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futao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问题情境创设是生物教学中的一门艺术, 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引起学生内部思维矛盾冲突,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种教学技巧。
  关键词:问题情境 创设 方法
  
  问题情境,按照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解是指一种“有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也就是当学习者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时,对疑难问题亟需解决的心理状态。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引起学生内部思维矛盾冲突,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问题情境教学的关键就是问题的设计,本文就生物问题情境教学中问题创设的方法作些探讨,以求达到抛砖引玉之功效。
  一、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将问题创设在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中,特别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比较关注的生活原型中,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讲述“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这部分知识时,可以联系诸如糖尿病、高血脂、免疫失调等人体的常见疾病创设问题情境;在讲述生物进化理论时,可通过山羊与绵羊的杂种不活,马和驴的杂种不育,树棉和草棉的杂种败育”等具体事例的剖析来创设问题情境等等。此外,还可运用蕴含生物学知识的故事谜语、谚语、诗词等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关于结构方面:麻屋子,红帐子,中间坐着个白胖子。生理习性方面:飞蛾扑火;望梅止渴;有收无收在于水;庄稼一支花,全靠肥当家。遗传变异方面: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生态学方面:一山不容二虎;作茧自缚;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
  二、运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生物学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给学生做演示实验或者让学生们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操作都可以带给他们丰富的感性材料,非常直观形象,也非常的真实。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能使学生的心中产生惊奇,当他们的脑子里跑出来很多问号的时候,他们的求知欲望也就被强烈得激发起来了。这种方式有利于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去发现问题、再通过研究和分析去探索问题,寻找出问题的真相,揭示生物现象的本质。
  例如,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时,学生会发现洋葱表皮中某几个紫色细胞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不能发生分离,或分离后在清水中不能复原。当学生对这些已产生的问题情境解读之后,教师还可以问:动物细胞是否有质壁分离现象?利用质壁分离现象可以解决哪些问题?以创设新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对实验现象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培养和提高实验设计能力。
  三、利用新知和旧知的矛盾创设问题情境
  探究性学习源于学生与学习环境的不协调,主要是由于学生受到了已有知识水平的限制。如果教师能及时引导学生发现新知与旧知之间的矛盾,让学生认识到已有的知识已不够完美解决问题了,就能及时调动起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动力。
  例如:在学习“减数分裂”的时候,先提问: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两性生殖细胞是不是通过有丝分裂形成的?假如是的话,结果会怎样?(以人为例进行分析)学生很快就会发现:如果是通过有丝分裂形成生殖细胞的话,那么形成的精子和卵细胞都会有46条染色体,再经过受精作用,受精卵的染色体数就是92条,比亲代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增加了一倍,这样就会导致前后代遗传性状的改变了,显然是不对的。这时,再及时追问:要保持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恒定的话,关键是什么?这种分裂方式怎样进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四、借用错误案例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做练习或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受到原有知识经验或思维定势的影响,对新问题“想当然”地进行分析,从而导致错误结果的产生。在教学中,教师可有意识地设计依靠学生已有知识难以正确完成的作业,以这些错误为切入点,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利用错误的观点进行错误的推论,最终得出自相矛盾的结果,从而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例如,学习植物光合作用内容时,可设问: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大量植树造林能改善环境气候,那么我们在房间里摆上大量的植物盆景能否达到改善室内环境的目的呢?学生大都认为答案是肯定的。而事实证明,绿色植物在晚上或弱光条件下几乎不进行光合作用,而呼吸作用照常进行,吸收氧气并放出二氧化碳。“出乎意料”的实验现象与学生的回答发生了矛盾,学生感到无比惊讶,他们迫切希望找到问题的答案,思维处于高度集中状态。
  五、回顾生物学史实创设问题情境
  生物学史大量的史料闪烁着前人智慧的光芒,也蕴涵着一些令人扼腕叹息的遗憾,利用生物科学史实作为情境进行问题的创设,不仅使学生获得新知识和科学家们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同时还使学生受到科学家们不怕困难、不畏艰辛、持之以恒的精神的熏陶,从而促进他们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例如:在学习“酶的本质”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对有关酶本质的探究历程进行分析,通过利用巴斯德、李比希、毕西纳、萨姆纳等科学家的研究过程作为问题情境展开。
  因此,问题情境创设是一门艺术,其技巧直接制约着教学效果。巧妙的问题情境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种教学技巧。
其他文献
这个暑假真的没有过好,因为我就要接手高二文科一班了。尽管这是个重点班,我还是高兴不起来——班里有个让所有老师头疼的学生。  记得上学期末,学校的工作安排一宣布,就有知情老师向我介绍了这名学生的基本情况。从外表看,这个学生并非五大三粗的男生,而是一文弱女生,而且学习成绩不错,本应该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但是 ,一接触,就会发现她自尊心超强,敏感脆弱,情绪化得厉害,甚至有些神经质。听完这番话,我心里着
期刊
古人有“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的明训,初中生,十三岁之后的青少年知识渐开,理解力亦有显著的发展,渐渐脱离父母的关怀照顾,正是意气风发的学习独立阶段。此时正应迈进“少年养志”的教育。养志,是指鼓舞他们追求崇高理想的勇气,培养宏观远大的志向。作文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表达,因此,怎么教中学生写出好作文,并反过来让他们从作文过程中得到感悟与自我提升,也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期刊
新课改进入课堂虽说已有几年的时间,但由于是新生事物,教师是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艰难的爬行。新课改倡导的是重视学生的学,由于没有前车之鉴,有很多的课堂呈现出无序性,过度放手常常会出现教学目标无法完成的情况,教师感到无所适从,学生也感觉不适应,教学效果很不理想。这个时候便会应运而生‘两手政策’,即有人听课便会积极实施新方法,花费功夫潜心研究教学方式方法,力求给领导和同行留下深刻印象,而平时上课还用老套
期刊
内容摘要:掌握应用计算机已经是科学发展和走向未来信息化时代的需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让他们了解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已成为教育者的主要任务。针对农村初中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出了一些从多角度出发改善课堂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 农村 改善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实践性强,发展快,而且相较于农村初中的其他学科而言,信息技术课更是学生感兴趣的一门课程。为此,就提高农
期刊
内容摘要:一堂好课的开头应是精彩的,数学课的导入也应讲求艺术。温故知新,可将新旧知识有机结合;类比导入使学生能从类比中促进知识的迁移,发现新知识;亲身实践导入法,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发现真理;情境导入法,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设疑导入法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演示教具导入法能形象、具体、生动、直观地掌握知识;直接导入法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突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随着计算机网络在中小学的日渐普及,语文的学科弱点正在逐步演变为语文的学科优势,这无疑为在尴尬境地中蹒跚的语文教学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网络环境下的语文现代化教学也必将大放光彩。  信息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也是一个鱼目混珠的时代,不管你是从事什么行业,你干什么事情,能否在汪洋大海中捞到自己想要的鱼,就决定了你能否成功,而这又取决于个人对信息涉取的丰富性和准确性。在这一点上
期刊
信息技术高中数学新课程整合的模式主要有三种,基于课堂的常规模式、基于课堂的探究协作型模式和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模式。下面简单介绍这三种模式以及相关的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  一、基于课堂的常规模式下的方法  1、创设情景。正式讲解之前,设计一段引子,创造利于学生接受的情境。如进行简短的复习、提出能激发好奇心的问题以及进行某种演示等。  2、讲解新课。通过组织、界定、比较和举例等重要方法进行有效的解释
期刊
“班级授课制”必然的弊病就是,有着不同社会和家庭文化背景、个性品质千差万别、智力和身心发展并不均衡的几十个男女,仅按年龄划分到一起,在一个教室中、按照统一的教学进度、使用统一的文本教材、聆听同一个老师授课、接受同样的信息资源!显然,这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和全面发展,与“以人为本”的理念不符。然而这种模式有其先进性:统一、高效、标准化、节省资源、人才产出能满足现代化生产的需
期刊
在新课程理念下,探索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方法与技巧,充分利用课堂时间,通过教师自身素质的展示,用新奇的教学方式,灵活的教学手段,就能把丰富的历史再现于学生面前,使学生受到感染,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老师的心愿。但是如何能做到这些呢?带着这一系列问题,我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的开拓创新,大胆尝试和探索。现就将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心得和体会谈出来供同行讨论。  一、让课堂布满浓厚的学习
期刊
多媒体技术是将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信息加工组成在一起来呈现知识信息的技术。多媒体教学即以多媒体教学为手段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读、可看、可听,信息丰富,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他们的感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得以更大的发挥。  一、形象导入新课,创设学习情景  导入新课,是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