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环境是幼儿活动的凭借,也是幼儿活动的对象,环境的影响伴随幼儿身心成长的全过程。要避免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误区和盲区,首先要走出以教师为主、以应付检查为主、以布置为主、以模仿为主的误区。其次要消除环境创设的盲区:重视三维空间中地面的利用;加强班与班之间的交流,提高环境创设利用率;重视家园合作,鼓励家长参与,重视幼儿参与;加强师幼互动;等等。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创设;误区;盲区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9-372(2)2-3-2
[作者简介]富生翠(978—),女,本科,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幼儿园教师,幼教一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环境是主要的教育资源,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随着学前教育“春天”的到来,环境创设对幼儿的潜在教育影响已引起了众多幼儿园领导和教师的空前重视。环境创设在迎来大好机遇的状况下,涌现出来的一些现象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如认识不到位、设计欠周全等。本文就如何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走出误区和消除盲区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走出环境创设的误区
(一)以教师为主,缺少幼儿参与
《纲要》提出,“教师应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教育活动中,要发挥幼儿的主体能动性,让幼儿真正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人”。但是,当下我们在创设幼儿园环境的时候却是让教师唱“独角戏”,完全把环境的受益者——幼儿排出局外。教师以自己的判断和经验布置环境,虽不能说无合理之处,但如果不考虑儿童的需要,不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思考儿童对美的理解,这样的环境创设将会事倍功半。
(二)以应付检查为主,重奢华,轻环保
环境创设追求时尚、华丽,以成人对美的理解来追求高档的装修,为了应付检查而刻意去创设,这完全违背了环境布置是为幼儿发展的目的和初衷。我们在环境创设时应提倡低成本和环保的原则,如可利用一些废旧材料布置环境,只要设计地巧妙,也可令环境熠熠生辉。
(三)以布置为主,环境创设缺乏整体性
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区域很广,有室内区域、公共区域、室外区域等;类型也很多,有探索类、制作类、生活实践类、阅读类等。我们在环境创设时往往拘泥于单方面的布置,而忽视了布局的整体性,这影响了环境对幼儿的教育作用。在环境的创设过程中要坚持整体性原则,不能囿于一隅,要有宽阔的视野,能够合理地利用现有的活动空间,让幼儿园的每个角落、每个地方的环境都能与幼儿充分互动。只有这样才能把环境教育的内容渗透得更为到位有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
(四)以模仿为主,轻思考,未能贯彻本园的办学特色
许多教师在环境创设时一味地模仿,没有体现自己的办园的特色和对环境创设内涵的深度思考,如有的在表现形式上虽不缺少艺术美,但却显得杂乱无序;有的更是和自己的办园特色、形象相去甚远,显得不伦不类。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体现本园独特的风格与色彩。
二、消除环境创设的盲区
(一)重视三维空间中地面的利用
很多幼儿园在环境创设时只关注到室内外的墙面,却忽视了对地面的利用。根据环境创设的整合性原则,幼儿园地面也需要多元化。多元化的地面除了在户外铺设塑胶地面、石头地面外,还可以在室内地面上画上适当的图案以辅助幼儿游戏。
(二)加强班与班之间的交流,提高环境创设利用率
幼儿园环境创设完成后,各班之间缺乏交流。因此,我们应注重各区域环境的开放性,打破班级界限,打破年级界限,使活动区的材料能够做到灵活运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兴趣和探索欲望,真正实现劳动成果互享互用,达到环境利益最大化。比如3个中班九月区角活动有角色区“娃娃家”、美工区“积木变变”、建构区“儿童游乐场”,各班在相同的区角投放了不同材料,幼儿可以互相交叉游戏,提高了环境创设的利用率。
(三)重视家园合作,鼓励家长参与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环境创设应为幼儿与家长的交流创造机会,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家园互动,利用家长资源,通过参与材料收集、亲身实践等方式让家长积极参与到环境创设中来,共同为幼儿的成长努力。如中班九月主题活动“快乐生活”核心目标中的一条就是培养幼儿尊敬和关心父母等长辈的意识,让幼儿通过各种途径认识家庭,体验家庭的温暖、幸福。家长为配合活动向幼儿园提供了全家福照片,教师在主题墙上布置了全家福区域,让幼儿感受到了温暖的氛围。
(四)重视幼儿参与,加强师幼互动
陈鹤琴先生指出:“通过儿童的思想和双手布置的环境,可使他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识,也更加爱护。”在实践中我们认为应该为幼儿创设一个想看、能看、乐于看,想玩、能玩、乐于玩,想说、能说、乐于说,想摸、能摸、乐于摸,能满足幼儿发展需要的环境空间。鉴于此,在环境创设中,教师一定要顾及幼儿的成就感,只有当被教育者参与到环境创设中,为周边环境做出贡献时,才会积极主动地和环境互动,关注环境的变化。因此,要充分调动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主动性。
对幼儿来说,幼儿园环境是一种无处不在的影响他们潜在发展的重要教育资源。我们提倡有效的环境创设时,应尽量避免走入误区,积极消除死角和盲区,将教育目标物化于环境之中,使幼儿认知能力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幼儿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常常需要实物和具体形象的帮助,从某种意义上说,物质环境是幼儿学习的中介和桥梁,因此,将教育目标和内容物化于精心创设的环境之中是幼儿教育的独特之处。在设计总体环境时,教师一定要对本学期或本学年幼儿的发展目标心中有数,能够对照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理解能力,采用适当的表现方式,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中同化或者顺应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
参考文献:
[]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2.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2.
[3]石筠弢.学前教育课程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999.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创设;误区;盲区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9-372(2)2-3-2
[作者简介]富生翠(978—),女,本科,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幼儿园教师,幼教一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环境是主要的教育资源,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随着学前教育“春天”的到来,环境创设对幼儿的潜在教育影响已引起了众多幼儿园领导和教师的空前重视。环境创设在迎来大好机遇的状况下,涌现出来的一些现象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如认识不到位、设计欠周全等。本文就如何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走出误区和消除盲区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走出环境创设的误区
(一)以教师为主,缺少幼儿参与
《纲要》提出,“教师应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教育活动中,要发挥幼儿的主体能动性,让幼儿真正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人”。但是,当下我们在创设幼儿园环境的时候却是让教师唱“独角戏”,完全把环境的受益者——幼儿排出局外。教师以自己的判断和经验布置环境,虽不能说无合理之处,但如果不考虑儿童的需要,不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思考儿童对美的理解,这样的环境创设将会事倍功半。
(二)以应付检查为主,重奢华,轻环保
环境创设追求时尚、华丽,以成人对美的理解来追求高档的装修,为了应付检查而刻意去创设,这完全违背了环境布置是为幼儿发展的目的和初衷。我们在环境创设时应提倡低成本和环保的原则,如可利用一些废旧材料布置环境,只要设计地巧妙,也可令环境熠熠生辉。
(三)以布置为主,环境创设缺乏整体性
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区域很广,有室内区域、公共区域、室外区域等;类型也很多,有探索类、制作类、生活实践类、阅读类等。我们在环境创设时往往拘泥于单方面的布置,而忽视了布局的整体性,这影响了环境对幼儿的教育作用。在环境的创设过程中要坚持整体性原则,不能囿于一隅,要有宽阔的视野,能够合理地利用现有的活动空间,让幼儿园的每个角落、每个地方的环境都能与幼儿充分互动。只有这样才能把环境教育的内容渗透得更为到位有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
(四)以模仿为主,轻思考,未能贯彻本园的办学特色
许多教师在环境创设时一味地模仿,没有体现自己的办园的特色和对环境创设内涵的深度思考,如有的在表现形式上虽不缺少艺术美,但却显得杂乱无序;有的更是和自己的办园特色、形象相去甚远,显得不伦不类。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体现本园独特的风格与色彩。
二、消除环境创设的盲区
(一)重视三维空间中地面的利用
很多幼儿园在环境创设时只关注到室内外的墙面,却忽视了对地面的利用。根据环境创设的整合性原则,幼儿园地面也需要多元化。多元化的地面除了在户外铺设塑胶地面、石头地面外,还可以在室内地面上画上适当的图案以辅助幼儿游戏。
(二)加强班与班之间的交流,提高环境创设利用率
幼儿园环境创设完成后,各班之间缺乏交流。因此,我们应注重各区域环境的开放性,打破班级界限,打破年级界限,使活动区的材料能够做到灵活运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兴趣和探索欲望,真正实现劳动成果互享互用,达到环境利益最大化。比如3个中班九月区角活动有角色区“娃娃家”、美工区“积木变变”、建构区“儿童游乐场”,各班在相同的区角投放了不同材料,幼儿可以互相交叉游戏,提高了环境创设的利用率。
(三)重视家园合作,鼓励家长参与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环境创设应为幼儿与家长的交流创造机会,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家园互动,利用家长资源,通过参与材料收集、亲身实践等方式让家长积极参与到环境创设中来,共同为幼儿的成长努力。如中班九月主题活动“快乐生活”核心目标中的一条就是培养幼儿尊敬和关心父母等长辈的意识,让幼儿通过各种途径认识家庭,体验家庭的温暖、幸福。家长为配合活动向幼儿园提供了全家福照片,教师在主题墙上布置了全家福区域,让幼儿感受到了温暖的氛围。
(四)重视幼儿参与,加强师幼互动
陈鹤琴先生指出:“通过儿童的思想和双手布置的环境,可使他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识,也更加爱护。”在实践中我们认为应该为幼儿创设一个想看、能看、乐于看,想玩、能玩、乐于玩,想说、能说、乐于说,想摸、能摸、乐于摸,能满足幼儿发展需要的环境空间。鉴于此,在环境创设中,教师一定要顾及幼儿的成就感,只有当被教育者参与到环境创设中,为周边环境做出贡献时,才会积极主动地和环境互动,关注环境的变化。因此,要充分调动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主动性。
对幼儿来说,幼儿园环境是一种无处不在的影响他们潜在发展的重要教育资源。我们提倡有效的环境创设时,应尽量避免走入误区,积极消除死角和盲区,将教育目标物化于环境之中,使幼儿认知能力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幼儿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常常需要实物和具体形象的帮助,从某种意义上说,物质环境是幼儿学习的中介和桥梁,因此,将教育目标和内容物化于精心创设的环境之中是幼儿教育的独特之处。在设计总体环境时,教师一定要对本学期或本学年幼儿的发展目标心中有数,能够对照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理解能力,采用适当的表现方式,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中同化或者顺应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
参考文献:
[]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2.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2.
[3]石筠弢.学前教育课程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