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文化教育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及传统文化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过程中的作用,分析初中阶段学生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在初中阶段掌握学生心理特点、学习先辈宝贵经验、借鉴国外优秀经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加强教师专业素质以及创新教学方式六个方面有序推进传统文化教育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文化建设;初中;传统文化教育
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先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的先进的思想文化。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灿烂辉煌、源远流长,我们要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整个国民教育始终。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初中阶段是国民教育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一定要做好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让学生成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传统文化教育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怎样落实,首先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宣传工作,让人民群众关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并在学习了解后自觉践行,从而在社会上营造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氛。同时在学校中也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因为在学校中的成员主要是教师和学生。教师的职责在“传道、授业、解惑”,不仅肩负着教书的责任,同时还具有育人的作用。是文化的传播者,学生的引路人。而传承传统文化也是教师的“必修课”。
三、加强初中阶段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研究
(一)学习先辈宝贵经验
自古以来,中国都十分注重传统文化的教育。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传承千年,对于后世历代学者仍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开创者,孔子的“仁”是一种理想人格,强调个体对于整体的道德义务。到了孟子这里,继承了孔子的“仁”的思想,并把其发展为“仁义”,主张从人的内心出發。至于荀子,则是更多地继承了孔子思想中“礼”的方面,主张从国家层面入手,针对国家的制度建设,以刑法辅之。在思想上偏向法家思想。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文化具有不同的内涵。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新时期,如何让学生深层次地理解“仁”的文化文化传统并坚守之,是新时代培养有思想、有抱负的新青年的重要途径。
(二)借鉴国外优秀经验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识。当今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本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更加注重家校合一。譬如,美国学校建立了一整套的考核与评价制度。在学生的结业证书上,记录学生从入学以来的表现。可见规则意识牢牢地镌刻在了他们的意识中。同时学校召开家长会的方式也与中国有很大不同,家长会需父母双方参与,采用教师家长“一对一”的形式,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和家长可以详细了解学生校内校外的表现,这也更有助于双方的合作互补,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所以,中国发展传统文化教育也应该重视家校互补。家长需要通过“仁爱”对学生加以熏陶感染,教师也要更加注重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性,强调素质教育,把传统文化教落到实处,而非“浮光掠影”,一笔带过。
(三)掌握现代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冲击,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定的机遇。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从而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度。例如,将AR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在学习“中国传统建筑:故宫”时,采用视、听结合的形式,让故宫的全景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如同置身于故宫之中,具有强烈的现场感。通过这种形象化的场景呈现,学生得以更立体直观地了解故宫景观及建筑特色,进而提升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建筑之美”知识的理解。
(四)创新教学方式
学生获取知识的场所不仅在教室。教室内外,甚至于学校内外都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场所。比如,建立全校师生都可以参与的具有文化特色的文化角,在校服、校旗设计时加入更多传统文化因素等,利用这些隐形的课程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总之,历史文化教育提供了历史事实,而传统文化教育又为历史知识的学习增添了人文色彩。文化软实力事关国家的兴衰成败。是民族的凝聚力。文化发展代表的是我国的文明传承力度,是独特的大国表现。
参考文献:
[1]卢红,李晨程,童钰钰.新时代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14):14-16.
[2]杜霞,魏思雨.新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历程与未来展望[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0,12(06):7-16.
[3]楼宇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J].人民教育,2020(Z3):51-53.
[4]姜日德.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渗透[J].心理月刊,2018(12):28+26.
[5]王丽波.传统文化融入新课标语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20(03):96-99.
[关键词]文化建设;初中;传统文化教育
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先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的先进的思想文化。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灿烂辉煌、源远流长,我们要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整个国民教育始终。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初中阶段是国民教育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一定要做好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让学生成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传统文化教育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怎样落实,首先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宣传工作,让人民群众关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并在学习了解后自觉践行,从而在社会上营造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氛。同时在学校中也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因为在学校中的成员主要是教师和学生。教师的职责在“传道、授业、解惑”,不仅肩负着教书的责任,同时还具有育人的作用。是文化的传播者,学生的引路人。而传承传统文化也是教师的“必修课”。
三、加强初中阶段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研究
(一)学习先辈宝贵经验
自古以来,中国都十分注重传统文化的教育。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传承千年,对于后世历代学者仍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开创者,孔子的“仁”是一种理想人格,强调个体对于整体的道德义务。到了孟子这里,继承了孔子的“仁”的思想,并把其发展为“仁义”,主张从人的内心出發。至于荀子,则是更多地继承了孔子思想中“礼”的方面,主张从国家层面入手,针对国家的制度建设,以刑法辅之。在思想上偏向法家思想。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文化具有不同的内涵。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新时期,如何让学生深层次地理解“仁”的文化文化传统并坚守之,是新时代培养有思想、有抱负的新青年的重要途径。
(二)借鉴国外优秀经验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识。当今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本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更加注重家校合一。譬如,美国学校建立了一整套的考核与评价制度。在学生的结业证书上,记录学生从入学以来的表现。可见规则意识牢牢地镌刻在了他们的意识中。同时学校召开家长会的方式也与中国有很大不同,家长会需父母双方参与,采用教师家长“一对一”的形式,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和家长可以详细了解学生校内校外的表现,这也更有助于双方的合作互补,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所以,中国发展传统文化教育也应该重视家校互补。家长需要通过“仁爱”对学生加以熏陶感染,教师也要更加注重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性,强调素质教育,把传统文化教落到实处,而非“浮光掠影”,一笔带过。
(三)掌握现代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冲击,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定的机遇。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从而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度。例如,将AR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在学习“中国传统建筑:故宫”时,采用视、听结合的形式,让故宫的全景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如同置身于故宫之中,具有强烈的现场感。通过这种形象化的场景呈现,学生得以更立体直观地了解故宫景观及建筑特色,进而提升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建筑之美”知识的理解。
(四)创新教学方式
学生获取知识的场所不仅在教室。教室内外,甚至于学校内外都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场所。比如,建立全校师生都可以参与的具有文化特色的文化角,在校服、校旗设计时加入更多传统文化因素等,利用这些隐形的课程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总之,历史文化教育提供了历史事实,而传统文化教育又为历史知识的学习增添了人文色彩。文化软实力事关国家的兴衰成败。是民族的凝聚力。文化发展代表的是我国的文明传承力度,是独特的大国表现。
参考文献:
[1]卢红,李晨程,童钰钰.新时代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14):14-16.
[2]杜霞,魏思雨.新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历程与未来展望[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0,12(06):7-16.
[3]楼宇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J].人民教育,2020(Z3):51-53.
[4]姜日德.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渗透[J].心理月刊,2018(12):28+26.
[5]王丽波.传统文化融入新课标语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20(03):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