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08年以来,民营企业由于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和自身发展的需要,走上了转型升级的道路。对于身处寸土寸金、市场竞争白热化的上海的民营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是实现上海“四个中心”目标的迫切需要,也是民营经济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现以上海市嘉定区142家民营企业为例,对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的情况作一粗浅的分析。
关键词:上海 民营经济 转型
1 上海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特点
笔者最近调查了上海近郊嘉定区的民营企业生存发展情况,选取的样本企业包括一般制造业 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行业、新材料、高新技术服务业、新能源、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行业、少量劣势产业(污染和危险行业)、以及资源环境技术行业。从调查的民营样本企业反映的情况看,上海民营企业的特点主要是:
1.1 总体发展势头不减。尽管这几年宏观经济形势比较严峻,上海的民营经济依然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以嘉定区为例,截至2013年底,全区共有民营企业115209家,注册资本18867418万元。2012年,民营经济就业人数占全区近80%。纳税218.7亿,增长12.9%,占全区40%;这次调查的142家企业,3年新产品开发数共2100个,2011年比2010年增长2%,2012年比2011年增长13%;同年,新马建设、华荣集团、爱普香料、新时达电气、瑞尔实业、上海连成等公司进入上海民营企业100强;爱普香料、人民电器、华荣集团、上海连成等成为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50强;上海华江公司获民营服务企业50强。民营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
1.2 产业结构显著变化。通过几年来的转型发展,上海民营经济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上海第三产业比重已经突破60%,其中民营企业占有较大比重。从嘉定区的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265户,占0.023%;第二产业22268户(工业13980户),占19.32%;第三产业92676户,占80.66%。一是高端装备等先进制造业方兴未艾。如上海大众、联影医疗、迅达电梯等企业。二是文化信息、电子商务产业蓬勃发展。通过政府对现代服务业的扶持,形成了一批文化信息产业园区,总的办公场所达600万平方米,文化信息、动漫、物联网、电商共计1.3万家,京东商城、凡客诚品、百度在线、国美商城等一批国内电商行业的龙头企业都落户在嘉定区。电子商务作为嘉定区的新兴支柱产业,带动全区商业实现快速增长。现有电子商务企业249家,主要集聚在东方慧谷、智慧金沙3131和工业区等核心产业园。据统计,2012年主要在地经营电子商务企业实现商品销售额154.2亿元,同比增长64.7%。整个电子商务的交易量占全市的六分之一。三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初见端倪。如物流网、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四是劣势企业基本淘汰。调查的142家民营企业仅有4家是劣势企业。
1.3 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高。上海民营经济的科技含量迅速提高,科技企业异军突起。嘉定区已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18家、小巨人企业数134家;获得的各类科研成果获奖数74项;新增市科技(培育)小巨人企业8家,全区达79家;新增区科技小巨人19家;47家企业被评为国家、市创新型企业。在推动企业的名牌、品牌、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上取得可喜的成绩。自2006年5月17日,上海市首家民营企业研发中心——上海生大公司研发中心在嘉定区成立以来,许多企业先后建立了研发部门,至今已有国家、市、区研发中心149 家。2012年上海共发布405件上海著名品牌,嘉定区有华荣、瑞尔、人民电器、新时达、日加满、福耀、网宿、南亚、亚明、爱普等多家民企获上海著名品牌称号,著名商标拥有量占全市11%;外贸出口企业的AA级拥有量占到全市的10%。
1.4 海外投资步伐逐步加快。许多民营企业开始从产品出口转型到境外投资。从2004年到2009年,嘉定区新增境外投资项目数为21个,而2010年一年就新增了14个,2011年11个,2012年10个,2013年海外投资企业仍然不断增加。如“南方房地产有限公司”在香港投资950万美元;“腾龙电子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在日本先后投资120万美元建技术中心;“华荣集团有限公司”早在2009年就在伊朗投资300万美元,生产防爆电器、灯具等,嘉定区境外投资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80%,2012年上半年达到了100%。
2 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中的突出问题
从笔者对嘉定区调查的142家企业反映的情况看,目前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产业结构调整不快。调查的民营企业从事制造业的78家,占57%;电子信息技术10家,占7%;生物医药3家,占2%;新材料技术行业11家占8%;高新技术服务业7家,占5%;新能源和节能技术5家,占4%;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24家,占11%;资源和环境技术1家,占1%。污染、危险品3家,占2% 。
2.2 部分政策不够到位。部分企业家认为,国家层面对相关产业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如落户嘉定的“中国干细胞集团上海分公司”反映,至今为止,国家对干细胞产业的法律规范不完善,对该企业的转型发展有很大制约。有2%的企业认为,转型发展得不到政策信息的支持,希望政企之间有更多的沟通渠道。
2.3 企业创新动力不足。调查的企业中,有研发机构的仅24家,仅占全部调研企业17%;其中,市级11家,占46%,区级13家,占54%。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近2年发明专利授权为零的企业竟有96家,占调查数的67.6%,其中相当一部分企业几年来没有申请过专利。在企业现有产品技术来源统计方面,来自购买、模仿的32家,占23%,来自独立开发的84家,占61%,合作开发的22家,占16%。
2.4 人力资本不强。调查的企业大专以上的职工总数11436人,占职工总数比重为33%;研究生以上数量726人,占比2%;高级职称数量792人,占比2%。人才的短缺和不稳定是许多民营企业的难题。调查中,90%以上的企业反映目前人才难得。一是研发等专业人才缺乏。由于上海生活成本居高不下,而周边城市、中西部地区迅速崛起,使得上海人才高地的地位受到一定的挑战,加之上海严格的户籍管理政策,外地的人才流入不容乐观。二是一线技术工人奇缺。三是民营企业之间相互“挖墙角”严重,人才队伍不稳定。 2.5 资金制约转型。企业转型发展需要资金的支持。企业融资包括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两部分。从内源性融资看,由于生产经营成本的上升及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不少企业利润日趋微薄。调查的142家企业,2012年比2011年利润减少8%、税收减少2%;从外源性融资的结构看,企业资金来源于银行的占比27%,来源于自有资金、亲友融资的占比75%。全区民营企业上市公司仅9家。
2.6 企业制度不规范。按照企业注册形式,企业产权制度有独资、合伙、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前3类是家族企业的主要注册形式。第四类是典型的公众公司。中国的民企都是一家一户打拼出来的,2001年开始家族企业呈现出独资与合伙减少,有限责任公司增加的趋势。这次调查的嘉定区142家企业122家为有限责任公司,占88%;这类公司属于合资公司,家族式管理的特点仍然比较明显。
3 解放思想,加快民营企业转型步伐
3.1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产业生态上,由一般的没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电子商务等文化信息产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社会养老、健康产业等为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转型;在产业分工环节上,由价值链的低端向高端转型,即从单纯生产环节向研发设计、仓储物流营销转型;在营销和竞争战略上,由单纯过度依赖国外市场,向国内外市场协调发展转型;在产业组织上,由“满天星星”向集群经济和园区经济发展转型;在企业制度和管理上,由家族管理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型,积极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和上市公司。在企业发展动力上,由主要依赖资源推动型向科技创新推动型转变,走“专精特新”之路。
3.2 坚持政策创新。一是要创新和优化财政扶持政策。关键是如何提高扶持资金的使用效率。建议设立“民营经济转型升级项目扶持基金”,“产业引导基金”,“政府采购基金”,推动企业转型。二是要创新和优化融资政策。要构建与民营企业对接的融资体系,积极推进资本、科技、产业等要素的融合,助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三是强化人才政策支撑。要从民营企业人才引进、人才培养等方面构建多层次的集聚人才政策体系。
3.3 完善服务体系。以政府为主导,统筹协调建立健全政府组织、指导和监督,社会共同参与,多主体、多层次、多方位的促进民营企业转型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纵向形成市、区、街镇、产业园区四级服务相互衔接,横向形成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相互配合的促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高效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贺文华,胡茜.发展民营经济,增加社会就业[J].价值工程,2006(11).
[2]丁任重,孙根紧.新时期我国民营经济的转型与发展[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12).
[3]李冀平.民营经济战略转型与自主创新探讨[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3).
作者简介:周全绍(1955-),男,中共上海嘉定区委党校副教授,主要研究应用经济、民营经济等。
关键词:上海 民营经济 转型
1 上海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特点
笔者最近调查了上海近郊嘉定区的民营企业生存发展情况,选取的样本企业包括一般制造业 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行业、新材料、高新技术服务业、新能源、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行业、少量劣势产业(污染和危险行业)、以及资源环境技术行业。从调查的民营样本企业反映的情况看,上海民营企业的特点主要是:
1.1 总体发展势头不减。尽管这几年宏观经济形势比较严峻,上海的民营经济依然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以嘉定区为例,截至2013年底,全区共有民营企业115209家,注册资本18867418万元。2012年,民营经济就业人数占全区近80%。纳税218.7亿,增长12.9%,占全区40%;这次调查的142家企业,3年新产品开发数共2100个,2011年比2010年增长2%,2012年比2011年增长13%;同年,新马建设、华荣集团、爱普香料、新时达电气、瑞尔实业、上海连成等公司进入上海民营企业100强;爱普香料、人民电器、华荣集团、上海连成等成为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50强;上海华江公司获民营服务企业50强。民营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
1.2 产业结构显著变化。通过几年来的转型发展,上海民营经济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上海第三产业比重已经突破60%,其中民营企业占有较大比重。从嘉定区的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265户,占0.023%;第二产业22268户(工业13980户),占19.32%;第三产业92676户,占80.66%。一是高端装备等先进制造业方兴未艾。如上海大众、联影医疗、迅达电梯等企业。二是文化信息、电子商务产业蓬勃发展。通过政府对现代服务业的扶持,形成了一批文化信息产业园区,总的办公场所达600万平方米,文化信息、动漫、物联网、电商共计1.3万家,京东商城、凡客诚品、百度在线、国美商城等一批国内电商行业的龙头企业都落户在嘉定区。电子商务作为嘉定区的新兴支柱产业,带动全区商业实现快速增长。现有电子商务企业249家,主要集聚在东方慧谷、智慧金沙3131和工业区等核心产业园。据统计,2012年主要在地经营电子商务企业实现商品销售额154.2亿元,同比增长64.7%。整个电子商务的交易量占全市的六分之一。三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初见端倪。如物流网、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四是劣势企业基本淘汰。调查的142家民营企业仅有4家是劣势企业。
1.3 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高。上海民营经济的科技含量迅速提高,科技企业异军突起。嘉定区已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18家、小巨人企业数134家;获得的各类科研成果获奖数74项;新增市科技(培育)小巨人企业8家,全区达79家;新增区科技小巨人19家;47家企业被评为国家、市创新型企业。在推动企业的名牌、品牌、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上取得可喜的成绩。自2006年5月17日,上海市首家民营企业研发中心——上海生大公司研发中心在嘉定区成立以来,许多企业先后建立了研发部门,至今已有国家、市、区研发中心149 家。2012年上海共发布405件上海著名品牌,嘉定区有华荣、瑞尔、人民电器、新时达、日加满、福耀、网宿、南亚、亚明、爱普等多家民企获上海著名品牌称号,著名商标拥有量占全市11%;外贸出口企业的AA级拥有量占到全市的10%。
1.4 海外投资步伐逐步加快。许多民营企业开始从产品出口转型到境外投资。从2004年到2009年,嘉定区新增境外投资项目数为21个,而2010年一年就新增了14个,2011年11个,2012年10个,2013年海外投资企业仍然不断增加。如“南方房地产有限公司”在香港投资950万美元;“腾龙电子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在日本先后投资120万美元建技术中心;“华荣集团有限公司”早在2009年就在伊朗投资300万美元,生产防爆电器、灯具等,嘉定区境外投资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80%,2012年上半年达到了100%。
2 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中的突出问题
从笔者对嘉定区调查的142家企业反映的情况看,目前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产业结构调整不快。调查的民营企业从事制造业的78家,占57%;电子信息技术10家,占7%;生物医药3家,占2%;新材料技术行业11家占8%;高新技术服务业7家,占5%;新能源和节能技术5家,占4%;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24家,占11%;资源和环境技术1家,占1%。污染、危险品3家,占2% 。
2.2 部分政策不够到位。部分企业家认为,国家层面对相关产业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如落户嘉定的“中国干细胞集团上海分公司”反映,至今为止,国家对干细胞产业的法律规范不完善,对该企业的转型发展有很大制约。有2%的企业认为,转型发展得不到政策信息的支持,希望政企之间有更多的沟通渠道。
2.3 企业创新动力不足。调查的企业中,有研发机构的仅24家,仅占全部调研企业17%;其中,市级11家,占46%,区级13家,占54%。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近2年发明专利授权为零的企业竟有96家,占调查数的67.6%,其中相当一部分企业几年来没有申请过专利。在企业现有产品技术来源统计方面,来自购买、模仿的32家,占23%,来自独立开发的84家,占61%,合作开发的22家,占16%。
2.4 人力资本不强。调查的企业大专以上的职工总数11436人,占职工总数比重为33%;研究生以上数量726人,占比2%;高级职称数量792人,占比2%。人才的短缺和不稳定是许多民营企业的难题。调查中,90%以上的企业反映目前人才难得。一是研发等专业人才缺乏。由于上海生活成本居高不下,而周边城市、中西部地区迅速崛起,使得上海人才高地的地位受到一定的挑战,加之上海严格的户籍管理政策,外地的人才流入不容乐观。二是一线技术工人奇缺。三是民营企业之间相互“挖墙角”严重,人才队伍不稳定。 2.5 资金制约转型。企业转型发展需要资金的支持。企业融资包括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两部分。从内源性融资看,由于生产经营成本的上升及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不少企业利润日趋微薄。调查的142家企业,2012年比2011年利润减少8%、税收减少2%;从外源性融资的结构看,企业资金来源于银行的占比27%,来源于自有资金、亲友融资的占比75%。全区民营企业上市公司仅9家。
2.6 企业制度不规范。按照企业注册形式,企业产权制度有独资、合伙、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前3类是家族企业的主要注册形式。第四类是典型的公众公司。中国的民企都是一家一户打拼出来的,2001年开始家族企业呈现出独资与合伙减少,有限责任公司增加的趋势。这次调查的嘉定区142家企业122家为有限责任公司,占88%;这类公司属于合资公司,家族式管理的特点仍然比较明显。
3 解放思想,加快民营企业转型步伐
3.1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产业生态上,由一般的没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电子商务等文化信息产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社会养老、健康产业等为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转型;在产业分工环节上,由价值链的低端向高端转型,即从单纯生产环节向研发设计、仓储物流营销转型;在营销和竞争战略上,由单纯过度依赖国外市场,向国内外市场协调发展转型;在产业组织上,由“满天星星”向集群经济和园区经济发展转型;在企业制度和管理上,由家族管理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型,积极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和上市公司。在企业发展动力上,由主要依赖资源推动型向科技创新推动型转变,走“专精特新”之路。
3.2 坚持政策创新。一是要创新和优化财政扶持政策。关键是如何提高扶持资金的使用效率。建议设立“民营经济转型升级项目扶持基金”,“产业引导基金”,“政府采购基金”,推动企业转型。二是要创新和优化融资政策。要构建与民营企业对接的融资体系,积极推进资本、科技、产业等要素的融合,助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三是强化人才政策支撑。要从民营企业人才引进、人才培养等方面构建多层次的集聚人才政策体系。
3.3 完善服务体系。以政府为主导,统筹协调建立健全政府组织、指导和监督,社会共同参与,多主体、多层次、多方位的促进民营企业转型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纵向形成市、区、街镇、产业园区四级服务相互衔接,横向形成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相互配合的促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高效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贺文华,胡茜.发展民营经济,增加社会就业[J].价值工程,2006(11).
[2]丁任重,孙根紧.新时期我国民营经济的转型与发展[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12).
[3]李冀平.民营经济战略转型与自主创新探讨[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3).
作者简介:周全绍(1955-),男,中共上海嘉定区委党校副教授,主要研究应用经济、民营经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