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物教学与实验密不可分,但是在以前,我们总是比较害怕出现意外结果而排斥实验教学。在这种观念下教育出来的学生没有创新性,不会主动提出问题,寻求方法解决问题,而只是一味地遵从书本知识。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本文阐述了探究性实验的必要性,探讨了探究性实验的实施,对探究性实验的课题选择进行了分析说明。
关键词:生物教学 探究性实验 必要性 实施
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没有实验研究就没有生物科学的发展,而生物学科中的实验一般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两类。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的教育更重视探究性实验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一、探究性实验的必要性
翻阅我们以前的生物教材不难发现教材中的很多实验都是验证性实验,即给了我们一个范围条件,让我们在这个范围内用实验来验证前人所得经验。这种实验的结果往往是已经存在的或者说在我们的预料之中的,我们只是验证一下就可以了,没有多大的变化性。所以实验过程往往忽略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学生在这种验证性实验中虽说也能学到知识,但是往往动手操作的积极性不高,兴趣不大。而探究性实验不同,注重探究的过程,结果需要学生自己观察发现和总结。它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实验的手段进行探究的过程。这样的实验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同时对于实验的结果也能有较为深刻的印象。
二、探究性实验的实施
1.培养兴趣,从头开始。生物课程相对其他学科算是比较有意思的一门学科,学生一开始接触也兴趣较大,而我们老师要借助这种学科优势,在学习本门课的开始就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要想培养学习兴趣,就要组织好第一个探究性实验的进行,往往第一个探究性实验都是比较简单的,我们老师只要设计好实验的操作步骤,创设好操作条件,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加以点拨,那么学生就能比较容易地完成实验过程,总结实验的结论。通过探究性实验,学生获得成就感,这样一来,在开始这门课的时候就培养了学生的实验兴趣,为学生以后学习生物打下了基础。
2.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有很多学生学习很努力但效果却并不好,这与学习方法有关。探究性实验也是这样,需要掌握实验的步骤和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达到理想的效果。那么就需要遵循探究性实验的模式。首先,创设问题情境。科学发端于问题。我们老师要在课堂上利用准备的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例如,在讲植物的向阳性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阳台上的盆栽问学生“植物哪边长得茂盛?为什么?”这样就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其次,提出假设。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是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问题假设一下可能设想,也就是提出假设,然后预测一下结果。例如“植物向阳的一面可能长得茂盛,这与光合作用有关!”最后,指导应用。我们学习探究的知识是为了能够有用。所以,学生经过探究实验所得的结果,在学生的脑海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印象,这时老师要加以指导,使学生的这种探究的体验以及过程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以后遇到相似的问题时,就能够学以致用。
3.注意训练的科学性。探究性实验的进行需要讲究科学性,这样探究的过程才有意义,才能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首先,完成教材的探究性实验。我们进行实验不能“没学会走,就想着跑”,先把课本的实验做好才是关键。在做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实验的目的适当改变一下实验材料等。其次,适当安排一些课本没有的实验。最后,增加一些有针对性的趣味性实验。
三、探究性实验的课题选择
1.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课题。探究性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所以我们在选择课题的时候要注意选择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课题,这样学生才有探究的动力。在老师眼中再好的课题,学生没有探究的乐趣,这个课题就失去了它的价值,学生是不会去探究的。所以选择课题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与生活密切联系的。例如探究洋葱的表皮细胞和种子的发芽条件等课题,学生相对兴趣大些。
2.选择容易收集资料的课题。生物探究性实验主要是学生来做的,那么在做的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诸多问题,需要各种资料和资源。如果我们选择的课题资源收集比较麻烦或者说资源比较少,那么就会给学生的实验过程带来困难。所以,为了学生能够在不同的环境场合比较容易做实验,我们选择的课题应该是比较容易收集资源的课题。
3.考虑实验的难度和时间。探究性实验并不是越难越好,时间越长越好。难度太小,学生没有做实验的兴趣,积极性得不到调动。相反的,太难的探究实验,学生不容易得到结论,容易打击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而长时间的观察可能会使他们丧失耐心和兴趣。所以,课题的选择要注意难度和时间的长短。
四、结语
要想适应新课程改革,做好探究性实验在生物教学中是必不可少。探究性实验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老师的长时间摸索。通过实践,学生的探究能力会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向能慧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教学的策略[J].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4年,16期。
[2]王傍乾 中学生物教学法教学内容的完善与实施探析[J].中学时代,2014年,06期。
关键词:生物教学 探究性实验 必要性 实施
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没有实验研究就没有生物科学的发展,而生物学科中的实验一般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两类。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的教育更重视探究性实验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一、探究性实验的必要性
翻阅我们以前的生物教材不难发现教材中的很多实验都是验证性实验,即给了我们一个范围条件,让我们在这个范围内用实验来验证前人所得经验。这种实验的结果往往是已经存在的或者说在我们的预料之中的,我们只是验证一下就可以了,没有多大的变化性。所以实验过程往往忽略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学生在这种验证性实验中虽说也能学到知识,但是往往动手操作的积极性不高,兴趣不大。而探究性实验不同,注重探究的过程,结果需要学生自己观察发现和总结。它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实验的手段进行探究的过程。这样的实验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同时对于实验的结果也能有较为深刻的印象。
二、探究性实验的实施
1.培养兴趣,从头开始。生物课程相对其他学科算是比较有意思的一门学科,学生一开始接触也兴趣较大,而我们老师要借助这种学科优势,在学习本门课的开始就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要想培养学习兴趣,就要组织好第一个探究性实验的进行,往往第一个探究性实验都是比较简单的,我们老师只要设计好实验的操作步骤,创设好操作条件,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加以点拨,那么学生就能比较容易地完成实验过程,总结实验的结论。通过探究性实验,学生获得成就感,这样一来,在开始这门课的时候就培养了学生的实验兴趣,为学生以后学习生物打下了基础。
2.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有很多学生学习很努力但效果却并不好,这与学习方法有关。探究性实验也是这样,需要掌握实验的步骤和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达到理想的效果。那么就需要遵循探究性实验的模式。首先,创设问题情境。科学发端于问题。我们老师要在课堂上利用准备的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例如,在讲植物的向阳性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阳台上的盆栽问学生“植物哪边长得茂盛?为什么?”这样就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其次,提出假设。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是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问题假设一下可能设想,也就是提出假设,然后预测一下结果。例如“植物向阳的一面可能长得茂盛,这与光合作用有关!”最后,指导应用。我们学习探究的知识是为了能够有用。所以,学生经过探究实验所得的结果,在学生的脑海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印象,这时老师要加以指导,使学生的这种探究的体验以及过程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以后遇到相似的问题时,就能够学以致用。
3.注意训练的科学性。探究性实验的进行需要讲究科学性,这样探究的过程才有意义,才能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首先,完成教材的探究性实验。我们进行实验不能“没学会走,就想着跑”,先把课本的实验做好才是关键。在做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实验的目的适当改变一下实验材料等。其次,适当安排一些课本没有的实验。最后,增加一些有针对性的趣味性实验。
三、探究性实验的课题选择
1.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课题。探究性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所以我们在选择课题的时候要注意选择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课题,这样学生才有探究的动力。在老师眼中再好的课题,学生没有探究的乐趣,这个课题就失去了它的价值,学生是不会去探究的。所以选择课题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与生活密切联系的。例如探究洋葱的表皮细胞和种子的发芽条件等课题,学生相对兴趣大些。
2.选择容易收集资料的课题。生物探究性实验主要是学生来做的,那么在做的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诸多问题,需要各种资料和资源。如果我们选择的课题资源收集比较麻烦或者说资源比较少,那么就会给学生的实验过程带来困难。所以,为了学生能够在不同的环境场合比较容易做实验,我们选择的课题应该是比较容易收集资源的课题。
3.考虑实验的难度和时间。探究性实验并不是越难越好,时间越长越好。难度太小,学生没有做实验的兴趣,积极性得不到调动。相反的,太难的探究实验,学生不容易得到结论,容易打击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而长时间的观察可能会使他们丧失耐心和兴趣。所以,课题的选择要注意难度和时间的长短。
四、结语
要想适应新课程改革,做好探究性实验在生物教学中是必不可少。探究性实验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老师的长时间摸索。通过实践,学生的探究能力会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向能慧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教学的策略[J].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4年,16期。
[2]王傍乾 中学生物教学法教学内容的完善与实施探析[J].中学时代,2014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