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军队院校饮食保障社会化改革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就餐方式也日趋成熟,但我们更应清醒的看到这种方式所暴露出的问题。例如,在伙食的营养健康问题、伙食费的合理使用和伙食的标准落实等方面仍存在许多不足,尤其在食品价格与学员满意率之间存在的矛盾尤为突出。这就要求从就餐方式上入手进行有效的调整改革。如何改革才能改善不足,怎样改革才能解决矛盾,从而达到在社会化保障基础上的利益的最佳平衡,这是军校就餐方式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军校就餐方式改革的意义
(一)更加灵活制定食谱,科学配餐
所谓科学配餐就是要使三餐能量充足、营养健康、搭配合理。军校人员平时不仅有复杂繁重的科研、学习任务,还要面临一定强度的训练任务,体能消耗量较大,军需部门可以利用如《军人营养食谱自动生成系统》等计算机软件系统,结合季节变化与各阶段训练任务,通过比较、统计与分析,核算出日人均食物定量和营养消耗情况,自动生成满足各类官兵身体所需的食谱,同时每天公布食谱,切实纠正"爱吃什么吃什么,什么好吃吃什么"的现象,牢固树立"缺什么补什么,什么营养吃什么"的科学饮食观念。
(二)更加有效节约粮食,减少浪费
勤俭节约是我军的优良传统。第一,实行就餐方式改革之后,就餐的自主性变强了,选择性变广了,广大官兵可以根据自己的就餐习惯去选择菜肴的种类和数量,避免了官兵随意多取、挑好剩次的现象。在达到标准的基础上满足所需营养,在保证饭量的前提下追求个人喜好,可以明显高效的减少就餐人员的粮食浪费。第二,可以更加方便食堂方面做好调剂,严格按就餐人数计划用粮,官兵吃多少、喝多少就做多少,可以切实有效的堵住浪费的源头。
(三)更加牢固落实标准,提高质量
近年来军队伙食费和食物定量标准不断提高,但军校官兵生活质量并没有明显改善,科学运用就餐方式,努力改善官兵伙食,就成了加速促进院校教学、科研能力提升的重要物质保障。同时,就餐方式改革也是顺应军队正规化建设的重要依据,要提高伙食质量,只有坚持标准化供应、狠抓标准化建设、严格标准化管理才能保证标准化就餐。在保证标准化就餐改革的前提下强化早餐、丰富午餐、调剂晚餐。只有落实好各项标准,伙食质量才能得到有效提高。
二、军校就餐方式改革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服务官兵
1.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核心。如今,饮食保障已不再单纯满足于让官兵吃饱、吃到标准,而是要在此基础上吃出营养、吃出健康,吃出文明,吃出战斗力。军校饮食保障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从广大学员和教职员工的根本利益出发,端正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完善服务机制,在提升满意度上下功夫,突出人性化服务。食堂可经常通过板报、网络、广播等渠道针对吃什么、怎么吃、吃多少等官兵关心的问题进行宣传公示,增加伙食管理的透明度,通过问卷调查、网上交流,收集官兵对饮食保障的合理意见和建议,充分尊重学员和教员的主体地位。并通过饭中看食欲,饭后看剩余,把握官兵的饮食特点,及时更换官兵不喜欢的食品。并且针对购餐拥挤的现象可以适当多增加一些购餐平台,缩短打饭时间,确保实行就餐方式改革后不影响官兵的正常作息时间。与此同时要倡导人文理念,实现军校食堂由单一的供餐向生理补给、心理调节和精神培育的多功能转变。饮食保障工作质量如何,应当以官兵的满意度作为检验的标准,因为饮食保障是为官兵服务的,最终要由广大官兵说了算。
2.适时会餐是提升凝聚力的有效途径。会餐是传统的饮食习惯,虽然有不科学、不卫生的方面,但考虑到军校是个特殊的群体,还是应该吸收会餐的积极成分,采用保留少量的公筷、公勺式的会餐方式,主要用于在重大节日、新学员入学欢迎、老学员毕业欢送等特殊时机适当组织会餐,融洽气氛,鼓舞士气,增强官兵斗志。这样既能保证卫生,又能密切官兵关系,弥补了自助餐、分餐带来的相互感情上的疏远,增强了部队的凝聚力。
(二)互惠共赢,提升效益
实行社会化保障后,现行的就餐方式所面临的最根本矛盾就是承包方追求经济效益与军校要求高质量服务之间的矛盾。军校追求的是用最少的成本享受最优质的服务和保障,承包商看重的是军校规模效益和长远利益。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既要保证官兵在实行就餐方式改革之后能吃到定量标准规定的食物,不降低生活水准,又要让承包方取得合理的经济利益,承包合同就必须细致周到,规定好各方的责任权利。一次合同期限不宜过长,以一年或两年一签为宜,可规定如果保障的好可再续合同,最大限度调动各方的积极性。监督委员会应联合军需部门和财务部门多与承包方协调,在主副食营养和卫生健康等方面达成共识,特别对伙食费应如何分配的问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法,例如学院可以在现有领报的伙食费上预留5%左右用于节日会餐保障,承包方可以从就餐人员每天的伙食费中提取10%左右用于水电、固定资产折旧等费用开支,同时在剩余的伙食费中按3%左右提取利润。最终找准企业利益与官兵利益的最佳结合点。
三、军校就餐方式改革的模式
在军校食堂就餐的人员基本上可划分为供给制学员、短期培训学员、教职员工、在职干部和士兵五大类,而现在许多军校的就餐形式只有一种,即全部人员都采用刷卡就餐的方式,这种单一的就餐方式并没有很好的结合军校各类就餐人员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更无法为新时期院校改革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所以,为解决好这一现实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就餐方式。
(一)标准配餐
"标准餐"作为新形势下的伙食管理模式,由于其总体结构上的优化,从而显现出良好的运行前景。食堂按照军需部门下发的营养食谱将主、副食食品分类,主食可分为大米、面粉和杂粮等。副食可分为全荤菜、半荤菜和素菜等类别。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供给制学员,院校伙食单位按照食品种类,根据"三大标准",结合训练强度等因素科学搭配,捆绑销售,"打包"保障,并进行简单的外包装,形成可以满足各类学员需求的营养套餐形式,学员开饭时可以根据所消耗的体能及自己的口味自由选择所需的套餐,这样不仅可以继续保留学员自主选择的权利,同时也可以让广大学员确实吃到标准,吃到营养,吃得健康,还能节省打饭的时间,缓解因开饭时就餐者集中而带来的压力。 (二)刷卡选餐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饭菜花色品种多,选择余地大,增加了官兵自主够买、自主选择的权利,但是所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容小觑,调查发现许多供给制学员在就餐时只购买肉类和面包点心等好吃的、爱吃的,很少吃甚至于不吃蔬菜,更有甚者将伙食费主要用在了购买香烟和饮料等其他物品上,这样做既不科学合理,也不营养健康,更不利于落实伙食费使用标准。所以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短期培训的干部学员。这类学员主要特点是在学校学习时间不长,而且不存在供给关系,所以刷卡选餐的方式可以更好的针对这部分学员的特点进行保障。
(三)餐桌包伙
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战士和少数民族的供给制学员。战士平时比较繁忙,一般要担任警勤、出车和站岗等任务,人员比较分散,采取这种就餐方式有利于统一指挥,集中管理,促进作风养成。少数民族的学员在饮食文化和饮食习惯上与汉族学员存在差异,采取餐桌包伙的方式不仅有效解决了矛盾,照顾了少数民族饮食习惯,而且能够充分体现出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和以人为本的办伙理念。
(四)自助餐
这种就餐方式适用于军校的教员和在职干部,这部分人员年龄跨度大,身体状况不一,营养需求不同,就餐时间不定,保障难度较大,采用自助餐的保障方式就可以充分的照顾其营养需求。推行自助餐既是部队饮食保障发展的必然趋势,还是部队科学膳食的有力举措。大部分人员反映,按照现行的就餐方式每餐基本只能吃2个菜,营养摄取不足,如果想吃3个菜,不仅价格超标了,而且也不一定吃得完。推行自助餐之后,就餐人员可以结合自己的口味、食量等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选餐,解决 "种类少、量多余"的问题,做到"种类多、量刚好"的标准。现在院校基本都有专门的干部食堂,可以依托这类食堂为试点开展专门为干部和教职员工提供保障的自助餐模式,如果优势明显,优点众多,反映良好,还可以扩大规模,为其他兄弟院校的就餐方式改革提供有效的帮助和建议。
(五)野外分餐
以上四种是平时情况下的就餐保障方式,然而军校不仅担负着培养人才和教学科研的任务,而且肩负着保卫祖国领土和保护人民财产安全的使命,所以军校学员经常会进行野外驻训教学、综合演练,乃至于遇到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等特殊任务的情况,在这些时候就需要一种与平时不同的就餐保障方式--野外分餐方式,院校采用这种方式是在社会化保障的基础下,制定承包商制作好主副食,由院校将成品送至学院野外展开地点,然后以班为单位进行分餐,一般情况下每班四菜一汤的标准。这种方式具有保障速度快、效率高、机动性强、简洁方便等特点。
四、军校就餐方式改革的对策
(一)调整创新,构建科学合理的保障体系
构建科学合理的保障体系就是要在稳健中求发展,在总结比较中加以完善。实行就餐方式改革说到底是在考虑官兵根本利益的原则上,对旧的框架进行优化组合,借水行舟,打破传统,实现创新,形成与时代精神、院校结构和部队改革相适应的保障体系。
1.编制体制的调整是关键。未来军校饮食保障模式必定是高技术设备条件下营养、科学的保障模式,保障指导思想发生了新的变化,也对就餐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些旧的、传统的保障方法和就餐方式与军校发展和要求不相适应,必须认真分析当前饮食保障中就餐方式的难点与需求,不断改革保障方式,建立完善饮食保障体系,更好地完成保障任务。军校饮食保障体系的改革,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编制体制的调整。应将解决军校饮食保障的独立性作为饮食保障编制体制调整的重点,使饮食保障成为一个独立的保障实体,其组织形式可参照地方现代大型连锁餐饮集团的组织结构。保障实体要在后勤部门的领导下工作,因为这样,院校才能有效的、及时的、有计划的对食堂经行监控和指导。保障实体编制有主任,副主任和会计各一名,并编配多名营养配餐监督员和食品检验员,负责对饮食卫生、营养和口味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另外,还要负责定期收集官兵对饮食情况的意见,不断增强食谱的合理性。调整编制体制,建立科学合理的饮食保障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综合工程,只有在思想上形成改革意识,才能在行动上有所作为。
2.法制法规的健全是根本。军校现行的饮食保障模式过于强调"人员"在管理中的作用,常常把保障的好坏,寄托在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上,这种管理方式可以称之为"人治"。保障质量的好坏,受人的主观影响很大,稳定性较差,因此要实现"法制"管理、"法制"保障。这里的"法"是指各种标准规范的制定。现代餐饮企业多把制定严谨的标准规范作为完善其管理体制的重要一环。军校社会化保障应到过吸取地方企业的有点形成自身的优势,美国麦当劳公司耗资200万美元制定的管理守则详细的规定了2000多个制作规范和标准,把科学管理渗透到每个操作环节。标准规范的制定是一件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制定过程中必须注意标准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军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保障体系,必须下大力气,制定一套从烹饪原料的加工工艺、主副食品的质量要求以及组织、管理各个工作环节的执行标准,逐步强化"法规"进行保障的理念,为军校饮食保障体制改革提供技术支持,为军队饮食保障结构调整提供方向参考。
(二)宣传教育,提高院校官兵的思想认识
1.坚持不懈的抓好教育。推行就餐方式改革后,官兵难免在思想上存在不同程度的模糊认识,可能有人会认为军校学员来自五湖四海,饮食习惯不同,众口难调,加之伙食费偏低,保障能力有限,推行改革的难度较大。对此应当加强教育引导,激发改革动力,组织专题学习,引导广大官兵转变饮食观念,自觉养成文明就餐的意识和习惯,做到平衡膳食,防止偏食、暴食,保证营养需求。讲清实行就餐改革是未来文明就餐的必然选择,是被动的"做什么吃什么"变主动的"吃什么做什么"的必然发展趋势,是传统落后的就餐方式向科学文明就餐方式转变的一大进步,是加强饮食卫生的重要举措,符合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重要理念。通过教育,使官兵清醒的认识到推行改革不仅仅是饮食保障模式更新的需要,更是新时期、新形势下促进军队全面建设不断向前发展的客观要求,从而使官兵充分认识到推行就餐方式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努力不断的搞好宣传。搞好就餐改革的宣传工作就是要牢固树立官兵自觉落实就餐改革的意识。一是利用板报、广播、网络等宣传方式使广大教员、学员了解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具体实施办法,增强维护新就餐方式的自觉性。二是搞好新生入学的专题宣传,每年新学员入学后,新训团要利用专门机会宣讲新的就餐方式,印制和发放营养知识普及单,大张旗鼓的开展文明就餐、安全饮食、厉行节约等宣传活动,深入进行思想改革,引导官兵深刻理解推行就餐方式改革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增强官兵的认同感,培养官兵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让推进和落实就餐改革逐步成为官兵的自觉行动。
(三)严格监管,开辟民主监督的有效通道
1.建立完善有效的监督机制。因为饮食保障社会化后,承包方是根据成本需要自行采购、烹调、洗消和销售的,在整个过程中,院校都不直接参与,所以监管不力极有可能出现价格偏高、虚增成本,标准不过关、质量不合格等现象。为使监督工作能够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使就餐者的利益能够得到充分保证,应从以下两方面做好监督工作。一是对饮食成本的监督。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对市场的调查及掌握的市场行情,结合食堂饭菜品种,向承包方提出合理的销售价格。二是对饮食卫生的监督。院校要指派专人对食堂采取每日检查、随机抽查、定期检验的监督办法,监督内容包括工作人员、采购食品、餐具装备、餐厅库房和主副食加工间等方面的卫生情况。坚决杜绝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2.构建全面负责的监督机构。为使监督工作平稳有序的开展,调动伙食监督的积极性,发挥各单位和人员的职能,应建立由分管后勤的院首长带头的监督委员会,委员会由机关干部、教员学员和学员队干部等各1到2名代表组成,并相应下设若干经济民主的监督小组,积极开展活动,对采购进货、饭菜质量等方面进行检查,定期审核或是经费开支和食物定量标准的执行情况,并提出合理建议,全方位立体式进行对承包商的监督工作。与此同时还要加强监管人员的业务培训,采取自学、参观见习、课程培训等形式不断加强监管人员的业务能力。
3.采取严格齐全的监督手段。首先要对承包商要采取严格的监督手段,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措施。其次要对承包方人员进行严格政审,做到"五证"(身份证、暂住证、健康证、务工证、上岗证)齐全;中级以上厨师占炊管人员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员工必须遵守部队管理规定,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内务卫生和出操按规定进行;每月组织召开1至2次经委会,不定期组织满意率民意测评,对存在问题,按合同规定进行处罚;严格出入库手续,杜绝跑、冒、滴、漏等实物外流现象。以往经验表明,蔬菜及副食品采购环节漏洞较多,院校必须掌控采购权,从源头上堵住漏洞。
(四)引入竞争,强化社会企业的保障能力
1.创造竞争环境,提高经营者的积极性。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一大特色,不仅能促进经济发展,而且有利于社会进步。院校在实行社会化保障时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与之合作的承包商,一般情况要选择两个以上的承包商,并且他们的保障实力要基本相当,不能相差太过悬殊,以防止规模大的承包商恶意挤垮小的承包商,出现垄断等不良竞争的行为,同时为防止多家承包商私下达成契约,监管部门还应制定具体的竞争规则。各承包商必须要享受到公平的保障条件和保障环境,并允许其采用不同的保障模式。
2.开放竞争机制,维护双方的基本利益。首先,院校管理人员要转变思想观念和管理理念,实行人性化管理,允许就餐者选择不同的食堂就餐,从而促使承包商降低食品价格,提高服务质量,不能因为管理难度大就搞一刀切,扼杀竞争机制。其次,要多想办法,处理好院校人员管理与开放竞争机制间的矛盾。例如在面对学员下课时间集中,容易造成就餐时人员拥挤的问题时,可以上适度延长饮食供应的时间,或者采取适当错开各学员队开饭时间等方法。最后,应定期组织人员对承包商进行评比,对先进的承包商给与奖励,不达标或者问题严重者给予经济处罚或淘汰,这样不仅维护了广大就餐者的利益,也促进了承包商的建设和发展。
3.扩充竞争空间,保证竞争的持久运行。对于容量较大的食堂,要多设些承包商同时保障,既便于管理,又方便就餐者择优选择就餐地点。竞争带来的利润明显了,承包商得到了较丰厚的回报,竞争就能高效、持久的运行下去。
一流的院校就要有一流的后勤,一流的后勤服务体现在一流的饮食保障。军校饮食保障就餐方式改革面临着各种不同困难,在认清改革目的、明确改革宗旨的同时,还应冷静面对现实,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克服困难,既要大胆创新、开拓进取,又要遵循院校饮食保障的实际特点和基本规律,实事求是,稳步操作,不断探索,努力找到一条适合军队院校就餐方式的新道路。
参考文献:
[1]钟飞,孙万名,原新光。军校饮食保障餐谱化供应初探[J],《军需研究》2011年,第三期
[2]梁全。围绕育人目标 推行学员标准餐营养[J],《军需研究》2011年,第二期
[3]刘富强,刘红军,刘晓强。积极推进现代军营饮食文化建设 不断提升院校饮食保障质量效益[J],《军需物资油料》2011年10月
[4]吴杰。院校饮食保障社会化监督机制初探[J],《大连陆军学院学报》2002年5月
作者简介:王泽路,男,出生年月:1990年7月,籍贯:陕西省西安市,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学历:本科,研究方向:给养保障。
一、军校就餐方式改革的意义
(一)更加灵活制定食谱,科学配餐
所谓科学配餐就是要使三餐能量充足、营养健康、搭配合理。军校人员平时不仅有复杂繁重的科研、学习任务,还要面临一定强度的训练任务,体能消耗量较大,军需部门可以利用如《军人营养食谱自动生成系统》等计算机软件系统,结合季节变化与各阶段训练任务,通过比较、统计与分析,核算出日人均食物定量和营养消耗情况,自动生成满足各类官兵身体所需的食谱,同时每天公布食谱,切实纠正"爱吃什么吃什么,什么好吃吃什么"的现象,牢固树立"缺什么补什么,什么营养吃什么"的科学饮食观念。
(二)更加有效节约粮食,减少浪费
勤俭节约是我军的优良传统。第一,实行就餐方式改革之后,就餐的自主性变强了,选择性变广了,广大官兵可以根据自己的就餐习惯去选择菜肴的种类和数量,避免了官兵随意多取、挑好剩次的现象。在达到标准的基础上满足所需营养,在保证饭量的前提下追求个人喜好,可以明显高效的减少就餐人员的粮食浪费。第二,可以更加方便食堂方面做好调剂,严格按就餐人数计划用粮,官兵吃多少、喝多少就做多少,可以切实有效的堵住浪费的源头。
(三)更加牢固落实标准,提高质量
近年来军队伙食费和食物定量标准不断提高,但军校官兵生活质量并没有明显改善,科学运用就餐方式,努力改善官兵伙食,就成了加速促进院校教学、科研能力提升的重要物质保障。同时,就餐方式改革也是顺应军队正规化建设的重要依据,要提高伙食质量,只有坚持标准化供应、狠抓标准化建设、严格标准化管理才能保证标准化就餐。在保证标准化就餐改革的前提下强化早餐、丰富午餐、调剂晚餐。只有落实好各项标准,伙食质量才能得到有效提高。
二、军校就餐方式改革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服务官兵
1.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核心。如今,饮食保障已不再单纯满足于让官兵吃饱、吃到标准,而是要在此基础上吃出营养、吃出健康,吃出文明,吃出战斗力。军校饮食保障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从广大学员和教职员工的根本利益出发,端正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完善服务机制,在提升满意度上下功夫,突出人性化服务。食堂可经常通过板报、网络、广播等渠道针对吃什么、怎么吃、吃多少等官兵关心的问题进行宣传公示,增加伙食管理的透明度,通过问卷调查、网上交流,收集官兵对饮食保障的合理意见和建议,充分尊重学员和教员的主体地位。并通过饭中看食欲,饭后看剩余,把握官兵的饮食特点,及时更换官兵不喜欢的食品。并且针对购餐拥挤的现象可以适当多增加一些购餐平台,缩短打饭时间,确保实行就餐方式改革后不影响官兵的正常作息时间。与此同时要倡导人文理念,实现军校食堂由单一的供餐向生理补给、心理调节和精神培育的多功能转变。饮食保障工作质量如何,应当以官兵的满意度作为检验的标准,因为饮食保障是为官兵服务的,最终要由广大官兵说了算。
2.适时会餐是提升凝聚力的有效途径。会餐是传统的饮食习惯,虽然有不科学、不卫生的方面,但考虑到军校是个特殊的群体,还是应该吸收会餐的积极成分,采用保留少量的公筷、公勺式的会餐方式,主要用于在重大节日、新学员入学欢迎、老学员毕业欢送等特殊时机适当组织会餐,融洽气氛,鼓舞士气,增强官兵斗志。这样既能保证卫生,又能密切官兵关系,弥补了自助餐、分餐带来的相互感情上的疏远,增强了部队的凝聚力。
(二)互惠共赢,提升效益
实行社会化保障后,现行的就餐方式所面临的最根本矛盾就是承包方追求经济效益与军校要求高质量服务之间的矛盾。军校追求的是用最少的成本享受最优质的服务和保障,承包商看重的是军校规模效益和长远利益。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既要保证官兵在实行就餐方式改革之后能吃到定量标准规定的食物,不降低生活水准,又要让承包方取得合理的经济利益,承包合同就必须细致周到,规定好各方的责任权利。一次合同期限不宜过长,以一年或两年一签为宜,可规定如果保障的好可再续合同,最大限度调动各方的积极性。监督委员会应联合军需部门和财务部门多与承包方协调,在主副食营养和卫生健康等方面达成共识,特别对伙食费应如何分配的问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法,例如学院可以在现有领报的伙食费上预留5%左右用于节日会餐保障,承包方可以从就餐人员每天的伙食费中提取10%左右用于水电、固定资产折旧等费用开支,同时在剩余的伙食费中按3%左右提取利润。最终找准企业利益与官兵利益的最佳结合点。
三、军校就餐方式改革的模式
在军校食堂就餐的人员基本上可划分为供给制学员、短期培训学员、教职员工、在职干部和士兵五大类,而现在许多军校的就餐形式只有一种,即全部人员都采用刷卡就餐的方式,这种单一的就餐方式并没有很好的结合军校各类就餐人员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更无法为新时期院校改革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所以,为解决好这一现实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就餐方式。
(一)标准配餐
"标准餐"作为新形势下的伙食管理模式,由于其总体结构上的优化,从而显现出良好的运行前景。食堂按照军需部门下发的营养食谱将主、副食食品分类,主食可分为大米、面粉和杂粮等。副食可分为全荤菜、半荤菜和素菜等类别。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供给制学员,院校伙食单位按照食品种类,根据"三大标准",结合训练强度等因素科学搭配,捆绑销售,"打包"保障,并进行简单的外包装,形成可以满足各类学员需求的营养套餐形式,学员开饭时可以根据所消耗的体能及自己的口味自由选择所需的套餐,这样不仅可以继续保留学员自主选择的权利,同时也可以让广大学员确实吃到标准,吃到营养,吃得健康,还能节省打饭的时间,缓解因开饭时就餐者集中而带来的压力。 (二)刷卡选餐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饭菜花色品种多,选择余地大,增加了官兵自主够买、自主选择的权利,但是所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容小觑,调查发现许多供给制学员在就餐时只购买肉类和面包点心等好吃的、爱吃的,很少吃甚至于不吃蔬菜,更有甚者将伙食费主要用在了购买香烟和饮料等其他物品上,这样做既不科学合理,也不营养健康,更不利于落实伙食费使用标准。所以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短期培训的干部学员。这类学员主要特点是在学校学习时间不长,而且不存在供给关系,所以刷卡选餐的方式可以更好的针对这部分学员的特点进行保障。
(三)餐桌包伙
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战士和少数民族的供给制学员。战士平时比较繁忙,一般要担任警勤、出车和站岗等任务,人员比较分散,采取这种就餐方式有利于统一指挥,集中管理,促进作风养成。少数民族的学员在饮食文化和饮食习惯上与汉族学员存在差异,采取餐桌包伙的方式不仅有效解决了矛盾,照顾了少数民族饮食习惯,而且能够充分体现出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和以人为本的办伙理念。
(四)自助餐
这种就餐方式适用于军校的教员和在职干部,这部分人员年龄跨度大,身体状况不一,营养需求不同,就餐时间不定,保障难度较大,采用自助餐的保障方式就可以充分的照顾其营养需求。推行自助餐既是部队饮食保障发展的必然趋势,还是部队科学膳食的有力举措。大部分人员反映,按照现行的就餐方式每餐基本只能吃2个菜,营养摄取不足,如果想吃3个菜,不仅价格超标了,而且也不一定吃得完。推行自助餐之后,就餐人员可以结合自己的口味、食量等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选餐,解决 "种类少、量多余"的问题,做到"种类多、量刚好"的标准。现在院校基本都有专门的干部食堂,可以依托这类食堂为试点开展专门为干部和教职员工提供保障的自助餐模式,如果优势明显,优点众多,反映良好,还可以扩大规模,为其他兄弟院校的就餐方式改革提供有效的帮助和建议。
(五)野外分餐
以上四种是平时情况下的就餐保障方式,然而军校不仅担负着培养人才和教学科研的任务,而且肩负着保卫祖国领土和保护人民财产安全的使命,所以军校学员经常会进行野外驻训教学、综合演练,乃至于遇到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等特殊任务的情况,在这些时候就需要一种与平时不同的就餐保障方式--野外分餐方式,院校采用这种方式是在社会化保障的基础下,制定承包商制作好主副食,由院校将成品送至学院野外展开地点,然后以班为单位进行分餐,一般情况下每班四菜一汤的标准。这种方式具有保障速度快、效率高、机动性强、简洁方便等特点。
四、军校就餐方式改革的对策
(一)调整创新,构建科学合理的保障体系
构建科学合理的保障体系就是要在稳健中求发展,在总结比较中加以完善。实行就餐方式改革说到底是在考虑官兵根本利益的原则上,对旧的框架进行优化组合,借水行舟,打破传统,实现创新,形成与时代精神、院校结构和部队改革相适应的保障体系。
1.编制体制的调整是关键。未来军校饮食保障模式必定是高技术设备条件下营养、科学的保障模式,保障指导思想发生了新的变化,也对就餐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些旧的、传统的保障方法和就餐方式与军校发展和要求不相适应,必须认真分析当前饮食保障中就餐方式的难点与需求,不断改革保障方式,建立完善饮食保障体系,更好地完成保障任务。军校饮食保障体系的改革,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编制体制的调整。应将解决军校饮食保障的独立性作为饮食保障编制体制调整的重点,使饮食保障成为一个独立的保障实体,其组织形式可参照地方现代大型连锁餐饮集团的组织结构。保障实体要在后勤部门的领导下工作,因为这样,院校才能有效的、及时的、有计划的对食堂经行监控和指导。保障实体编制有主任,副主任和会计各一名,并编配多名营养配餐监督员和食品检验员,负责对饮食卫生、营养和口味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另外,还要负责定期收集官兵对饮食情况的意见,不断增强食谱的合理性。调整编制体制,建立科学合理的饮食保障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综合工程,只有在思想上形成改革意识,才能在行动上有所作为。
2.法制法规的健全是根本。军校现行的饮食保障模式过于强调"人员"在管理中的作用,常常把保障的好坏,寄托在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上,这种管理方式可以称之为"人治"。保障质量的好坏,受人的主观影响很大,稳定性较差,因此要实现"法制"管理、"法制"保障。这里的"法"是指各种标准规范的制定。现代餐饮企业多把制定严谨的标准规范作为完善其管理体制的重要一环。军校社会化保障应到过吸取地方企业的有点形成自身的优势,美国麦当劳公司耗资200万美元制定的管理守则详细的规定了2000多个制作规范和标准,把科学管理渗透到每个操作环节。标准规范的制定是一件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制定过程中必须注意标准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军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保障体系,必须下大力气,制定一套从烹饪原料的加工工艺、主副食品的质量要求以及组织、管理各个工作环节的执行标准,逐步强化"法规"进行保障的理念,为军校饮食保障体制改革提供技术支持,为军队饮食保障结构调整提供方向参考。
(二)宣传教育,提高院校官兵的思想认识
1.坚持不懈的抓好教育。推行就餐方式改革后,官兵难免在思想上存在不同程度的模糊认识,可能有人会认为军校学员来自五湖四海,饮食习惯不同,众口难调,加之伙食费偏低,保障能力有限,推行改革的难度较大。对此应当加强教育引导,激发改革动力,组织专题学习,引导广大官兵转变饮食观念,自觉养成文明就餐的意识和习惯,做到平衡膳食,防止偏食、暴食,保证营养需求。讲清实行就餐改革是未来文明就餐的必然选择,是被动的"做什么吃什么"变主动的"吃什么做什么"的必然发展趋势,是传统落后的就餐方式向科学文明就餐方式转变的一大进步,是加强饮食卫生的重要举措,符合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重要理念。通过教育,使官兵清醒的认识到推行改革不仅仅是饮食保障模式更新的需要,更是新时期、新形势下促进军队全面建设不断向前发展的客观要求,从而使官兵充分认识到推行就餐方式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努力不断的搞好宣传。搞好就餐改革的宣传工作就是要牢固树立官兵自觉落实就餐改革的意识。一是利用板报、广播、网络等宣传方式使广大教员、学员了解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具体实施办法,增强维护新就餐方式的自觉性。二是搞好新生入学的专题宣传,每年新学员入学后,新训团要利用专门机会宣讲新的就餐方式,印制和发放营养知识普及单,大张旗鼓的开展文明就餐、安全饮食、厉行节约等宣传活动,深入进行思想改革,引导官兵深刻理解推行就餐方式改革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增强官兵的认同感,培养官兵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让推进和落实就餐改革逐步成为官兵的自觉行动。
(三)严格监管,开辟民主监督的有效通道
1.建立完善有效的监督机制。因为饮食保障社会化后,承包方是根据成本需要自行采购、烹调、洗消和销售的,在整个过程中,院校都不直接参与,所以监管不力极有可能出现价格偏高、虚增成本,标准不过关、质量不合格等现象。为使监督工作能够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使就餐者的利益能够得到充分保证,应从以下两方面做好监督工作。一是对饮食成本的监督。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对市场的调查及掌握的市场行情,结合食堂饭菜品种,向承包方提出合理的销售价格。二是对饮食卫生的监督。院校要指派专人对食堂采取每日检查、随机抽查、定期检验的监督办法,监督内容包括工作人员、采购食品、餐具装备、餐厅库房和主副食加工间等方面的卫生情况。坚决杜绝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2.构建全面负责的监督机构。为使监督工作平稳有序的开展,调动伙食监督的积极性,发挥各单位和人员的职能,应建立由分管后勤的院首长带头的监督委员会,委员会由机关干部、教员学员和学员队干部等各1到2名代表组成,并相应下设若干经济民主的监督小组,积极开展活动,对采购进货、饭菜质量等方面进行检查,定期审核或是经费开支和食物定量标准的执行情况,并提出合理建议,全方位立体式进行对承包商的监督工作。与此同时还要加强监管人员的业务培训,采取自学、参观见习、课程培训等形式不断加强监管人员的业务能力。
3.采取严格齐全的监督手段。首先要对承包商要采取严格的监督手段,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措施。其次要对承包方人员进行严格政审,做到"五证"(身份证、暂住证、健康证、务工证、上岗证)齐全;中级以上厨师占炊管人员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员工必须遵守部队管理规定,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内务卫生和出操按规定进行;每月组织召开1至2次经委会,不定期组织满意率民意测评,对存在问题,按合同规定进行处罚;严格出入库手续,杜绝跑、冒、滴、漏等实物外流现象。以往经验表明,蔬菜及副食品采购环节漏洞较多,院校必须掌控采购权,从源头上堵住漏洞。
(四)引入竞争,强化社会企业的保障能力
1.创造竞争环境,提高经营者的积极性。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一大特色,不仅能促进经济发展,而且有利于社会进步。院校在实行社会化保障时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与之合作的承包商,一般情况要选择两个以上的承包商,并且他们的保障实力要基本相当,不能相差太过悬殊,以防止规模大的承包商恶意挤垮小的承包商,出现垄断等不良竞争的行为,同时为防止多家承包商私下达成契约,监管部门还应制定具体的竞争规则。各承包商必须要享受到公平的保障条件和保障环境,并允许其采用不同的保障模式。
2.开放竞争机制,维护双方的基本利益。首先,院校管理人员要转变思想观念和管理理念,实行人性化管理,允许就餐者选择不同的食堂就餐,从而促使承包商降低食品价格,提高服务质量,不能因为管理难度大就搞一刀切,扼杀竞争机制。其次,要多想办法,处理好院校人员管理与开放竞争机制间的矛盾。例如在面对学员下课时间集中,容易造成就餐时人员拥挤的问题时,可以上适度延长饮食供应的时间,或者采取适当错开各学员队开饭时间等方法。最后,应定期组织人员对承包商进行评比,对先进的承包商给与奖励,不达标或者问题严重者给予经济处罚或淘汰,这样不仅维护了广大就餐者的利益,也促进了承包商的建设和发展。
3.扩充竞争空间,保证竞争的持久运行。对于容量较大的食堂,要多设些承包商同时保障,既便于管理,又方便就餐者择优选择就餐地点。竞争带来的利润明显了,承包商得到了较丰厚的回报,竞争就能高效、持久的运行下去。
一流的院校就要有一流的后勤,一流的后勤服务体现在一流的饮食保障。军校饮食保障就餐方式改革面临着各种不同困难,在认清改革目的、明确改革宗旨的同时,还应冷静面对现实,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克服困难,既要大胆创新、开拓进取,又要遵循院校饮食保障的实际特点和基本规律,实事求是,稳步操作,不断探索,努力找到一条适合军队院校就餐方式的新道路。
参考文献:
[1]钟飞,孙万名,原新光。军校饮食保障餐谱化供应初探[J],《军需研究》2011年,第三期
[2]梁全。围绕育人目标 推行学员标准餐营养[J],《军需研究》2011年,第二期
[3]刘富强,刘红军,刘晓强。积极推进现代军营饮食文化建设 不断提升院校饮食保障质量效益[J],《军需物资油料》2011年10月
[4]吴杰。院校饮食保障社会化监督机制初探[J],《大连陆军学院学报》2002年5月
作者简介:王泽路,男,出生年月:1990年7月,籍贯:陕西省西安市,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学历:本科,研究方向:给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