滚热的胸膛贴了上去   你在努力倾听   靠近大海的远方   是否有花开的声音     火车轰隆隆地驶来   声音越来越近   越来越大   你的脸上露出微笑   想象丰满的麦子   装进所有的粮仓   想象年迈的父亲   跨马回到故乡     从那一刻起   一本厚厚的圣
期刊
思念是记忆中灿烂的笑脸   仿佛春天上关绽放的花朵   思念是记忆中娇嫩的肌肤   犹如冬日苍山纯洁的白雪   思念是记忆中匀细的呼吸   好像暑天下关迎面的凉风   思念是记忆中短暂的相聚   恰似中秋洱海皎洁的映月   思念是我生命中的春夏秋冬   将四季播入心田   长出两片嫩叶   一片是想你   另一片還是想你    责任编辑 彭琼瑶
期刊
和许多地名一样,“萂村”,一看就是个稀奇古怪的名字。   “萂”,在一般的字典里查不到,据说在《康熙字典》里才能看到它神奇的身影。这是一个典型的专有地名字,念“窝”音。   拥有1400多户5700多人的萂村,是一座以白族为主住民的村庄,是云南省政府近年公布的“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和“云南省历史文化名村”,是大理“南诏”时期“大义宁国”国王杨干贞(公元929-937年在位)
在当前机电安装工程的过程中,成本和造价的管理和掌控穿插在整个过程当中,尤其是利用货币单位判断资源消耗和所有的费用.依照有关规定和要求提升管理控制手段的编制和执行,进
翻开《成都军区英模谱》,战斗英雄、白族汉子毛羽亮的名字赫然在目。1980年,毛羽亮应征入伍,随着部队来到边防前线。成为一名边防战士后的毛羽亮奋勇当先,冲锋在前,他先后7次
时间的沙漏,可以轻易倒转过来,重新慢慢流泄,用自己的刻度记录时间的脚步。可有些事物消失的速度,却在不知不觉间轰然而至。就像某些散落在时光深处的年俗,不管我们如何眷恋,已经逝去不再重来,偶尔在记忆深处浮起,细细碎碎,噬咬着一些不甘寂寥的心灵……我的老家,是漾濞县漾江镇的官庄村,在点苍山西坡脚下,是一个古老小巧的村子。站在家门口,可以俯瞰缓坡下散布在核桃林中的人家,村里杂居着汉族、白族、彝族等民族,不
四月十日,天朗气清,融融春光,我应几个学生的邀约,便欣然前往万花溪。   出祥城往西,跨过公路,翻过卧龙岗,便是溪沟,也就是万花溪的入口处,涉过一畦秧田之后,便进入两崖对峙的一隙地峡之中,即便那五彩斑斓的色彩团团围裹;头上是一线白云飘过的蔚蓝天幕;前方是曲径通幽、霞光辉映的洞天;两畔是陡峭的崖壁、灌木藤萝、青树翠蔓、奇花异卉、万花波泄;脚下是巨石叠罗、溪水潺潺、鲜黄的沙滩,熠熠耀眼;峡中香气荡荡
铝合金点焊电极寿命是影响点焊质量的关键技术,显著提高铝合金点焊电极寿命将促进绿色环保型铝合金轿车开发及铝合金更广泛地应用.电极寿命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点焊过程电极端面
半固态成形技术兼有液态和固态金属成形的优良特性,是高效、节能的材料加工前沿技术,是21世纪最具有发展潜力的金属成形技术之一.液相线半连续铸造是一种先进的半固态浆制备
《现代汉语词典》对“称谓”定义为“人们由于亲属和别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身份、职业等等而得来的名称”,称谓语是人际关系的文化符号,反映出人与人之间不同的关系,蕴藏着一定的社会文化内涵。白族是一个崇尚礼仪、讲究长幼有别、尊卑有序的民族。对父母儿女、伯叔姑舅等都有详细的称谓语,接人待物都讲究合乎应有的称谓规矩,不能随便“喂喂”地喊。   居住在滇西北鹤庆县的白族人,称祖父为“阿博”或“阿爷”,称祖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