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评价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h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知教学是以情意过程与认知过程与认知过程相统一的观点为指导的教学,它的内容包括创设情景、引发动机、激励情感、唤醒情趣、启发思维、发展智能等。情知教学不仅要肯定认知与情感这两大教学目标的意义,并据此来评价教学的效果,而且要在情知“交融”上做文章。教育家冷冉说:“实施这种教学,要同时控制情、知两条轨道,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教学反馈能力。在什么时候,作出什么评语,有利发展情绪;什么时候,提几个问题,有利于促进思想活动,都要根据情况做出及时的反映。”也就是说在评价时,我们不要让认知和情意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而要看情与知是否和谐协调、是否相辅相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检查出情知交融教学的效果。朗读训练中的评价同其他教学评价一样,在讲究实用性的同时更应追求艺术性。我们所说的阳光评价包括激励性评价、赏识性评价、引导性评价……让我们共同进入低年级的语文课堂,品味朗读教学中的阳光评价。
  1. 激励性评价——快乐朗读的起点 语文姓语,小语姓小,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朗读教学的首要目标。可是,在我的班级有个别学生的朗读要达到正确、流利这一标准,也十分困难,朗读课文时频频丢字落字,无论怎样纠正都无济于事。“情知教学”主张,在课堂教学中要有“亲密的师生关系”。好的师生感情在教学过程中使认知和情感和谐并进。在《教育操蔓集》中冷老提到杨梅香老师的“有表情的复述”,“只要不是死扣课本,不要强迫读书。”我深受启发,于是我的课堂就越来越多的出现这样的的教学场面:
  【案例一】 教学《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时,我请班中一名孩子讀课文,由于孩子第一次接触篇幅这么长的文章,他为了把课文读得连贯流畅,还没把每个字辨识清楚就急于朗读出来,因此读得断断续续,不是念错字就是加字、丢字。其他同学高高举起手要帮他纠正,也有的同学发出嘲笑声。他羞愧地低下头,这种表情我读懂了:“多丢人啊,不站起来就好了。”我始终微笑地看着他,鼓励他说“你今天读书声音比平时响亮多了,再试一试把句子读通顺。”短短的两句话孩子反复了好几次总算不出差错地读完了,我对他竖起大拇指:“你今天表现得真是棒极了,真有耐心,一连读了三遍,通过自己的努力,你终于读好了这几句话!你也是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案例二】如我在教学《影子》时,文中有一句“影子常常跟着我,好像一只小黑狗。”一位小朋友读得声音小速度快,我笑着说:“你这么读,是不是有小黑狗在追你,吓得你赶紧逃,都不敢出声了!”学生们听后哈哈大笑,老师幽默的语言一下子点燃学生们读的欲望。一个比一个读得有趣味,一个比一个读得有意思,孩子们读出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我的感悟:善待学生的错误——让课堂成为宽容的处所。
  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对学习上适度的困难多能克服,但学生入学后其学习动机会有所降低,这并非学生丧失了学习潜力,往往是教育方式对他们威胁太大,使其无法克服困难所致。“犯错误是孩子的权力”。学生是处于学习期的探索者,犯些错误是正常的,如果我们对学生的错误动辄横加指责,不但不能纠正学生的错误,反而会使他们丧失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使学生心理受到沉重的打击。应该想到每堂课上都会有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比之批评与责备,其实他们更需要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面对学生朗读中的种种错误,教师采取宽容的态度耐心倾听,亲切的目光、鼓励的言语,会使学生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消除一切胆怯、困惑、烦恼,让学生的朗读的信心倍增,也会使创造的潜能勃发。有情有趣的激励性朗读评价体现了教师教学机智、教学智慧。当然,激励性的评价,不是姑息迁就,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一种爱,一种融温存、睿智、严厉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爱。这种爱是激发学生情感的动力,课堂上出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超常发挥,使知识和情感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使学生的朗读水平不断提高。善待学生的错误不仅需要老师具有一颗平常心,而且需要老师把它当作教育资源来认识。错误是学生学习中必须经过的一个“拐点”,十字路上的一次迷路,一次错位的体悟......错误也是学习过程中生成的学习资源,它需要老师点拨、引导。让我们在朗读教学中,用爱心去唤醒学生美的心灵;用诚心赢得学生的信任;用耐心期待学生的进步!善待,让错误生发美丽。
  2. 赏识性评价——朗读成功的“推进器” 我们在课堂中经常看到这样的镜头:教师让一个学生读课文。读后,教师就会问其他同学:“大家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学生回答“很有感情!”“很好!”“非常好!”教师不失时机地说:“那大家像他一样读一读。”如此简单笼统的评价毫无引导价值,使评价失去应有的意义。正如冷老所说的课堂上的提问、回答,也要及时作出恰当的、有鼓励性评价。
  请看下面的案例:
  【案例】教学《七颗钻石》,面对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我饱含深情地评价道:“听了你的朗读,我感受到了女孩对自己母亲那深深的爱。”“真是朗读高手,把女孩对母亲的爱表达得如此生动。”……像这样赏识性的评价语,犹如一眼甘泉,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发言的学生听后,如沐春风。其它同学学习热情大增、跃跃欲试。
  指导朗读《阳光》一课时,我是这样评价的 “你读得真好,大家从你的朗读中都看到了在阳光照耀下的美景了!”
  在《一株紫丁香》一课的朗读中,我摸摸学生的小脑袋,评价道:你读得太动情了,作为你的老师,我感到真幸福啊!
  在《欢庆》这首小诗的朗读后,我说:“听了你的朗读,我似乎看见天安门广场上缓缓上升的国旗,似乎听见中华儿女对和平的呼唤,似乎听见各民族兄弟姐妹祝福祖国的共同心声,多么的令人自豪啊!”
  我的感悟:“赏识带给孩子们的是一种快乐的动力,一种向上的自信,其奥妙就在于让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能力。于是孩子的潜能就像火山一样爆发了。”在以上案例中,教师在教会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情知教学,在情知环境中教会学习。老师真诚表扬学生多彩的朗读,所有点评都已经融进了情境,融进了角色,融进了自然的心灵对白中,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一起快乐着、享受着、幸福着。除了有声语言外,教师还可以适当地运用体态语言。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拍拍学生的肩膀,都不仅仅表达一份关爱,还表达了一种尊重、信任和激励。在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的情绪也会随之高涨,教与学才能形成和谐的共鸣,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   教师是课堂心理环境的直接创造者,教师良好的情绪、情感是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的开端。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构绘出一幅立体的情感交流网络和氛围,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学习和生活。要创设这样的情感氛围,首先教师必须保持良好的教学情感,建立师生同步的情感场。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别恩一个公式,信息的总数效率=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设想一个情绪不好、感情淡薄的老师怎么能教好学生呢?
  3. 引导性评价——朗读魅力因此绽放 朱熹讲“眼到、口到、心到”,而“三到之中,心到最急”。意思是理解的深才能读得好,没有意会,焉能言传。情感和认知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纯情感的认知,也没有纯认知的情感,二者相伴,并相互使用,多元化的认识就是展示学生个性的体现。“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思维,只有在碰撞中才会迸发出火花;认识只有在碰撞中才会得到提升;情感只有在碰撞中才会得到融合;智慧,也只有在碰撞中才会得到生发。要做到“心到”,则必须进入文本,揣摩词句,这样才能体会出情味,产生语感;才能激起学生内心感受与情感共鸣。我们只有让学生亲身体验了语文学习的过程,才能使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净化、升华。
  教师运用引导性的评价语言,可以为学生营造情感体验的环境与氛围,进入朗讀的佳境。
  【案例】在教《葡萄沟》一课:
  指导学生朗读:“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把这一段读一读给同学们听一听。
  一个学生站起来轻声读,我笑着说:“哦,葡萄沟的葡萄真小呀。”
  学生又大声读起来,我说“大是大了点,可是还不够水灵。”
  学生声情并茂地读完描写葡萄的句子后,我评价“太香甜了,谁还想让我尝尝?”
  我的感悟:“情知教学”主张,课堂教学信息传递要实现“立体结构”,要“最大限度地给学生以表现机会”,只有在必须的时候,教师才进行讲解、示范和指导。当学生能够读通顺、读流利的时候,我们应该让学生读出文章的感情。学生往往不知道怎样去读才叫有感情的读,要么读得苍白,要么读得做作,当出现这种现象时,教师就必须以指导性的评价语言加以引导,使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对于“假情读书”的同学要及时予以纠正,告诉他们读书读得有滋有味绝不是拿腔捏调,绝不是虚张声势。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感就逐渐形成,就能够学会有感情地读书,并且能够把握住文章主旨,深入地、正确地读书。
  【案例】(《荷叶圆圆》课堂片断) 师:你们看,可爱的小水珠宝宝来了。(点击课件:画面出示小水珠在荷叶里滚来滚去的动画,并配有滚动的声音。)他们在干什么呀? 生:他们在荷叶里滚来滚去。 生:他们躺在荷叶姐姐的怀抱里,正在做游戏呢! 生:他们睁大圆圆的眼睛,正在看四周的美景。 师:那你能读读课文中的句子吗?(点击课件,出示句子: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 (生饶有兴趣地开始练读)
  (指名读,一生读得很流畅,一生边读还边摇了几下身子。)
  师:看来,你把自己变成小水珠了。我们一起来变成荷叶上的小水珠吧。 师(动情地描述):小水珠躺在圆圆的荷叶里,一阵风吹来,荷叶轻轻摇晃,小水珠就在荷叶里滚来滚去,还调皮地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呢。呦!这颗小水珠眨了一下(指着一生),哦!那颗也眨了一下(指着另一生),呀!所有的小水珠都在眨眼睛了。
  师:小水珠,你觉得躺在摇篮里怎么样啊? 生1:我觉得这样躺着真舒服。 师:那你就舒舒服服地读一读吧。(该生把“躺”字读得很平和) 生2:我觉得很好玩,就像在溜冰场上滑来滑去。 师:看来你是颗调皮的小水珠。请你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 (该生把“眨着、亮晶晶”读成了重音,一脸的俏皮劲儿。) 生3:我觉得自己像在跳快乐的集体舞。
  师:那你就当一回快乐的小水珠吧!(该生的朗读让人感到了无比的快乐)
  我的感悟:情感是文章流淌的血脉,是教学中智力活动的源泉。学习语文需要倾注一种情感,教学语文需要倾注一种智慧。语文教学要能够激活学生用已经积累的感觉、知觉、认知、情感等去触摸和拥抱言语,去对言语者的心声做出积极的回应,这样才能产生共鸣和融通。因此我想语文课应该“务实”与“务虚”相结合,对于语言文字训练应该以务实的态度力求简简单单,扎扎实实,而对于其诸如情感、道德、价值观等方面务虚的态度让学生各性化感悟,尊重多元。古人道“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只有“情动于中”才能“言与行”。实施情知教学能使“声、情、画、物”溶为一炉,犹如涓涓细流,润物无声。假如孩子已经成了故事里的角色像角色一样的思考,一样的说话,朗读怎能不动人呢?在朗读评价中,教师以引导性的语言,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想象,促使学生去感悟文中的情和景,允许并鼓励孩子通过各自独特的视角去体会、去解读课文,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让孩子们在更多的个性朗读和评价中,不知不觉的提高朗读感悟能力。正如冷冉先生“所说如果学生读了一篇课文,在情感上真正受到了感染,也就培养了兴趣,学生学到了真实的知识。”
  在实施朗读阳光评价的过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评价不仅是一种判断,一种认可,一种检验,也是一种引领,一种开启,一种拓展。通过朗读教学的阳光评价,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让无声的文字变为一句句动听的话语、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让学生享受朗读的快乐,感受朗读的无穷魅力。
其他文献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倡导下的一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学习方式。它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给了教师一个全新的定位:组织者、引导者、分工者、参与者。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合作意识;角色定位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互相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减轻学生的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教育理念下,从某种意义上说,教材的地位在降低,而教师的地位在增强。借助语文实践特点,培养学生作文兴趣,很好地落实了新课程教育理念。  【关键词】实践;激发;保持;发展;作文兴趣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教材怎么样,教师是最具有发言权的,教材在教学中到底起到什么作用,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靠的是老师的驾驭。新课程本身就赋予了教师对课程,对教材进行适当调整的权力,教师不必视课程为“
期刊
从2001年开始,国家新英语课程标准颁布并实施。《课标》要求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程。并对小学阶段英语学习提出了两个级别要求,三、四年级为一级要求,五、六年级为二级要求。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600~700个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通过十余年的教学实践,我清楚地感受到小学生学英语要从兴趣入手,在培养他们听、说能力的同时,还应注重英语词汇拼读,拼写和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学习英语的一些
期刊
时下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全国逐步展开。新课标仍然是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的,其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把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落实到目标体系中去,意味着学生在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要注重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而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学习动机上。如果我们的学生连一点学习动机都没有,这所有的一切都将是“海市蜃楼”。因此,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我认为教师必须想千方设
期刊
【摘 要】我们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其智力,让他们学会做知识的“开拓者”,这些用一个字概括起来可以把他们叫做“活”,教得“活”,正是我们每个教师教学中努力追求的东西。  【关键词】高效课堂;有效性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把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自由活动”,“注入式教学”变成“自主探
期刊
【摘 要】学案导学法在教育教学中,对于素质教育的发展、学生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学生不提前预习的坏习惯,提前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增强他们对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找到他们学习尤其是预习中的问题,提高上课听讲的针对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关键词】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学案;素质  学案导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精心编写学案,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开展的学习活动,是实现“教为主导
期刊
【摘 要】农村学生的思想教育牵引着千万家长的心,涉及千万农村家庭,更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本文分析农村学生的心理状况,并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农村;学生;思想;教育  现在农村教育的现象特别严重,父母忙于打工挣钱,许多未成年的孩子在爷辈们的教育下成长,这些爷辈们对孙子们爱之有加,忽视了对这些未成年的孩子必要的道德教育;另外,农村本身的教育水平与日益发展的社会有一定的差距。这样他们就给这些未成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的中心是学生,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合作者、促进者,同时也是课堂的管理者。在教学中教师应做到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和欲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放手”、“放权”让学生真正自己做主。  【关键词】物理教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兴趣;欲望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思想是:突出以学生为本,充分关注学生全面素质发展,关注
期刊
(乌鲁木齐市第五十中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在学生已经学完三角形的内角和,对三角形的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上,探索多边形相关知识,是对三角形认识的一种升华,也是学生学习方法的一种实践。从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多边形的内角和环环相扣,前面的知识为后边的知识做了铺垫,联系性比较强。整个探索过程强调使学生经历探索、猜想、归纳等过程,回归多边形的几何特征,而不是硬背公式,发展了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和自主建构。这为创新意识的培养指明了方向,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有利的基础和条件。数学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上有自己的独特优势,以下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反思,就这一问题谈一点看法。  1. 创设民主、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良好的情绪能使学生的精神振奋,不良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因此,教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