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八年级物理(上)第六章"测量物质的密度" 的实验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生必做的20个实验之一,在八年级物理教学中处于重要地位。《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亲身经历实验的过程,启发学生对实验现象所说明的问题进行积极思考和交流,会对实验存在的误差进行分析。根据"独立操作"的要求,本实验要学生会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加深和巩固用天平测量固体或液体的质量,学会利用密度鉴别物质。为规范学生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灵活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结合个人物理教学的实践和体会,对这节课作了如下设计:
一、学习量筒、量杯的使用
1、各种基本测量仪器都有一定的量程。先展示量筒和量杯,让学生认识它们的作用。结合展示的量筒和量杯,让学生观察并认识它们的量程,了解测量值得单位。
2、各个不同的测量仪器均可能有不同的分度值。让学生结合观察的量筒和量杯,认识它们的分度值。
3、让学生学会正确读数。学生在了解了量程和分度值的情况下,让他们分组,分别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练习量筒的读数。注意正确读数: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且视线要与液面相平,与刻度线垂直。读数时,要求全体同学姿势正确,并学会估读。
提出问题:①、量筒是以什么单位标度的?你判断的依据?②、量筒最大测量值、最小分度是多少?
实验要求:①、以实验小组为单位测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②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评判、纠正,总结使用量筒测量体积的方法以及操作要求和要领教师巡视,选择两组学生上讲台演示测量过程,组织学生展开评估、教师按学生描述测量方法实际操作,对测量中出现的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从而从多角度设计出测量方案。
二、巩固天平的使用:
1、展示天平,让学生回答其量程和分度值。安排学生演示:用测量得出固体和液体的质量。要求边演示边讲解,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2、学生分组结合学生演示,利用给出的天平,测量给定的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三、测量固体的密度
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规则形状物体可以用直尺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可以用量筒测量。用量筒测量体积常用"溢杯法":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中,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量筒内水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测量密度比水的密度小的固体的体积,可以采用"悬垂法":先读取悬挂重物被浸没于量筒中液体对应的体积,再将密度小的固体和重物系在一起浸没于量筒中,读取此时的液体体积,两者的差便是密度小的固体的体积。
1、在学生测得给定的固体质量和量筒中水的体积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利用溢杯法测量给定的固体的体积。
2、在测出给定固体的质量和体积后,计算该固体物质的密度,注意计算结果的单位。
3、由生活现象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测量物质的密度"
(1)出示一块长方体铁块,问:要测这铁块的密度,需要测哪些量?用什么器材测量?记录哪些量?怎样求出铁块的密度。
(2)再出示一块任意形状的石块和装在小碗的盐水问:能否用测长方体铁块密度的方法测这块石块的密度和小碗里的盐水?用刻度尺不行,那么用什么仪器来测定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和盐水的体积?出示量筒,指出液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来测量。
师生活动:回顾有关密度的概念,围绕问题进行思考。讨论方案一:比较质量,方案二:比较体积,方案三:测密度再比较。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方案三引思:怎样测量固体的密度。
4、引导学生分析:如果先测量固体的体积,再测量该固体的质量,在操作上有什么不当之处?这样测量会使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还是偏小?
四、测量盐水和其它液体的密度
1、学生分组用正确的步骤测量盐水的密度: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向量筒中倒入适量体积的盐水V; 测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质量m2; 根据实验的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
2、引导分析1: 把盐水倒入量筒测出盐水的体积V; 用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m1; 量筒中的盐水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这样能否算出盐水的密度?如果能,测量值会比真实值偏大还是偏小?。
3、引导分析2: 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把一定量的盐水倒入烧杯,测出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 把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V.这样能否测出盐水的密度?如果能,测量值会比真实值偏大还是偏小?
4、其它液体密度测量方法和盐水密度测量方法相同。
五、结合实验,设计表格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体会到:密度是属于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 ,它与物质种类有关,同一种物质密度相同。使学生深入理解密度的概念,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生活中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知道了本实验所测量的物理量和需要计算的物理量,如何在表格中反映这些物理量并记录测量的数据。让学生在理解实验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并把本次实验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完成实验报告。
在进行学生实验时,让学生通过正确的实验操作训练,有利于实验习惯的养成;对实验的分析,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在理解实验的前提下,绘制各种表格,代替了让学生不求甚解地在表格中填入数据,利于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一、学习量筒、量杯的使用
1、各种基本测量仪器都有一定的量程。先展示量筒和量杯,让学生认识它们的作用。结合展示的量筒和量杯,让学生观察并认识它们的量程,了解测量值得单位。
2、各个不同的测量仪器均可能有不同的分度值。让学生结合观察的量筒和量杯,认识它们的分度值。
3、让学生学会正确读数。学生在了解了量程和分度值的情况下,让他们分组,分别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练习量筒的读数。注意正确读数: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且视线要与液面相平,与刻度线垂直。读数时,要求全体同学姿势正确,并学会估读。
提出问题:①、量筒是以什么单位标度的?你判断的依据?②、量筒最大测量值、最小分度是多少?
实验要求:①、以实验小组为单位测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②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评判、纠正,总结使用量筒测量体积的方法以及操作要求和要领教师巡视,选择两组学生上讲台演示测量过程,组织学生展开评估、教师按学生描述测量方法实际操作,对测量中出现的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从而从多角度设计出测量方案。
二、巩固天平的使用:
1、展示天平,让学生回答其量程和分度值。安排学生演示:用测量得出固体和液体的质量。要求边演示边讲解,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2、学生分组结合学生演示,利用给出的天平,测量给定的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三、测量固体的密度
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规则形状物体可以用直尺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可以用量筒测量。用量筒测量体积常用"溢杯法":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中,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量筒内水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测量密度比水的密度小的固体的体积,可以采用"悬垂法":先读取悬挂重物被浸没于量筒中液体对应的体积,再将密度小的固体和重物系在一起浸没于量筒中,读取此时的液体体积,两者的差便是密度小的固体的体积。
1、在学生测得给定的固体质量和量筒中水的体积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利用溢杯法测量给定的固体的体积。
2、在测出给定固体的质量和体积后,计算该固体物质的密度,注意计算结果的单位。
3、由生活现象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测量物质的密度"
(1)出示一块长方体铁块,问:要测这铁块的密度,需要测哪些量?用什么器材测量?记录哪些量?怎样求出铁块的密度。
(2)再出示一块任意形状的石块和装在小碗的盐水问:能否用测长方体铁块密度的方法测这块石块的密度和小碗里的盐水?用刻度尺不行,那么用什么仪器来测定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和盐水的体积?出示量筒,指出液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来测量。
师生活动:回顾有关密度的概念,围绕问题进行思考。讨论方案一:比较质量,方案二:比较体积,方案三:测密度再比较。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方案三引思:怎样测量固体的密度。
4、引导学生分析:如果先测量固体的体积,再测量该固体的质量,在操作上有什么不当之处?这样测量会使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还是偏小?
四、测量盐水和其它液体的密度
1、学生分组用正确的步骤测量盐水的密度: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向量筒中倒入适量体积的盐水V; 测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质量m2; 根据实验的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
2、引导分析1: 把盐水倒入量筒测出盐水的体积V; 用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m1; 量筒中的盐水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这样能否算出盐水的密度?如果能,测量值会比真实值偏大还是偏小?。
3、引导分析2: 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把一定量的盐水倒入烧杯,测出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 把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V.这样能否测出盐水的密度?如果能,测量值会比真实值偏大还是偏小?
4、其它液体密度测量方法和盐水密度测量方法相同。
五、结合实验,设计表格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体会到:密度是属于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 ,它与物质种类有关,同一种物质密度相同。使学生深入理解密度的概念,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生活中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知道了本实验所测量的物理量和需要计算的物理量,如何在表格中反映这些物理量并记录测量的数据。让学生在理解实验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并把本次实验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完成实验报告。
在进行学生实验时,让学生通过正确的实验操作训练,有利于实验习惯的养成;对实验的分析,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在理解实验的前提下,绘制各种表格,代替了让学生不求甚解地在表格中填入数据,利于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