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美术专业课程正处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因此,高校美术教师应该努力研究和开发适合新时代高校发展的美术课程,在以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的前提下,积极创建高校美术专业课程体系,努力探索其改革的思路及方法。从当代美术教育现状入手,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以及梳理其内在规律和转化条件,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对美术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研究,优化地方综合性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丰富和拓展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为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人才培养;美术专业教育;综合性高校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点课题“以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构建地方综合性院校美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GJB1320356)研究成果。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教育的第一要务,也是高校的工作重心。当前高校的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方案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何化解这种困境成为许多教育研究者所关心的课题。因此,开展立足于地方综合性高校人才培养改革方案的理论实践研究,因地、因时地确立地方综合性高校美术专业的培养层次与培养方向,逐步形成适应新时代发展的美术人才培养模式,对地方综合性高校开展美术专业教学有着较强的参考意义。
一、以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构建美术专业
课程体系核心概念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早期,“OBE教育理念”在美国教育界是一个十分流行的专业术语。美国学者斯派帝在撰写的《基于产出的教育模式:争议与答案》一书中,对此教育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该书把“OBE教育理念”定义为:“清晰地聚焦和组织教育系统,使之围绕确保学生获得在未来生活中获得实质性成功的经验。”他认为OBE实现了教育范式的转换。该教育理念在当时迅速传播,获得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从那之后,又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至今仍被认为是追求卓越教育的正确方向。2013年我国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工程教育改革,具有现实意义。虽然该理念并未对美术学科有具体的论述,但是对高校美术教育具有重要启示。
高等学校美术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一流人才,更好地服务社会。教育形势的发展使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成为必然,如果不及时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就会严重阻碍高等教育的发展。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不深入课程改革的层面,任何教育、教学改革都难以取得实质性成效。从本质上看,课程是国家对未来人才要求的体现,而从作用上来看课程是学校培养人才蓝图的具体体现。因此,要以人才培养为目标,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关于以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构建美术专业课程体系,可以结合地方综合性高校美术学科教育现状,既要有对美术专业人才培养情况的分析,也要对当下社会的现实需求、新的美术学习现象带来的问题以及它与现行课程体系模式所形成的关系进行思考研究并提出可行性策略。同时,还要深入研究美术课程体系建设,科学调整本校的专业结构布局,研究制定符合地方综合性高校的个性化人才培养评价机制,从而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跟踪学生学习效果,以最优的培养模式培养出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复合型美术专业本科生。
二、关于高校课程体系建设研究的现状
国内学者对美术人才培养的观点是从实践性与创新性角度出发,重点研究美术人才培养的路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结合地域特色,创建合理的选修课程,并根据市场的需求开设实践课程,探索如何建立应用为主的地方高校美术特色专业,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角度,研究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的方法。此外,关注国内美术专业方面的论述不少,但论述角度多为技法研究、作品分析、美术作品民族化和多元化等等。
从美术教育模式看,一些发达国家在美术教学中进行了美感和敏感的双向训练,采用高智能与高情感的双轨教育模式。这里的敏感训练和情感教育主要是指美术思维能力、人格和科学人文素质教育。从教学方式看,国外的美术教育提倡主动学习,更注重培养过程,目的是启发调动学生在艺术表现上的主动性,不设条条框框,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自由想象、发现和选择,引导他们进行艺术创作。
概括来说,西方美术教育重视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方法,认为学生学到了什么和是否成功远比怎样学习更重要,帮助学生做好进入一个重视创造性思维社会的准备。
三、以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构建美术专业
课程体系的改革思路与方法
高校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一流人才,更好地服务社会。如果不及时进行培养模式创新,就会阻碍高等教育的发展,而美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实现美术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在新时期深化改革以及专业建设调整规划背景下,各高校应该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从美术专业课程设置入手,不断强化以“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的美术教育教学目标。对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能力及水平有清晰的目标,并寻求适宜的教育结构来保证学生达到这些预期目标。要以OBE教育理念为指导,为美术课程体系建设、调整专业结构布局和学科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是认真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掌握人才培养模式、路径、方法等内在规律,以人才培养为导向,构建地方综合性高校美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体系,研究制定符合综合性高校、个性化的人才培养评价机制,从而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跟踪学习效果。在此基础上,依据美术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等相关要求并结合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学院人才培养计划,制定美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座谈会与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美术专业在校生与往届毕业生进行调查,对结果进行分析,建立相关数据库,了解学生对课程体系的评价及建议。
二是优化地方综合性高校的课程内容,构建宽口径、灵活性的教学模式。通过调整、压缩、合并等多种途径突出社會需求,优化课程结构及内容,合理调整课程项目和课程学时,使课程设置有序、规范和合理。把促进综合素质提升作为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从而实现以人为本、科学合理的多层次课程标准。 三是以“OBE教育理念”为基础,构建更加开放和动态的课程体系,重视通识课在美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确保自身的课程体系不仅能够符合文化素质教育的特征,还能满足综合性大学多学科的特殊需求。
四是构建在线课程平台,探讨切实可行方案,实现高校间的资源共享。根据美术专业的优势,以教学目标和知识点为基础,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从而构建具有碎片化以及结构化特征的在线课程内容。不仅要构建美术专业必修课方面的在线共享课程,还要注重通识类选修课的引进和建设,对在线学习和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探讨。
五是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及人才培养评价机制,为学生的学习成效负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满足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让学生针对教学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将结果反馈给相关教师,从而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模式及教学设计。
六是尽快完善高校授课结构,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拓展。
七是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体系,通过研究互联网对现实生活的影响,探索信息时代美术与科技的融合之路。
四、研究美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思路与方法的
现实意义
众所周知,就业率是考核一所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艺术教育适应社会并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改革美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产教融合”的课程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各高校应加强本科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创业和发展能力为核心,设计评估体系,制定一套科学而又合理的评价体系。通过一系列有利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实践探索,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和挖掘适合我国发展的思想文化,创造出适合我们国家高校的艺术教育体系,这将对中国艺术教育教学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和引领作用。
综上所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要在中西方文化融合的背景下寻求适合中国艺术教育发展的道路,为各综合高校美术教育教学提供人才培养的思路及方法。以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构建美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思路与方法,其研究的主旨并不是对美术教育的简单赘述,也不是对人才培养内涵的详尽盘点,而是结合中西方美术教育进行有价值的探索,优化人才培养理念,尝试在地方综合类高校构建美术教育的新模式,形成思路清晰的理论脉络,进而找到未来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要以国家专业教学标准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结合岗位要求,明确核心课程与职业技能课程结构,合理安排公共基础课程,研究建立“产教融合”的课程体系。相信通过这些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积累,地方综合性高校美术类专业一定会在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水平,也能培养出更多真正被市场和社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只有最大限度地发挥美术教育的功能,才能为美术类本科生的成长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夏丹.OBE教育理念在国内高校教育改革中的应用研究:基于文献调查的分析[J].教师,2017(14):96-97.
[2]周洪波,周平,黄贤立.基于OBE理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8(14):29-32.
[3]宋歌.OBE教育模式下的学习成果评价[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9):56-58.
[4]孫志宜,付琳.西方美术教育史[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4.
[5]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6]孔新苗.中西美术比较[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
[7]应宜文.20世纪初期中西美术教育改革比较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8]陈玉琨.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9]常锐伦.美术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0]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
佳木斯大学
关键词:人才培养;美术专业教育;综合性高校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点课题“以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构建地方综合性院校美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GJB1320356)研究成果。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教育的第一要务,也是高校的工作重心。当前高校的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方案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何化解这种困境成为许多教育研究者所关心的课题。因此,开展立足于地方综合性高校人才培养改革方案的理论实践研究,因地、因时地确立地方综合性高校美术专业的培养层次与培养方向,逐步形成适应新时代发展的美术人才培养模式,对地方综合性高校开展美术专业教学有着较强的参考意义。
一、以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构建美术专业
课程体系核心概念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早期,“OBE教育理念”在美国教育界是一个十分流行的专业术语。美国学者斯派帝在撰写的《基于产出的教育模式:争议与答案》一书中,对此教育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该书把“OBE教育理念”定义为:“清晰地聚焦和组织教育系统,使之围绕确保学生获得在未来生活中获得实质性成功的经验。”他认为OBE实现了教育范式的转换。该教育理念在当时迅速传播,获得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从那之后,又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至今仍被认为是追求卓越教育的正确方向。2013年我国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工程教育改革,具有现实意义。虽然该理念并未对美术学科有具体的论述,但是对高校美术教育具有重要启示。
高等学校美术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一流人才,更好地服务社会。教育形势的发展使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成为必然,如果不及时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就会严重阻碍高等教育的发展。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不深入课程改革的层面,任何教育、教学改革都难以取得实质性成效。从本质上看,课程是国家对未来人才要求的体现,而从作用上来看课程是学校培养人才蓝图的具体体现。因此,要以人才培养为目标,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关于以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构建美术专业课程体系,可以结合地方综合性高校美术学科教育现状,既要有对美术专业人才培养情况的分析,也要对当下社会的现实需求、新的美术学习现象带来的问题以及它与现行课程体系模式所形成的关系进行思考研究并提出可行性策略。同时,还要深入研究美术课程体系建设,科学调整本校的专业结构布局,研究制定符合地方综合性高校的个性化人才培养评价机制,从而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跟踪学生学习效果,以最优的培养模式培养出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复合型美术专业本科生。
二、关于高校课程体系建设研究的现状
国内学者对美术人才培养的观点是从实践性与创新性角度出发,重点研究美术人才培养的路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结合地域特色,创建合理的选修课程,并根据市场的需求开设实践课程,探索如何建立应用为主的地方高校美术特色专业,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角度,研究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的方法。此外,关注国内美术专业方面的论述不少,但论述角度多为技法研究、作品分析、美术作品民族化和多元化等等。
从美术教育模式看,一些发达国家在美术教学中进行了美感和敏感的双向训练,采用高智能与高情感的双轨教育模式。这里的敏感训练和情感教育主要是指美术思维能力、人格和科学人文素质教育。从教学方式看,国外的美术教育提倡主动学习,更注重培养过程,目的是启发调动学生在艺术表现上的主动性,不设条条框框,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自由想象、发现和选择,引导他们进行艺术创作。
概括来说,西方美术教育重视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方法,认为学生学到了什么和是否成功远比怎样学习更重要,帮助学生做好进入一个重视创造性思维社会的准备。
三、以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构建美术专业
课程体系的改革思路与方法
高校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一流人才,更好地服务社会。如果不及时进行培养模式创新,就会阻碍高等教育的发展,而美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实现美术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在新时期深化改革以及专业建设调整规划背景下,各高校应该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从美术专业课程设置入手,不断强化以“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的美术教育教学目标。对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能力及水平有清晰的目标,并寻求适宜的教育结构来保证学生达到这些预期目标。要以OBE教育理念为指导,为美术课程体系建设、调整专业结构布局和学科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是认真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掌握人才培养模式、路径、方法等内在规律,以人才培养为导向,构建地方综合性高校美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体系,研究制定符合综合性高校、个性化的人才培养评价机制,从而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跟踪学习效果。在此基础上,依据美术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等相关要求并结合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学院人才培养计划,制定美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座谈会与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美术专业在校生与往届毕业生进行调查,对结果进行分析,建立相关数据库,了解学生对课程体系的评价及建议。
二是优化地方综合性高校的课程内容,构建宽口径、灵活性的教学模式。通过调整、压缩、合并等多种途径突出社會需求,优化课程结构及内容,合理调整课程项目和课程学时,使课程设置有序、规范和合理。把促进综合素质提升作为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从而实现以人为本、科学合理的多层次课程标准。 三是以“OBE教育理念”为基础,构建更加开放和动态的课程体系,重视通识课在美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确保自身的课程体系不仅能够符合文化素质教育的特征,还能满足综合性大学多学科的特殊需求。
四是构建在线课程平台,探讨切实可行方案,实现高校间的资源共享。根据美术专业的优势,以教学目标和知识点为基础,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从而构建具有碎片化以及结构化特征的在线课程内容。不仅要构建美术专业必修课方面的在线共享课程,还要注重通识类选修课的引进和建设,对在线学习和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探讨。
五是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及人才培养评价机制,为学生的学习成效负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满足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让学生针对教学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将结果反馈给相关教师,从而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模式及教学设计。
六是尽快完善高校授课结构,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拓展。
七是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体系,通过研究互联网对现实生活的影响,探索信息时代美术与科技的融合之路。
四、研究美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思路与方法的
现实意义
众所周知,就业率是考核一所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艺术教育适应社会并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改革美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产教融合”的课程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各高校应加强本科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创业和发展能力为核心,设计评估体系,制定一套科学而又合理的评价体系。通过一系列有利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实践探索,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和挖掘适合我国发展的思想文化,创造出适合我们国家高校的艺术教育体系,这将对中国艺术教育教学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和引领作用。
综上所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要在中西方文化融合的背景下寻求适合中国艺术教育发展的道路,为各综合高校美术教育教学提供人才培养的思路及方法。以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构建美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思路与方法,其研究的主旨并不是对美术教育的简单赘述,也不是对人才培养内涵的详尽盘点,而是结合中西方美术教育进行有价值的探索,优化人才培养理念,尝试在地方综合类高校构建美术教育的新模式,形成思路清晰的理论脉络,进而找到未来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要以国家专业教学标准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结合岗位要求,明确核心课程与职业技能课程结构,合理安排公共基础课程,研究建立“产教融合”的课程体系。相信通过这些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积累,地方综合性高校美术类专业一定会在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水平,也能培养出更多真正被市场和社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只有最大限度地发挥美术教育的功能,才能为美术类本科生的成长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夏丹.OBE教育理念在国内高校教育改革中的应用研究:基于文献调查的分析[J].教师,2017(14):96-97.
[2]周洪波,周平,黄贤立.基于OBE理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8(14):29-32.
[3]宋歌.OBE教育模式下的学习成果评价[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9):56-58.
[4]孫志宜,付琳.西方美术教育史[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4.
[5]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6]孔新苗.中西美术比较[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
[7]应宜文.20世纪初期中西美术教育改革比较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8]陈玉琨.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9]常锐伦.美术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0]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
佳木斯大学