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g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作为高中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一直以来都非常受人们的重视,而且在学校教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第一要务,虽然目前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已经给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了一定的教学依据与参考,但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阻碍着语文教学有效性以及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只有不断努力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实现语文课程的价值。基于此,本文就对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进行了简单的研究。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人文修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发挥应有作用。所以说,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课程,它没有数学、物理等学科复杂的公式、定理、概念等内容,而是重在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因此,语文学科的学习方法也必定不同于其他学科,学生也只有真正掌握了适合语文学科学习的方法,才能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而新课程标准的出现,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结果,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这就使高中语文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一切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高中语文教学质量正在不断提升,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陈旧落后
  我国传统的教学思想由来已久,已经根深蒂固,直到目前还有很大一部分教师仍然在受着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使高中语文课堂上常常出现“教师主动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在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下,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都还处于死板、落后、单一的状态,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不仅仅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相违背,更是导致高中语文教学质量得不到提升的最大限制因素。
  (二)学生缺乏素质培养
  在目前,我国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而高考对高中生来说又至关重要,决定着学生的未来发展。所以,这也就导致很多教师总是以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注重学生语文基础文化知识与考试技巧的掌握,反而忽视了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以及学科素养的培养。而这也就会导致教师的教学内容不会超出考试范围,教学方法单一、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等。长此以往,就会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学习压力,消磨掉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三)教师专业能力有待提高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教师由原来教学的主体转变为现在教学的引导者,但是这并不是意味着教师的责任变少了,恰恰相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身份多样、责任增加。而这也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可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的内涵和要求,没有把握好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度,也没有发挥好自身引导者的责任。因此,语文教学的改变只能流于表面,教学效果也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
  二、高中语文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综上所述,在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并结合教学实践经验,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有效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是影响教师教学行动的最主要因素,只有转变教师心中的传统教育观念,践行新时代的教育观念,才能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研读新课程改革与新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将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主体”向“以学习者为主体”进行转变、从“教会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进行转变、从“关注学科”向“关注人”进行转变等,切实明确自身引导者的身份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毕竟我们的受教育者也是不断发展中的人,所以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二)设计丰富的教学形式
  课堂教学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主要场所,虽然一节课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但如果方法得当,自然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而这也正是对教师专业能力的一种考验。因此,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了解教材的基础上,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比如,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将课文内容改编成舞台剧、组织以课文为题目的辩论赛等等,通过设计这些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另外,还能为学生提供表现才华的机会,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三)注重课外教学内容
  从语文学科本身的角度看,高中语文相比于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来说,学习内容、学习难度都有所提升。从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关系的角度看,语文课程的学习对其他课程的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所以总的来说,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不仅要传授学生基础的文化知识,还应该为学生拓展更多的背景知识,促使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语文的教学内容。比如,在学习鲁迅先生《祝福》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不仅要为学生分析课文本身的结构内容,还应该要介绍当时的政治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等,从而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这篇课文的内涵和意义,真正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
  (四)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对他们以后就业又有一定帮助的内容。例如,成语、诗词名篇、文言小故事等。通过引导,由浅入深,一步步地把学生引入文学殿堂。教学内容要有实用性。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文言文是有用的,文言文是有趣的、是有生命力的。所以,教师要学会把教学与时事结合起来,新旧结合学生会更爱学;教学内容要体现美。文言文教学既要让学生学到知识,还要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熟读或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篇目,加深对文言文的文意理解,对培养语言感知、直觉、积累、顿悟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字音读准确,是诵读的起码要求。文言课文中有大量的生僻字、通假字、破读字、古音字等,如不首先解决这些字词的语音问题,那就根本谈不上诵读。因此在教学时不能死抠字句,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提供必要的作者和写作背景资料上,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或作品产生的深层原因,有利于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如果学生对归有光的遭遇一无所知,漠然相对,就不会去用心体会《项脊轩志》中蕴含在日常琐事中那份深沉的情感、精彩的故事情节、深刻的思想内涵、优美的语言。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也要与时俱进,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自身知识素养,这样才能给学生带来更好的教学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高中语文教学效率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满学朝.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究[J].学周刊,2017(3).
  [2]林東清.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8(35).
  [3]胡洁.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试题与研究,2018(17).
  [4]郝艳萍.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12).
  (编辑:张晓婧)
其他文献
【摘要】深入推行的教育改革,让高中语文生活化教学模式越来越突出。通常,语文教师都重视对生活化的教学素材进行探寻,并注意结合教学活动和高中生的生活实际。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对文章内容展开深入理解,将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改掉,促进自身人文素养与学习能力的提高。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生活化教学策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做了简要论述,并着重探讨了高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具体实践,以供大家参
【摘要】随着对外国文学作品教学重视程度的提升,在教学改革中提出了加强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要求。本文先分析了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现状及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旨在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供研究思路。  【关键词】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现状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作品都是必不可少的学习内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也随之进行了改革。在以往开展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过程中,主要采用并列式教学模式,然而,当前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却开始积极采用层递式教学模式。另外,由于语文作文教学的开展主要是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他们的思维与表达能力,因此,要想确保各个层次的小学生均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就应该加强层递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以此来激发小学生的写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