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探究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hr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体电脑,以其强大的功能,激发了人们的求知热情。丰富的内容、生动的画面、巧妙的链接组合、多采的演示效果,使人们能够长时间的端坐荧光屏前,留恋忘返。如果与Internet相连,则可以轻易将自己融入世界知识的海洋,随时倾听时代的脉搏。电教媒体是我们中学教育同大学教育、同世界教育、同现代化教育接轨的一个切入口,它对实施教学目标,整体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加快教改步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下面本人只从语文学科的角度来看看电化教育的优势,应如何利用好电教手段,使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整合。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我们的社会正进入信息化社会,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里,人人都需要自我教育,终生教育,好在与古人相比,现代科技为我们提供了更为科学更为得心应手的学习手段,电教媒体通过丰富多彩的画面,生动逼真的音响,便捷的资料检索,组合自由、切换灵活的视屏界面,对学生产生极为主动、深刻的教育影响,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起到强化作用。当今世界,知识产品的数量已远远超过人们在有限的的精力和时间内所能掌握的数量,知识老化、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使人们常常处于疲于追赶的状态,如果想系统地积累前人的知识,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再进行创新,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最好的办法,是创新与积累同步进行,在创造中有针对性地学习,并在创造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我们可利用计算机信息量大、运算速度快、可进行网络交互等特点,来自由取舍,优化教学环节。另外,采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我们还能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到现代信息,领略到先进与文明的结晶,拓宽学生的思路,开阔眼界,促使他们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激发其积极向上的人生情趣。
  电教媒体辅助教学,是学习方式的巨大变革,也是对传统教育方法的严峻挑战。现代的教学法,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发展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应用能力等。北大传播媒体和信息技术教授高利明曾说过,21世纪的人必须具备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能力,与这种能力的培养相联系的教学资源的发展和更新非常迅速,以至于传统教育的那种过分重视分析的(忽视综合的)、直线型的(非知识结构网络型的)、从头讲到尾的(非切入的)教学方法已不再能满足现在教学的需要。要改进教学方法,电化教育起着力臂的作用,现代化的多媒体电化教学不但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网络,还会为我们提供逼真的、生动的学习环境。由于计算机具有储存、自动编排归档和随时检索的功能,教学材料不再是相对固定而无法增补改变的了,而是以最快的速度,为教材编入新的语文信息,并随时以不同的形式提取和积累。通过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可以模拟仿真各类情境,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科特点,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化不可见为可见,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直观,化复杂多变为简洁明了,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充分表现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学习。。举个例子说吧,我们可以利用电教手段,使学生真实地看到作者在文中所状之物,所写之景,如巍峨的泰山、壮丽的三峡、浩荡的长江、汹涌的泥石流、精美的景泰蓝等等,学生不仅得到欣赏的机会,获得审美的享受,而且还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揣摩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加以描绘的。这种对照学习,无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形色共现,声情并茂,能取得比传统教学手段更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把学生的维持性学习变成了创造性学习,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和应用知识信息的能力。
  教育心理学认为,美感是和听觉、视觉不可分离地结合在一起的,而视觉形成的印象比听觉形成的印象更深刻、更牢固。运用录音、投影(或幻灯)、电影等电教手段,对于感知、理解课文、丰富学生想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教学《在烈日和暴风雨下》,结合教材内容,运用计算机将录音、投影、电影片段剪辑等媒体集于一体,制成多媒体教学课件,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效果显著。在导入新课时。我适时放映了一段《骆驼祥子》视频文件,立即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又放映了《骆驼祥子》影片中的有关镜头,言简意赅地介绍作品的背景和屈原被流放的过程,同时还播放着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耳听、眼看、心想、手记,这样学生很快进入了课文意境。在分析课文时,我一边播放朗读录音,一边放映投影《骆驼祥子》,画面上既有天气炎热的画面,又有祥子弯腰曲背拉黄包车的形象,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思绪带到了情景之中,产生了身临其境之感,教师结合当时的情景加以点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语文教学是形象思维和再现表象的过程。在教学这篇老舍作品中,我注意把握时机播录音,放映投影,放电影片段,较完整地把表象演化成具象,对学生进行“激情—动情——达情”的训练,视听结合,口脑手并用,引导学生入情入景,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教育,从而较好地把握和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既扩大了教学容量,更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激发了为现代化建设努力学习的积极性。
其他文献
多媒体技术是将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信息加工组成在一起来呈现知识信息的技术。多媒体教学即以多媒体教学为手段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读、可看、可听,信息丰富,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他们的感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得以更大的发挥。  一、形象导入新课,创设学习情景  导入新课,是课
期刊
内容摘要:问题情境创设是生物教学中的一门艺术, 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引起学生内部思维矛盾冲突,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种教学技巧。  关键词:问题情境 创设 方法    问题情境,按照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解是指一种“有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也就是当学习者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时,对疑难问题亟需解决的心理状态。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
期刊
目前,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使用的方法较多,但从影响的范围和发展的方向及推广的价值上看,听说法、交际法、折衷法及张思忠16字教学法当属主流。从方法本身来看,它们之间是一种扬弃的关系,即交际法是对听说法的扬弃,折衷法和张思忠16字教学法又是对听说法、交际法等的扬弃。这里,将对上述几种方法进行若干比较,以供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借鉴和运用。  一、听说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美国军队中形成并获得成功,五十年代初
期刊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从课堂教学出发,阐述了语文教学与生活及其他科目的紧密联系。  关键词:语文 转型教学 转型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我们必须打破这种传统且单一乏味的课堂教学模式,变学生单一地从教师或书本上获取信息为从各方面(包括电脑网络)获取有效信息;变学生单一地在学校学习为向社会学习,形成一个真正的大语文教学。从而变单一的科目教学为多元教学。要做到教学的转型,必须有以下
期刊
意境是我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  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感情)相熔铸的产物。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意(情)和境(景)的关系也就是心与物的关系。把意境融入政治课教学中是政治课教学突出特色的重要课题。  在教学中,意(情)属于主观范畴,可以特指教师的思想、感情、教学水平、教学设计等。境(景)是客观范畴,可特指学生。在意境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具体表现为情景交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
期刊
教育的主战场是学校,学校的主要阵地是课堂。教师每天都会站在课堂里,学生的学习时光大都在课堂上度过,课堂是师生一起走过的生命历程。课堂是精神生活的空间,在这个生活的空间里,师生获得了最充足的精神享受和精神营养,课堂应该是孩子们的精神乐园。然而,我们的课堂时不时会听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看到一些不好的现象:老师带着一脸怒气训斥学生;拿着组长写的未完成或未交作业的学生名单发一通脾气;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或
期刊
在当今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文本作为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被赋予了十分丰富而精彩的内容。然而,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或听课中,有时教师为了追求某一环节的完美而丢失了文本,忽视了文本的价值取向,致使教学产生“高耗低效”或扭曲教学规律,可谓“得不偿失”。以下我谈这方面的几点浅见:  一、过分强调整体情感,忽略文本的品味  对于“品味”,众多老师在理解上存在偏颇的认识,以为“品味”就是对课文内容和思想
期刊
内容摘要:展示课堂教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自主意识和创造能力,让语文课开放而有活力;以生为本,赏识学生,激发求知欲,提升成功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开放 活力 求知欲    新课改要求在愉快、活跃、而又紧张的课堂气氛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自主意识和创造能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让课堂开放而有活力——以生为本,赏识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好感,唤起他们
期刊
高中生物学知识零碎繁多,高三总复习阶段,不少学生陷入无边题海,疲惫不堪,而往往忽视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记忆,结果做错过的题目还会再错。因此,在总复习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掌握一些科学记忆的方法,快速、准确、牢固地记忆一些基础知识,无论是应对高考,还是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都是十分必要的。  一、引入主题及细节描述  同学们,你们知道会学习的人应该是轻松愉快且富有成效的吗?然而,在我们周围,有不
期刊
学生是教育能够生动存在的灵魂。新的历史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它实际上是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一场“革命”。在新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关键是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自主登上历史学习的舞台,才是“授之以渔”是我国历代教学的经验结晶。“教学”的真正含义应是教师传授了打开信息之锁的钥匙。  一、指导学生掌握历史学科的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