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代影院

来源 :新电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xin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久之前,法国“国宝级”的演员诺瓦雷去世。七十三岁的老演员,留下了上百个鲜活的角色。但我相信,绝大多数人对他最深的印象和记忆,一定是《天堂影院》里那个放电影的老人。
  《天堂影院》的故事很简单:小镇上唯一的一家影院,让小男孩深深地着迷,在放电影老人的鼓励下,他离开小镇,去追一个电影梦,最终成为著名导演。而“天堂影院”,正是他人生梦开始的地方。
  电影与人类工业文明的发展几乎同步。在工业文明的阴影下,人们的精神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正是影院,给了人们一处“脱离现实”的梦幻之地。然而到了今天,影院正在走向衰落,曾经的繁荣和喧闹,似乎已经被定格为我们每个人心里的一声叹息。我查了很多资料,也看过很多影院,一百多年影院的发展史,实际就是第一代影院演化为第二代影院的发展史。
  
  关于单厅大影院的回忆
  
  城市中心的位置、排队买票,拥挤在影院的大门外等待进场,上千人坐在一起欣赏同一部片子,片子放完,灯一亮,大家熙熙攘攘挤挤挨挨地出门……
  在那个时候,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电影是一种神话般的存在,美妙、虚幻而又遥不可及,只能在黑暗中与人群一起膜拜。的确,在诞生之初,电影就是一种“贵族的游戏”,即使后来电影进入了寻常百姓的生活,影院却始终保持着当初的“贵族风范”,高大、辉煌、气势逼人。
  而从账面数字来看,今天拍摄电影的投资确实比当年高出许多,但同整个社会的生产总值和电影行业的产值看,当年拍一部电影,比现在要“贵”得多,风险也大得多。史诗巨片《埃及艳后》4000万美元的投资,放到现在相当于4亿美元,虽然拍出了一部传世经典,巨大的财务亏空还是把福克斯公司的总裁拉下了马。
  所以,第一代影院之所以只能是单厅大影院,就是希望一次能容纳更多的观众,卖出更多的票,收回更多的钱。
  在中国,几乎所有的城市和大多数县城都曾有过这种千座以上的大影院。不久之前,我在湖南的一个县,看到了这样的影院。两个熟悉的“单号”、“双号”的大门上挂着几乎锈死的大锁,领着我参观的老人用钥匙开了好半天。当门终于沉重地打开的时候,眼前的景象可以说是触目惊心:阳光从褴褛的窗帘照进来,照着斑驳脱落的墙皮、照着露出朽质的木头椅子……这一切是多么的熟悉,又是多么的残酷。
  
  电影是谁的“特权”
  
  当电视、录像厅到来的时候,第一代影院的噩梦就开始了:上座率不断下降,运营成本则不断攀升。第二代影院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大约15年前,从欧洲开始,流行世界。
  电视、录像的出现,打破了电影只在影院里卖的“特权”,人们有了多种选择,第二代影院的对策非常简单,就是“多厅”,本质是“方便”。5~10个厅同时播放六七部电影,总有一部适合你,无论你什么时候来,都不会让你等太长时间。
  中国现在经营着的影院几乎都是第二代影院,尽管如此,第二代影院也没再现第一代影院曾经的辉煌。去年,有5000万人次走进r影院,和14亿人口相比竟然不到4%。也就是说,依然有96%的中国人继续游离在影院之外。而去年中国影院的平均上座率还不到20%。
  第二代影院虽然在形式上对第一代影院进行了革命,但本质上没有任何改变,仍然认为影院只是卖电影的地方,电影只能在影院里卖。从第二代影院大厅和过道的设计,很容易地读出这种潜住意识,宽阔的大厅、宽阔的走道,都是为了电影散场时人们顺利地通过。影院里等座的椅子也都很小,日的就是不让人在影院过多停留,一开场就让你赶紧进去,电影一完就快速走人。但除了寥寥几部大片第一轮首映的时候有着一番热闹外,大部分时候,影院的大厅和过道始终处于一种等待和凄惶之中。
  
  影院里的“王晖符号”
  
  大面积的红砖墙,让所有走进影院的人都非常的惊讶和震撼,很酷的设计。
  北京、上海、长春等地新建的8家五星级的“电影院”,据说就是试图从本质上对影院来一次“革命”,有人将之定义为“第三代影院”。就以上海又一城和中环广场的百联“电影院”为例,当你走进影院的大堂,眼前不再是以前那种工业化的金碧辉煌,而是一个温馨的酒吧——“电影吧”。
  电影吧里有一个看书店,你可以看书也可以买书;还有一个EVD碟片专卖店,你可以看碟也可以买碟;桌上的电脑里电影吧娱乐系统,可以点播电影,可以上网,可以游戏,面对镜头拍下你的照片,正在上演的电影片段中的角色便换成了你;电影吧的某一面墙上还有一块银幕,上面放着刚刚下线的电影,如果上演时你没赶上看,现在可以在这里免费观看;电影吧使电影又重新回到“无声”时代,电影的声音不是通过音响而是通过无线耳机来收听的,戴上耳机看电影,放下耳机你依然可以聊天。
  这两座电影院的设计师,是兼具艺术家和建筑师的王晖,他曾多次参加威尼斯等国际双年展并屡屡获奖。让王晖设计电影院,很多人都有异议。认为影院是个很俗的地方,犯不着“杀鸡用牛刀”,建筑师那些很酷的玩意儿,做个美术馆可能还成,做影院老百姓未必认。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影院是个娱乐的地方,第一代和第二代影院也是将影院定义为娱乐的场所,而第三代影院则认为,影院不是娱乐的场所,而是休闲的场所,或休闲娱乐的场所。
  这就是第三代影院。和第二代影院相比,它在形式上并没有太大的改变,但本质上已经发生了一场真正的观念革命,颠覆了“影院只是卖电影的地方”,而是卖“I+X”电影生活方式的地方。这样,使看电影的人走进了影院,不看电影的人也走进了影院,因为买书、买碟、泡吧、游戏……给了人们不看电影也可以走进影院的理由。从“bioscope”到“bios”
  英国最早的影院叫做“bioscope”,而巧合的是,“bios”在希腊语中的词源,就是“生活方式”。
  当初录像厅的风行,是因为那时候大多数人家中还没有彩电和录像机。录像厅提供的看片享受,比家里好,又比影院便宜和方便。那些对电影仍然有梦的人,也就将自己的梦,从影院降低到了录像厅。而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家中的视听欣赏条件足以与录像厅媲美,录像厅立刻遭到“无情”的抛弃。可是,家庭的视听播可以超越录像厅,但不可能超过电影院,能在家里“放电影”的中国家庭,不足1%,这就是电影院永远不会消失或被替代的原因。
  但更重要的是,第三代影院所提供的电影生活方式,是共同的人群价值行为。就像酒和咖啡,我们家里都有,为什么还要泡吧、坐咖啡馆?因为在家中,酒和咖啡只是饮品,而在酒吧和咖啡馆,它已经成为一种生活。在“体验消费”时代,人们消费的价值已不完全是功能,而是感觉和体验。
  影院究竟应该是一种“工具”,还是一种生活,一种文化?我觉得,答案恐怕还应该是后者,因为在速度、效率和成本等方面,无论怎样改进,它也无法和电视、影碟、网络等现代视听工具相比。影院不可替代和企及的地方,就在于它能提供真正的电影。
  问题是我们愿意为了真正的电影支付多少代价。在今天,看场电影不仅仅是支付了高票价,还支付了时间和精力成本,甚至停车的烦恼等等。如果电影真的能和我们的生活如影随形,在生活中可以便捷地获取,也许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人游离在影院之外。
  电影是“脱离生活”的,是我们逃避日常生活中的烦恼和精神压力的净土,但影院不能“脱离生活”,影院脱离了生活,离生活越远,人们必然也会离影院越远。任何一种商业行为,其核心价值就是创造一种商业模式,让每一个参与到这一商业行为中的人都“有利可图”。而第三代影院“1+x”电影生活方式的意义和价值,也就在于它卖电影,也卖电影生活方式,甚至电影生活方式的收益会大干电影。(“1”是电影,“X”是在电影这个平台上设立的一个个和电影相关的店。1+X便成了一种以电影为平台的集休闲和娱乐于一体的电影生活方式。)
  美国影院收入的60%来自爆米花和可乐,票房收入只占了40%。在中国的影院主要依靠票房支撑,增值服务只占影院收入的15%。第三代影院正是想改变这样的现状,通过“1+x”电影生活方式的贩卖,提高影院的投资回报率。而且“x”部分的收益对影院来说,有时比票房更实际,因为电影票房收入,影院要和内容商、院线商五五分成,而增值服务则基本是影院独自享有。提高15%的增值服务收入,就相当于提高了30%的票房。
  而在社区,电影院的构成与城市中心正好倒置,在城市中心,影厅和电影吧的构成比例是3:1,4~8个专业影厅加上电影吧,而在社区,这一比例可能是1:3,电影吧带一到两个放映室,甚至有的地方,只在电影吧里放一块银幕,不设放映室。
  在社区放电影院,艺术片、纪录片、实验片、OTAKU电影等在专业影院中没有机会的片子,都能够获得“一席之地”。“民间DV力量”,甚至社区居民自己拍的电影、DV,也都可以与大众“见面”。这些一直被专业影院所忽视的“非主流电影”,一旦在社区电影院找到释放的渠道,势必将会成为一道独特的电影文化风景。
  P.S:刚从上海回来,看了王晖那片“红砖墙”的设计,确实很酷,感觉很好,心情愉快,对此文进行了修改,增加了两段文字。张宝令,2006年二稿于北京。
其他文献
从“皇帝的女儿”到“百姓的媳妇”,收视率在电视媒体角色的嬗变与位移中,逐渐从一个没有户口的外来户渐渐成长为电视媒体厅堂里的尊贵客人。      从1996年AC·尼尔森公司登陆中国算起,“收视率”引入中国已经十年。在这十年中,无论是就体制改革还是就产业经营,中国的电视媒体都经历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转型与裂变之痛。从“皇帝的女儿”到“百姓的媳妇”,收视率在电视媒体角色的嬗变与位移中,逐渐从一个没有户口的
期刊
在全球传媒业,鲁伯特·默多克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人。他亲手创建的新闻集团(News Corporation)——世界最大的传媒集团之一,现在总资产达到400多亿美元,受众覆盖全球2/3的人口;作为个人,他握有新闻集团35%以上的股票。自打10岁起,鲁伯特’默多克就定下了为报业贡献出全部身心的决心;他有永无止境的“扩张野心”、超人的精力、狠辣的经营作风、圆熟的资本运营“手腕”、过人的判断力。  鲁伯特·
期刊
土匪的抢劫往往是雁过拔毛式的,经常是一村一镇地抢,只要进了村,便挨家挨户抢。金银珠宝,猪马牛羊,粮食布料,针头线脑,见啥抢啥。黑龙江的巨匪“老占山”,曾经率部进城,把佳木斯全城洗劫一空。  东北土匪泛滥于清政府内忧外患之时,当年京剧《沙家浜》里有句唱词: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就是草头王。用来概括东北土匪的崛起倒是十分准确。  少林武术创始人竟成土匪祖师爷  东北人一般将土匪称作红胡子。这个称呼怎么来
期刊
2014年,在这一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中国经济发生了诸多重要改变。这一年,中国经济在下行压力下砥砺前行,改革新画卷正渐次展开——  告别高速增长,新常态成经济发展大逻辑  去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4%,二季度同比增长7.5%,三季度同比增长7.3%……2014年,中国经济告别了高速增长,迎来了“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  去年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及“新常态”:“我国发展仍处
期刊
当我们无法面对彼此真实的差异的时候,就还有另外一个选择,那就是寻找“小三”。比如,女人的小三就是孩子,男人的小三往往就是工作。这是社会普遍接受的“小三”。但其实实质上和“小三”没有什么区别。  因为这种小“三”的本质在于:  1.我们放弃了从对方身上获取需要的努力,而将对方看做是一种背景。这种背景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安全感,就像我们需要房屋,但我们并不和房屋有真正的交流一样。  2.我们将本来期待对
期刊
把教育的重任赋予电视,本来就是一个错误。而在这个前提下,来讨伐收视率,简直就是执迷不悟。      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把我们当今的时代总结为注意力经济的时代,按照他的观点,谁能够吸引到足够多的注意力,谁就能占领市场,任何产业都不例外。如果我们同意这位经济学奖获得者的观点的话,那么各个电视台、各种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都在为争夺稀缺的注意力资源而展开惨烈的搏杀。竞争总有胜败,这是优胜劣汰的规则决定
期刊
他们是普通人,但又区别于普通人;他们不是明星,却又像明星一样,有很高的社会关注度,他们是一个特殊的“亚明星”群体。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一种社会责任感,一种客观、公正、勇敢、坚韧、求实的记者精神。    作为普通观众的眼睛    安徽电视台的《记者档案》是一档以记者为嘉宾的新闻谈话类节目。开播4年来的200多期节日中,通过记者讲述酸甜苦辣的采访经历,他们鲜活的个性、令人景仰的人格魅力和职业精神淋漓尽
期刊
这一年,当房价不再高歌猛进,当CPI回落到“1时代”,人们手头似乎宽裕了不少。然而,年底翻翻家庭“小账本”,咱老百姓的钱都去哪儿了?  网络购物 38分钟100亿  淘宝、京东、天猫、唯品会、1号店、苏宁易购……2014年,在“新常态”下,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而近些年风起云涌的电商又成为拉动消费的主力军。  38分钟100亿元,24小时571亿元。在今年的“双11”狂欢中,阿里巴巴集团
期刊
又是一年岁末年终,在忙着开会总结的同时,各家电视台的新年改版计划也新鲜出炉了,先甭管“味道怎么样”,炒得还就是个热乎劲儿。    BTV大打奥运牌“叫板”央视    谈起今年的电视频道改版,动作最大的恐怕就数北京电视台了,从1套到8套,几乎每一个频道都有动作。  为与央视“叫板”,此次北京台的改版以突出节目的娱乐性和互动性为主打,喊出了“奥运就在身边”的口号。而改版的重点则分两个板块:一个是对BT
期刊
法国构建自己的传媒帝国的理想始于2002年,希拉克早在当年就提出创建“法国人自己的CNN”,他认为法国在国际新闻舞台的声音和影响力不够,建议创立国际新闻频道。但在投资这个首当其冲的大问题上,就让政府吃了不少苦头。美国的CNN不可能为法国新闻频道建立提供参考,CNN纯粹是一个私人电视台,其盈利模式是依托强势的英语而获得的一个广阔的全球市场。但法国却很难做到这点,因为法语市场不够大。在电视台的筹办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