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双语教学的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ngbaobao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校推行双语教学改革是教学科研与国际接轨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分析现有双语教学特点以后,提出了在双语教学中和教材选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关键词: 双语教学 教学方法 实践与思考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正在积极推动使用双语教学,国家教委明确指出要在高等院校本科教育中积极倡导双语教学,力争各高校的双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10%以上。鉴于以上精神,我校积极开展了各学科的双语教学,经过几年实践,我们在探索《C语言》双语教学中得到以下体会。
  1.双语教学的实践
  1.1双语教学的教学模式
  所谓“双语教学”(bilingual education),是指在专业学科课程的教学中,采用国外原版教材(通常是英文教材),而授课中采用中(汉语)、外(英语)两种语言交叉进行,作业、实验、考试均采用外文(英语)的一种教学方法。双语教学不仅是指学生听老师用英语上课,更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用英语进行课堂教学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我们在开展《C语言》双语教学时,口授课程以英语为主,汉语为辅,还要解释一些生词和难句,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在授课前老师先“吃透”整本英语原版教材的内容和语言难点,充分做好备课工作,首先要确定授课的重点方向:一是传授专业知识;二是解释难以理解的语言表达方式。这是因为英语语言的表达方式与汉语的语言表达方式在很多方面大不相同,造成理解上的困难,而这正是需通过双语教育认知或习得之处。此外,在备课方案中,我们根据学生的特点、教材内容要求和实际应用状况,计划一些讨论题,这样可以充分地利用学生想表达自己观点的情感,启动学能,调动学习积极性,释放学习潜力,有助于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时,自然地习得英语。
  1.2科学选用教材
  教材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料,对于整个双语教学的教学过程非常重要。在选用教材时,应注意两点:首先,教材的引进应该系统化,即引进的教材应该具有系列性,使其双语课程设置的结构科学合理,有助于学生课程知识学习的衔接和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其次,在使用原版教材进行双语教学过程中,同时配用中文教材作为参考,并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和教材结构体系的需要,适时调整课程教学内容,提高双语教学的有效性。
  1.3双语教学的教学手段
  结合采用板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手段。双语教学中我们组织上同类课程的双语教学任课教师设计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课件选择采用英语或兼有中文的两种方式,这有利于学生的复习和自习。多媒体课件可集声音、动画、文字、图像为一体,因此在讲课时,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笔者认为,观看影像式的教学手段毕竟不能代替面对面的教学,教师仅凭多媒体的手段,无法及时引导学生的思维,无法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及需要表达的要求。多媒体的教学只是教师授课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它能刺激学生课堂学习兴趣,但在整体课堂教学中,难点疏通、提问、回答、答疑甚至讨论之类的面对面师生间的交流仍是帮助学生理解、汲取知识、提高技能的重要环节。多媒体的手段只有结合这些传统性的环节,课堂教与学才可能成功进行。
  2.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2.1实施双语教学对思维习惯的影响
  说汉语时用汉语思维,说英语时用英语思维,这是学习语言的理想模式,它保留了思维的连贯性。我们不能忽略一个重要事实:学生成长在一个汉语环境里,他们的学习无法脱离已有的认识和表达。若没有汉语的思维作为拐杖,学生就很难凭空形成英语思维。现在的双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①如果要求教师课堂上不用汉语,学生如何理解教师的阐述?②教师归纳和讲解抽象的问题时如果学生不理解怎么办?实际上,这些问题的核心在于表达和理解无法达到交流,如果教师不能及时改变这种状况,则会产生更严重的后果:①学科知识无法系统掌握;②英语表达不规范。我们不妨将双语教学理解为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在英语教学中不常接触到的专业术语及其表达,同时增加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如果我们将实施双语教学的目标定到这一层次,将使普通高校的双语教学更切合实际。
  2.2应该说多少英语
  一开始,我有这样一个概念:双语教学应该是一遍中文加一遍英文,即英汉互译。但在实践中我发现这样的双语教学毫无意义。因为学生对任何问题的理解,使用母语要比使用英语容易得多。人都有惰性,在有轻松途径时绝不会选择吃力的途径。因此这种频繁地用英文解释中文或用中文解释英文只是浪费时间,学生既不能有效地提高英语水平,也大大影响了学生学习学科知识。
  所以我认为所谓的双语教学并不是对每一个学科知识点进行英汉互译(尽管偶尔的互译是必要的),而是能用英语的地方就用英语。标准就是既要让学生听懂英文,练习英文,又要让学生扎实地掌握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双语教学的最终目标还是培养学生能够用外语进行其他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应用。
其他文献
摘要: “2+1”模式是近几年来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高职英语教学要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法的改革,以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 高职英语 教学内容 分层次教学 考核方法    “2+1”模式是近几年来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高职学生理论学习时间缩短。高职英语作为高职理论基础课,有必要进行改革,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
期刊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兴起,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委员会专门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和培养目标,自2000年起在全国正式实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practice of english technology college-A,B,C),参加考试的考生人数每年俱增。最初设有A,B,C从难到易三个等级。该考试是为反映和评价高等学校专科层次(高等专科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成人高等
期刊
摘要: 本文试图从东晋顾恺之绘画形神观和现代傅雷文学翻译形神观的认识着手,从理论、实践以及审美等角度对中国传统绘画形神观和文学翻译理论形神观进行对比研究,以期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从而丰富和拓展文学翻译研究的思路。  关键词: 形神观 顾恺之 傅雷 绘画 文学翻译    翻译是一门综合性,跨学科性很强的科学和艺术,如果不突破封闭性观念局限,学科的发展势必深受束缚。(刘宓庆,1993:13)林克难先生
期刊
摘要: 针对我院进行的心理压力问卷调查,分析当前高职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原因,并介绍了我院所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 学生 心理压力 原因 措施    高等职业教育己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和无情的“优胜劣汰”制,使高职学生们感到了普遍的压力。面对压力,部分高职学生产生了消极态度,突出表现为辨别是非能力较差,思想认识水平较低;心理较脆弱,公德意识较低下,耐挫折能力较
期刊
语文新大纲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文教学也提倡“新思维,新表达,新体验”,要求作文创新“寻人所未寻,想人所未想,用人所未用,写人所未写”。作文是极富个性的创造活动,要想作文有所创新,有个性,除了善于开发自身的写作资源,勇于袒露真实的心灵世界,深切抒写自己独特的内心感悟,大胆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文字外,还要善于打开思维的通道,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发散思维,才能
期刊
摘要: 因学校坐落在国际小商品名城,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英语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课堂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英语基础知识的传授者”、“英语技能的训练师”、“英语实践活动的发起者和组织者”等一般英语教师所都具备的角色,还必须能够胜任“翻译员”和“外贸业务员”等这些额外的角色。强化英语教师在这些角色方面的能力训练有利于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也有利于培养适应本地市场发展的毕业生。  关键词: 教师角色
期刊
摘要: 公元前5世纪,波斯帝国对希腊诸城邦主要采取武力征服策略,但因遭到希腊诸城邦的强烈抵抗而失败,希波战争最终以波斯退出希腊本土而告终。波斯从战争的惨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及时调整了对希腊城邦的政策,由武力征服转为扶持希腊各邦争霸,借以维持希腊世界的均势,得以从中谋利。这一政策的演变不仅使波斯摆脱了战败的阴影,而且利用希腊城邦间的混战来削弱希腊城邦的力量,展示了波斯帝国高超的外交技巧。  关键词:
期刊
摘要: 五年制高职是近年来高职院校兴起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五年,毕业时达到大专学历。但是,客观上五年制高职学生入学时成绩参差不齐,尤其英语基础较差,词汇量较小,缺乏学习英语的热情。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迅速提高他们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为专业课服务,是五年制高职英语教师共同面对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 五年制高职 英语教学 服务 专业课   
期刊
摘要: 翻译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对翻译进行系统的研究及翻译学的建立只是近几十年的事,而作为翻译学学科成熟标志的翻译学词典出现得更晚。翻译教学,尤其是翻译专业教学,是翻译学组成部分之一,承担着培养译学人才的艰巨任务,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翻译学的发展。但目前国内的翻译教学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而翻译学词典这一翻译学专业工具书在翻译教学中能起的作用也被忽视了。因此,应该加强对翻译学词典使用的指导。同时
期刊
作为一名处于教学一线的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呢?大概我们都会想,当然就是“教”了,不过是教的方式不同而已。在提倡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体的教改主旋律中,教师们不断钻研实践,教学方式确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进。然而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教师的教,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这样的教,才是有效的。如此,研究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应该是除研究教材教法之外不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