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问题情境创设是生物教学中的一门艺术, 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引起学生内部思维矛盾冲突,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种教学技巧。
关键词:问题情境 创设 方法
问题情境,按照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解是指一种“有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也就是当学习者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时,对疑难问题亟需解决的心理状态。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引起学生内部思维矛盾冲突,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问题情境教学的关键就是问题的设计,本文就生物问题情境教学中问题创设的方法作些探讨,以求达到抛砖引玉之功效。
一、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将问题创设在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中,特别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比较关注的生活原型中,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讲述“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这部分知识时,可以联系诸如糖尿病、高血脂、免疫失调等人体的常见疾病创设问题情境;在讲述生物进化理论时,可通过山羊与绵羊的杂种不活,马和驴的杂种不育,树棉和草棉的杂种败育”等具体事例的剖析来创设问题情境等等。此外,还可运用蕴含生物学知识的故事谜语、谚语、诗词等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关于结构方面:麻屋子,红帐子,中间坐着个白胖子。生理习性方面:飞蛾扑火;望梅止渴;有收无收在于水;庄稼一支花,全靠肥当家。遗传变异方面: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生态学方面:一山不容二虎;作茧自缚;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
二、运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生物学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给学生做演示实验或者让学生们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操作都可以带给他们丰富的感性材料,非常直观形象,也非常的真实。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能使学生的心中产生惊奇,当他们的脑子里跑出来很多问号的时候,他们的求知欲望也就被强烈得激发起来了。这种方式有利于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去发现问题、再通过研究和分析去探索问题,寻找出问题的真相,揭示生物现象的本质。
例如,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时,学生会发现洋葱表皮中某几个紫色细胞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不能发生分离,或分离后在清水中不能复原。当学生对这些已产生的问题情境解读之后,教师还可以问:动物细胞是否有质壁分离现象?利用质壁分离现象可以解决哪些问题?以创设新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对实验现象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培养和提高实验设计能力。
三、利用新知和旧知的矛盾创设问题情境
探究性学习源于学生与学习环境的不协调,主要是由于学生受到了已有知识水平的限制。如果教师能及时引导学生发现新知与旧知之间的矛盾,让学生认识到已有的知识已不够完美解决问题了,就能及时调动起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动力。
例如:在学习“减数分裂”的时候,先提问: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两性生殖细胞是不是通过有丝分裂形成的?假如是的话,结果会怎样?(以人为例进行分析)学生很快就会发现:如果是通过有丝分裂形成生殖细胞的话,那么形成的精子和卵细胞都会有46条染色体,再经过受精作用,受精卵的染色体数就是92条,比亲代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增加了一倍,这样就会导致前后代遗传性状的改变了,显然是不对的。这时,再及时追问:要保持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恒定的话,关键是什么?这种分裂方式怎样进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四、借用错误案例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做练习或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受到原有知识经验或思维定势的影响,对新问题“想当然”地进行分析,从而导致错误结果的产生。在教学中,教师可有意识地设计依靠学生已有知识难以正确完成的作业,以这些错误为切入点,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利用错误的观点进行错误的推论,最终得出自相矛盾的结果,从而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例如,学习植物光合作用内容时,可设问: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大量植树造林能改善环境气候,那么我们在房间里摆上大量的植物盆景能否达到改善室内环境的目的呢?学生大都认为答案是肯定的。而事实证明,绿色植物在晚上或弱光条件下几乎不进行光合作用,而呼吸作用照常进行,吸收氧气并放出二氧化碳。“出乎意料”的实验现象与学生的回答发生了矛盾,学生感到无比惊讶,他们迫切希望找到问题的答案,思维处于高度集中状态。
五、回顾生物学史实创设问题情境
生物学史大量的史料闪烁着前人智慧的光芒,也蕴涵着一些令人扼腕叹息的遗憾,利用生物科学史实作为情境进行问题的创设,不仅使学生获得新知识和科学家们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同时还使学生受到科学家们不怕困难、不畏艰辛、持之以恒的精神的熏陶,从而促进他们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例如:在学习“酶的本质”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对有关酶本质的探究历程进行分析,通过利用巴斯德、李比希、毕西纳、萨姆纳等科学家的研究过程作为问题情境展开。
因此,问题情境创设是一门艺术,其技巧直接制约着教学效果。巧妙的问题情境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种教学技巧。
关键词:问题情境 创设 方法
问题情境,按照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解是指一种“有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也就是当学习者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时,对疑难问题亟需解决的心理状态。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引起学生内部思维矛盾冲突,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问题情境教学的关键就是问题的设计,本文就生物问题情境教学中问题创设的方法作些探讨,以求达到抛砖引玉之功效。
一、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将问题创设在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中,特别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比较关注的生活原型中,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讲述“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这部分知识时,可以联系诸如糖尿病、高血脂、免疫失调等人体的常见疾病创设问题情境;在讲述生物进化理论时,可通过山羊与绵羊的杂种不活,马和驴的杂种不育,树棉和草棉的杂种败育”等具体事例的剖析来创设问题情境等等。此外,还可运用蕴含生物学知识的故事谜语、谚语、诗词等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关于结构方面:麻屋子,红帐子,中间坐着个白胖子。生理习性方面:飞蛾扑火;望梅止渴;有收无收在于水;庄稼一支花,全靠肥当家。遗传变异方面: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生态学方面:一山不容二虎;作茧自缚;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
二、运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生物学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给学生做演示实验或者让学生们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操作都可以带给他们丰富的感性材料,非常直观形象,也非常的真实。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能使学生的心中产生惊奇,当他们的脑子里跑出来很多问号的时候,他们的求知欲望也就被强烈得激发起来了。这种方式有利于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去发现问题、再通过研究和分析去探索问题,寻找出问题的真相,揭示生物现象的本质。
例如,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时,学生会发现洋葱表皮中某几个紫色细胞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不能发生分离,或分离后在清水中不能复原。当学生对这些已产生的问题情境解读之后,教师还可以问:动物细胞是否有质壁分离现象?利用质壁分离现象可以解决哪些问题?以创设新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对实验现象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培养和提高实验设计能力。
三、利用新知和旧知的矛盾创设问题情境
探究性学习源于学生与学习环境的不协调,主要是由于学生受到了已有知识水平的限制。如果教师能及时引导学生发现新知与旧知之间的矛盾,让学生认识到已有的知识已不够完美解决问题了,就能及时调动起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动力。
例如:在学习“减数分裂”的时候,先提问: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两性生殖细胞是不是通过有丝分裂形成的?假如是的话,结果会怎样?(以人为例进行分析)学生很快就会发现:如果是通过有丝分裂形成生殖细胞的话,那么形成的精子和卵细胞都会有46条染色体,再经过受精作用,受精卵的染色体数就是92条,比亲代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增加了一倍,这样就会导致前后代遗传性状的改变了,显然是不对的。这时,再及时追问:要保持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恒定的话,关键是什么?这种分裂方式怎样进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四、借用错误案例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做练习或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受到原有知识经验或思维定势的影响,对新问题“想当然”地进行分析,从而导致错误结果的产生。在教学中,教师可有意识地设计依靠学生已有知识难以正确完成的作业,以这些错误为切入点,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利用错误的观点进行错误的推论,最终得出自相矛盾的结果,从而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例如,学习植物光合作用内容时,可设问: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大量植树造林能改善环境气候,那么我们在房间里摆上大量的植物盆景能否达到改善室内环境的目的呢?学生大都认为答案是肯定的。而事实证明,绿色植物在晚上或弱光条件下几乎不进行光合作用,而呼吸作用照常进行,吸收氧气并放出二氧化碳。“出乎意料”的实验现象与学生的回答发生了矛盾,学生感到无比惊讶,他们迫切希望找到问题的答案,思维处于高度集中状态。
五、回顾生物学史实创设问题情境
生物学史大量的史料闪烁着前人智慧的光芒,也蕴涵着一些令人扼腕叹息的遗憾,利用生物科学史实作为情境进行问题的创设,不仅使学生获得新知识和科学家们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同时还使学生受到科学家们不怕困难、不畏艰辛、持之以恒的精神的熏陶,从而促进他们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例如:在学习“酶的本质”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对有关酶本质的探究历程进行分析,通过利用巴斯德、李比希、毕西纳、萨姆纳等科学家的研究过程作为问题情境展开。
因此,问题情境创设是一门艺术,其技巧直接制约着教学效果。巧妙的问题情境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种教学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