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批注是引导学生与文本真诚对话的有效途径。从小学中年级起,教师应逐步引导学生运用批注这一方式解读文本。而小学语文教材中精心安排的“泡泡”,不失为指导学生练习批注的有效切入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批注;泡泡;质疑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批注被广泛采用,如圈生字、标读音、画词句、写词义等,就是最简单的积累性的批注;从小学中年级起,应该逐步过渡为赏析、感悟、质疑等更深层面的批注。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解读文本,并运用批注这一方式把自己对文本的解读表达出来,实现与文本的有效对话。
一、品评精妙字词
一篇好的课文,总有一些用得精妙的字词。这些字词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引导学生品评批注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这些字词引导学生推敲揣摩,品评语言文字运用的精确巧妙,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如《荷花》一文中,“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小泡泡提示:“冒”用得真好。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查字典,了解“冒”的字面意思;接着,让学生换用长、钻、露等字,加以比较揣摩;再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句,体会句子描写的景象:怎样的长才是“冒”?体会“冒”字的妙处。至此,对“冒”字的品评水到渠成,对批注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教师再让学生举一反三,寻找发现文中其他用得好的字词,由词意入手,联系语境,分析其表达作用,题写批注。
二、感悟表达方法
“泡泡”中有很多关于表达方法的提示,如提示修辞手法、说明方法、呼应照应、中心句、过渡句等。如《燕子》“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打比方呢”,《太阳》“我知道这样比较的好处”等,教师可以将这类“泡泡”提出的问题作为重点,通过研读追问,让学生思考文本为什么这样写,感悟文中精妙的写作方法。
三、引发丰富联想
当学生读到文本,作联想式批注时,要调动已有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积累,融会贯通,经历比较深层的思维活动。因此,这类批注往往比较难,但又是最能体现个性化阅读的。如“泡泡”里引发联想的话题有很多:“我想对那个去楚国的人说……”(《南辕北辙》);“我的家乡也有这样美好的景物……”(《珍珠泉》);“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呢”(《科里亚的木匣》)等。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这些话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引发联想,题写批注,从而依托文本内化语言,提高表达能力。
四、鼓励质疑问难
“学贵有疑。”有了疑问,才会有思考。有了疑问,学生就会带着问题读书,才会真正地走入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质疑问难式批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与探究精神。
教材中,以问题的形式出现的“泡泡”也很多,一般出现在课文中间和结尾。这些疑问,有些是随着文本叙述而生的,让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进行思考,如《争吵》中“他们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两人想的一样吗”;有些是要联系关键词句深入理解的,如《和时间赛跑》中“‘我’为什么‘着急’‘悲伤’,又为什么‘高兴’‘快乐’呢”;有些是在课文矛盾之处引发学生思考的,如《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中“为什么说地球变成了小村庄呢”。针对这类批注,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把握文本价值取向。在“泡泡”的引领下,学生解决疑惑、批注见解的同时,也学到了质疑方法,批注下新的思考和疑难,培养了问题意识、质疑能力和创新精神。
当然,学生质疑式批注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教师应教给学生质疑式批注的方法,让学生尝试着从课题质疑,从文本的遣词造句处质疑,从课文的重点难点处质疑……久之,学生的问题会越来越有深度,价值也会越来越高。
五、尝试评点人物
相对于高年级,中年级教材中人物形象突出的文学名著较少。但作为起步和为高段学习铺垫,中年级也可以适当尝试评点人物形象。人物形象评点可以从人物的外貌 、神情、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方面入手,也可以将人物放到作者特设的情节和环境中去分析。如《惊弓之鸟》结尾“泡泡”提示语:“更羸的判断真准呀!”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更羸的语言和故事情节去思考:更羸的判断是怎样一步一步作出来的?他为什么能作出准确的判断?通过分析,一个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的射箭能手的形象就跃然纸上了。
责任编辑 王 芸
[关键词]小学语文;批注;泡泡;质疑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批注被广泛采用,如圈生字、标读音、画词句、写词义等,就是最简单的积累性的批注;从小学中年级起,应该逐步过渡为赏析、感悟、质疑等更深层面的批注。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解读文本,并运用批注这一方式把自己对文本的解读表达出来,实现与文本的有效对话。
一、品评精妙字词
一篇好的课文,总有一些用得精妙的字词。这些字词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引导学生品评批注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这些字词引导学生推敲揣摩,品评语言文字运用的精确巧妙,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如《荷花》一文中,“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小泡泡提示:“冒”用得真好。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查字典,了解“冒”的字面意思;接着,让学生换用长、钻、露等字,加以比较揣摩;再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句,体会句子描写的景象:怎样的长才是“冒”?体会“冒”字的妙处。至此,对“冒”字的品评水到渠成,对批注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教师再让学生举一反三,寻找发现文中其他用得好的字词,由词意入手,联系语境,分析其表达作用,题写批注。
二、感悟表达方法
“泡泡”中有很多关于表达方法的提示,如提示修辞手法、说明方法、呼应照应、中心句、过渡句等。如《燕子》“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打比方呢”,《太阳》“我知道这样比较的好处”等,教师可以将这类“泡泡”提出的问题作为重点,通过研读追问,让学生思考文本为什么这样写,感悟文中精妙的写作方法。
三、引发丰富联想
当学生读到文本,作联想式批注时,要调动已有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积累,融会贯通,经历比较深层的思维活动。因此,这类批注往往比较难,但又是最能体现个性化阅读的。如“泡泡”里引发联想的话题有很多:“我想对那个去楚国的人说……”(《南辕北辙》);“我的家乡也有这样美好的景物……”(《珍珠泉》);“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呢”(《科里亚的木匣》)等。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这些话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引发联想,题写批注,从而依托文本内化语言,提高表达能力。
四、鼓励质疑问难
“学贵有疑。”有了疑问,才会有思考。有了疑问,学生就会带着问题读书,才会真正地走入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质疑问难式批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与探究精神。
教材中,以问题的形式出现的“泡泡”也很多,一般出现在课文中间和结尾。这些疑问,有些是随着文本叙述而生的,让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进行思考,如《争吵》中“他们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两人想的一样吗”;有些是要联系关键词句深入理解的,如《和时间赛跑》中“‘我’为什么‘着急’‘悲伤’,又为什么‘高兴’‘快乐’呢”;有些是在课文矛盾之处引发学生思考的,如《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中“为什么说地球变成了小村庄呢”。针对这类批注,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把握文本价值取向。在“泡泡”的引领下,学生解决疑惑、批注见解的同时,也学到了质疑方法,批注下新的思考和疑难,培养了问题意识、质疑能力和创新精神。
当然,学生质疑式批注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教师应教给学生质疑式批注的方法,让学生尝试着从课题质疑,从文本的遣词造句处质疑,从课文的重点难点处质疑……久之,学生的问题会越来越有深度,价值也会越来越高。
五、尝试评点人物
相对于高年级,中年级教材中人物形象突出的文学名著较少。但作为起步和为高段学习铺垫,中年级也可以适当尝试评点人物形象。人物形象评点可以从人物的外貌 、神情、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方面入手,也可以将人物放到作者特设的情节和环境中去分析。如《惊弓之鸟》结尾“泡泡”提示语:“更羸的判断真准呀!”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更羸的语言和故事情节去思考:更羸的判断是怎样一步一步作出来的?他为什么能作出准确的判断?通过分析,一个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的射箭能手的形象就跃然纸上了。
责任编辑 王 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