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主要人物形象新解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min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出》是曹禺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它以其鲜明的时代性和深刻的社会性在中国话剧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讲述了年轻美貌的交际花陈白露,在上流社会无望地生活而最终自杀的故事。陈白露由银行家潘月亭供养,整日与各色人等打交道。她青梅竹马的好友方达生听闻她的堕落想要拯救她,却被她拒绝。陈白露欲救被逼良为娼的“小东西”却最终目睹了她的惨死。最终潘月亭被金八爷算计破产,陈白露绝望自杀,方达生则不得不要迎着黑暗,寻找光明的生活。
  整部作品读下来充斥着压抑的情绪,不少场景都描写的灯红酒绿,却反衬出了剧中主人公陈白露内心的孤寂和绝望。这是一部悲剧,每一个角色都是那么可悲可叹。
  陈白露
  陈白露是受人爱怜的,有美丽的容貌,姣好的身体,也有着善良的心。尽管很多读者认为她当交际花这样的行为令人不齿,既不是舞女、娼妓、也不是潘月亭的姨太太、妻子。但陈白露毫无疑问是美的:“竹均”时,她清新可人;“白露”时,她凄凉哀怨。
  她不是自甘堕落。她出身书香门第,有着“竹均”这般雅致的名字。在懵懂之时她爱上了诗人。少女的内心总是这样,期盼浪漫的爱情。她记得他的细节:“他思想起来很聪明,做起事就很冲动。让他一个人说话他最可爱,多一个人谈天,他简直别扭得叫人头痛……”。她爱上了一个诗人,于是不顾一切地要和他在一起:“我爱他,他要我跟他结婚,我就跟他结婚;他要我到乡下去,我就陪他到乡下去。他说,你应该生个小孩,我就为他生个小孩……他最喜欢看日出,每天早上天一亮就爬起来,叫我陪他看太阳。”我不得不感叹作者是多么深谙少女的心,一旦爱上了,就奋不顾身,舍弃一切,不施任何技巧,只要他要,她就给予。就是因为这样的投入,把这个男人当作自己的生命和灵魂的归处,所以当孩子死掉,他丢下她走掉,她会绝望,如同失去灵魂和生命一般。“结婚后最可怕的不是穷,不是嫉妒,不是打架,而是平淡、无聊、厌烦”,有些研究者认为正是因为“盲目的爱”,所以她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我无意对某个群体进行片面指责,只是这样的结论难道不会是那个离他而去的丈夫给予她的“分手理由”吗?从另一个方面说,谁的爱情又是“理智的爱”,如果那么理智,那还是爱情吗?俗话总是说“爱情是盲目的”,何况当时的竹均只是一个少女,怕是没有那么高深的智慧去寻找一段“理智的爱”。从她爱这样一个“可爱”的诗人就可以看出,受过新式教育的她也是追求热闹和轰轰烈烈的生活,诗人也是那样一个喜爱看日出的浪漫男子,他们都不是甘于平淡的人。当自己投入了太多感情和希望的婚姻破碎了,她对爱情绝望了,对男人绝望了,对婚姻绝望了。她没有堕落,只不过不再相信。就像“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只是人类本能的自我保护。但是这种保护让她的内心封闭了起来。
  当她不再相信感情和男人,她开始真正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她学会独立,学会了运用自己的“资本”去利用那些感情和男人,“是一个决定了自己命运的女人”。花男人的钱,住豪华宾馆,睡最舒适的床,她似乎知道了什么才是对自己真的好,又似乎不知道。她认清了男人的靠不住,变得物质了。钱换来的豪华家具填满她的卧室,可是谁的理解来填满她的心呢?方达生出现了,不断呼唤她一直想要掩饰的内心。方达生质问,她不得不为自己开脱“我没故意害过人,我没有把人家吃的饭硬抢到自己碗里。我同他们一样爱钱,想法子弄钱,但我弄来的钱是牺牲过我最宝贵的东西换来的。我没有费过脑子骗过人,我没有用过方法抢过人,我的生活是别人心甘愿意来维持,因为我牺牲过我自己。我对男人尽过女子最可怜的义务,我享受着女人应该享受的权利!”可见她内心的苦楚,用这样没有尊严的方式活着。她看过了太多从“人家吃的饭硬抢到自己碗里”的故事,所以用这样一种尽量不害人的方法维持自己。有人评论说这是她已经堕落到靠人生活而“心安理得”的表现,我不这么认为。这段话只是托辞,她要给自己一个理由让自己能够继续生活下去,这是对方达生也是对自己的解释:哪怕内心空虚得那么窒息,可是我在我的良心底线之上生存下来了。
  她是对达生动了心的,但是她清楚和达生是没有未来的。她问了句:“你有多少钱?你能养活我吗?”又有多少读者用这段话来表明陈白露的物质化和堕落。她现实地令人不能直视,因为她不再是那个相信“有情饮水饱”的小女孩了。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她知道如果和方达生一起走了,她的家庭就有可能和李石清或者黄省三的家庭一样,她的孩子也不一定会不会沦落成为“小东西”一样的命运。、男性读者可能看到这句话也会和方达生一样“惊愕得说不出话来”,但这不是陈白露的堕落,这是现实。现实把陈白露从理想爱情中拉出来,现实给她优渥的生活却将她推向精神深渊,现实再让达生来告诉她:即使再给你一次理想和自由,你也没有胆量去追求。
  陈白露是善良的。只是现实泯灭了善良。她费尽全力解救“小东西”,最终还是目睹了“小东西”的惨死。她开始明白对于别人,自己的善良是那么微不足道。所以之前看到沦为乞丐的“公子”,她是给予施舍的,之后当黄省三在她脚下乞求时,她“恍惚地打开皮包,把手伸进去,她想象平日那样地施舍一些……可是几乎就在同时,她“叭”地把皮包关上了,冲进等在路边的汽车里”。她不再是原来的自己,变得和那些自己鄙夷的麻木的人一样了。
  但陈白露有着主角的光环,潘月亭失势后,她看透了自己的厌烦,不再自欺欺人。有些读者说她自杀是因为没有了依靠走投无路,我不得不认为这些研究者太小看陈白露了。她能找到一个潘月亭,就能找到王月亭张月亭,结尾金八爷还在帮她付账单就是证明。陈白露这样的女子,只要想活下去,生活是摧毁不了她的生命的。只是“怎么快乐地活下去”是多么残忍的一个问题。“太阳升起来了,黑暗留在后面,但是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她的太阳留在“竹均”的时代,但是她已经不是“竹均”了,她是“白露”,在太阳出来之前,白露已经蒸发了。
  方达生
  方达生是全剧唯一的光明人物,但身在悲剧世界,他也不免是个悲剧。他是拯救别人的“圣父”角色,企图去救赎陈白露的沉沦。他从出场到结尾一直在说“你跟我走吧”,企图用自己精神的“有余”去弥补白露的“不足”。他正直、善良、忠诚、深情,和上流社会的人们的虚伪、善变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从一开始,他就从舞会上退了出来。   但是他不了解陈白露。从始至终,他没有问过自己青梅竹马的竹均是怎么变成现在的样子。对白露,他永远是说教。除了要带她走,“我一定要感化你”,一个“感化”说出了方达生对现在的陈白露是的失望。他要把陈白露“感化”回“竹均”。正是这种高高在上教训的姿态,对于陈白露没有理解的心理,任他痴情,也走不进陈白露的心,“你跟我有什么关系,你这么教训我”。他要救赎陈白露、“小东西”,挑战“金八”。他的救赎没有一件成功,却是对黑暗的唯一明确反抗。
  因为他彻头彻尾的“光明”,所以他不接人气。过分追求理想脱离现实,让读者难以亲近。这种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陈白露背道而驰。他重复的“教训”会使白露陷入对生存状态的绝望。可以说,如果没有方达生,陈白露会逐渐麻木,最后并不一定死去。方达生的出现使陈白露清醒过来。先清醒的人总是痛苦的,绝望的痛苦造成了陈白露的死亡。从这个角度看,方达生促进了陈白露的死亡,也解脱了陈白露的灵魂。
  方达生是悲剧的,他爱着永远回不来的“竹均”,他要救赎不愿被救的“白露”,他看不到自己和黑暗力量的差距,他找不到自己救赎使命的正确方法。鲁迅说“悲剧就是要把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方达生的正直善良那些美的品质,就这样在黑暗的笼罩下渺小到马上就要被吞噬。但他又是整部剧不可或缺的,“你听太阳就在外面,太阳就在他们身上”!有了他,整个社会才不至于绝望。
  潘月亭
  潘月亭算是世俗人眼中的成功者,有金钱、美人。除了金八爷,他几乎不怕任何人。聪明的头脑给他财富和欲望。他被欲望充斥着,游走在各种非人之人中,看似强大却也会在争斗中一击即碎。为了确保自己吞噬,他只能不断向上爬,不能怜悯脚下,修得铁石心肠。
  但陈白露,潘却有真心的喜欢。不过这只是喜欢。陈白露“小东西”可能会触犯金八的时候,他本不愿帮助,因为这触犯了他的“利益”。但是潘月亭最终还是维护了“小东西”,并且用演戏这种“荒唐”的做法。他怜爱白露,会用双手去蒙她的双眼玩这种天真的游戏,会对白露说:“你就像我的天使”。陈白露虽然已经不是竹均,但是她有着年轻女子跃动的生命力,是潘月亭这种中年男子消逝的青春。所以他怜爱她,任凭她撒娇,威胁和任性。也会用自己的标准给予她珍贵的东西——金钱。文学作品中总是有这样中年男子的艺术形象,在暮年时分总是会钟情于这样年轻的富有朝气的女子:譬如《大宅门》中白景琦对李香秀,;亨利八世的第六任妻子凯瑟琳出嫁的时候正值豆蔻。在这些男性角色的眼中,年轻女子是他们追求生命美的体现。所以潘月亭对陈白露的喜爱,不是爱爱白露,只是爱“美”罢了。又因为这种“美”是他用金钱换来的,所以再更为有钱有势的金八爷面前,他所有的喜爱,最终都化为了泡影。
  李石清和黄省三
  李石清和黄省三在剧终是出于弱者的下层人物的典型形象。他们都是银行的雇员,生存在生死线边缘,处于被侮辱和残害的社会底层。他们也都有自己的家人,恨这个社会,恨那些没有心的有钱人。而不同的是李石清要反抗,所以他算计、不择手段,为了向上爬不惜一切代价,用到别人处时时谄媚,一旦用不光彩的手段抓住别人的把柄成功就趁机要挟。他用尽一切力气向上爬,最后却还是失去工作,失去儿子。黄省三则相比之下是消极的认命,他老实忠诚、勤劳,却终究成为了这个食人社会的食物,老婆弃他而去,儿子被自己毒死,自己被逼疯。
  这两个下层人物形象看似两个极端,但是却是现实被逼做出的选择。李石清固然阴险狡诈、猥琐谄媚,他痛恨有钱人,却不要尊严地去巴结他们,想成为其中的一员。他知道自己只有成为有钱人才能摆脱自己的命运。所以他不断谄媚,甚至变卖家产让自己的妻子配有钱人打麻将。为了成为有钱人,他扭曲了的人性是那么恐怖,当黄省三苦苦恳求他的时候,他不惜用拉洋车、上街要饭、偷东西、跳楼四条路把黄省三逼上绝路。同样身为下层人物,他冷酷到了残忍的地步。他把一切归咎于自己的出身:“我恨,我恨我自己为什么没有一个好父亲生来就有钱,叫我少低头,少受气。我不比他们坏,这帮东西,你是知道的,并不比我好,没有脑筋,没有胆量,没有一点心肝。他们跟我不同的地方是他们生来有钱,有地位,我生来没钱没地位就是了。”所以他利用自己的小聪明爬上了一点点空间,便开始沾沾自喜。但是他是反抗者,尽管用的手段是黑暗的,最重要达到的结果也是黑暗的。他与潘月亭斗法、咒骂有钱人,都是他不服的表现。他清楚自己的处境,只要放弃反抗,他就是下一个黄省三。底层阶级,进一步就是李石清,退一步,就是黄省三。
  黄省三没有李石清那样的清醒,他以为本分老实勤劳地工作最后便能有个不好不坏的结果。他可能认识到了却不敢承认,这个社会是不会允许一份付出一份获得的。“你们给我一个月不过十三块来钱,可是你们左扣右扣的,一个月我实在领下的才十块二毛五。我为着这辛辛苦苦的十块二毛五,我整天地写,整天给你们伏在书桌上写;我抬不起头,喘不出一口气地写;我从早到晚地写;我背上出着冷汗,眼睛发着花,还在写;刮风下雨,我跑到银行也来写!”这样辛苦工作,最后却被裁员,没有人给予同情,妻子也迫于生计离他而去。直到他发了疯,他才说出真心:“你们真是没有良心哪,你们这样对待我,——是贼,是强盗,是鬼呀!你们的心简直比禽兽还不如——”。之前那些一次又一次的恳求,都没有结果,他终于认清有钱人的真面目,或者他终于承认了,那些禽兽还不如的人,把自己害成这样。妻离子死,自己又发了疯。
  《日出》是悲剧,日出是无法达到的光明。曹禺先生说:“日出到底说的什么我也讲
  不清楚,倒是白露看得穿”。陈白露是看透了这些悲剧,所以选择了死亡。本剧虽然极度压抑,但是结尾处仍有微弱希望。有,总是好的。黑暗的悲剧一个个结束了,便是日出。
  参考文献:
  [1]曹禺.曹禺剧作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年版.
  [2]黄顺文.探讨陈白露之死与日出的蕴意[J].读与写杂志,2010(11):48-59.
  [3]田玲.用黑色眼睛寻找光明的人——方达生人物分析[J].时代文学,2010(7):203-204.
  [4]夏云.谈曹禺戏剧《日出》中陈白露式的诗意[J].现代语文,2007(9):147-148.
  [5]何致文.夕阳天使——浅析《日出》中陈白露的矛盾性格[J].考试周刊,2009(10):23-24.
其他文献
分式的运算既是《分式》一章的重点,也是难点。许多同学对分式的运算感到很繁杂,实际上,往往看起来复杂的运算有简便方法。  一、异分母分式加减法的简便方法  1、把部分看为整体运算  [例1]计算  [分析]此类计算常把所有整式括为一项与分式通分较简便。  [解] 原式  2、先约分,再通分。  [例2] 计算  [分析] 此题若直接通分,分子运算就很大,观察两个分式的分子分母式分解后可约分,故先约分
期刊
【摘要】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而数学教学更是关键,只有让学生学会灵活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更快地理解、运用数学知识。  【关键词】数学;创新能力;创新意识  数学是培养人思维能力的学科,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阵地,它肩负着培养创新意识的重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是在教育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独
期刊
【摘要】我们开展中职语文综合实践学习活动,一个重要的目的在于从实践活动中熟悉研究学习内容的过程和研究方法等,从而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在实践过程中了解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和经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并不是高深莫测的东西,是一种人人可以参与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学中要尝试由本课知识向课外迁移,通过引导学生,把相关学科的知识从课题中引出,并努力从社会生活中发现课题。  【关键词】情景;兴趣;激发;意识;迁移;职教
期刊
【摘要】无论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还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新型的学习理念,对于新课程改革下的地理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及实用价值。二者的融合必能为地理教学研究和实践带来新的活力和发展。本文从建构主义学习理念与地理课堂教学融合的视角出发,分析其了二者在地理教学中融合的可能性、必然性和必然性,以及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地理教学的特征,以期为地理教学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建构主义;地理教学;融合应
期刊
【摘要】文化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体育全球化,体育全球化是国际体育全面发展的必然趋势。全球化条件下民族体育的发展既要充分展现民族体育的个性特点,又要积极开拓民族体育向世界迈进的途径。在体育全球化的环境中,民族体育事业要及时更新与融合,在全面提高民族性的同时,又充分展现世界性。  【关键词】体育全球化;民族体育;发展  体育文化是基于一定的地域、民族文化发展起来的,并在长期的历史积淀过程中,形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武汉美术馆中陶器展品美学方向的研究,得到艺术本质始于潜意识说的结论。  【关键词】艺术本质观;潜意识说;武汉美术馆;陶器  对于艺术的本质,我的观点是:“艺术的本质来自于潜意识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来自于人性中对愉悦的探求;更来自于血液深处对灵魂的召唤。”论据如下:  首先,艺术本质的研究一直有着很多的观点和学说,然而我认为虽然这些学说的观点都有很多让人认同的地方,但是却都不完备。
期刊
杨衒之,史书中没有记载。关于其生平事迹,比较确切的材料除了《洛阳伽蓝记》之外,释道宣的《广弘明集》中也略有记载:杨衒之为北平(今河北遵化)人,生卒年不详。北魏末年至东魏在世。孝庄帝元子攸永安年间(528—530)担任奉朝请,后历任秘书监、期城郡太守、抚军府司马等职。曾与河南尹胡孝世同登永宁寺浮图。永安年间,与国子博士李同轨等人读苗茨堂之碑。东魏孝敬帝武定(543—550)五年(547),因行役重过
期刊
【摘要】营造一个活跃,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从而达到引导大学生养成体育运动锻炼良好习惯的目的。应该在不忽略传统体育活动项目的同时,更多关注那些具有新时代,新内容,新气息的体育活动,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当代大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  瑜伽练习增进练习者的身心健康极为有利;在校开展瑜伽课程可以丰富高校体育运动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多层次的锻炼需求、缓解大学生的思维情感负担、动作简捷有效易于教学、便于
期刊
【摘要】本文以笔者在排练和演出大型六幕民族歌剧《党的女儿》中“马家辉”的角色时所积累的经验,学到的知识为基础,谈谈对“马家辉”的台词解析。在阅读了大量关于表演知识的书籍后,结合老师的指导和多次的演出实践经验,从“马家辉”这个角色的台词(潜台词)等方面对这个角色的塑造进行较为细致的分析。希望尽量与有相关研究的前辈、学者达成共识。  【关键词】歌 剧;《党的女儿》;马家辉;台词解析  一、台词与潜台词
期刊
爵士音乐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南部路易斯安那州的亚热带城市新奥尔良,它是由美国黑人所发起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爵士乐的产生和发展源自于美国南部种植园的黑人奴隶们,他们想以此方式来发泄自己在生活遇到的不满以及不良情绪。爵士乐是以英国、美国的传统音乐为基础,融入了布鲁斯、拉格泰姆的鲜明特点,曲调以丰富的切分节奏、自由的即兴手段获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它不仅突破了种族、国籍的界限,还发展成为流行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