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浩如烟海的古代文化典籍中,有很多著作专门是记载历史故事来教给人修养身心,为人处世的道理。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发挥这些文本的教育功能,一方面能够丰富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从历史的经验中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在小学历史类文本的教学中,教师主要将教学重点投入在文本内语言知识的积累上,而对于故事的教育意义挖掘还不够深入。所以,小学历史类文本的教育作用应当得到进一步挖掘。
关键词:历史类文本;小学语文;教育作用
“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是中华民族惯有的历史态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对于历史故事的趣味性与教育意义该不能进行有效的挖掘,历史故事的讲解有过于枯燥教条的现象,教师对于历史背景的讲解不够深入,造成学生对历史故事只能从表面理解,不能对历史文本的教育意义有深刻的理解。所以,改进历史类文本的教学方法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探究方向。下面,笔者就谈一谈历史类文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应用的方法。
一、善于观察,发现真知
观察与分析能力是学生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随着学段的不断升高,学生需要面临越来越丰富多样的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理清各项内容之间的联系,快速寻找合适的答案,才能保证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可以对能够培养学生敏锐观察力的历史故事进行重点讲解,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抓住细节,求得真知。
例如,在学习《王戎不取道旁李》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王戎善于观察的能力进行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故事的梗概,学生通过阅读能够发现,文章讲述的是同样作为儿童喜欢吃李子的王戎在面对一株接满果实的李树时却不为多动,认为树上全部是苦李的故事。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一句来感受王戎善于观察的能力,学生能够发现王戎在面对事情时能够超脱事物的表象,广泛联系生活实际,利用丰富的生活经验来冷静地判断,因而能够对事物形成正确的认知。这样学生在今后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广泛联系所学知识,从多方面思考,获得正确答案了。
二、相信科学,破除虚伪
语文学习不仅是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培养优秀的品格,还要让学生能够具有科学的精神,利用科学的方法破除生活中的诱惑与困难。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会遇到很多的危险与疑惑,只有相信科学,学生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历史故事中学习历史人物追求科学,破除虚假的精神,教育学生相信真理,破除伪科学,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充实自己。
例如,在学习《西门豹治邺》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西门豹相信科学,破除迷信的精神。学生通过阅读可以知道故事讲述的是西门豹不相信河中有河伯,坚持不将妇女送到河中,最终成功让大家明白河伯只是骗人的传说。教师可以让学生知道在春秋战国时期,科技还十分落后,人们的探索能力有限,普遍对鬼神非常迷信。而西门豹能够在那样浓重的迷信氛围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勇敢地坚持自己的看法,是非常宝贵的。这样学生能够就理解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只有坚信科学,勇敢地用科学的知识和邪恶与虚伪进行斗争,才能够让生活更加美好。
三、及时反省,勇于改正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还不够成熟,经常会因为学习而发生一些错误,存在懒惰、厌学、抄袭作业的现象,或者在生活中会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即使改变这些不良习惯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保证。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历史故事中学习历史人物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的精神,不断提高自我。
例如,在学习《扁鹊治病》时,教師可以从蔡桓公的结局来让学生从侧面认识到及时解决问题的重要性。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蔡桓公病情发展的过程。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发现发展到蔡桓公的疾病刚开始在皮肤之间,逐渐发展到皮肉之间,之后发展到肠胃,最后已经深入骨髓。在前几个过程中还有救治的希望,而发展到骨髓中之后就连神医扁鹊也无能为力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蔡桓公假装没听见,没有理睬他”、“桓公听了满脸不高兴。扁鹊连忙退了出来”等细节描写中发现蔡桓公在出现问题时不及时改正,总是盲目自信,最终导致灾祸的发生。这样学生就能从生动的故事中感受到事情由小到大逐渐发展的严重性,从而提高警惕,培养及时反省,及时改正错误的意识,不断提高自己,促进自我发展了。
综上所述,历史类文本中渗透着丰富的中华民族修身养性和为人处世的智慧。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文本的教育性,从多方面进行深度阐述。教师可以对能够培养学生敏锐观察力的历史故事进行重点讲解,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抓住细节,求得真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历史故事中学习历史人物追求科学,破除虚假的精神,教育学生相信真理,破除伪科学,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充实自己;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历史故事中学习历史人物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的精神,不断提高自我。
参考文献
[1] 品读历史故事彰显课文价值——小学语文历史故事类课文教学的研究,孟光栋,新课程·上旬,2018.
[2] 读历史故事,品历史内涵——浅谈小学语文课本中历史故事篇目教学,朱立霞,好家长,2014.
关键词:历史类文本;小学语文;教育作用
“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是中华民族惯有的历史态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对于历史故事的趣味性与教育意义该不能进行有效的挖掘,历史故事的讲解有过于枯燥教条的现象,教师对于历史背景的讲解不够深入,造成学生对历史故事只能从表面理解,不能对历史文本的教育意义有深刻的理解。所以,改进历史类文本的教学方法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探究方向。下面,笔者就谈一谈历史类文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应用的方法。
一、善于观察,发现真知
观察与分析能力是学生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随着学段的不断升高,学生需要面临越来越丰富多样的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理清各项内容之间的联系,快速寻找合适的答案,才能保证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可以对能够培养学生敏锐观察力的历史故事进行重点讲解,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抓住细节,求得真知。
例如,在学习《王戎不取道旁李》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王戎善于观察的能力进行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故事的梗概,学生通过阅读能够发现,文章讲述的是同样作为儿童喜欢吃李子的王戎在面对一株接满果实的李树时却不为多动,认为树上全部是苦李的故事。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一句来感受王戎善于观察的能力,学生能够发现王戎在面对事情时能够超脱事物的表象,广泛联系生活实际,利用丰富的生活经验来冷静地判断,因而能够对事物形成正确的认知。这样学生在今后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广泛联系所学知识,从多方面思考,获得正确答案了。
二、相信科学,破除虚伪
语文学习不仅是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培养优秀的品格,还要让学生能够具有科学的精神,利用科学的方法破除生活中的诱惑与困难。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会遇到很多的危险与疑惑,只有相信科学,学生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历史故事中学习历史人物追求科学,破除虚假的精神,教育学生相信真理,破除伪科学,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充实自己。
例如,在学习《西门豹治邺》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西门豹相信科学,破除迷信的精神。学生通过阅读可以知道故事讲述的是西门豹不相信河中有河伯,坚持不将妇女送到河中,最终成功让大家明白河伯只是骗人的传说。教师可以让学生知道在春秋战国时期,科技还十分落后,人们的探索能力有限,普遍对鬼神非常迷信。而西门豹能够在那样浓重的迷信氛围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勇敢地坚持自己的看法,是非常宝贵的。这样学生能够就理解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只有坚信科学,勇敢地用科学的知识和邪恶与虚伪进行斗争,才能够让生活更加美好。
三、及时反省,勇于改正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还不够成熟,经常会因为学习而发生一些错误,存在懒惰、厌学、抄袭作业的现象,或者在生活中会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即使改变这些不良习惯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保证。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历史故事中学习历史人物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的精神,不断提高自我。
例如,在学习《扁鹊治病》时,教師可以从蔡桓公的结局来让学生从侧面认识到及时解决问题的重要性。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蔡桓公病情发展的过程。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发现发展到蔡桓公的疾病刚开始在皮肤之间,逐渐发展到皮肉之间,之后发展到肠胃,最后已经深入骨髓。在前几个过程中还有救治的希望,而发展到骨髓中之后就连神医扁鹊也无能为力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蔡桓公假装没听见,没有理睬他”、“桓公听了满脸不高兴。扁鹊连忙退了出来”等细节描写中发现蔡桓公在出现问题时不及时改正,总是盲目自信,最终导致灾祸的发生。这样学生就能从生动的故事中感受到事情由小到大逐渐发展的严重性,从而提高警惕,培养及时反省,及时改正错误的意识,不断提高自己,促进自我发展了。
综上所述,历史类文本中渗透着丰富的中华民族修身养性和为人处世的智慧。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文本的教育性,从多方面进行深度阐述。教师可以对能够培养学生敏锐观察力的历史故事进行重点讲解,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抓住细节,求得真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历史故事中学习历史人物追求科学,破除虚假的精神,教育学生相信真理,破除伪科学,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充实自己;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历史故事中学习历史人物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的精神,不断提高自我。
参考文献
[1] 品读历史故事彰显课文价值——小学语文历史故事类课文教学的研究,孟光栋,新课程·上旬,2018.
[2] 读历史故事,品历史内涵——浅谈小学语文课本中历史故事篇目教学,朱立霞,好家长,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