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公共外交合作前景广阔

来源 :公共外交季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in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方代表团与韩方共同举办首届中韩公共外交论坛,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向韩国同行学习公共外交的成熟经验;二是就如何进一步更好地开展公共外交进行交流;三是推动中韩在公共外交领域加强合作并不断取得实质成果,从而进一步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信任、友好感情,推进两国战略伙伴关系发展。
  中国公共外交的六个特色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传统的国家,开展公共外交也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新中国成立后,具有公共外交性质的人民外交、民间外交十分活跃,为中国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争取国际社会更多理解、认同和支持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9年7月,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指出,公共外交是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外交工作的重要开拓方向。“公共外交”首次被正式提上中国政府议程。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明确提出“我们将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公共外交”首次写入中国执政党的政策文件,意义重大。
  中国公共外交走过了一条传承、发展和创新的道路,初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外交理论和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中国特色外交理论为指导。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中国梦等战略思想,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等理念,以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奠定了中国公共外交的理论基础,明确了公共外交的性质和方向。
  二是以推动中外文明交流和对话为己任。悠久的中华文明为中国特色公共外交植入了厚重的文化根基,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和智慧来源。中华文化强调以人为本,“和为贵”、“亲仁善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传统思想理念赋予中国公共外交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特点。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是中国公共外交的应有之义。
  三是以增进相互认知和友好合作为宗旨。中国特色公共外交旨在拉近中国与世界的距离,消除外界对华偏见、误解和疑虑,增进各国相互了解与友好合作。
  四是以促进中国与世界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为目标。中国公共外交紧密围绕国家发展中心任务,服务于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国梦,服从于整体外交的需要,维护和促进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同时致力于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在国际事务中多提中国方案、中国倡议,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
  五是以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根本方法。为适应新形势,解决“外国人怎么看中国、中国人怎么看世界”这一双向问题,中国特色公共外交既要放眼世界,面向国外的公众大力开展公共外交,也要立足于本国,工作既要对外,也要对内。既致力于引导外国公众准确认识中国,也努力使中国的公众更加全面了解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
  六是开展系列公共外交活动,发出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我们围绕国家领导人外交活动开展公共外交,权威阐释中方立场主张,展示中国国家形象;我们与中外媒体和专家学者加强交流合作,不断完善信息发布机制;我们通过“公众开放日”、开放外交历史档案、“外交服务站”广播、“蓝厅论坛”以及外交部和驻外使领馆网站群、外交部官方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平台,增进国内外各界对中国外交的理解与支持,汲取民智民意;中国驻外使领馆积极在当地开展内容丰富的公共外交活动,为中外友好交流合作发挥窗口和桥梁作用。
  中韩公共外交大有可为
  中韩公共外交不断走向深入。近年来,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中韩的人文交流在持续活跃,“韩流”与“汉风”在交融中同行,人员往来络绎不绝,2012年已达720万人次。“中国梦”与韩国的“国民幸福时代”有很多契合之处,两国社会各界共同语言越来越多。两国开展公共外交合作可谓正逢其时、潜力巨大,既有利于进一步带动中韩各个领域的友好交流合作,增进两国国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好感情,夯实两国关系发展的社会基础和民意基础,同时也有利于向本地区其他国家和国际社会展示东亚文化和价值观、增进地区国家之间的理解、互信、友谊。当前,中韩关系迈入新的20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两国领导人高度重视双边关系,就发展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强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协调达成了广泛共识,为两国关系取得新的更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韩国公共外交经验值得中国借鉴。韩国在开展公共外交方面有着鲜明的韩国特色,而且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很多方面值得中国借鉴。韩国开展公共外交最成功的一个手段,就是通过大众文化传播的方式,来展现韩国良好的国家形象,拉近世界人民同韩国人民之间的距离。1998年金大中任韩国总统后,推出“文化立国”政策,韩国政府还设立了文化产业局,加之其后陆续设立的旅游综合支援中心、文化产业振兴院、广播影像产业振兴院、软件振兴院等多个机构,扶持相关产业发展。韩国文化产业的国际传播不仅为韩国带来不菲的经济收益,还为其实现带来的巨大的公共外交收益。
  媒体在中韩公共外交合作方面的作用值得期待。在公共外交中,媒体的角色是多元的,既是公共外交重要的主体,同时也是受众,还承担着信息传播的重任。公共外交的主要手段就是交流与传播。交流,更多地是通过面对面的方式展开;传播则更多地通过大众传媒进行,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媒体可以使更多的民众了解公共外交,参与公共外交,为中韩公共外交合作、增强两国相互理解、深化两国友谊发挥积极作用,在这方面,媒体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中韩两国媒体应该更多地释放出两国友好的正能量。
  中国将继续大力开展公共外交,坚持发扬亲仁善邻的优良传统,中方愿与韩方加强协作、共同努力,为开拓两国关系美好的未来贡献力量,携手打造和平发展、共同繁荣的和谐亚洲。
其他文献
太虚大师(1890-1947年)是近代中国佛教高僧,对中国佛教的现代化做出了卓越贡献。他善于借助外缘弘法,大力推进中国佛教的世界化运动,其中1925年的东亚佛教大会就是由太虚等人推动而在日本召开的。此次大会由两国民间佛教团体主持,受到了当时中、日两国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是一次重要的公共外交活动,也是中国佛教公共外交史上的重要案例。  东亚佛教大会的由来  1922年,太虚在武汉创办了武昌佛学院,同
期刊
10月21日,在英国伦敦兰卡斯特宫举行的中英创意产业峰会上,萨顶顶应邀为习近平主席、彭丽媛女士、英国皇室威廉王子、凯特王妃演唱了全新编排的歌曲《JOY欢乐颂》。为什么是她?萨顶顶的音乐有什么特别之处?她通过音乐向全球听众和观众展现了一个怎样的中国形象?本刊编辑部专访了萨顶顶女士,希望通过学习借鉴她长期从事中国音乐国际交流与传播工作中所积累的成功经验,能够对我们音乐艺术界人士进一步做好公共外交工作有
期刊
从主管浦东开发的上海市副市长,到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再到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的身份虽有变化,但他直面媒体时的坦诚与智慧一直未变,“向世界说明中国”的心愿始终如一。  由新世界出版社最新推出的《直面媒体20年》一书收录了赵启正自1995年至今接受国内外媒体采访的文章六十余篇,时间跨度20年,著名媒体近百家,其中包括美国《时代》周刊、俄罗斯电视台、法新社、日本《读卖新闻》等媒体的采访,包括
期刊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倒的外交战略,是必要的,也是非常有益的。1954年,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自1955年万隆会议开始,中印缅三国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向整个亚洲和全世界。21世纪初,中国提出的“合作共赢”新理念,将成为新环境下国际关系的重要原则。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如今的中国已经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综合国力以及
期刊
东亚和平是这个地区所有人憧憬和追求的最大目标。日美同盟升级,日本国会通过安保相关法案,东亚地区国际格局和力量对比出现了新的变数。此外,美国推行“重返亚洲”战略以来,南海问题也备受关注。在这种背景下,中日韩合作对维护东亚和平与稳定尤为重要。  中国、日本、韩国,也包括朝鲜作为东亚的主要国家,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侧面上,为东亚文明的形成、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东亚文明的精髓可以用“和为贵”这三个字来概括
期刊
很久以前,有一个穷苦的老妇人。她有一个长得又好看,心肠又好的女儿。有一天,老妇人叫女儿看守晒在太阳下的一盘米。女儿乖巧地坐在盘子旁边守着,可是当米快要晒干的时候,一只长着金色羽毛的乌鸦向这里飞来。  金乌鸦看到女孩来驱赶它,不仅大笑起来,还不慌不忙地把米吃了个精光。女孩哭着说:“我的妈妈很穷,这米是她的宝贝啊!”  金乌鸦和善地看了女孩一眼,说:“我会赔你这点儿米的。等太阳下山的时候,你到村外那棵
期刊
气候变化是21世纪外交和全球治理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2015年底,150多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出席了巴黎气候峰会,气候变化问题再次一跃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政治议题。以中国和德国为例,分析这两个国家气候外交的经验和特点,为推进中德气候外交及在这一领域的合作提供政策建议。  德国是国际上支持气候变化行动的主要国家之一,是继英国后第二个制定了气候外交战略的国家,并积极推进欧盟在气候行动方面的领导地位;同时,
期刊
在美国早期奠基时代,许多清教徒希望在上帝的引领之下,建立一座“山巅之城”,并引领人类的未来走向自由和繁荣。传统观点认为,这种宗教和地理上的因素使得美国人的对外思想表现出孤立主义倾向。孤立主义后来被华盛顿的“告别演说”和门罗主义所继承和发扬。而罗伯特·卡根的《危险的国家:美国从起源到20世纪初世界的地位》([美]罗伯特·卡根著,袁胜育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6月)一书却认为理想主义以及干
期刊
今日,伟大的坏习惯先生因病去世。坏习惯先生一生都在进行“伟大的探索”,取得了“不菲的成就”。我怀着“沉痛”的心情,在此为坏习惯先生立传。   坏习惯先生少有大志,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他每日待在书房,久而久之,连自己的屋子都忘记打扫了。同城的朋友好习惯先生来拜访,说:“你为什么不打扫房间?”坏习惯先生说:“大丈夫应当以扫除天下的污垢为己任,怎能在意一间房子呢?”好习惯先生讥笑道:“一屋不扫,何以
期刊
刘宏教授编著的《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国的公共外交:政策机制、实证分析、全球比较》一书(暨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4月)以各个作者的实践经验和第一手调研资料为基础,详细介绍了东南亚、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华人社会的变迁及发展趋势,并以此作为宏观背景,从华人社团组织的发展、华文教育、华文媒体等几个角度分析了华人华侨在公共外交中的地位和角色、华人及新移民与当地社会的关系,进而探讨了中国侨务公共外交在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