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又是中学的主干课程之一,德育在中学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英语教学中普遍缺乏有效的德育熏陶,沦为知识和语法教育的奴隶,中学英语课堂上应该如何有效的渗透德育呢? 本文就该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德育;语言习得;价值观
进入新世纪的中国迎来的经济社会的大发展,但也感受到了文化的传承发展滞后所带来的阵痛,在这关键的时刻,党中央提出加强文化建设的指导方针可谓切中肯綮。我认为,当前文化发展的重中之重乃是寻回并延续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作为一个中学英语教师,我认为是可以为此进程尽点微薄之力的。下面简单谈谈德育在英语教学的关系和影响。
一、德育在中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人的幸福不仅仅包含物质方面的丰富,还包括对理想的向往、对信念的追求、对高尚品德的塑造等精神方面的升华,这些可以让人享受到物质幸福所不可望其项背的幸福感,并且精神上的幸福感对人的心理素质和身体健康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塑造了健全高素质的“完美”人。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德育始终贯穿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过程之中,使德育成为统帅其他教育的灵魂。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必须具有共产主义道德观念、纪律修养和文明行为习惯的时代要求。中学教师作为引导学生学习英语的楷模,就应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和道德水准,以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高尚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质去创造生机勃勃的课堂气氛;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西方文化,并且还要展现教师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悠久的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学师为”。也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起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和榜样,真正达到“育人育德”的素质教育教学目标。
二、中学阶段英语的学科特点
英语是一种传递和交流信息的媒介,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语言是思维的外化,也是信息和思想的主要载体,语言构成于字意、词意、句意,语言并不是一个空外壳,而是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内容。中学英语教材中的文章材料尽管具有不同的时代背景,但都是一定的语言形式和思想观念的统一体,语言形式是文章所包含的思想内容的外在表现方式之一。所以这就必然要求中学英语老师把文章的思想贯穿到教学过程当中去,同时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老师自身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在无形中融入到对学生的言传身教过程当中。在英语教学课堂上,老师的一言一行无不是思想的外化和表达,所以学生在课堂上所获取的英语知识具有丰富的思想性。英语是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窗口,一部经典的英文电影、一首流传久远的英文歌曲、一首脍炙人口的英文诗、一部引人入胜的英文小说都能不同程度的激发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开阔学生的视野是必要的,这对完成英语教学目标具有积极的影响。
英语是包罗万象的美感海洋,给予我们的是美的享受。英语教材中包含了题材各异的学习素材,囊括了文质兼备并具有各种美感形态的散文、诗歌以及涉及到社会各个领域的实用性的文章,其中有令人身临其境的自然美也有令人心旷神怡的艺术美。每读一篇经典的英语文章,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人生的启迪。由此可见,英语教学绝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掌握英语技能的简单过程,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具有思想性和美感性的教学素材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情感、志趣和个人品格的形成,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便于他们能正确的认识世界,最终沉积为学生精深层面最有价值的财富,那就是关于人生和价值的深思。
三、中学英语教学“德育”缺失的现状
在应试教育一家独大的局面下,中学几乎所有学科都为考试铺路,其他的教育功能都弃置不用。英语学科这种学生感到陌生,缺乏学习机会的科目在这种大背景下几乎完全丧失了德育和美育功能。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传授语法知识,而是培养交际能力;学习者产生的语言不仅要符合语法,而且要符合社会规范,要合情合理,贴切得体。而目前的英语教学现状是:英语教学只注重“功利化”的智力教育,这必然导致学生成为英语知识的奴隶,缺乏自主、自立的健全个性,并且造成英语课和德育课的严重脱节,形成两张皮的教学局面,这与素质教育理念背道而驰。
四、德育在英语课堂中的渗透
课堂是教师的舞台,也是各种教育功能发挥的主体空间,只有探索出在课堂中潜移默化的渗透德育的方法才能真正找到中国英语教学的方向。
立足中学统编教材,寻找英语知识和德育知识的最佳结合点。英语教师必须认真备课,深刻领会课文素材背后的德育内涵。以英文知识为载体,以传授英语基本知识为途径,确立明确的德育目标。例如:通过《good fridends》一文的讲解,让学生明白“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的深刻道理,从而树立起了学生的正确的交友观;学习了《The milu deer》一文后,学生应该体会到当今社会所面临的严重生态危机,从而积极主动的参加保护环境的活动当中。并且深刻理解我门国家所倡导的“和谐社会”理念的价值。
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发挥教师的师表榜样导向作用。 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为人师表的表帅作用,用正确的价值观去引导学生;用愉快的情绪去感染学生;用端庄的举止和谦逊的语气来形成民主平等、友善、活跃的课堂气氛;用文明的课堂用语,比如“please”、“excuse me”、“thanks”来建立师生之间互相尊重、理解、融洽的感情交流渠道。教师彬彬有礼的举止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还对学生讲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起到了潜移默化作用。
英语学科的自身特点是交际性、工具性,同时还传授英语语言基本知识、社会文化背景知识,这样就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所以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就应该严格按照教学规律,深入挖掘、充分合理的利用英语课本素材中的德育因素,采用“寓德育与课堂;寓德育与言传身教过程中”的教学理念,切切实实的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获取的不仅仅是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道德的升华和心灵的洗礼。
一切教育的最终归宿都应是立人,知识教学只是其表。以语言教学为主的英语学科也不例外,我们应该跳出为了成绩,为了考试而教学的误区,担当起继往开来的教育重任,为中国的师道注入灵魂,为往圣先贤传递薪火。
参考资料:
[1] 檀传宝.德育原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 戚万学.《冲突与整合——20世纪西方道德教育理论》[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3] 袁本新.《人本德育论》[M].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4] 左焕琪.《外语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德育;语言习得;价值观
进入新世纪的中国迎来的经济社会的大发展,但也感受到了文化的传承发展滞后所带来的阵痛,在这关键的时刻,党中央提出加强文化建设的指导方针可谓切中肯綮。我认为,当前文化发展的重中之重乃是寻回并延续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作为一个中学英语教师,我认为是可以为此进程尽点微薄之力的。下面简单谈谈德育在英语教学的关系和影响。
一、德育在中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人的幸福不仅仅包含物质方面的丰富,还包括对理想的向往、对信念的追求、对高尚品德的塑造等精神方面的升华,这些可以让人享受到物质幸福所不可望其项背的幸福感,并且精神上的幸福感对人的心理素质和身体健康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塑造了健全高素质的“完美”人。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德育始终贯穿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过程之中,使德育成为统帅其他教育的灵魂。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必须具有共产主义道德观念、纪律修养和文明行为习惯的时代要求。中学教师作为引导学生学习英语的楷模,就应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和道德水准,以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高尚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质去创造生机勃勃的课堂气氛;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西方文化,并且还要展现教师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悠久的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学师为”。也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起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和榜样,真正达到“育人育德”的素质教育教学目标。
二、中学阶段英语的学科特点
英语是一种传递和交流信息的媒介,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语言是思维的外化,也是信息和思想的主要载体,语言构成于字意、词意、句意,语言并不是一个空外壳,而是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内容。中学英语教材中的文章材料尽管具有不同的时代背景,但都是一定的语言形式和思想观念的统一体,语言形式是文章所包含的思想内容的外在表现方式之一。所以这就必然要求中学英语老师把文章的思想贯穿到教学过程当中去,同时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老师自身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在无形中融入到对学生的言传身教过程当中。在英语教学课堂上,老师的一言一行无不是思想的外化和表达,所以学生在课堂上所获取的英语知识具有丰富的思想性。英语是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窗口,一部经典的英文电影、一首流传久远的英文歌曲、一首脍炙人口的英文诗、一部引人入胜的英文小说都能不同程度的激发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开阔学生的视野是必要的,这对完成英语教学目标具有积极的影响。
英语是包罗万象的美感海洋,给予我们的是美的享受。英语教材中包含了题材各异的学习素材,囊括了文质兼备并具有各种美感形态的散文、诗歌以及涉及到社会各个领域的实用性的文章,其中有令人身临其境的自然美也有令人心旷神怡的艺术美。每读一篇经典的英语文章,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人生的启迪。由此可见,英语教学绝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掌握英语技能的简单过程,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具有思想性和美感性的教学素材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情感、志趣和个人品格的形成,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便于他们能正确的认识世界,最终沉积为学生精深层面最有价值的财富,那就是关于人生和价值的深思。
三、中学英语教学“德育”缺失的现状
在应试教育一家独大的局面下,中学几乎所有学科都为考试铺路,其他的教育功能都弃置不用。英语学科这种学生感到陌生,缺乏学习机会的科目在这种大背景下几乎完全丧失了德育和美育功能。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传授语法知识,而是培养交际能力;学习者产生的语言不仅要符合语法,而且要符合社会规范,要合情合理,贴切得体。而目前的英语教学现状是:英语教学只注重“功利化”的智力教育,这必然导致学生成为英语知识的奴隶,缺乏自主、自立的健全个性,并且造成英语课和德育课的严重脱节,形成两张皮的教学局面,这与素质教育理念背道而驰。
四、德育在英语课堂中的渗透
课堂是教师的舞台,也是各种教育功能发挥的主体空间,只有探索出在课堂中潜移默化的渗透德育的方法才能真正找到中国英语教学的方向。
立足中学统编教材,寻找英语知识和德育知识的最佳结合点。英语教师必须认真备课,深刻领会课文素材背后的德育内涵。以英文知识为载体,以传授英语基本知识为途径,确立明确的德育目标。例如:通过《good fridends》一文的讲解,让学生明白“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的深刻道理,从而树立起了学生的正确的交友观;学习了《The milu deer》一文后,学生应该体会到当今社会所面临的严重生态危机,从而积极主动的参加保护环境的活动当中。并且深刻理解我门国家所倡导的“和谐社会”理念的价值。
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发挥教师的师表榜样导向作用。 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为人师表的表帅作用,用正确的价值观去引导学生;用愉快的情绪去感染学生;用端庄的举止和谦逊的语气来形成民主平等、友善、活跃的课堂气氛;用文明的课堂用语,比如“please”、“excuse me”、“thanks”来建立师生之间互相尊重、理解、融洽的感情交流渠道。教师彬彬有礼的举止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还对学生讲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起到了潜移默化作用。
英语学科的自身特点是交际性、工具性,同时还传授英语语言基本知识、社会文化背景知识,这样就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所以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就应该严格按照教学规律,深入挖掘、充分合理的利用英语课本素材中的德育因素,采用“寓德育与课堂;寓德育与言传身教过程中”的教学理念,切切实实的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获取的不仅仅是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道德的升华和心灵的洗礼。
一切教育的最终归宿都应是立人,知识教学只是其表。以语言教学为主的英语学科也不例外,我们应该跳出为了成绩,为了考试而教学的误区,担当起继往开来的教育重任,为中国的师道注入灵魂,为往圣先贤传递薪火。
参考资料:
[1] 檀传宝.德育原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 戚万学.《冲突与整合——20世纪西方道德教育理论》[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3] 袁本新.《人本德育论》[M].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4] 左焕琪.《外语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