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年,寻找英雄“刘嫂”

来源 :莫愁·时代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shuoq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女儿的搀扶下,87岁的新四军老战士王飞吼,颤颤巍巍地走下台阶,缓缓地迈向前面一扇神秘的大门。灯光亮起,大门打开,刘嫂的儿子刘根龙、姚金龙从大门后快步上前,王飞吼迎上去一把抱住刘根龙。两位白发老人,颤抖着双肩,多年的期盼和话语,化作了无法抑制的号啕声——这是王飞吼盼望了70多年的会面。
  刀下救人
  2017年4月16日,一场“盐阜抗战嫂子颂”在中央电视台《等着我》节目播出,现场嘉宾和电视机前的观众,见证了这一感人场景。
  虽然无法见到自己日夜怀念的救命恩人,但能见到恩人的后代,对王飞吼来说也是莫大的慰藉。
  1940年农历10月中旬的一天早上,刚满10岁的王飞吼听到屋外有人大喊“大军到了”!王飞吼一骨碌爬起身跑出门,看见店铺走廊下躺满了人。他们身着军装、脚穿草鞋,整整齐齐地席地而睡,没有铺干草,没有被子,一看就是八路军部队。
  八路军很快建立起县、区、乡、保、甲的基层政权,发动群众抗日保家乡。王飞吼因此有了上小学读书的机会——那时读书,也是服从抗战大局。部队给了王飞吼一把大刀,任命他为儿童团团长。
  1943年正月初五,盐阜大地天寒地冻,村庄里没有一点新年的氛围。一支日军小分队正悄悄地潜入江苏盐阜抗日根据地阜东县唐庄,一场灾难即将降临。
  “日本鬼子滚……”13岁的儿童团团长王飞吼,面墙而立,全神贯注,用力地在粗糙的泥墙上粉刷抗日标语。
  “字写得越来越好啦!”拎着石灰桶的小伙伴谭炳芝,站在王飞吼一侧,一边跺脚取暖,一边由衷地夸赞。
  标语刚刷到一半,“巴嘎,巴嘎!”一小队日本兵已冲到他们身后,空气霎时凝固,两个少年呆立在墙角。
  “八路,死啦死啦的!”一个高个子日本兵嚎叫着,端着枪,要将刺刀刺向王飞吼。10岁的王飞吼不知躲避,他把眼睛一闭……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突然,从王飞吼右侧冲出一位年轻孕妇,奋力用身体将刺刀撞开。
  一看是个年轻妇女,五六个日本兵顿时围上去,将孕妇按住抓走。孕妇一边挣扎,一边回头朝两个少年不停地摆手,示意他们赶快逃离。
  两个僵立着的少年才反应过来,立刻撒腿狂奔,冲进附近茂密的树丛……日本兵抓人的嘈杂声渐远,除了呼呼风声和咚咚的心跳声外,王飞吼的脑袋里一片空白。
  在惊慌奔跑的人流中,小伙伴谭炳芝不知下落。事后,王飞吼又得知,在前庄刷标语的儿童团团员金乃彦,被日本兵抓住后,连捅数刀,当场惨死。
  第二天一早,王飞吼来到阜东县八滩区,向大队长季修喜报告昨天遭遇的情况,并请区里帮助寻找救命恩人。当年秋天,季修喜沉痛地告诉他们打听到的消息:他的救命恩人,人称刘嫂,在救下他俩几个月后生下一个小孩,不久含恨而亡。
  这一消息若晴天霹雳,王飞吼呆立半晌,继而抱头痛哭。他深深自责,认为刘嫂是因救他们而遭受不幸。
  了却心愿
  1944年4月,王飞吼参加了新四军新安旅行团,主要做宣传工作。他发誓要为刘嫂报仇,把日军赶出家乡、赶出中国。1945年9月,王飞吼参加肃清苏北日伪的两淮战役(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投降后,新四军军部为了歼灭拒绝向抗日武装投降的日伪军,决定以第3师主力从淮南回师苏北,攻击淮阴、淮安城,发起两淮战役)。不久后,盐阜区抗战取得最终胜利。
  戎马倥偬,战事频繁。离开盐阜区后,王飞吼随大军转战南北。离老家越远,他就越思念家乡的人和事,刘嫂救他一事更是成了心结。
  “当时她岁数很小,头上戴花,脚穿花鞋子,应该是刚结婚不久。她一冲过来就把刺刀挡掉了。”王飞吼回忆起当时的一幕,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刘嫂叫什么名字?后人在哪?生活得怎么样?数十年来,王飞吼一直没有放弃寻找,他不仅自己寻找,还发动儿女寻人,要是能找到刘嫂的后人也算是了了一个心愿。
  1991年离休定居江苏滨海县城后,王飞吼经常去当地农村打听消息,但总是失望而归。2013年,他又找到滨海县抗战文化传播志愿者王礼生和笔者,请求在报纸、网络等媒体上发文或在纪念馆宣讲展开寻找,遗憾的是也没有结果。
  2015年身患重症后,王飞吼感到来日不多,找到刘嫂后人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父亲是一个非常重感情的人,找不到刘嫂的后人,他经常躲在房间里哭。”王飞吼的女儿王界华说,“每年清明和冬至,他就领着儿女,按民间方式祭奠刘嫂。他每次都說,我们全家永远怀念你,你的小孩我还在找,找到以后,我还要照顾你的孩子。”
  2015年8月24日,笔者在整理《盐城抗战民间口述史》的工作中采访了王飞吼,并在当地媒体发出寻人信息。四天后,在滨海县“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王飞吼登台再次发出寻人呼唤。这是一个痛苦的夙愿,折磨了他一生,他不想带着遗憾离开。
  2017年2月,央视《等着我》栏目走进盐城市滨海县,开始寻找刘嫂。央视栏目组和笔者等人协同查访、多方考证,终于确认刘根龙、姚金龙等五人就是王飞吼要找的刘嫂后人。
  迟来的理解
  2017年9月28日,滨海县八巨镇前案村中心林地里,树木苍翠,微风和柔。含着泪水,刘根龙把母亲坟前的一抔土埋在了纪念碑下。
  “向抗日英雄刘嫂三鞠躬!”当天,抗日英雄刘嫂纪念碑揭幕,滨海县八巨镇党委书记王怀亮、王飞吼、刘根龙及亲友干群数十人参加了祭拜。对刘根龙来说,这块纪念碑,是对母亲英雄事迹的最好证明。
  2017年11月23日,央视《夕阳红》栏目播出《离家的母亲》,刘嫂曲折坎坷的人生真相,才被人所知。
  刘嫂原名姚云英,1920年出生,救王飞吼时,时年23岁。刘嫂丈夫叫刘绪红,他家兄弟两人都是新四军战士。当年,刘嫂并没有含恨而死,而是在丈夫刘绪红战伤不愈牺牲后,改嫁到老家镇江扬中,这留给5岁的刘根龙无尽的伤痛,“我一把拽住母亲,不想让她走,可是没办法啊,母亲和妹妹还是走了。”
  年幼时,刘根龙把对母亲的思念化作埋怨甚至怒气,他无法理解母亲竟然狠心抛下他。长大后,刘根龙听奶奶说:“你妈妈厉害呢,挡鬼子刺刀,救过两个人。”但总不说其他事。
  当年救人被抓后,刘嫂没有过多解释。特别是丈夫牺牲后,面对别人的流言蜚语,她从不争辩。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她回到娘家,不得不面对骨肉分离的痛苦。改嫁到扬中后,刘嫂又生下姚金龙等三子。1996年8月7日,“红嫂”姚云英在扬中市去世……
  直到见面那天,王飞吼的话语时时在刘根龙耳边响起:“你母亲不是一般的妇女,是抗日英雄。”迟来的理解、满腔的悔恨,都化作对母亲无尽的思念。
  “根龙啊,12月22日是大冬(冬至),我准备了一些东西,想到嫂子碑前祭拜。”大冬是盐阜地区民间祭拜先人的日子,王飞吼又想起了刘嫂。他提前十来天就打电话和刘根龙相约。当天,八巨镇村干部和群众、滨海县新四军研究会骨干、王飞吼和刘根龙家人等一起参加了祭拜, 经历了“烽火童年”和革命一生的王飞吼,终于了却了心愿。(作者系江苏省滨海县新四军研究会会长。)
  编辑 乔可可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电影《我不是药神》上映后,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不少人被徐峥扮演的保健品店老板程勇的义举深深打动。事实上,这部电影改编自真实故事,程勇的原型名为陆勇,也是一名白血病患者。他比剧中的主人公更加无私,故事也更动人。  身患重症,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陆勇是江苏无锡一家针织品出口企业的老板,2002年,34岁的他不幸患上了慢粒性白血病。为了稳定病情,他不得不使用23500元一盒的天价抗癌药,不到两年时间就
期刊
智能机器人,圆童年梦想  郭柳宗从美国斯坦福大学硕士毕业后,曾经担任过软银、富士康及和硕高管。他出生在台湾,父亲是个海员,每年只有一个月呆在家里。尽管每次父亲回家都会给他带很多礼物,但没有父亲陪伴的童年,他总是感觉很孤单。郭柳宗渴望得到一个可以陪他聊天、学习的机器人。但是,他的梦想一直没有实现。  郭柳宗大部分时间都在日本工作。每次离开家时,看着女儿依依不舍的眼神,他就想起自己的童年,他深刻理解缺
期刊
当下,许知远是一个非常别扭,且不断制造别扭的存在。他顶着一头卷发,不断邀约处于风口浪尖上的话题人物,通过一场又一场尬聊,把自己变成被娱乐与被嘲笑的对象。选择尴尬,选择悲观,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许知远?  愤怒焦虑是不变的使命  十年前,许知远年轻气盛,桀骜不驯。那时,他是无数青年的偶像,是当时最知名的网络名人之一,是畅销书作家,是时代的反叛者。  十年过去,他却被年轻人群嘲笑为“猥琐油腻直男”。许
期刊
唯有与高手对决,才能更快地成长。  提高脚步频率  苏炳添上初一时,一次体育课上,体育老师看到他跳起来能够轻松地摸到篮球架,发现他身上的爆发力,将他招进学校田径训练队。  初二时,苏炳添所在的班级经常补课,为了逃避留校补课,他继续参加学校的田径训练队。每当同学补课时,他就去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发现苏炳添不容易紧张,具备超强的自我放松能力。2004年11月8日,苏炳添参加广东省中山市中学生田径比
期刊
学写作,更需要的是释放和激活。  “教学自由和应试,是不矛盾的,如果应试是教育的全部,那反而容易了。”这是郭初阳常挂在嘴边的话。他孜孜不倦地追求“有趣、有料、有种”的语文课堂,坚持以诚实、严谨的态度促进语文教材的建设。  言说抵抗沉默  1996年,郭初阳从杭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分配至杭州市翠苑中学教初中语文。因业绩突出,于2003年被调至杭州外国语学校——杭州一所顶尖名校。  郭初阳上课不拘一
期刊
“我总是会向比我更出色的人学习。”  电影《我不是药神》让中国的大众了解到印度仿制药生态,价格低廉的仿制药使得癌症病患的生存门槛显著降低。在印度,太阳药业、雷迪制药都是世界闻名的仿制药大户。而迪力普·沙赫维,正是站在整个仿制药生态链最顶端的“印度药神”。  天生的闯荡者  迪力普·沙赫维自幼生活在印度加尔各答市,他的父母都是虔诚的耆那教教徒。在成长的岁月中,迪力普同样受到了耆那教“反对种姓制度,人
期刊
邹全珍老人离世,家人悲伤不已,丈夫杨从浩伤心过度,曾一天三次心脏病突发晕倒。为了让父亲早日走出悲痛,女儿杨柳和父亲约定以每天一封家书的方式缅怀母亲,各自完成一百封信。2018年4月,《悲伤可名状——父女家书二百封》结集出版,感动了无数读者。  儿女为母亲造世外桃源  1968年,高中毕业生杨从浩作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来到辽宁金县(现大连金普新区)亮甲店,在劳作中与邹全珍相爱结婚,育有两女一子。三
期刊
朝阳未出,他已来到办公室,一一细看各地区患者的疑难肿瘤CT片。  “从早上六点半开始,一刻没有停下来,先在网上会诊苏州以及兴化的疑难病例,之后又对本院的特殊病例进行研究。”江苏省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束永前对于高负荷的工作已经习以为常,他的话语里透露着对医学的敬畏与对患者的尽责,令人肃然起敬。  癌症患者寿命已延长  癌症如同死神的阴影,在大部分人看来,意味着痛苦的折磨、死亡的降临、生命的破裂。人们谈
期刊
“我承认,我必须跟这一切对着干。”  纵观昆汀·塔伦蒂诺的所有电影,无论是非线性叙述结构,幽默的对白,暴力美学,亦或是热情激荡的爵士配乐,都独具匠心、自成一格。没有接受过系统电影学教育的昆汀,通过长年累月的累积,逐渐形成了自己独一无二的电影风格,在电影中肆无忌惮地挥洒着自己的才情。  从租碟伙计到一线导演  昆汀出生于美国田纳西州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家庭,父母都是电影爱好者,昆汀这个名字便来源于影片
期刊
“成为一流的人之后,才能成为一流的工匠。有了德行和精神,才能走得更远更高。”  在日本,有一所家喻户晓的学校叫“秋山木工”,由于其入学条件十分苛刻,被人们称作“变态”学校。多年来,学校一直秉承十条规章制度不变,培养出五十多名世界级大师。校长秋山利辉说:“我的工作就是培养具有良好德行、会好好做事的一流匠人。”  笨小孩也有春天  1943年,秋山利辉出生在日本奈良一个贫寒家庭。父亲常年在外做生意,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