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盆底康复训练对提高产妇盆底肌力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11例自然分娩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56例和對照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干预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进行盆底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心理状态、尿失禁程度及盆底肌力改善情况。结果:干预组干预后盆底肌力优于对照组,尿失禁程度评分及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妇产后早期进行盆腹操锻炼,能加快产后盆底肌力恢复,改善产妇尿失禁程度及心理状态。
【关键词】盆底康复训练;运动;盆底肌力
女性盆底肌肉支持和支撑膀胱、子宫、直肠等盆腔器官,除了维持盆腔相关器官的正常解剖位置外,还具有维持阴道紧缩度、控制大小便的生理功能作用。研究证明,分娩和妊娠是引起盆功能不全疾病的主要原因[1]。本病虽不会对产妇造成生命危险,但会影响产妇的社会、心理和生理功能,影响产妇的生活质量。临床认为,围产期盆底肌锻炼能有效改善盆底肌功能,但大部分孕妇对盆底肌锻炼缺乏了解,缺乏规范锻炼的依从性。对此,本研究应用盆底康复训练指导56例自然分娩产妇盆底肌功能锻炼,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1例自然分娩初产妇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自然分娩头位初产妇;无分娩并发症以及妊娠合并症;认知功能正常并且自愿参加本次研究。排除标准:有阴道前后壁膨出、盆腔脏器脱垂、盆腔手术、尿失禁等病史。将111例随机分为干预组56例和对照组55例,产妇年龄23~39岁,平均(28.61±3.12)岁;新生儿体质量2.4~4.7 kg,平均(3.12±0.34) kg;产妇出院体质量43~67 kg,平均(56.12±3.27) kg。两组产妇年龄、新生儿体质量、产妇出院体质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孕期接受专职健康教育护士组织的孕妇产前课程,内容包含进行盆底肌锻炼的重要性、如何进行盆底肌锻炼、女性盆底肌群相关知识、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自我应对以及评估,同时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以及临床指导。
1.2.2 干预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产后第42天开始进行盆底康复操锻炼。根据不同产妇的实际情况制定锻炼内容,使用柔和的轻音乐作为背景音乐。(1)应用《第九套广播体操》的节拍,制作出音频文件。第一节:臀部运动。平卧在床上,缓缓收缩而后放松盆底肌肉。第二节:扭胯运动。将臀部向着一侧转动,并且尽可能提臀保持倾斜状态。第三节:全身运动。在站立的状态下,慢慢收放盆底肌肉,如此反复,并同时做浅蹲以及起立动作。第四节:提肛运动。提肛运动时双腿并拢踮起脚跟往上提,落下时放松肛门。每次锻炼10 min,每天锻炼3次。医护人员需要监督产妇配合锻炼,并且及时记录产妇锻炼情况,在产妇出院后发放音频资料。(2)盆底康复操。第一节:缩阴操。缓缓收紧阴道,感觉阴道往里收往上提,每次收缩持续5~7 s后慢慢放松5 s,练习5~10 min。第二节:束角运动。保持坐姿,膝盖弯曲打开,两手握住脚尖,伸展脊椎,脚掌对贴,双手协助脚跟尽量靠近身体,将两膝下压,靠近地面,注意动作时保持胸腔打开,锁骨外展,保持3~5个自然呼吸。第三节:腹式呼吸。平躺在床上,肩部打开,肩胛骨内收,臀部贴床,弯曲双腿,双脚平行打开与骨盆同宽,吸气时从鼻子缓慢吸气,慢慢让气往小腹走,肚脐慢慢往上找天花板,呼气时慢慢从嘴巴呼气,肚脐往下找脊柱,越慢越好,尽量吸气吸得饱满,呼气呼得彻底。第四节:桥式训练。在第三节基础上进行,吸气准备,呼气缓慢抬高臀部至与膝盖肩部同一水平线,脚掌内侧用力往下踩,大腿内侧用力收紧往上,臀部往中间收紧,保持腹部有拉伸的感觉10 s,放下时休息10 s,持续15~20个。
1.2.3 产后随访 出院后两组均随访14周,在随访过程中,要充分了解产妇的运动情况,以及睡眠、会阴伤口、阴道出血、是否有体温升高、尿失禁、便秘等问题。同时随时复查产妇心理状态、盆底肌力、会阴体弹性、会阴伤口愈合情况,并根据孕妇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纠正指导。
1.3 观察指标
两组产妇均在干预60 d后对心理状态、尿失禁程度及盆底肌力情况进行评定。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分数越高心理状态越差。尿失禁程度评分满分为21分,分值越低表示尿失禁情况改善越好。盆底肌力测定以国际通用的会阴肌力测试法为准,分为5个等级,等级越高说明肌肉张力越优秀。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理状态评分对比
干预后干预组SAS、SDS评分为(41.7±4.2)分、(40.5±2.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2±3.7)分、(49.4±7.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尿失禁程度评分对比
对照组干预前后尿失禁程度评分分别为(18.33±1.42)分、(16.21±1.51)分,干预组分别为(18.52±1.35)分、(10.11±1.23)分。两组干预前尿失禁程度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干预后干预组尿失禁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盆底肌力情况对比
干预后干预组盆底肌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为适应阴道分娩的需要,孕妇盆底肌肉组织可能出现永久性损伤,主要表现在以下幾个方面:(1)孕酮可使盆底神经肌肉和胶原纤维逐渐向下扩张;(2)阴道分娩可导致盆底神经肌肉损伤和/或耻骨筋膜撕裂;(3)分娩过程中对提肛肌的巨大牵引力和剪切力超出了出生时合理变化的适应范围,这些特殊结构的破坏将直接导致盆底组织结构的永久性损伤,导致压力性尿失禁和阴道前后壁膨出[2]。产褥期是产妇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调整和恢复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产妇对心理、环境、饮食、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产后康复。受传统“分娩”观念的影响,大多数产妇易发生便秘、产后感染、子宫复旧不全等产后并发症[3~4]。如果产褥期没有得到及时的锻炼和干预,可能会伴有子宫脱垂、膀胱及尿道括约肌功能不全、尿失禁等并发症。
凯格尔运动是一种以运动肛提肌为主的盆底康复方法,多项临床研究证明,凯格尔运动能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本研究在凯格尔运动的基础上,参照“第九套广播体操”的节奏,结合瑜伽锻炼的方法,根据产后不同阶段的生理状况,制定康复锻炼方案,旨在通过产后早期盆底肌群的锻炼促进盆底肌张力的恢复。本研究开发的盆底康复训练方法简单,易于学习,具有以下特点:(1)康复训练的连续性和规范性,实施盆底康复锻炼从产后第42天到产后14周结束,并根据运动节奏,是一个连续、规范的运动过程;(2)训练强度逐渐加大,在康复锻炼的内容上,考虑到早期运动可能导致盆底肌肉酸痛和疲劳,部分产妇可能会失去信心而停止锻炼[5~6],因此早期运动以低强度为主,在母体生理功能逐渐恢复的过程中,逐渐加大活动强度,增强盆底肌肉的收缩强度和张力,并增加盆底神经活动的兴奋性、有效运动单位和兴奋频率[7]。此外,在产妇产后早期进行盆底康复操锻炼还有利于改善心理状态。本次研究将康复操与舒缓音乐结合,在节奏感充实的音乐背景中进行锻炼,能有效提升产妇的锻炼依从性,且音乐能有效缓解产妇产后压抑的心理状态,与康复操相结合则效果更佳[8]。
本研究中,干预组干预后盆底肌力优于对照组,尿失禁程度评分及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这提示产妇产后早期进行盆腹操锻炼,能加快产后盆底肌力恢复,改善产妇尿失禁程度及心理状态,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马静.护理干预对妇女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效果的促进作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8):98-99.
[2]杨向红,陶洁.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康复治疗及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9):248-249.
[3]冯立雪.早期盆底康复训练改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9,31(9):77-79.
[4]邹俊燕.盆底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对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研究[J].当代医学,2016,22(26):116-117.
[5]杨海霞.盆底康复护理对产妇盆底功能及依从性的干预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8):3409-3410.
[6]敖乔芳.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防治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0,27(6):56-58.
[7]陈柔珊.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12):171-173.
[8]高春燕.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疗,2020,39(9):159-161.
【关键词】盆底康复训练;运动;盆底肌力
女性盆底肌肉支持和支撑膀胱、子宫、直肠等盆腔器官,除了维持盆腔相关器官的正常解剖位置外,还具有维持阴道紧缩度、控制大小便的生理功能作用。研究证明,分娩和妊娠是引起盆功能不全疾病的主要原因[1]。本病虽不会对产妇造成生命危险,但会影响产妇的社会、心理和生理功能,影响产妇的生活质量。临床认为,围产期盆底肌锻炼能有效改善盆底肌功能,但大部分孕妇对盆底肌锻炼缺乏了解,缺乏规范锻炼的依从性。对此,本研究应用盆底康复训练指导56例自然分娩产妇盆底肌功能锻炼,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1例自然分娩初产妇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自然分娩头位初产妇;无分娩并发症以及妊娠合并症;认知功能正常并且自愿参加本次研究。排除标准:有阴道前后壁膨出、盆腔脏器脱垂、盆腔手术、尿失禁等病史。将111例随机分为干预组56例和对照组55例,产妇年龄23~39岁,平均(28.61±3.12)岁;新生儿体质量2.4~4.7 kg,平均(3.12±0.34) kg;产妇出院体质量43~67 kg,平均(56.12±3.27) kg。两组产妇年龄、新生儿体质量、产妇出院体质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孕期接受专职健康教育护士组织的孕妇产前课程,内容包含进行盆底肌锻炼的重要性、如何进行盆底肌锻炼、女性盆底肌群相关知识、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自我应对以及评估,同时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以及临床指导。
1.2.2 干预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产后第42天开始进行盆底康复操锻炼。根据不同产妇的实际情况制定锻炼内容,使用柔和的轻音乐作为背景音乐。(1)应用《第九套广播体操》的节拍,制作出音频文件。第一节:臀部运动。平卧在床上,缓缓收缩而后放松盆底肌肉。第二节:扭胯运动。将臀部向着一侧转动,并且尽可能提臀保持倾斜状态。第三节:全身运动。在站立的状态下,慢慢收放盆底肌肉,如此反复,并同时做浅蹲以及起立动作。第四节:提肛运动。提肛运动时双腿并拢踮起脚跟往上提,落下时放松肛门。每次锻炼10 min,每天锻炼3次。医护人员需要监督产妇配合锻炼,并且及时记录产妇锻炼情况,在产妇出院后发放音频资料。(2)盆底康复操。第一节:缩阴操。缓缓收紧阴道,感觉阴道往里收往上提,每次收缩持续5~7 s后慢慢放松5 s,练习5~10 min。第二节:束角运动。保持坐姿,膝盖弯曲打开,两手握住脚尖,伸展脊椎,脚掌对贴,双手协助脚跟尽量靠近身体,将两膝下压,靠近地面,注意动作时保持胸腔打开,锁骨外展,保持3~5个自然呼吸。第三节:腹式呼吸。平躺在床上,肩部打开,肩胛骨内收,臀部贴床,弯曲双腿,双脚平行打开与骨盆同宽,吸气时从鼻子缓慢吸气,慢慢让气往小腹走,肚脐慢慢往上找天花板,呼气时慢慢从嘴巴呼气,肚脐往下找脊柱,越慢越好,尽量吸气吸得饱满,呼气呼得彻底。第四节:桥式训练。在第三节基础上进行,吸气准备,呼气缓慢抬高臀部至与膝盖肩部同一水平线,脚掌内侧用力往下踩,大腿内侧用力收紧往上,臀部往中间收紧,保持腹部有拉伸的感觉10 s,放下时休息10 s,持续15~20个。
1.2.3 产后随访 出院后两组均随访14周,在随访过程中,要充分了解产妇的运动情况,以及睡眠、会阴伤口、阴道出血、是否有体温升高、尿失禁、便秘等问题。同时随时复查产妇心理状态、盆底肌力、会阴体弹性、会阴伤口愈合情况,并根据孕妇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纠正指导。
1.3 观察指标
两组产妇均在干预60 d后对心理状态、尿失禁程度及盆底肌力情况进行评定。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分数越高心理状态越差。尿失禁程度评分满分为21分,分值越低表示尿失禁情况改善越好。盆底肌力测定以国际通用的会阴肌力测试法为准,分为5个等级,等级越高说明肌肉张力越优秀。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理状态评分对比
干预后干预组SAS、SDS评分为(41.7±4.2)分、(40.5±2.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2±3.7)分、(49.4±7.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尿失禁程度评分对比
对照组干预前后尿失禁程度评分分别为(18.33±1.42)分、(16.21±1.51)分,干预组分别为(18.52±1.35)分、(10.11±1.23)分。两组干预前尿失禁程度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干预后干预组尿失禁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盆底肌力情况对比
干预后干预组盆底肌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为适应阴道分娩的需要,孕妇盆底肌肉组织可能出现永久性损伤,主要表现在以下幾个方面:(1)孕酮可使盆底神经肌肉和胶原纤维逐渐向下扩张;(2)阴道分娩可导致盆底神经肌肉损伤和/或耻骨筋膜撕裂;(3)分娩过程中对提肛肌的巨大牵引力和剪切力超出了出生时合理变化的适应范围,这些特殊结构的破坏将直接导致盆底组织结构的永久性损伤,导致压力性尿失禁和阴道前后壁膨出[2]。产褥期是产妇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调整和恢复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产妇对心理、环境、饮食、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产后康复。受传统“分娩”观念的影响,大多数产妇易发生便秘、产后感染、子宫复旧不全等产后并发症[3~4]。如果产褥期没有得到及时的锻炼和干预,可能会伴有子宫脱垂、膀胱及尿道括约肌功能不全、尿失禁等并发症。
凯格尔运动是一种以运动肛提肌为主的盆底康复方法,多项临床研究证明,凯格尔运动能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本研究在凯格尔运动的基础上,参照“第九套广播体操”的节奏,结合瑜伽锻炼的方法,根据产后不同阶段的生理状况,制定康复锻炼方案,旨在通过产后早期盆底肌群的锻炼促进盆底肌张力的恢复。本研究开发的盆底康复训练方法简单,易于学习,具有以下特点:(1)康复训练的连续性和规范性,实施盆底康复锻炼从产后第42天到产后14周结束,并根据运动节奏,是一个连续、规范的运动过程;(2)训练强度逐渐加大,在康复锻炼的内容上,考虑到早期运动可能导致盆底肌肉酸痛和疲劳,部分产妇可能会失去信心而停止锻炼[5~6],因此早期运动以低强度为主,在母体生理功能逐渐恢复的过程中,逐渐加大活动强度,增强盆底肌肉的收缩强度和张力,并增加盆底神经活动的兴奋性、有效运动单位和兴奋频率[7]。此外,在产妇产后早期进行盆底康复操锻炼还有利于改善心理状态。本次研究将康复操与舒缓音乐结合,在节奏感充实的音乐背景中进行锻炼,能有效提升产妇的锻炼依从性,且音乐能有效缓解产妇产后压抑的心理状态,与康复操相结合则效果更佳[8]。
本研究中,干预组干预后盆底肌力优于对照组,尿失禁程度评分及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这提示产妇产后早期进行盆腹操锻炼,能加快产后盆底肌力恢复,改善产妇尿失禁程度及心理状态,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马静.护理干预对妇女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效果的促进作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8):98-99.
[2]杨向红,陶洁.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康复治疗及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9):248-249.
[3]冯立雪.早期盆底康复训练改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9,31(9):77-79.
[4]邹俊燕.盆底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对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研究[J].当代医学,2016,22(26):116-117.
[5]杨海霞.盆底康复护理对产妇盆底功能及依从性的干预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8):3409-3410.
[6]敖乔芳.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防治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0,27(6):56-58.
[7]陈柔珊.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12):171-173.
[8]高春燕.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疗,2020,39(9):15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