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将自学引入课堂,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质疑中产生疑问,在思考中培养思维能力,在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中获得成功体验。
关键词:自学 提问 思维能力
引言
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的阵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初步培养学生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言必有据等良好品质;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将自学引入课堂,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们在质疑中产生疑问,在思考中培养思维能力,在自我努力解决问题中获得成功体验。
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数学教学,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让学生领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下面以《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为例,谈谈如何把自学提问引入课堂,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提出问题,在思考中了解学习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一课,是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学生在学习过分数的意义之后将要学习的内容,也是第三学段学习有理数知识的基础。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方法,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数学课堂上,学生应先了解这节课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这有助于明确课内学习任务。与其让学生一头雾水地被动学习,不如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学着自己动脑、动手、动口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思维的形成,培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时,教师板书课题之后,提问学生:看到课题,你觉得我们应该学习哪些知识?这一问题打开了学生的思路,他们思考后纷纷发言,归纳后得出四条比较集中回答:什么是百分数、为什么学习百分数、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这四个方面正是这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后面的课堂时间,学生始终围绕着这四个方面去思考和学习,关注点集中,目标明确,课堂效率高。给学生一个课题,让他们围绕着这一课题进行思考,将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自学课本,解决基本问题
学生了解了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后,教师不要急着开讲。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学生学,不仅仅是自己讲。讲是必要的,什么时候讲以及讲什么很重要,时间要精准,内容要精选。应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阅读课本,去学习,去找答案。学生能自己学会的知识教师不必讲,不要让学生在坐享其成中变得迟钝,失去主动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尤为重要。当学生学习受阻时,他们才会愿意接受帮助,教师这时讲解,学生才能听进去,受阻的思维才能畅通,学习的乐趣油然而生。苏教版教材的编排十分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例题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学生们原有的知识储备,通过自学,他们应该可以掌握一大半的内容。教师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要舍得给学生自学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讨论、去比较、去归纳、去感悟,做一名恰当的“懒”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适时点拨指导,带着学生一起完善知识结构。
通过阅读,学生们内化了课本内容,能比较清楚地了解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可以自己归纳出具体方法。课堂实践证明,学生自己内化课本知识,更容易举一反三,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三、适时点拨,解决重难点问题
学生自学过后,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学习起点出发开讲,但怎样讲是关键。
首先理解什么是百分数。对于这一问题,学生能找到的是书上的定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作百分数。理解这一定义,对学生们来说还是有一些困难的。这时,教师需要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结合例题来讲解。学生们在这一过程中初步体会百分数的特征,能比较容易地理解什么是百分数。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叙述数学问题的能力。
学生充分理解什么是百分数后,可让学生自己总结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这一部分的内容比较简单,教师只需指导百分号的书写,具体的读法和写法不用讲,由学生们自己思考归纳得出:读百分數先读“百分之”,再读“分子”;写百分数,先写分子,再写百分号(%)。
整个学习过程,教师只是帮助学生学习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形成自己的思维能力,感悟数学的美。
结语
数学的课堂,不是教师灌输数学知识的讲堂,而是学生感悟、学习数学方法的学堂,是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提升的阵地。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比较“辛苦”,老师比较“悠闲”。课堂上要让学生们脑子动起来,老师就要“逼”学生想问题、提问题、解决问题,“逼”学生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学习数学,不仅要深深地钻进去探索,还要努力地跳出来站在高处俯视。学生们可以在摸索中学习,知道自己在学什么,想办法自己学会。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老师只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才能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掌握学习的方法,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关键词:自学 提问 思维能力
引言
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的阵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初步培养学生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言必有据等良好品质;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将自学引入课堂,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们在质疑中产生疑问,在思考中培养思维能力,在自我努力解决问题中获得成功体验。
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数学教学,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让学生领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下面以《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为例,谈谈如何把自学提问引入课堂,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提出问题,在思考中了解学习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一课,是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学生在学习过分数的意义之后将要学习的内容,也是第三学段学习有理数知识的基础。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方法,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数学课堂上,学生应先了解这节课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这有助于明确课内学习任务。与其让学生一头雾水地被动学习,不如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学着自己动脑、动手、动口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思维的形成,培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时,教师板书课题之后,提问学生:看到课题,你觉得我们应该学习哪些知识?这一问题打开了学生的思路,他们思考后纷纷发言,归纳后得出四条比较集中回答:什么是百分数、为什么学习百分数、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这四个方面正是这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后面的课堂时间,学生始终围绕着这四个方面去思考和学习,关注点集中,目标明确,课堂效率高。给学生一个课题,让他们围绕着这一课题进行思考,将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自学课本,解决基本问题
学生了解了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后,教师不要急着开讲。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学生学,不仅仅是自己讲。讲是必要的,什么时候讲以及讲什么很重要,时间要精准,内容要精选。应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阅读课本,去学习,去找答案。学生能自己学会的知识教师不必讲,不要让学生在坐享其成中变得迟钝,失去主动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尤为重要。当学生学习受阻时,他们才会愿意接受帮助,教师这时讲解,学生才能听进去,受阻的思维才能畅通,学习的乐趣油然而生。苏教版教材的编排十分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例题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学生们原有的知识储备,通过自学,他们应该可以掌握一大半的内容。教师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要舍得给学生自学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讨论、去比较、去归纳、去感悟,做一名恰当的“懒”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适时点拨指导,带着学生一起完善知识结构。
通过阅读,学生们内化了课本内容,能比较清楚地了解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可以自己归纳出具体方法。课堂实践证明,学生自己内化课本知识,更容易举一反三,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三、适时点拨,解决重难点问题
学生自学过后,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学习起点出发开讲,但怎样讲是关键。
首先理解什么是百分数。对于这一问题,学生能找到的是书上的定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作百分数。理解这一定义,对学生们来说还是有一些困难的。这时,教师需要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结合例题来讲解。学生们在这一过程中初步体会百分数的特征,能比较容易地理解什么是百分数。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叙述数学问题的能力。
学生充分理解什么是百分数后,可让学生自己总结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这一部分的内容比较简单,教师只需指导百分号的书写,具体的读法和写法不用讲,由学生们自己思考归纳得出:读百分數先读“百分之”,再读“分子”;写百分数,先写分子,再写百分号(%)。
整个学习过程,教师只是帮助学生学习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形成自己的思维能力,感悟数学的美。
结语
数学的课堂,不是教师灌输数学知识的讲堂,而是学生感悟、学习数学方法的学堂,是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提升的阵地。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比较“辛苦”,老师比较“悠闲”。课堂上要让学生们脑子动起来,老师就要“逼”学生想问题、提问题、解决问题,“逼”学生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学习数学,不仅要深深地钻进去探索,还要努力地跳出来站在高处俯视。学生们可以在摸索中学习,知道自己在学什么,想办法自己学会。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老师只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才能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掌握学习的方法,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